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運營 BIM 工作室?

時間 2021-05-05 16:52:18

1樓:小林森賽

我覺得思路還可以再拓寬一些,比如做一些3Dmax類似的工作。利用revit和Fuzor這些軟體結合,向虛擬實境方向發展等等。如果面向甲方和施工方都沒有需求的話,可以面向客戶體驗方向。

具體點說的話,房產銷售中的虛擬樣板房,利用vr技術進行虛擬實境漫遊,同時展現樣板房部分結構的剖切斷面,讓購房者不僅僅能體驗到虛擬房產的視覺效果,同時在材料、結構、日照節能等方面都得到直觀的感受。

上邊只是其中乙個例子,尤其是在一些大型酒店、醫院等等這樣的複雜建築中,利用BIM+VR技術,可以使對平面圖紙不熟悉的非專業客戶,能很方便的通過體驗發現問題和改進設計。

2樓:海闊天空

能把自己玩死的確是人才,把魯班,廣聯達,達索,卡提亞摸的這麼熟的人不多。聰明反被聰明誤,年輕人多學習是好,重要的是德為先!

3樓:楊寶明

建議:1)首先要有乙個明確的定位:為設計階段還是施工階段,還是運維階段。什麼都能做的,不會有競爭力。

2)選擇好乙個能幫客戶創造盡可能大價值的解決方案合作廠商。

建造階段的當然魯班BIM最強。與魯班軟體合作,能獲得整套實施體系。魯班BIM體系落地和成功專案是業內最強的。

3)恰當的推廣市場的方法。

4樓:

假如是設計行業的BIM,可以大致分為兩個型別:BIM設計師和後驗BIM工程師。純建模員就不考慮在內了。

以上兩種形式,通過名字就可以看出差別。前者是出設計方案,BIM軟體是其工具之一;後者可能也是相關專業的,只是把別人的圖紙拿來翻模,發現問題(有些是協調問題),再反饋給出圖的設計師。

前者的話,有實力的團隊肯定有人可以勝任。後者更多的是在做本該設計師幹的工作,之所以設計師可以名正言順地不做,是因為1、手段限制,出圖深度有限;2、學習BIM技術影響效率;3、簽了BIM合同。

後者的出現,應該是適應市場的舉措,但卻是效率最低的。從事後者的,大多也是剛畢業的學生,話語權較弱。管線綜合是其主要業務。

趨勢,後者的從業者如是水、暖專業,可融入傳統設計團隊,教別人軟體操作和專業協調,學習設計方法。

回到正題

靠後驗BIM賺錢,謀求BIM設計之路。如果能夠做到全專業都使用BIM技術,效率肯定可以得到提公升。人員配置,幕牆、建築、結構、水、電、暖都有,發展後期得有專人從事資訊科技方面的工作。

綜述朝著新型設計公司的方向邁進。

5樓:品略

嘗試提供一點思路。

首先,對於design階段來說,有幾個方面:

乙個是建模+出施工圖,但這個一般都是設計院自己在做,但就像樓上幾位所講,新技術學習成本很高,而且需要時間,一些小的設計院可能太想做,所以還是有機會。不過需要你們和設計部門進行合作,無論建築,結構,還是MEP,都需要與你們直接溝通,提供資訊或草圖,然後由你們統一建模,出圖。

第二,做BID 展示, 這個就需要理解一些BIM 管理技術,主要point是在 simulation+schedule, cost control,data management, etc. 後面會講到。

第三,就是翻模,這個應該在國內應用比較廣。

第四,制定standard,這個其實和第乙個方面可以一起做,也可以單獨為企業制定,這個還是有前景的。

第五,做design階段的BIM management, 主要不是負責建模,而是來協調各個部門的BIM 模型,包括制定BIM execution plan, BIM standard, LOD, 選擇進行coordinate的platform,伺服器的建立,以及BIM的global setting 等等。

第六,Clash Detection, 這個一般都融入到第一點或第五點當中,不過也可以單獨拿出來做。

第七,Family, 隨著BIM的興起,Family的建立也是乙個很大的市場,各種manufacturer,設計單位,都需要有自己的乙個family族庫,可以在這方面下工夫。

在Design階段有幾個難點,乙個是coordinate,選擇什麼平台,什麼軟體,如何能順利溝通,領會設計者意思,等。 還有乙個是跨軟體的合作問題,因為可能基建更傾向bentley, commercial和residential更喜歡revit, 還有乙個表達效能更強的軟體比如CITIA,Rhino,等等,怎麼進行檔案的轉換,保持資訊的完整,是個難點。

但BIM在design方其實只是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在施工方,這個也是BIM應用的關鍵。不過目前要上班了,等週末會把施工方的一些建議分享出來。

6樓:張迦弈

我現在在方案部門,公司有專門的BIM部門,有過合作,也談不上特別了解,就當是拋磚引玉了,說的不對的請指教。

首先我的感受是,現在的BIM技術主要還是用於較大規模的專案上,如果甲方沒有相關的要求,設計院不會貿然使用,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乙個是成本問題,這個成本包括了時間成本與人力成本,另乙個是設計思路問題。

