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近期大火文章《矽谷歸國精英這一年 飛上枝頭 跌落谷底 集體出軌 中年危機和再次逃離》所說現象?

時間 2021-05-06 07:18:13

1樓:

從來沒聽說過這文章。今天讀了下,感覺這篇文章裡,文字透著一股金錢、權力的味道。一味看重金錢、權力,不是好事。

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當經理、高管的都是少數。哪還能每個人都是經理、都是高管、都是CEO?所以乙個公司裡,管理人員是少數。

當不上管理人員,只是平常事而已,很正常。當不上管理人員也不是能力不行,畢竟管理是需要特殊個性、氣質的。

就因為當不上管理人員就跳槽,這種做法太幼稚了。

2樓:Nebula.Trek

IT和金融工資高就是精英嗎?

人家學生物,醫藥等等的,才是真正的精英。

當然,像華人美女Lily Peng 這種美國工科程式設計師本科,然後美國考上了醫學院,然後畢業做了人工智慧醫生系統的華人,是真正的精英。

3樓:張繼

實名反對噴噴更健康的回答:他舉例提到的前medarex藥物研發人員,Nivolumab的華裔發明人、現在又回國創業的是誰?我知道符合這個身份的人有一位,別人直接認為噴噴更健康是胡說八道。

4樓:金重

2023年開始做IT,程式設計師出身。

在國企、台企、外企、民企多家都工作過。

90年代在外企的時候,看不起民營企業,土、窮、不規範。

2023年之後,發現土八路有厲害的一面。

再過幾年,發現外企才是官僚和低效率。而且養著一群幹活不多、拿錢極多的老外。

民企有諸多問題,但是的確能夠解決問題。

現在發現,很多民企所謂的問題,是因為用了歐美的尺子來量。

歐美的尺子,以前也許是很準確的。現在嗎,我都有點懷疑了。

不意味著我們現在已經不需要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管理了。

但是也的確不能萬事都以歐美的一套為標準了。

我也開始相信中國特色是有道理的了。

所以,矽谷歸國精英,不適應環境是很正常的。

並不能簡單地歸因於這個環境不好。

至少不是完全因為這個環境不好。

5樓:深海

這屬於完全沒有認清自己的階級地位。

在地主家做丫鬟吃了幾天小公尺,就以為自己是姨太太了。

當然,說是這麼說,人家丫鬟心裡的苦跟楊白勞心裡的苦是不一樣的。

丫鬟心裡苦的是吃不到那麼好的小公尺,做不成姨太太了。

楊白勞心裡苦的是「活著,還是死亡,這是乙個問題。」

6樓:

說句不客氣的。在美國收入沒過20萬美元的。回國年收入沒過100萬的,沒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一堆人什麼都不清楚,就走那裡瞎bb啥啊。

7樓:

歸國的海龜總的來說能力參差不齊現在的中國不是剛改革開放那個年代什麼人才都缺那時候只要是有專長的人才都會受到重用現在國內的教育水平和人才的培養都水平都提高很多現在這些海龜居然還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是個精英或者再海外根本沒學到什麼東西就想再會國內蒙混過關 !!!也不看看自己幾斤幾兩!!如果你真的是乙個很厲害和專業素養很好的海龜人才不管你跑到哪個國家都沒有所謂的天花板自己能力不行就說某個國家的環境或者人才的選拔用問題 !!

如果這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頂尖的科學家回國 ??這些所謂的精英是應該捫心自問一下

8樓:鄒喬松

不帶任何情緒,就事論事。文章偷換了一系列概念來套在海歸這樣的場景上,但以下概念和海歸沒有任何關係:

1. 甲方/大企業的資深員工 —> 乙方/中小企業的中高階管理層

2. 價值創造高低: 以最終結果計算的勞動價值(創新 / 決策判斷 / 執行管理) >> 以工作量計算成果的工種 (碼工、會計、水管工、油漆工)

3. 空降 / 投名狀:不帶團隊 / 人脈 / 領導力的空降不是好空降

4. 文化/膚色的排他性:論土中 / 土韓 / 土日 / 土阿拉伯 / 土亞非拉管理高等白種人、以及各類假洋鬼子管理土中 / 土韓 / 土日 / 土阿拉伯 / 土亞非拉的有效性

5. 夫妻兩地分居是非多

最後想說人才流動和資本流動一樣,不存在國籍、不談情懷。你條件夠了,它就來;哪天條件不夠了,它就走去開價更高的地方。你用得好那就是創造價值,用得屎那就是燒錢。

9樓:低配版海靈頓

某跨國公司,也趕潮流找了個四十歲上下的矽谷精英回來當VP,說是之前在什麼大公司搞技術,但回來做的事完全與本專業無關,跑去搞營銷管理什麼的,還常對各個部門指手劃腳,一副勞資全能的樣子,效果怎樣可以想象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洋老爺員工,哪怕懶得要死也得當大爺供著。這些老爺一年到頭在美國,偶爾到中國總部,突然發現公司原來有這麼多人和他們這麼熟,Buddy啊bro啊,遇到同個辦公室相處一年的中國同胞反而愛理不理~

