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語音輸入,為什麼大家還會發語音頻息?

時間 2021-05-29 22:20:16

1樓:

很多人都從接受者角度去說語音或文字好壞,或者傳送者是否自私這個角度~

我倒覺得從傳送者的角度講,文字有如下好處~

1.文字方便檢索:這點對於傳送方和接收方都一樣!

2.文字容易建立自己有條理有邏輯的好形象:你給領導發一條邏輯清晰帶空格帶分行,帶1234的回覆,比發乙個60秒語音給對方留下的印象要好得多,在群裡發訊息也一樣!

3.文字容易控制情緒:你可以利用文字精準的表達你在一條訊息中所要傳達的情緒,需要賣萌的帶可愛moji,加波浪號(~)。

嚴肅的直接逗號句號什麼也不加。需要表達強烈情感的加感嘆號!甚至加多個感嘆號!!!

而且可以在檔案傳輸助手中打草稿,不著急發的重要資訊可以暫存隨時修改,打一天草稿。

說實話,文字~正式、典雅、嚴肅;

而語音,要麼中老年人,要麼戀人之間調情,要麼是小朋友,要麼是極端情況!否則我對於愛發語音的人總是第一印象帶有一種鄙視~~無論是密友還是親戚~~

2樓:

如果不是很親近的人或者是我大領導, 給我發語音的我看著心裡都硌得慌...

順便推薦一下Google語音輸入, 如果你不喜歡個人資訊被國內網路應用收集的話...

3樓:鐘亞運

因為有時打字不方便,語音更方便,比如走路,吃飯,還有語音可以表達乙個人的情緒,文字太平淡了,你覺得情侶談戀愛要是一直文字交流,你能知道對方的心情嗎?語音是方便彼此的,如果不方便聽,可以試試看語音轉文字,只要普通話稍微標準一點就可以識別個大概,能看懂就行,實在不行,就告訴對方,不方便聽,人家如果著急,自然會打字給你,不著急,你可以等方便了再聽 ,有時候不用那麼糾結不必要的東西,你說呢?

4樓:lj peng

大渣好,我係咕天樂,我是渣渣輝,貪挽懶月,介系乙個你沒有挽過的船新版本,擠需體驗三番鐘,裡就會幹我一樣,挨上節款遊戲。

普通話不好,用毛線……

5樓:壹鏡到底

文字無法讀出真實的語氣,也沒有人聲很強的辨識度,體現不出整段內容的速度與環境。這個是很現實的。在特定的環境,一定要用聲音表達的時候,就需要用聲音,往往在這個時候,聲音來的更直接…如果能配合畫面將更好,不知所言

6樓:曾濤

7樓:

語音輸入範圍受限,這點是肯定的。

當然你確定對方在室內沒有其他人也可以或者把聲音放小或者帶耳機也可以用。

但是,只要人一日在乎隱私,語音就一日受限。

我可不覺得有人會喜歡大庭廣眾之下把和某人的聊天過程公開放或者念出來。

8樓:任向暉

這個問題如果問在20年前,就相當於明明可以發電子郵件,為什麼還要發傳真?

語音輸入受到的場景制約因素是不言自明的,但如果養成了習慣,提高在手機上較長文字的輸入效率也是不容置疑的。問題是,我們怎麼成為心甘情願的先行者,得到它的好處,影響更多人,就像20年前首先使用Email一樣。

我有兩個tips給大家:

1)如果你在語音輸入時需要思考,不要擔心,停下來就是,想好了再說下一句,現在的語音輸入法都能夠幫助你處理這些合理的停頓,精確地加上標點符號。

2)不要擔心語音輸入引擎聽不清,用不著一本正經,拿腔拿調地說,感覺向對乙個外中國人說中文一樣。正確的姿勢是「耳語」(Whisper),你把手機當作閨蜜咬耳朵般說就行了,識別正確率不僅不會下降,反而會更加準確。不信你試試,開啟語音輸入法,試著用耳語念這段:

「為什麼團隊協作軟體要搞打卡簽到這些破事,這特麼跟協作有毛關係,有了透明度,有了基本的信任才能讓協作效率高起來,所以,我還是喜歡明道這款軟體。明道,明工作之道」。

9樓:易日同學

1. 有時候文字太冷冰冰

一句,再見,你不知道後面是如釋重負的釋懷,還是執念不甘的辛酸而當對方對你親言耳語,總會拉近距離感,有時候即使再少,也來得及感受到對方的心情一二

2. 不方便打字時候或是文字一時解釋不清,傳送語音能更快捷和目的明確3.我聲音好聽,怎麼了?