分開來說,第乙個是成本,先說時間成本,用現在的建築設計模式,大部分還停留在cad+su的基礎上,甲方出於成本等各方面的考慮,不會出現太多異形或者所謂的奇奇怪怪的建築,而那些方方正正的建築,對於乙個熟練的建築師來說,用cad與su的組合足以勝任目前的工作,並且效率遠勝於使用BIM相關軟體操作,對於設計院來說,很多專案沒有必要也不可能不計成本的上BIM去做。

再說人力成本如果全部改換BIM平台進行操作,需要耗費大量的學習與培訓成本與精力,這也是大院的難處,曾經我們院推行過比revit平台相對簡單的ArchiCAD,效果並不理想,一來目前大部分主力建築師年紀都在30上下,學習精力並不充分,二來多年的cad+su模式已經形成慣性,這樣的設計模式改變對於他們來說一時難以接受。

第二是思路問題,BIM平台的應用現在主要還是面向於施工圖階段的出圖,如果在方案階段就是用傳統的CAD+SU模式的方案,顯然再轉換為BIM平台出施工圖顯然有些多此一舉的感覺,更有甚者,就是在出完施工圖之後,BIM部門做的就是建模翻模的工作,完了之後檢查碰撞什麼的,這就本末倒置了,如果方案中沒有特別複雜的形體或者資料操作,沒有那些rhino或者maya裡搞出來的qqgg的造型,畫施工圖不可能去用BIM完成,只有方案階段有比較複雜的形體結構的時候才會考慮上BIM出圖,並且這個要和後期施工製造直接掛鉤,會提公升管理要求與施工方的水平要求。

所以能看出來這樣的一組矛盾:現在在中國用到BIM平台的必然是大專案,但是沒有那麼多大專案和那麼多有錢的甲方讓你去用BIM來開發,普通的專案還是大多數,誰都知道BIM是個好東西,但是上了BIM平台效率不行,誰都不能落在市場後面跟錢過不去,所以,BIM在這個時候顯得比較雞肋。

不過從現在的市場來看,我認為BIM有乙個比較好的發展機會,房地產市場整體的開發速度降下來了,對於建築質量和成本的控制就會提高,所以BIM是未來的市場絕對主力,加之建築工業化的影響,也必然會有更大的發展,難點依然在於人,學習BIM,尤其是建築設計思路的轉變,對於那些30多歲,事業小成,有家有事的主力建築師來說不是乙個簡單的事情。

所以結合題主的要求來看,如果缺乏實際專案的支撐,會很難,BIM本來就是和施工直接掛鉤的,但是,BIM的運營,BIM培訓,倒是乙個非常大的市場,現在建築學的本科應該差不多都要學revit了吧,有實踐經驗的BIM培訓人員隨便上幾天課都是上萬上萬的賺吶。

最後說乙個勵志的故事,我之前實習時候乙個帶我的設計總監,大學畢業之後分配到我上大學的地方設計院,全院就他乙個會在電腦上畫cad,立刻就脫穎而出了,那些老建築師,他說:學會cad的,就適應下來繼續工作,沒有適應的,都慢慢的邊緣化做不到專案了。

他對我說:你要好好學rh,gh,maya,dp,revit,現在的引數化與BIM就是當年的cad。

相關思路的深入思考和回答,前幾天寫的,感覺和這個問題是一脈相承的。

全智慧型或者全自動化的建築設計可以或者快實現了嗎,從設計層面來講,建築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 張迦弈的回答

7樓:

沒專案走不遠,大家都在翻模,又有什麼意義,bim 有發展 ,但是目前投入和收入應該價效比不高,我現在在bim,用cad兩倍的時間來做bim出圖,真心不覺得贊。

跑題了,忍不住來吐槽,滷煮莫怪。

私教工作室是怎樣運營和發展會員的?

宇宙z浪教練 私教工作室和健身房的差別是乙個場地大乙個場地小嗎?是乙個有會員卡乙個沒有會員卡嗎?其實都不是,它們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從商業的角度上講,健身房比工作室系統更成熟,適合擴張盈利,有一套財務 會籍 私教 管理體系,場地裝修模式固定,會員來了之後,有一整套可以應對他需求的套路,所以健身房對提...

膠片攝影工作室?

Xue Rui 作為小眾的膠片攝影,把它完全作為工作室的主力,成功率很低,除非你有很好的平台 很好的創意 很好的技術支援,但也難成。如果真心愛,你可以從膠片攝影推廣的角度來做,這樣成事的可能性大些,單靠膠片攝影作品的工作室 影樓 幾乎很難支撐下去。 諾小板的諾 那就要看你的攝影哲學是否能符合膠片的用...

怎樣進入王嘉爾的工作室?

士多啤梨 我是服裝設計再讀,之前看了TW design的招聘資訊,要求幾乎都要有至少幾年的工作經驗,畢竟剛成立不久,招實習生的機率不大 雖然我知道競爭一定很大但是還是要努力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teamwang成立才短短三年,藝人定位也是處於上公升期,各個部門production fashion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