招營銷崗位的,也很喜歡招留學生,只要是留學的,專業不限啦,然而語言水平未必有英語專業的好,工作上也未必需要多高的水平,喜聞樂見的,大部分都很水,畢竟不是專業的,極少數個人能力強的確實能勝任,然而這種少有的人才翅膀硬了就跑了,死海效應拉開序幕

bat是見得多了,但洋招牌對其他很多公司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更何況是矽谷招牌,看到這篇文章忍不住想笑,這說的不就是某公司嗎~工作上跟這些人交集不多,性格也不愛搭理人,所以不清楚他們的私生活,不過按某些人選擇性熱情好客的尿性,洋招牌如果想就總會有機會出軌的,看各人自制力咯

10樓:北風遇海

想看在國內和國外都待過的知友回答

在國外連一年都沒待滿,甚至沒出過國的朋友,就別在這兒強答了。

杜絕網路暴力從我做起,所以更傷人自尊的話我就不說了。

11樓:傲慢與偏見

那些人不過是為了錢或者名而賭一把,賭輸了而已

這件事本來沒什麼可以說的,但是呢,一群不是矽谷碼農也不是什麼知名公司高層更沒有多少錢的一群人卻莫名其妙的興奮起來了,只能說點太低

12樓:小兔

如果你多少有一點想回來好髒好亂好開心的意願的話。

那麼畢業後不要在外國尤其是美國呆超過兩年。

時間長了,兩邊不適應,回來高不成低不就,鮮肉掛成老臘肉。

13樓:我在伶仃洋養魚

10年就手握一百萬到了17年也沒下定決心買房的人大概也是這種感想的早年回來的人那會畢竟國內和國外有天然的資訊差,國內都不信馬雲,國外懂的人就敢信,那會國內國外就是兩個世界,現在兩個世界接軌了,福利結束了。

不知道看過乘風破浪這部電影沒有,香港人對主角說,我從香港回來的,你跟我,我每人送你兩套房,二十年之後你就知道你為你的兄弟做了多麼正確的決定。主角說,你騙我,房子值什麼錢,然後主角收藏了幾百個傳呼機。

之前矽谷的人回來,可以兼任導師和技術骨幹的角色,現在發現只能當技術骨幹了,但是一看到比自己早回來的人卻通過當導師脫離苦海了,自然會寫出這一篇文章

14樓:石山弄牛仔

因為對很多人來說,攀比是剛需。

在美國能開寶馬住別墅,但周圍的人都可以,那就沒有優越感了。很多人要的是我能買車買房,而周圍人買不起。

一年回國一兩次滿足不了他們攀比剛需,所以幻想回國事業有成,在北上廣深過上跟在美國一樣的日子然後俯視那些為生活為車房奮鬥的同胞。

就是貪唄,啥好事兒都你得了

15樓:birming

對生活了近20年的社會厭倦了

覺得是環境束縛了自己超凡的才能

從某些途徑聽說地球另一邊的國度裡遍地是機會決定肉身翻牆去提公升社會階級

這一幕似曾相識啊……

16樓:

在不同公司接觸過不少海外回來的,水平高的不多,二八定律嘛,80%其實也就······不過乙個個天真的程度挺高的,最後事情沒幾個能做成的,能做成的自然能待下來,做不成的大多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覺得是自己懷才不遇,從來不覺得是自己幼稚+能力搓。

前幾天面試乙個google的,給他過了但我的評價其實也就(他是因為簽證問題)······,接觸過幾個國外待得太久了的,總覺得國內技術落後,回來後又發現和他想的不一樣(其實和台灣什麼茶葉蛋那個只是程度不同罷了,說白了很多人之前在國內沒乾過)······其實想想自己是2還是8吧。國內很多人不過是沒出國讀master罷了,畢竟家人在國內,想想你如果當年留在國內,能混到什麼地步。

其實本質是看人,不是背景。

我能說文中有我認識的咩,哈哈。

17樓:

我看到「選擇比能力重要」這句話的時候笑噴了。

這些人不明白選擇也是種能力麼……

其實我很好奇這些從來沒怎麼管過人的人怎麼就自信到覺得自己能管團隊了?

