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星鏈計畫會取代5G嗎?

時間 2021-05-06 22:42:23

1樓:鑫一鑫

不會。5G和星鏈的市場定位不同。

5G主要服務人群密集區,如城市、大規模工業區、生活區等光纖分攤成本較低的地區。

星鏈主要服務人群分散區,如郊區、大草原、海洋、沙漠、高山、極地等光纖、基站分攤成本太高,或很難覆蓋的地區。

另外,有些人群密集區也是星鏈的市場,例如有些非洲貧困國家人群密集區,有使用5G經濟能力的人佔總人口比率低於2%,雖然人群密集,但對於5G來說,實際客戶人數實在太少,不夠分攤光纖、基站鋪設成本。而對於星鏈來說,一顆衛星可以覆蓋很多城市,分攤成本相對較低。

2樓:Tant

不會,這玩意兒就是普通的衛星通訊,以覆蓋而不是頻寬為主要方向。

(其實馬斯克吹的牛,從來沒實現過,實現的只是計畫的表層部分。。。)

3樓:angel007

在這裡分享一下我的基本思考方式和判斷邏輯。

假設你是個文科生,完全不懂通訊這些東西,5G通訊,靠的基站,星鏈靠的是衛星,最基本的單元,乙個衛星,基本等於乙個基站,因為,衛星和基站,應該是靠內部的晶元的。晶元在同時代,技術水平差不多。就算有差異。

但是不會有幾個數量級的差異。

建設5G。乙個大城市要建幾萬個基站。那麼星鏈計畫,發射幾萬個衛星,平均分布在地球上空,那麼乙個城市上空,能同時有多少衛星。

這樣就會對雙方的頻寬,大概心裡有個數。

第二個思路。建乙個基站的成本是多少,發乙個衛星的成本是多少。這樣就會對雙方的未來前景有個估計。

把上面兩個問題想清楚了。就明白,星鏈到底能不能取代五G了。

覆蓋率。和頻寬,恰恰是乙個問題的兩面。如果要用星鏈取代5G。那不是要發射4萬個衛星,發射4億個衛星估計差不多。

但是問題又回到上一步。發射乙個衛星,和建乙個基站。成本到底有多大差異。成本上到底是不是支援發射這麼多的衛星呢?

4樓:zhou

有用嗎?絕對有用,但不是無可替代。

無線是有線的備份,但不能替代。

無線提供的是方便性,但是安全性就不好說了,更別提霧霾、電磁、太陽黑子等不定因素的干擾。

最關鍵,能穿過屋頂?

5樓:擅頂洞人

你看馬斯克在推特怎麼說的,it works,能用,可沒說好用啊。不過對於偏遠地區,有點衛星訊號總比沒訊號強。估計就這麼點用處。

6樓:智多多

不會取代5G,但一旦成功,影響遠遠大於5G。

雖然星鏈計畫訊號不穩定,但重大意義。

森林孤島、沙漠海洋、珠峰山頂、南極北極,再也不用建基站了,因為在這些地方有個大的衛星WIFI。

極大降低野外出行的風險。

全球覆蓋,這個是最主要的優點,不論科學探險,還是對外作戰,一旦成功,有劃時代意義。

如果說5G提高的是網路的速度,星鏈計畫就是提高的網路覆蓋地區的寬度,傳輸速度是其次考慮的事情。

7樓:

這種問題其實理解通訊原理後,就能知道是否可以取代了。

衛星通訊的通訊速率為什麼遠遠小於頻寬?

衛星通訊中存在太多不確定因素會導致延遲、丟包、資料損壞等,直接影響通訊質量。衛星通訊要全面替代基地的份額,仍然有很多難點需要攻克。衛星通訊目前仍然是地基的補充,個人認為短時間內應該只是噱頭。

8樓:執迷之謎

越是高科技,其實越不可靠。有線訊號肯定比無線訊號穩定,傳輸速度也比無線的快。無線的優勢在於它的傳輸方式不受限制,但最可靠的還是有線傳輸。

擴充套件開來,高太空的傳輸可能比低處的WiFi訊號或者5g訊號要方便一點,但是速度和可靠性肯定沒有5g的高。

9樓:非正常訊息

不會。產品領域不同,即使單看上網的用途場景上也不會被替代。

1,星鏈在傳輸速度上有優勢嗎?沒有吧,只是在天上掛了很多飛著的大路由器吧。

2,星鏈的地面裝置目前還需要特殊的衛星天線才能和衛星進行穩定的通訊。

3,馬斯克的公司不會做慈善的,星鏈不會向使用者免費,衛星近地通訊不是革命性技術,沒有革命性技術夾持,終端使用者花的錢和享受到的服務也就不會有革命性突破。

4,商業盈利產品大規模投入社會時候,是需要資質的,馬斯克的星鏈能在中國獲得運營資質嗎?市場占有率允許他一家獨大嗎?

