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的技術的進步路線是什麼?

時間 2021-06-03 00:27:43

1樓:希靈的臥底

主頻、核心數、製程、架構、快取、指令集和基帶?

作為乙個普通消費者,知道的也就只有這些了(因為問得是CPU,也就不說顯示卡了)……

1、主頻,越高越好

Intel和AMD以前為了率先推出1GHZ主頻的處理器競爭過

前幾年,人們都認為4GHZ是乙個門檻,現在不知不覺就有越來越多的U跨過去了

2、核心數,越多越好(只考慮效能,不考慮多核優化)在RYZEN推出前,Intel秉持4核夠用論,一直在擠牙膏,讓消費級常年以4核8執行緒為主

現在論CPU核心數,單顆U核心數最多的應該是7742和3990X了,都是64核心128執行緒的,前者是霄龍伺服器處理器,後者是消費級的執行緒撕裂者

有人實驗過,7742用CPU渲染,已經可以在很卡的情況下打孤島危機最低畫質了……注意,是存CPU渲染

7742支援兩個U一起用,可以達到恐怖的128核心,256執行緒

3、製程

製程越小,耗電量越小,而且可以在同樣尺寸的矽晶裡面刻上更多東西

幾年前,我們一直認為,Intel的14nm比別家的10nm好,還有「Intel的14nm的最大處14nm,別家的10奈米是最窄處10nm」這樣的言論。那會兒Intel的產品是最好的,所以大家也是預設態度,但現在……

14nm+++已經是個笑話了,Intel卡14nm上已經5年了,7nm就比14nm強很多

4、架構

Intel酷睿卡架構好幾年了……

AMD反殺Intel也是從新架構的處理器推出開始的

一代銳龍的zen架構,還有點缺陷

二代銳龍的ZEN+架構,修復了一些

三代銳龍的ZEN2架構變得更強了,同頻效能比二代高出了15%

現在的局面基本上是

Intel功耗高、Intel單核弱、Intel貴、Intel多核也弱

5、快取

快取分1級、2級、3級,一些只有1級和2級

快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但容量也非常小。

這些年,快取的容量也有了發展,部分消費級的U,快取加起來已經達到了73MB(3950X,64M三緩、8M二級快取、1M一級快取)

6、指令集

這個簡單的說是可以幫你更好的完成工作,但我也只能這麼簡單的說,我微控制器原理學的不太好

掛個人,抬槓專業的

2樓:

作為乙個消費者,我看到的是:

提高頻率,提高不動了就加核心(奔騰d膠水雙核)提高頻率,提高不動了就加核心(奔騰q系列四核)提高頻率,提高不動了就加核心(推土機一模組2核心)提高頻率,提高不動了就加核心(zen的多die設計)提高頻率,提高不動了就加核心(7代i7還是四核,10代i7 10700已經給到8核十六執行緒了。)

3樓:無期徒刑

最高效的處理器,是單核心,頻率越高效能越高,假設1:1最後發現,更高的頻率,發熱已經無法控制了, 出現了多核心處理器,頻率和效能假設 1:0.9

製作工藝由製程決定 ,前些年一直遵守摩爾定律,更新週期18個月,最近這幾年一直難產

一般是上一代 * 0.714 的樣子,目前最高工藝應該是5nm光刻機等裝置有點兒跟不上了,應該會到極限

量子計算機大概是未來

CPU 製程工藝的進步有什麼實際意義?

這個問題應該有很長的時間了吧,希望樓主還在關注這一問題。我就我的知識簡單談談理解。首先要明確乙個概念,我們常說的幾奈米幾奈米的工藝,是指我們電晶體,可以理解成是CMOS的溝道長度。關於CPU 其實不僅僅只是CPU,包括memory等等所有的半導體工藝,都是乙個道理 的尺寸縮小,所帶來的好處,包括如今...

相比 GPU,為什麼消費級 CPU 的進步這麼緩慢?

琴梨梨 圖形處理可以劃分為乙個個畫素點,而需要同步完成,所以在核心數小於畫素數時堆料很有用 CPU的運算處理可以看做乙個長算式,就像這樣1 1 1 2 2,在 1沒算完前,1是不能開始算的,同樣 2沒算完前你也不可能開始算 2。計算 1的時間很短,但在處理完準備開始算 1時有一定延遲,這部分延遲甚至...

英特爾的CPU效能幾年內也沒什麼進步,蘋果CPU是如何每年獲得巨大進步的呢?

我愛思緒 因為PC市場在萎縮,AMD也拿不出威脅intel的產品,intel就是這個市場的壟斷者,壟斷者是不會進步的。手機市場雖然也飽和了,但是它的玩家眾多,蘋果只能不停的增長cpu效能才能取得領先地位,後面的三星,高通和海思,MTK,都緊追不捨。 小新 蘋果左有驍龍後有聯發科,現在又起來乙個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