10樓:烏鴉太子

每次看到那些「動不動直接發好幾條幾十秒的語音」,或者「不分場合最大音量外放收到的語音頻息」的人,我都很感慨,命運對他們太不公平了。

一定是從小上不起學、沒人教養,或者先天後天因故被截肢。

11樓:初音未來

聽語音的時候不能發語音,發語音的時候不能聽語音。跟話嘮聊天的時候讓我非常不爽的就是,他發來乙個長語音,我聽完之後下一條又過來了,聽著真的非常非常不爽。最讓我不爽的是,有些人還會問一下,你為啥不說話啊。。。

MD我聽你的語音都來不及聽完,哪還有時間回話?總之,除了跟打字不熟練的父母聊天之外,別人給我發語音我會極其不爽。更不說有些人語音從來不發完的,總是開頭和結尾的幾個字沒錄上,還要猜意思

12樓:knight Leo

對部分答案不完全贊同——這個功能不是給你們這些打字如飛的人用的!

除那些聲線特別好的人或者秀恩愛的汪們之外,各位的七大姑八大姨二舅奶奶等不會打字的親戚才是真正需要這個功能的人...

==補充: 不過答主個人也很討厭長篇語音聊天,每天下班回家看見某些群裡500+條的語音頻息,真的是...(而且更誇張的是,他們居然真的在一直聊!這些人都是什麼工種啊...)

補充2: 母上大人知道咱上班不方便聽語音,所以她每次都用手寫輸入劃半天發一堆錯別字過來..咱還是很感動的。

13樓:summer

聊天對於我分幾種情況

1.平時和朋友聊天話題輕鬆,經常會提到同學或共同朋友的名字,暱稱,語音輸入再準確,也不能做到名字準確。

2.考前複習會問學霸或者老師(基本無)問題,需要頻繁用到專業用語,如環形緩衝池,缺頁率,雜湊演算法,各種特殊符號如,派,哦咪嘎,伊普斯隆(哈哈,看懂了麼)這些輸入法也不能很好識別。

3.和家人聊天可以用方言交談。

其實不是上課別人給我發語音頻息我會比收到文字訊息更有動力去了解,聲音至少比文字來得溫情許多。語音轉文字雖好,但我同時也不會放棄語音直接傳送。

最後,我覺得用語音可以變聲!非常萌!感覺那時我的聲音就是網紅標配!

14樓:周叉叉

感覺有些答主分析方向不對

一般來講,長期使用語音的多半為我們父母甚至再上一輩。由於視力以及對拼音的不熟悉,手寫又太慢,導致語音成為了他們必選的交流方式,對他們來說,這已經是最便捷和高效的交流方式了。如果用語音輸入簡直是多此一舉。

而偶爾用語音的人,多半是不能將注意力轉移到聊天,或者雙手沒空輸入(開車的最多),這種情況下,使用語音也能夠更加便捷。

再對以上兩類人進行分析。

當大叔大媽在用語音輸入的時候,他們不希望自己發出去的訊息會出錯,因此,語音輸入之後的校核,便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我見過很多人用手機不會調整游標位置的。他們更傾向於用語音這種更貼近平時交流的方式來進行交流。

而通常用輸入法的人,有習慣進行選字,選字的過程也是對訊息進行校核的過程,而當他們在使用語音的時候,通常沒有太多精力花在校核資訊上面。

而且,難道就只有我乙個人覺得先對手機嘰裡呱啦說一堆,然後變成文字發出去傻不拉唧的。

15樓:

我覺得歸根結底,應該是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之間的區別吧。口頭表達用書面表達翻譯出來,會有很多疊字,這個,那個,它,嗯之類。

口頭表達還是適合用語音發出來。

例子:以下是語音輸入的翻譯結果

現在的語音輸入已經,它的識別率已經達到了一種很高的地步了,就算我說的比較快一點,或者是說的比較慢一點,他都能比較準確地翻譯出來,識別率應該在90%,90以上吧,我覺得

以下是打字的輸入結果

現在的語音輸入識別率已經達到一種很高的地步了。說的快一點慢一點都不影響它準確的翻譯出來,識別率應該在90%以上吧。

16樓:J.Goodtoomuch

我奶奶也會打字,但我寧願她給我發語音。

很多笑聲和語氣用文字表達都太蒼白。

老闆或老師或陌生人給我發語音會讓我覺得瘮得慌。

就這樣。

17樓:馬建斌

喜歡發語音頻息的三種人:

1、平時話就多;

2、拼音沒學好;

3、真的是很忙。

不喜歡語音頻息的三個理由:

1、外放太吵,聽筒太輕,耳機沒帶;

2、我也很忙,沒空聽59秒鐘的語音;

3、最重要的是沒辦法搜尋聊天記錄!!!

