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社交產品的好壞?

時間 2021-05-11 18:25:55

1樓:李福東

這個概念好大。

乙個產品的好壞,可以有很多個層面。比如視覺、互動,比如內容運營,比如市場前景等等。這樣可能就需要乙個評價體系來評價,而不是說哪一點就能說明產品好不好。

2樓:程可

社交網路的價值在於圈子,但圈子的邊界決定於人的虛擬和真實身份。全連通的社交圖可能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好的社交網路應該能夠在全連通和圈子劃分上達到適當的平衡。

3樓:keso

不太同意張亮的看法。不同的社交產品,使用者參與、使用門檻也不會相同。而且門檻也不完全說明產品本身的好壞。

舉個例子,Instagram的門檻確實比Flickr低太多了,但我不認為就產品本身而言,前者一定好過後者。所以我認為:

1. 不同的社交產品之間不存在統一的評判尺度;

2. 即使看起來相似的社交產品,也可能面向不同使用者,瞄準不同目標,難以一概而論;

3. 惟一可以用來衡量社交產品好壞的,是使用者是否能從中獲得價值,比方說我從Flickr獲得的價值,遠遠超過Instagram(Flickr是我惟一願意持續付費的服務)。

另外,關於互動深度,受產品本身的定位、形態、使用者、目標和運營規律的制約。以系統的眼光看,Facebook是乙個複雜系統,而Twitter是乙個簡單系統,前者內涵大外延小,後者外延大內涵小,兩者都是好產品,但運營Facebook的一定是乙個大公司,運營Twitter的則可以是乙個小團隊。

4樓:張亮

除了一些基本的網際網路評判標準──是否解決乙個基礎需求、速度、穩定性、使用者介面等等──還有一些專門屬於社交產品的好壞標準。

我個人的感覺如下:

- 使用者自我表達的成本是否足夠低?

舉個例子,如果豆瓣沒有自己建立了乙個龐大的資料庫讓使用者新增自己的豆單,而是大家要自己去填寫書名,那這件事兒的成功率就會低許多。

- 使用者互動的成本是否足夠低?

從使用者互動成本角度,社交遊戲 < Twitter < Facebook < Blog < 個人主頁

- 使用者的互動深度如何?

從使用深度看,Facebook >>> Twitter,這是後者很難超越前者的乙個重要原因

如何評判乙個智慧型硬體產品的好壞?

朱繼志 硬體產品和網際網路產品,有乙個很大的分別。網際網路的產品,用的人越多,體驗越好,用的人少了,就幾乎沒什麼體驗。而硬體產品,即便只有乙個使用者,如果是個好產品,同樣也能提供很好的體驗。因此,評判乙個智慧型硬體產品靠不靠譜,唯一的標準,是實際的使用者體驗。拿到乙個新產品,用一段時間,覺得用得很好...

客觀的評價小公尺魅族,兩個手機產品好壞?

趙庭軒 我現在放心大膽的在網上向不明真相的路人甲推銷魅族 反正也賣不出去多少但是魅族那質量和品控太容易造就乙個魅黑了 公尺黑們敢放心大膽的向別人推銷小公尺嗎? 布客飛龍 上次出去玩的時候,拿老姐的mx3拍照,對焦半天對不上,拍出來的效果還特模糊。本來想著下一代就能好點吧,一看效果,沒啥長進。微塵逐風...

如何理解 Uber 的 無社交 的產品思路?

無論哪個web產品吧,像以前的web1.0,web2.0,ugc什麼的,都是滿足使用者需求的一種手段而已,不要覺得這段時間某個概念熱了,就非此不可。對於個計程車網,使用者去哪那裡絕對不是為了社交,而是找出租服務,有沒社交使用者都可以在那裡享受服務,而於社交會不會讓這個產品的服務更有趣,不好說。這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