如果森林裡面有一棵樹倒了,但是沒有任何人看見它倒下,那麼它到底有沒有倒下?怎樣解釋?

時間 2021-05-07 22:01:27

1樓:憂鬱的魚人

沒有人看見,有鳥看見麼?沒有鳥看見,有蟲子看見麼?或者我們可以離開生命意識的範疇,有對周圍造成哪怕乙個原子級別的影響麼?如果沒有,那樹沒倒,如果有,那樹倒了。

當細分到足夠的級別時,唯心即是唯物。

2樓:

這是屬於貝克萊的問題,是一種懷疑論思維。

如果去解答它,無論如何的論證都會虛弱,容易站不住腳,他也藉此來鞏固自己的觀點:存在即被感知——他的意思是除非你能證明人不在場也能知道樹倒下了,否則他這個觀點就是對的。

很明顯,在沒有觀察測量之前,人不能對問題中這個事件下判斷,無論怎麼推理都不能得到乙個〖可靠〗的結果——除非他是乙個超越經驗的問題,但樹倒和聲音都是經驗的東西,經驗的東西還未經驗,我們如何可能先於經驗下判斷呢?

所以貝的這個觀點本來就是「不錯」的,是否總對呢?也要回到具體的哲學語境看看他如何定義的存在和感知。在他看來,物理物件只不過是我們一起經驗到的諸感覺的累積,習慣的力量使它們在我們的心中聯合起來,經驗世界是我們感覺的總和。

因此也就是說,他覺得感知到的就是存在,存在的也就是被感知的,不存在被感知到卻不存在的東西,也不存在未被感知就存在的東西。

用集合的話說,'存在'集等於'被感知'集,二者互為充要。

〖預防針〗(如果有貝克萊專家對我的粗暴解讀感到憤怒請原諒我~)

這種觀點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不能主動認識世界,因為經驗在貝克萊那變成了完全被動的東西,就像乙個容器,來什麼裝什麼,我們不能開啟容器認識世界——即便是開啟容器去主動認識世界也是在經驗世界,人總是被動的被經驗所控制,被動的結果就是,我們不能信任任何東西是可靠的,因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去證明,再往下走,就導致了徹底的懷疑論。

但其實科學中有很多預言'如電磁波假設,反物質假設'我們並未測量到他們的存在,而我們卻可以通過理性推演'主動'得到他們的存在的'可能性',並在今後的經驗中得到了證實這個可能,人並不是無能為力的,人有理性,【雖然經驗論不承認這點,這又可以開乙個話題了(近代哲學就是認識論之爭啊~)】。

其實在我個人看來貝的這個觀點也有點問題,因為他是一種心與世界二元對立的觀點,把人與外界看成是兩種與眾不同的東西,一切運動都是那麼自然像流水一樣一瀉千里,忽然在人類這裡被絆了一下,鬧出幾個本來就不存在的漩渦。

【下面是個人胡扯時間】

實際上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外界交流感知——我們就算不能假設外界是乙個真實存在的有規律執行的世界,我們也能通過理性整理外界的感性雜多,得到知識規律。

並且這種整理是總在進行著的,這種整理是面向全世界的(全宇宙),因為任何乙個運動,都會在這個宇宙中留下自己的痕跡,這個痕跡又會影響到其他運動,也就是說,萬物是聯動的,我們感受到的任何運動結果都是之前一切事物結果的總和,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確定森林裡的那棵樹怎麼樣了,但是我們總可以感受到森林在變化,所以不能否認不被感知的就是不存在】。

3樓:王昱洲

看見這麼多答案不切題真是捉急。。。

森林裡一顆樹倒下,如果沒有被聽見,它是否依舊發出聲音?這個問題是基於喬治·貝克萊的《人類知識原理》的問題提出的。

貝克萊說:

不過您又說,我們很容易想象,例如,公園中有樹,壁櫥裡有書,並且不必有人來感知它們。我可以答覆他們,您自然是可以如此設想的,這樣並沒有什麼困難。不過我要問,您這不是只在心中構成所謂樹和書的觀念麼?

您只是在同時沒有構成任何能感知它們的人的觀念罷了:實則您自己一向是在感知或想象它們的。因此您這種說法是不中用的。

——《人類知識原理》(第二十三段)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我們任何的想象都僅僅是一種觀念,並不是客觀存在的。貝克萊認為,存在即被感知,而只有能夠被我確實感受到的東西,才是真實存在的。這種觀點也被認為是主觀唯心主義。

這種觀點的優點在於,它將認知論與形上學合二為一了。真實存在的東西,和我們所能知道的東西,其實都是一種東西,那就是我們的感覺。這樣自然也就也避免了不可知論的問題(我怎麼知道我所感覺到的就是真實的呢?

)而其缺點在於,我們無法從中總結出經驗。就好像「閉上眼睛就是天黑」,萬事萬物似乎都變成了漂泊不定的。而貝克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則求助於上帝,他認為由於上帝在無時無刻地觀察著一切事物,因此事物才得以持續存在。

4樓:Beryl

《告別娑婆》:白莎:你可記得乙個古老的謎題:森林裡的一棵樹倒下時,若沒有人在那兒聽,它依舊會發出聲音嗎?

