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的虛無是什麼樣的?

時間 2021-06-04 08:17:33

1樓:風塵客

虛無是對死亡真相的不了解,恐懼是對未知從沒確切的答案。

理論上說,如果死亡之後靈魂皈依另乙個更美好,又能將人的意識得以歸宿延續,這確是一件得著心靈慰藉美好的事情。

但事實是人們永遠無法知道死後的世界是啥樣?……至予傳聞的天堂啥亦從冇一人可給予肯定的回答!

塵歸塵,土歸土。假如人死後,靈魂尚存在。試問,地球人類幾萬年,靈魂豈不是滿天飛,上街迎面都撲來,想想這就更可怕了。

人對未來生出對死亡虛無感,是源自人類對予死亡後的一種無知,是真正恐懼肉體離開這花花的世界,而絕不是靈魂寄託予許諾虛無的彼岸。

2樓:凌語野

所謂虛無,是人類對世界本體所作的乙個猜想。我們有一種根深蒂固的二元對立思維,總想為事物指出其反面。既然有實有,當然就應該有虛無,虛無似乎應該是一切實有背後的真正本體。

海德格爾就說虛無是「原始地屬於本質本身」,也就是說虛無即本體。而我們的死亡就是進入虛無,與本體合一。

死亡和虛無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清楚。我們在生中談死,在有中論無,這注定了我們的談論不得要領。

而相比於死亡,虛無更加無法言說。維根斯坦告誡道:「對於不可說的東西我們必須保持沉默。

」但維氏的告誡是無效的,我們的猜想被不斷撩撥和刺激,我們必然會去說那不可說的東西。

立於實有的世界並使用實有的語言,我們說:虛無是存在的不存在,也是不存在的存在;虛無是子宮孕育並誕生了「有」,也是背景襯托出「有」但終究會吞噬「有」。我們所能猜想的虛無狀態,是萬物肇始之前和終結之後的超時空和零知覺狀態。

虛無是終極性的空空如也,它超越了我們的思考極限。

絕對超驗的虛無,是對人類知性的絕對蔑視和嘲弄。人類能夠意識到虛無,但窮盡智慧型也不可能認識虛無。我們的一切思考都是對「有」的思考,即使思考虛無也是把它當作某種「有」在思考,而虛無根本就是對「有」的絕對否定。

思考虛無,從一開始就會陷入矛盾與荒謬。虛無是終極之鎖,沒有鑰匙可以開啟它。

3樓:透明的克萊因瓶

如果你認真的深入這個問題,會發現乙個明顯的假設,那就是大家都假設死後是虛無,但這只是假設,不是真的。說死後是虛無,是毫無根據的假設。如果我們夠認真,我們重新處理這個問題,把問題變成死後是什麼?

和虛無是什麼這兩個問題繼續探索。鑑於我們這輩子都還沒死過,我們先處理虛無是什麼這個問題。那麼虛無是什麼?

我們體驗過虛無嗎?我們不講故事只說實際體驗。那麼在體驗之外的就是虛無,無法印刻在體驗內的體驗就是虛無。

你在最深刻睡眠的時候就是你回到自己的虛無本性的時候,實際上虛無是我們的本性,本色。那個覺知的間隙就是虛無,虛無是一切體驗的背景。是空無,是空性。

很多宗教說那是真的自己。但我們只是回答個問題。別再深入了。

也別再嚴肅的處理了,太嚴肅就不好玩了。現在回過頭看看死後是什麼?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有點難以溝通,因為大部分人都分不清楚自己和身體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

大部分人過度認同身體,誤以為身體就是自己。為了娛樂效果這本沒有什麼問題但確實會造成誤解。答案是身體會死,而身體死後你會繼續自己的體驗,然後或許再進入另一段人生就像現在一樣。

任何想在活著的時候反駁以上論點的,先雙盤四個小時,然後再進行反駁,否則沒有發言權。好了答案是,你的身體死後你不會知道你進入了虛無。你會繼續新的體驗。

另外不用害怕虛無,那是你真正的家。真空生妙有。

4樓:恬然羅

死後會經歷乙個休眠期和朦朧期,接著,乙個新的、清晰的世界重新呈現在面前,這就是輪迴。除非乙個人道行很深,入了涅槃,不再輪迴。只有入了涅槃,才會把自我消滅乾淨。

5樓:坐看雲起

神識是主人翁,是旅客,身體是旅店,這一世死亡,就像旅客離開了旅店,前往下一站。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下一世怎麼樣,由往昔世的善惡業來決定。佛教中有系統的再造命運的方法,有興趣可以去了解。

