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同的成癮行為來說,大腦的獎勵機制是相似的嗎?

時間 2021-05-07 19:25:00

1樓:九老頭

最後機制是相同的,跟吃東西一樣,以填飽肚子或吃好吃的食物為最終目標,雖然不同的人會吃不同的東西,但只要吃進去都是一樣得到飽腹感或者美味的感受,腦部分泌多巴胺,產生滿足和幸福感,這種行為多試幾次就成為習慣,就是成癮。

管你吃什麼做什麼,只要讓多巴胺分泌多了就越爽越激動,只要身體和精神承受的了,下次還想要,逐漸沉迷。

2樓:鹽選推薦

我們在做某件事的時候,有時會非常振奮,覺得有著滿滿的動力;而有時卻無精打采,沒有奔頭。那這是為什麼呢?驅動著我們大腦的力量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該如何操控我們的大腦自由呢?大腦的獎懲機制又是什麼呢?

大腦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大腦從我們出生開始,就是在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大腦的物質結構上,同樣也進一步體現在大腦的功能上。也正是因為大腦有這種不斷地變化,我們人生總可以不斷學習新的東西、產生新的體驗和記憶。

乙個變化的事物,往往總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否則這個變化就是無規律、沒有方向、不可預知、甚至是混沌的。如果你熟悉人工智慧,你或許會知道,具有自我學習、自我演化功能的智慧型,在設計它的演算法的時候,往往要加上乙個目標函式,或者說是目標方程。

這樣,乙個智慧型從非常初級的階段開始,才可能有目標地不斷迭代、更新演算法、更新各種引數,從而盡可能地無限逼近這個目標方程。比如谷歌那個會下圍棋的 AlphaGo,它在下每一盤棋的過程中不斷學習進步,就是因為它給自己設定了「目標」。

- 大腦的「享樂主義」

從心理學的視角來看,我們人類行為的背後驅動力被稱為「動機」( motivation )。當你腦海中對乙個人的行為產生了「他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的疑問時,心理學家對於這樣的問題,總可以從動機入手來進行分析。

大腦作為我們人類行為背後的力量,它的驅動力又是什麼呢?

3樓:Mon1st

是相似的。

各種藥物成癮的機制不盡相同,但最終都會增強腹側被蓋區-伏隔核神經通路的多巴胺活動效力[1]。這是乙個簡化的概念(實際上有更多腦區參與了成癮行為,例如海馬區、杏仁核、皮層等),但能夠揭示為何有那麼多不同的藥物可以導致上癮。

上圖是乙個非常簡化的示意圖,旨在表明不同易成癮物質的藥物動力學儘管各不相同,其功能效果都會增加多巴胺在伏隔核的作用。

為什麼增加多巴胺在伏隔核的作用就會成癮?強化學習理論認為這一通路承擔獎勵訊號的作用。強化學習的精髓就在於增加帶來獎勵的行為

而對易成癮藥物的使用帶來異常高的獎勵訊號,故能使人或其他動物不斷強化使用藥物的行為

這都是藥物成癮啊,那行為成癮呢?相比於藥物成癮,對行為成癮的研究十分有限,所以我們還不能肯定地說行為成癮在多大程度上與藥物成癮相同。但有證據表明行為成癮會以相似的方式增強多巴胺活動,並且自然成癮行為與藥物成癮行為可以彼此致敏 [1]。

[1] Nestler, Eric J. "Is there a common molecular pathway for addiction?."Nature neuroscience 8.

11 (2005): 1445-1449.

對個人來說來說,世界只是大腦的主觀感知嗎?

派星星 伽馬射線,紫外線,x光 超聲波,次聲波 嗅覺,味覺等等,這些感官都是有範圍限制的,超出了人就感知不到了。人們所感知的世界就在一定範圍內。所以,人們所看到的世界也是乙個幻象,並不是世界真實的樣子。就算你看到的實實在在的石頭,從微觀角度來講,也是空的,因為構成萬物的原子中間,也擁有巨大的空間。而...

盲盒可以開出10種不同的獎勵,每種獎勵的概率都是10 請問,集合全10種獎勵需要開的盲盒的期望個數

fjtcin 抽第乙個獎勵,概率為1,故 再抽第二個獎勵,不想抽到已抽過的,概率為0.9,故 再抽第三個獎勵,不想抽到已抽過的,概率為0.8,故 抽最後乙個獎勵,概率為0.1,故 故期望個數為 個,約為 個。這個問題在 Wikipedia 上也有,叫做 Coupon collector s prob...

有哪些傷害大腦的行為習慣?

範卉清 1 停止思考,大腦也是需要運動的,如果長期不思考的話,大腦也會生鏽不靈活的。2 不注間飲食,生活沒有規律,還經常性的酗酒熬夜。3 固定性思維為 天外飛兔 只有兩個,那就是熬夜和休息時間不足,這是直接傷害大腦的。兩者是有區分的,熬夜是到了生物鐘該睡的時候不睡,休息時間不足就不用我解釋了 這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