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組胚應該怎麼學習?

時間 2021-05-08 13:08:47

1樓:無影寒冬

我當時是解剖學的好,組胚學的不好。可能是興趣原因吧。比較喜歡巨集觀一點的東西。

解剖一定要多做學校自己印的習題冊。多背。實驗課的時候要多看,一定要提前預習。

課後複習。沒事的時候多看看解剖的書。圖譜最好也要有一本。

2樓:涅非緇

每個人學習方法不一樣,我說下我的方法。

1、課前預習

原因:你至少要對本節課老師講解的新概念有所了解。(舉個栗子:

組胚講上皮的話,細胞側面有4種連線方式,你要理解他們的電鏡結構就要先自己課前看一遍,省得老師在講的時候,自己沉浸在理解概念裡面而不是聽老師講)上課老師往往會說一些很重要的概念和自己對這個結構的理解,這才是真正需要聽的。其他的自己自學完全沒問題。

2、課上「複習」

看完一遍書,基本就算預習了。這樣課上就可以很清楚知識脈絡,順著老師的講解就可以開始記憶知識了。而且你還可以聽到老師的講解和書上不一樣的地方或者你預習時沒有讀懂的地方。

這些地方你可以去問問老師,說不定會有驚喜。

3、課後再複習

反覆記誦+看ppt+做題+做筆記

ppt:老師風格水平不同,真隨緣

做題:掃盲用的。專治各種以為自己會了或者理解錯了。

這全是記憶的手段。你最後還要每個知識點融會貫通。這個我覺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比如組胚內分泌系統裡的甲狀腺單層立方上皮的變化,到了女性生殖系統裡也有類似的上皮。又或者走行在一起的神經血管)你會自然而然的想到)我個人不是很喜歡記那種有系統性的筆記,感覺像復讀機。但是一些結構的對比,區分或是總結還是要自己做的。

當然期末的時候要全部過一遍,主要是ppt啦。把自己遺忘的知識點都寫下來,加強記憶。另外期末複習抓住大綱。一定要抓住大綱!一定要跟著大綱走!

3樓:你是山澗穿堂風

解剖和組胚大一90左右

或許可以跟你分享一下我學習的方法

這些記憶的東西,很容易會忘記,所以建議考前再去背誦那些名詞解釋啊,那些瑣碎的概念。

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是要梳理一些知識點,要理解,要形成熟悉感。

解剖重要的是要形成大局觀,多在自己身上比劃比劃,要在腦子裡形成影象。解剖的東西很碎,很細。但是不需要課本上每個字每段話都去背,重在理解,要學會去提煉重點。

組胚的話,建議做筆記。去提煉什麼課本上的知識點和重點,考試的時候,仔細看一遍書,然後之後只需要去反覆記憶筆記本上的重點就能節省很多時間。

這兩門課都是基礎課,難度不大,但是瑣碎的知識多,加油。好好學,之後的課程都有這些知識的滲透!!所以很重要哦,加油!

我學臨床醫學,今年大二,感覺大一學的解剖 組胚啥的都快忘了,這正常嗎?望過來人給個答案。?

觀天下 醫學跟生活一樣,學習專業課程是讓你學會系統的了解相關知識,不是讓你成記憶體卡,當你完成所有專業課程後,才是臨床醫學學習開始,進行臨床實踐後,你才知道找什麼書。 畢哩哩 作為經歷了四年藍色生死戀爆錘的醫學僧,告訴你,這個真的在正常不過了,而且可能遺忘間隔不是一年,一學期都有可能。這也是醫學生為...

關於組胚,有什麼好點的學習方法?

古言 19.10.9 鑑於這個答案讚過多,老學姐來更新一下。作為學習者,學習方法是一路公升級的。下面的思維導圖軟體我已經不用了,推薦iOS系統的marginnote 可能以後又換 在我文章專欄有提到。很明顯我以前認為思維導圖是拿來記憶的,然並非如此。半年前我在b站看到乙個老師說的話才恍然大悟,他說思...

區域性解剖應該怎麼學啊?

sofarsogooderic 區域性解剖精通必備 1,一套好用的解剖器材 外科刀,鑷子,剪刀,血管鉗,探針,和撐開器。2,一具身材勻稱的大體老師,將其從頭解剖到腳。3,一副隨時檢視的骨架標本,因為骨架是局解的座標。5,乙個很好的dissection manual對解剖入路進行指導。6,強烈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