18樓:黃Evenly

有那麼大意見嗎……你有意見你直接講啊,你就說請不要發語音,我沒戴耳機聽不清楚,讓他打字就好了。

有那麼大惡意去考慮別人什麼的羅……

我覺得語音不語音,只是乙個傳遞資訊的手段而已,你打字,他發語音,你完全可以配合他光發語音,或者堅持你自己打字,再或者告訴他你聽不到語音……

19樓:

不喜歡發語音最大的阻礙就是,在周圍都是同事的辦公室裡,在周圍都是陌生人的大馬路上,對著乙個手機喃喃自語,一種尷尬感油然而生。。。

20樓:精靈閃修

給大家安利乙個好東西

實用不實用不知道,但能直接把你語音轉文字,識別率還可以,還能給你加標點符號,最重要的一點,不需要加另外的輸入法了

21樓:

那語音頻息還能翻譯呢…………

語音輸入有時候還要主動修改,包括標點,有時候會表達不完美我覺得語音還是文字要看自己和對方的狀態的,要是他在開車我就不發或者發語音,看文字太危險;要是你有事問我,我這邊沒時間打字我就發語音。

要是實在不想聽別人的語音就和對方提就好了。不太贊成別人說的什麼時間沒別人寶貴啥的。

22樓:Teily-ma

有的時候為了更清楚的表達感情,語音可以體現出你的心情,語氣等。語音輸入卻不能。有的時候需要表達的意思太複雜,語音可以用俗語,方言表達出來,但文字卻有這方面的限制。

23樓:cccccmx

我覺得任何方式都ok

雖然我個人很少主動發語音

但是我能理解發語音的人

他們也不是存心要方便自己麻煩別人

如果你覺得不方便外放或者不方便拿耳機

你可以告知對方

我覺得對方也不會偏要發偏要發(正常情況下)

24樓:喬總

有必要上綱上線嗎…

年紀大的長輩打字不利索,發個語音很「損他利己」嗎?

開車時,過馬路時,幹活時…誰沒個不方便的時候…發點語音怎麼了?

反過來,當我們忙的時候不方便聽語音,直接告訴對方讓發訊息唄,多一步操作很受不了?

25樓:永遠不天真

其實真的沒什麼事別發語音頻息,很多時候根本不方便聽,方便了自己麻煩了別人。當然一般別人發我語音頻息了我也就發語音頻息了

開車的時候還是發語音吧,為了安全(安全你還玩手機啊喂)

26樓:初葉舞雪

因為語音代入感比較強,聽著親切,音調高低也不易用文字表達。

但我還是兩個都用的,各有各的好處,結合語境還是找到合適的發訊息方式才好。

27樓:王石爺

大概瀏覽一下回答。發現,支援語音輸入的。喜歡看文字的。大部分已經工作了。而喜歡聽語音的。大部分還在上學。

所以說使用怎樣的輸入方式,和你生活使用語音的場景息息相關。如果你需要確切,準確的資訊。你肯定比較傾向於,使用文字。如果你只是閒聊。那麼你可能考慮語音比較多。

順便說一下。訊飛語音輸入法現在支援多種方言輸入。所能包括的方言絕對超乎你的想象。識別速度也絕對超乎你的想象。科技正在進步。不要拒絕科技帶來的生活便利。

羅永浩的TNT的語音輸入的「創意」是在什麼時候最早有的?

HasenTu TNT,在個人來看屬於乙個偽命題。首先,TNT的本質是什麼,個人認為是以下兩點 1.語音和觸控這兩種互動的結合 2.TNT基於Android底層,相當於乙個桌面級的安卓系統。1.語音 觸控 VS 滑鼠 鍵盤 這是第乙個邏輯陷阱,不可否認,在某些場景下,語音 觸控 確實比 滑鼠 鍵盤 ...

為什麼明明可以用語音表達的情感,畫家總是以畫畫的形式來表達,這麼做有意義嗎?

藝義EE 有意義。首先,語言和繪畫都可以作為表達方式,他們並不衝突,結合一起用也不錯。比如小時候我們用過的同學錄 寫信,常常是語言和繪畫的結合產物。其次,既然已然是一名畫家,那麼比起語言,顯然他更擅長繪畫。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一種對自己而言更有效的表達方式吧。還有一點,繪畫作為一種影象表達,帶來的...

MAC 下輸入文字的時候為什麼經常會明明輸入第乙個字母不起作用?

想打 真好 打出來總是 z很好 用搜狗輸入法也出問題 而且同樣是Safari輸入,我平日發微博的時候就不容易出現這種錯誤,而發知乎的時候百分之八十的機率會變成這樣 並且同樣是字母 漢字的輸入方式,日文輸入法就沒有這種bug 這麼多年了為啥還沒解決 噼里啪啦 這都2017年了,我現在還是會有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