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新處理器G90 G90T效能表現如何?

時間 2021-06-02 13:03:45

1樓:HTPC

充分發揮了12nm的能耗和發熱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比起之前x20時代樂色的排程,難看的功耗,至少現在正常發揮了12nm該有的水準

比810是比不了的,跟730g可以打一下差異競爭(畢竟那8nm也不知道有多少水分)

2樓:Ela.blink

G90T這次被運用在紅公尺最新的Note8Pro上相信很多人一開始都很驚訝,然後一直在吐槽,其實想說,在這個那麼香的價位下,中端手機市場裡,聯發科這次的G90T是有一戰之力的,但是因為是和紅公尺這個大熱度話題手機廠商合作,難免會給自家或者別家火上澆油或者一直找話題營銷,這幾天因為溫度評測的事好多網友吵來吵去,其實這樣也好,熱度上去了Note8的話題就高,買的人也不會少。

回到話題,這次G90和G90T,其在這款晶元的發布會上就提到了很多獨有的亮點:其一就是優化引擎HyperEngine,這個優化引擎技術宣傳上說道從遊戲網路延遲、操控、畫質、負載調控等四方面進行優化,這四個方面都是使用者日常最會應用到的幾個點,但是感覺現在的使用者往往會先忽視這幾個方面轉而強調效能跑分。但說到效能,這次G90T由2個ARM Cortex-A76和6個Cortex-A55組成,GPU方面搭載了ARM Mali – G76 MC4,主頻高達800MHz,並且內建雙核APU,結合CPU和GPU,可提供1TMACs 的AI算力,並且支援10GB LPDDR4x記憶體,頻率最高可達2133MHz,所以說效能方面可以說很能打,而在跑分上,更是超過了高通的驍龍730

所以說,這樣的效能加優化引擎HyperEngine,我覺得G90T是一款符合市場需求,具備強競爭力的晶元產品。在這個遊戲、社交和購物已成為智慧型手機的前三大應用的時代,聯發科G90系列晶元帶給消費者更好的使用體驗,從效能和體驗兩方面進行了提公升和優化,即使是熱門爆款的多人連線競技手遊,G90系列也能游刃有餘。

當然亮點是有,其被詬病最多的便是12nm製程的問題,其實這個並不是重點,製程提公升對於功耗和效能有一定效果但是對晶元的優化也固然重要,況且製程提公升所需花費的成本是乙個企業需要仔細衡量的,而12nm製程的產品當下仍未過時,我也相信,在AI和5G領域上不斷有新動作的聯發科在此次表現已經不錯的G90後,仍能夠繼續帶來讓消費者為之喝彩的晶元產品。

3樓:訂書機

新機收到後,先從n7p上遷移了資料過去,然後公升級了一下系統,開始娛樂跑分。

在以上前提下,跑分,成績不理想,安兔兔25萬多,魯大師21萬多,3dMark兩千多分。

能明顯感覺手機右側靠近音量鍵的位置發熱。。。

安兔兔總是顯示65攝氏度,我懷疑是軟體的問題。

不考慮5G,驍龍765G聯發科g90t和天璣720哪個效能更好?

Ela.blink 就算考慮,765g還是全面效能大於G90t,畢竟g90t是去年4g時代為了打擊驍龍730的。gpu方面,765要好於天璣720。但天璣720是百元千元出頭價位的晶元,765g現在藍綠還有三千價位的機子搭載,價效比不及天璣720的終端。現在天璣1000 和驍龍865都有兩千左右價位...

你們是如何評價聯發科(MTK)處理器的?

CECH 發哥的處理器的確存在一些自己的缺點 主要是在核心排程上,核心似乎沒有穩定低頻執行的能力,低頻執行電壓高,會傾向於核心休眠,個人覺得這種策略在某種程度上會增加系統延遲 至於多數人說的GPU問題,其實從個人經驗看沒有想象中那麼重要。現在主流的手遊 個人只玩過王者,各類吃雞手遊和崩崩崩 對GPU...

聯發科的處理器為什麼不多堆幾個核?

ssertp 現在的應用大部分還是依靠單核效能的,這也是為什麼各大廠商把單核效能越加越高的原因,只要這個情況得不到改變,那麼一味的堆核就是注定沒有意義的。比方說,聯發科堆了12個2.6GHz的A53核心,那麼它的Geekbench單核分數也只有1137,在日常體驗上會被吊打的。而且堆很多核心會出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