葛瑞:當然知道,因為它無法證明,這個謎題常常引起熱烈的爭辯。

白莎:你如何答覆這個問題呢?我保證不跟你爭辯。

葛瑞:我會說,樹總會發出聲音的,不論有沒有人聽到。

白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即使從物質世界的層面來講,樹木最多只能送出音波,而音波就像收音機的電波一樣,需要乙個收聽器才能接收得到聲音。此刻,房間裡充滿了種種電波,但你卻聽不到一點聲音,因為這兒沒有收聽器。

人類與動物的耳朵是個收聽器,如果森林裡的一株樹木倒下去,沒有人在那兒聽的話,它不會有聲音的,因為在你聽到以前,聲音不算聲音。同樣的,在你看到或觸控到以前,能量磁波也不會構成物質的。總而言之,需要兩個人才舞得出探戈來,互動需要二元,一點也沒錯,若非二元對立,你沒有東西可以互動的。

鏡子的對面如果沒有乙個形象扮演觀者的角色的話,鏡子裡就顯不出任何東西。若非二元對立,就沒有森林裡的樹木。有些量子物理學家已經明白了,「二元的存在」只是乙個謎思(myth),如果二元存在之境根本是個謎思的話,那麼,根本就沒有樹,也沒有這個宇宙了,除非有你在那兒知與覺,宇宙根本就不存在。

按此邏輯推論下去,宇宙若不存在,那麼你也不存在於此了,若要維繫存在的幻相,你必須把那個一體做一些表面的分割,這正是你們一直在進行的伎倆,它純粹是一套花招而已。

5樓:方圓

其實這個問題說的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問題。爭論的焦點根本不在於,如果你沒有感覺到,那這棵樹是否倒下了。最基本的問題,還是認識論的問題。

唯物和唯心掙了這麼多年,以後也還會繼續掙下去。唯物和唯心的基本假設都是我們的感知是我們獲取客觀世界的手段。而這種問題,始終是處於我們認識能力之外的。

6樓:于曉輝

當這棵樹真的倒了,沒有人看到,它也確實倒了,事實就是那樣。當這棵樹根本沒有倒,即使看到了這棵樹的人說它倒了,它卻還在站立著沒有倒下。

7樓:康勝金

在看到聽到的人眼裡那棵樹是倒了,但是反過來說在沒看到沒聽到的人眼裡那棵樹其實本來就不存在,何謂倒與不倒?不知道我得回答可不可以

8樓:怪刺

這是個悖論,既不能證明此事實存在,也不能證明不存在。換個例子就好理解多了:離我們很遠的某星球上有智慧型生物,但是沒有地球人看見,那麼到底有沒有除地球外的智慧型生命?

這就是個悖論——既然沒有地球人看見,那麼「離我們很遠的某星球上有智慧型生物」這個資訊是誰告訴你的?你無法證明其有。同樣,既然我們地球人沒有條件看到離我們很遠的星球上到底有沒有智慧型生命,你也無法證明其無。

9樓:楊進

對於物理學而言,這是乙個不成立的問題。因為物理學不是關於「本體」的學問,而是關於現象的學問。換句話說,就是關於測量結果的理論。

這是理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關鍵。電子怎麼可能既是波又是粒子呢?電子到底是什麼?

物理學家的回答是,你得先告訴我你是怎麼測量的。拋開測量談本體,那是宗教的領域。現象與絕對,是兩個不同的層次。

我們只能認知相對的,有限的這些現象界的東西,而自我,死亡,上帝這些絕對的概念,是無法理解,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只能靠「悟」或者「信仰」來飛躍。你硬要把這些概念塞到我們的語言框架裡來,就會產生悖論,自尋煩惱。比如,「萬能的上帝可以造出一塊自己都舉不起來的石頭嗎?」

10樓:武國仁

不理解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會成為古老的,還是哲學問題:

1.先問提問的這個人,如果沒人看得樹倒了,你是咋知道倒了的?如果說你確保你的資訊源沒問題:

例如你訓練的狗看到樹倒了就會衝你叫,當然還要確保你沒有說謊,那樹倒的事實就通過你這裡傳遞出來了啊。

2.等提問的這人把前問回答清楚,我們就可以確保由他傳遞出來的樹倒了的訊息是事實,樹就是倒了嘛。

森林裡的一棵樹倒下了,如果在現場沒有人聽到樹倒下,那麼樹倒在地上時有聲音嗎?

這裡的世界太小 馬原告訴你,聲音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如果你覺得沒有聲音,那你可能陷入唯心主義了,進入類似於我思故我在的境界。就這樣,文筆不支援我寫太多。 木頭人 如果這是一道面試題目的話,我會這樣回答。如果從哲學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的話必然會有聲音,因為客觀存在事物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能因為森...

以「山上的一棵樹又倒了」為開頭能寫出什麼樣的故事?

亞瑟 山上的一棵樹又倒了,樹下的猢猻又散了。小猢猻邊跑邊問老猢猻 樹怎麼又倒了呢?現在我們又要往哪兒跑?老猢猻嘆了口氣說 西邊的樹倒了就往東邊跑吧,畢竟那邊的樹名義上都歸猢猻所有。小猢猻疑惑道 那為什麼山上的樹總會一棵一棵的倒下呢?老猢猻眺望遠方看著倒下的樹上爬滿了白花花 大如斗的蛀蟲說不出話來。 ...

如果將一棵樹的成長時間壓縮到非常短,它會是怎樣?

我把這個問題看成是一種文字層面的遊戲,然後嘗試回答。一 成長是乙個時間性的概念,或說,成長 這一概念必然地包含了時間要素。成長和時間之間存在一種對應的關係 可能不是絕對固定的關係,也會受諸多其他因素的影響 但這個關係不會徹底解耦。先給出一種簡單的回答 假設一顆樹 正常成長時間 是三十年 現將它的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