另外覺得國內累加班多汙染嚴重的,這些你回國前就該知道了啊。

你別覺得管團隊和加班就不是能力了啊。

其實這文章看下來就覺得,你在美國沒公升,還真不怪玻璃天花板。

就是你只能做碼農。

18樓:jaffedream

剛才看到題目,我就感覺這幫人要後悔,美國那麼舒服還呆不習慣,回國找虐啊。有時間的話,自己找點喜歡的事情做不是更好。在國外爬不上去,回國就一定能爬的上去嘛?

凡事都會有代價。如果是我的話,就在美國小鎮上弄個房子,地下室堆滿槍,週末打獵去。在森林裡乙個人多舒服啊。

碼農真是不會享受人生。

19樓:

說的就好像國內人人都當上了大公司vp,各個北上廣幾十套房,出門就有8分小三生撲。標準要一致啊。一輩子在北上廣的才是真的沒退路。

學區房買好了麼,打算要娃了麼,打算二胎麼,娃的奧數班報了麼,娃成績不如別人怎麼辦呢,35歲拼了十年命身體還健康麼,做了這麼多年經理真的財務自由了麼,出門還有女的會看你麼,真的有人因為你是bat的總監vp就高看你一眼麼,拼不動了但還要養娃該怎麼辦呢,35歲之後還有單位要麼,bat就一輩子不裁員麼,自住房就算一千多萬又有什麼用麼。還想著當初那個她麼。

海龜就算失敗了,也能全身而退。尤其35歲這批矽谷打工的,在美國買幾套出租房,很容易就財務自由了。哪有文章裡那麼慘。

20樓:JoJo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文章裡的人有個認識的。另外曾經和乙個回BAT做了C級別的大牛單獨吃過一次飯,求教了一點職業經驗。

鑑於個人來說從來沒在國內正式工作過,只好說說自己觀察這邊的人士學習到的兩點:

1. IT行業特別是工程師之間彼此相處本來就是傾向於簡單,個人經驗是在美國越是成功的網際網路公司越是簡單,相反老牌軟體公司辦公室政治的複雜性和風評都是出了名的。這也導致了很多IC在大公司長久幹下去也能自得其樂。

這部分人其實比較適合在startup當明星員工,卻並不一定適合當個經理人,對付辦公室政治很多時候不得不做一些髒事,並且需要自己真的踩過坑摸爬滾打過,在很多IC看來,讓自己去做這類事情是有一定的心理門檻的。結果就是所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吧。

2. 即使在矽谷,也總有一大班人和前面說的那種IC不一樣,文章裡的某人就是這樣比較能說會道喜歡搞事的那種積極分子。說實話在矽谷除了大牛各路牛鬼蛇神也很多,要說誰是真牛誰是假牛這還得經過世界的檢驗,還真難說。

但是我們是知道的這部分人肯定是志不在IC的。個人來說,彼此志不同道不合,也不比非得把別人的生活方式說的那麼慘來做恐懼營銷對吧。

最後說一下,中年危機人人都會有,比如回國混的不錯的陳歐現在正好中年了吧,我相信他夜深人靜的時候應該也會感到中年危機的。人生只有一次,假如你有一顆要搞事情的心,趁著年輕搏一把總是沒錯的。要是沒搞成就中年了,我認為,人作為生物體的責任是生存和繁衍,作為人的責任是自我實現

如何看待文章分析稱川普在矽谷眼裡只是乙個失敗者?

日本人做的 跑個題,在微博看到的 黃繼續 乙個網際網路公司40億美元市值,其中90 是估值。乙個房地產公司40億美元市值,那都是實實在在的房子。做到400億美元市值的網際網路公司才有資格嘲笑川普。 羊駝 真正的高階的人 很抱歉由於客觀條件我當初通過非法移民的方式來到這片土地,雖然我現在取得了一些成就...

如何看待最近朋友圈大火的文章《大棋即將下完,撤退已在路上》?

沒人提那號稱460萬億的貨幣,沒人提那作為蓄水池的房市會是什麼結果,甚至連最近央行一系列動作都不做一番解讀,更沒人分析國際形勢的發展對中國後續的影響。回溯歷史,回溯中國的發展,很多東西不言自明,一票回答貼一些國家硬調控之後的維穩資料,搞搞心理安慰,也可以說是非常的鴕鳥了。 天婦羅剎石 粗粗看完,不是...

大家如何看待恐歸族?

輕度恐歸,總覺得回到家後自己的狀態會很糟糕,會讓我覺得自己糟透了,陷入抑鬱情緒,然後惡性迴圈,自省大約源於青少年時期抑鬱的經歷,回到熟悉的環境後慣性般地會陷入那種情境裡,這種狀態無法自控,說出來大家大概也只會覺得是我矯情 作什麼的,更加苦悶。所以臨近放假心情總是很複雜,不想回家又覺得那樣虧欠家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