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顯示卡插在主機板上的針腳這麼多,而輸出的針腳這麼少?

時間 2021-05-30 11:44:23

1樓:白烏鴉

輸出陣腳的訊號是線性的,而主機板針腳的訊號是非線性的。

如果你了解線性和非線性的區別,就能看懂。

如果不了解……

好吧,你可以去看一下廚房,冰箱裡未加工的食材、灶台櫥櫃裡的各種調料配料,還有燃氣管道裡的燃氣等等,這些都是非線性的……換成電腦,就是主機板上pci-e介面提供給顯示卡的資料。

廚師+食材+燃氣灶+炒鍋+鍋鏟揮舞=烹飪過程,這些也就相當於顯示卡的工作過程——非線性的加工過程。

最後,服務員端給你的烹飪好的菜餚,就是顯示卡輸出陣腳提供給顯示屏的資料。

你不停地把菜餚往胃裡裝的過程,就是乙個線性的過程。

原材料從廚房開始,到最後裝到菜碟中端上桌,顯然減少了很多很多的體積,這中間有撿菜時扔掉的、有烹飪後縮水的……總之,頻寬確實是不同的。

2樓:「已登出」

顯示卡的輸出量並不低,比如3840x2160x24@120,所需的每秒傳輸量就是在這裡所有的數字乘起來的量級上。

針腳的數量和頻寬並沒有必然聯絡。就算只有一對針腳,只要頻率夠高,頻寬依然可以很高。序列線因為沒有同步問題,能夠更容易得提高頻率,反而更容易得到更大的頻寬。

比如usb 3.0很早之前就通過2x2.5GHz達到了5Gbps的頻寬,而2.

5GHz的頻率已經比大多數記憶體條高出很多。(但是記憶體位寬很高啊)。

有答主計算過4k@60Hz已經比pcie 3.0x1高了,雖然顯示卡多數工作在x16或x8介面上(在插對的情況下),但這足以說明顯示卡的輸出和在主機板上所需的頻寬並沒有數量級上的差距,更不用說顯示卡在主機板上的頻寬並不是一直被完全占用的。

3樓:

「幾兆每秒」?怎麼算出來的?

按照現在主流配置簡單計算:

乙個畫面 1920x1080 = 2073600 個畫素乙個畫素 RGB 色深 8 個位元 = 49766400 bits一秒 60 幀 = 2985984000 bits / sec ≈ 2.98Gbps

這是不考慮傳輸時候的編碼、時鐘同步等問題的所需頻寬,也已經與「幾兆每秒」相差甚遠

4樓:資深小白

你應該是說為什麼顯示卡有雙面兩排針腳,然後輸出為什麼只有VGA針腳和HDMI和DVI針腳吧

其實這兩種針腳做的活都不一樣。

PCI-E的針腳數是多是因為速度問題,1X的針腳是很少的,16X的針腳就要差不多16倍的針腳數量,通過高速並行,然後可以多個通道併發傳輸來實現頻寬疊加的。所以PCI-E 1X和4X,8X,16X的針腳都是不一樣的。

輸出的介面是考慮你的連線線有好幾公尺,線芯太多不經濟。所以一般是序列傳輸方式,用LVDS這一類高速序列匯流排去實現,故針腳比較少。

資料經過顯示卡的輸出介面確變小了,但是沒有你說的幾兆那麼離譜。

複雜的三維計算變成了簡單的二維計算(LVDS輸出)。所以總體還是變少的。你參考下上面的大神資料就好。

為什麼沒有主機板把顯示卡介面設在CPU的右上方

要考慮成本啊,這樣的話機箱就大了很多。機箱貴了。主機板形狀也不節約,正方形的主機板直接約成本。還有顯示卡莫名其妙的線路被拉長了,額外的線也要錢的。 劍心之遺 我覺得,你可以用RTX機箱實現這種設計 CPU不用親自移動到風扇上,用水冷就相當於變相移動了顯示卡向下移動一點,顯示卡的PCB是不透風的 我個...

為什麼macbook的顯示卡這麼差?

年邁的騎士 一堆人說了半天沒說真正原因,真正原因就是nivdia比較強勢,對於這種定製的服務方面就不如AMD,你看PS XBOX都是用AMD顯示卡,難道是AMD玩遊戲比較NB麼,macbook用AMD顯示卡,不是所謂的為了專業人士,不給你打遊戲用,臉呢?不過是出於成本和服務直接的考量。 1984 買...

為什麼蘋果資料線插在充電寶上充電充電寶的燈會一直亮,而普通的資料線則不會?

曲奇正確。另外說下,這個狀況給我造成不便。我用的樂泡薄荷充電器,它工作規則是,有負載插上去是自動啟動供電,無負載 例如完全拔掉了資料線 或負載極小 例如手機已經充滿了電 時,它自動關閉,不再供電。本來這設計對於普通手機普通資料線來說挺好的,即插即充,隨拔隨斷。然而對於蘋果手機,一次充電完成後,拔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