10樓:分毫報價

兩者基本不搭嘎

馬斯克的星鏈計畫號稱要將大約4萬顆衛星傳送至地球低軌道,目的是將通訊訊號遍布全球範圍,為全球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讓地表上的人能以最低的成本進行高速聯網。

衛星發射由同樣是馬斯克旗下的SPACE X公司執行,從2023年星鏈計畫宣布以來,SPACE X已經陸陸續續成功地將部分衛星送入軌道,馬斯克甚至使用星鏈衛星網路成功傳送了首條推文

但星鏈網路與5G網路很難構成直接的競爭關係,且不說其完全建成的時間和成本,實際上光靠手機的天線接受功率,很難接收到衛星的網路訊號

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標準,WIFI裝置的最大發射功率不超過200毫瓦,3G/4G裝置的最大發射功率不超過500毫瓦。這是什麼概念?這意味著,WIFI裝置的無遮擋直接通訊距離,最多100多公尺不到200公尺,3G/4G裝置離基站可以更遠一些,也不過幾公里。

而且在極限距離處,該裝置所支援的速率已經很低了,幾乎不可用。

然而,星鏈衛星的軌道高度是550公里。人造地球衛星的實際執行軌道,最低也在300公里左右,再低的話,稀薄的大氣層對用第一宇宙速度飛行的衛星會產生阻力,從而降低衛星的衛星速度,導致衛星墜毀。

你可以將星鏈衛星看做是乙個個通訊基站,只不過是在500多公里外的基站。手機想要連線上衛星網路,還是需要地面基站作為訊號的中轉站。但是馬斯克宣稱這種基站可以變得非常小型化,可以裝到汽車上。

星鏈計畫最大的魅力還是可以實現全球聯網,由於衛星不受地形影響,可以隨意組網鏈結。未來不管你是在太平洋中心,還是北京、上海,都可以隨意地上網衝浪。

11樓:Ming Ali

我覺得星鏈計畫如果和5G配合好了才能將5G的優勢利用出來,但是如果一定要做選擇題,那對這兩種先進技術都不是什麼好事。

為什麼?原因是5G技術使用的波頻段為更容易衰減的公釐波,雖說已經使用很多先進的技術彌補。但是出現厚此薄彼不得不的取捨,受制於地理,經濟,維護,而星鏈計畫可以無視地形,無視所處地段的經濟條件,這兩種技術結合就會讓區域與區域之間的連線更順滑。

就相當於快遞公司想服務好,第一是要有夠快的航班,再有就是靠譜的快遞小哥,不然速度什麼的也是枉然。

12樓:房叔要折騰

星鏈計畫或者說通常的衛星通訊計畫不會完全取代民用的5G通訊。

因為它和5G通訊在本質上就是兩種型別的通訊方式,5G講究的是在更低的功耗和頻寬占用,時間占用下傳輸更多的資料,而星鏈計畫講究的是更大的覆蓋面積,其所消耗的能量和傳輸的速度都是無法和當前布局的5G相媲美的。

不同的應用地點,應用方式決定了今後他們的競爭不會在同一維度內。

星鏈/衛通更多的應該會布局到民用航空,民用航海以及部分車載裝置上。

13樓:黏餌絲

當然不會。

工作的關係了解過一些相關資訊。

最簡單的問題,5g是可以給手機用的,星鏈需要特殊終端,至少要有一本書那麼大的天線,沒有這麼大的手機。

而且他自己也說過,在城市環境星鏈是競爭不過當前的移動通訊(也就是4g)

馬斯克自己也說星鏈只能佔美國4%的電信份額。美國的電信業利潤很高。。。4%夠他回本了。

當然我也不看好5g能取代4g。

14樓:

所以並不存在誰取代誰的關係。比如當年推光纖入戶,你不還是繼續用WiFi?畢竟光纖再快,你也不可能把光纖懟到手機裡上網咖?

怎麼可能光纖取代WiFi?就這麼簡單,何必總是鬥爭思維看待一切?近地軌道網際網路星座 + 5G/WiFi6不香嗎?

比如在郵輪、客機、海島、偏僻村鎮、長途列車等應用場景。

15樓:我妻由奶

不會。除了速度更快,還有埠接入上限多了。應用於物聯網。

還有低延時。可以遠端做手術等等。

星鏈永遠不可能取代5g,據另一位知友說有別的用途。

馬斯克的星鏈計畫會不會直接取代 5G?

哄哄 誰有功夫的,算算那個頻寬用手機自己的天線能代替3g不。就是我這麼給你說一下噢,中國要帶動大概7億網民,得600萬基站,你知道吧?就是要不你查一下600萬顆衛星能給地球留下多少太陽能?我還非常慷慨的算衛星跟基站頻寬一致干擾相同。你家馬斯克是個心比天高的銷售員兒,可把你忽悠的。 有關部門人員 你想...

為什麼馬斯克的星鏈比5G貴,比4G慢,但很多人還是追捧星鏈,嘲諷5G。

當全球幾萬顆衛星在頭頂全天候,無死角的監控地球的每乙個角落,你的一舉一動都在人家眼皮底下的時候,世界上再無任何國家能與之爭霸,誰上天打誰,彈道飛彈也不例外。可怕不可怕 thiefcat 星鏈可以解決邊遠地區架網線成本高的問題,也可以解決海上郵輪上網的問題,等等。而5G解決了什麼問題呢?人集中的地方4...

馬斯克的 星鏈計畫 商用後實際網速能達到多少?跟基站比呢?

Rank 肯定不能和基站比,而且資料上天後一定是要盡快落地的,如果所有資料都要從美國地面站落地的話,相當於資料在太空中繞地球一圈,不會有太低的延遲,而地面站取決於當地的網路,當然美國霸權存在的話,這些很簡單,只不過中俄多半不會讓他隨意建地面站的。 Microsoft 微軟旗下的 Azure 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