6樓:嘉善寶

我有乙個個人的想法,是我吃牛舌的時候想到的,牛舌對我來說有漸次這樣的分別(漸次在這裡指個人的喜愛成分),我對天地也應該如是,受用於天地,天地亦受用我,如此看來,生死是漸次的。

生死是過程,是反應,是天地在受用我,此中有相互。

個人的情感及經歷,是天地的美食,天地間的一切亦是個人結果所擁有的條件。

天地與我是相互作用的,(個人的苦樂,為什麼天地會讓個人發生,是個人應用問題。

7樓:某人

和你出生前一樣,也和你睡著的時候一樣。

如果把死亡微觀化,那麼可以說每個生命都已經涉及到死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老人死的程度比年輕人更高,病人死的程度比健康人更高。在另外一種微觀化方式裡,可以這麼說:

對於盲人來說,他的眼睛死了;對於跛人來說,他的腿已經死了。

8樓:非二元冥想

虛無相對於「實有」,之所以我們覺得實有,源於我們的感知,而感知源於自我。當自我完全抹殺,沒有感知和思想,即虛無,當然你也不用真的死去。至於方法,因為涉及敏感資訊,而國內這方面探索非常少,我也不太好告訴你太多。

曾經有人描述自己的經歷,在書中(非玄學)描寫過乙個無限黑暗、全部粒子態的維度和類似火花一樣的感覺,沒有時間流逝、甚至沒有你自己、你與整個無限是融合的,只有永恆的靜止,這不同於瀕死的隧道感、慈悲、大愛,完全沒有任何覺知和主觀情感,當然也可以把這理解為實相,只能說接近於如圖所示

9樓:約書亞

人死後還有知覺,死是靈魂和身體的分離,死後人靈魂不是下地獄就是上天堂,等待著末日審判,到那時所有人身體必復活,行善者當眾被主承認,賜予永生,行惡者被神棄絕,拋入硫磺火湖。人死後的狀態稱為居間之境,你可以查考聖經還有威敏信條對此的闡述

10樓:

你可以說,死後是未知。但是不是虛無,有點妄斷。

未知,就會有無限可能,在這無限可能之中,你內心所懼怕的東西,也包含其中。這就是為什麼你會覺得嚇人。嚇到你的不是所謂的「虛無」,而是未知、不確定。

這種未知和不確定,包含了你內心所懼怕的東西,而我們的想象力又把這種懼怕的心理,無限擴大。畢竟想象力,是無限的。

如果經歷過困難和災難,你就會體驗到,它來臨之前是最可怕的,因為你會在想象中無限誇大它的可怕,而真正來之後,反而不會那麼害怕,因為具象化了,直接體驗到了,打斷了你那無限想象力所營造的恐懼心理

個人認為,死亡也是這樣,先不說是不是虛無,也且不論各種理論裡對死亡和死後解釋是什麼樣的,但只要真的死亡了,直接體驗了,一定不會如你所想象的那麼恐懼了。

11樓:鵲鳴醫

中中國人傳統認知中就是死後回歸祖先之地。鬼就是歸。所謂超度就是回到他該去的地方。

我給人做過這一類的法術,就是因為死後家人不安寧,送那些魂魄回歸祖先之地。效果很好的。這也是為什麼古代家家有祠堂。

每年都特別重視祭祖、上墳什麼的。

「我」到底是什麼?死後是什麼樣的?

鴻鈞 靈與肉。靈,就如同水滴,來自大海,最後還是要回歸大海。肉體,基因編碼為核心,水和碳基物加其它,只是個載體。本是物質,最後還要回歸物質。人生如戲,重在參與,體驗過程最重要。 洪一揚 說文解字 上說 我,古殺字 這玩意是用來指代原始人的斧頭的。也許又在某乙個部落大哥喝醉酒的晚上,對方馬仔問 我們大...

我有個同學,他天天想知道死後是什麼樣的?

尋歡 有兩種情況,一種中二病。平常活潑開朗。只是感興趣,好奇而已,那沒關係,時間長了自然就沒事了。還有一種是抑鬱。平常沒什麼開心的,人格沒有完善認知不充分。這種可能就是真認為時候的世界是有的。該去醫院看病疏導了 Bruce 等以後自然死了不就知道了 這種事保持好奇心是可以的,可是太早知道不好啊,畢竟...

人死後會是什麼樣子?

圖林根人 確切地說,我們不知道死後具體是什麼樣子,但我們可以合理地猜測並認為死後的世界會符合什麼特徵。首先,如果我們的肉體已經腐朽,我們大概不能再以人的形式存在,如果假定性格 記憶 偏好這些人的特徵都儲存在大腦的話,我們也會丟失我們的性格 記憶 特徵。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無法和生者交流,因為大部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