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取代法官是否更能維護公正?

時間 2021-05-05 17:55:02

1樓:

以往的判決本身因時、地而有潛在的「歧視」怎麼辦?涉及人工智慧的案子當事人怎麼能當自己的法官?不得不依據習慣進行衡平的場合怎麼處理?

怎麼處理習慣這個法源?解釋論有多條進路的情況下如何抉擇誰來定?民事案件當事人訴求不一能涵闊所有社會生活情形嗎?

出現新的社會現象能在自然語言的語義射程內綜合運用文義、當然、歷史、體系等解釋方法解釋進法律文字嗎?

如果法官只是個關注經驗的正直者或者法條涵攝機器,那人類自創造法律以來完全沒必要對這一職業提出那麼高的學識修養門檻。

2樓:獅心一片

在現實生活中的每乙個案件,都不是司法考試的題目。它不會明明白白地將事實羅列在你面前,告訴我們甲做了什麼,乙又做了什麼,他們的主觀都分別又是怎麼樣的?

真實的案件都是虛虛實實,如鏡裡看花,管中窺豹。不管是原告被告、控辯雙方,還是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他們都有一番各自的說辭,往往每一方乍一看均是邏輯自洽,言辭鑿鑿。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便要分配舉證責任,審查證據真實性、合法性,判斷證據效力及關聯性,在證據相抗的情況下發揮自由心證去定分止爭。

這些事情,都是法官的職責,需要法官將感性、理性、學識、閱歷各方面的素質凝練於一處,做出最精妙的權衡,而這種權衡,我相信不是簡單地數理邏輯運算能達成的,它是值得人類驕傲自矜的力量。

大膽猜測,如果有一天,人工智慧真的進入法庭,它的職責大概也就是幫助法官更精準地適用法律,做出更適當的判決,但整個法庭程式絕不可能被其主導。

想象一下這麼乙個場景:辯方律師站起來大聲說:Objection!Suggestive question!Your honor!

三秒後,乙個電子合成聲傳來:Overrule.

畫面太美!不敢想!!!

3樓:Zeen

不是公正與否的問題,而是根本不能取代。百年前名為"概念法學"的一派學者們就已經認識到,案件的判決絕非只是簡單的將法律整合並對號入座,任何案件都不可避免的涉及法官的價值判斷,而這種價值判斷是基於法官個人對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法律的理解,而這些引數是沒辦法量化的。

4樓:劉洋

哈哈居然真有人提了這個問題,那我就不客氣了,貼一篇李世乭與阿爾法狗對戰期間發的文章(本文完成於火車上,請忽略尾註中的錯別字):

人工智慧是否能取代人類?

雲巴巴 短時間取代不了,因為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人工智慧基本上都是弱智能。要知道人工智慧是機器模仿人類利用知識完成一定行為的過程 人工智慧可以分為兩類,弱人工智慧和強人工智慧,區分的方式為是否能真正實現推理 思考 解決問題。強弱人工智慧的區別 弱人工智慧就像鸚鵡學舌,鸚鵡貌似很智慧型,對它說話,...

醫生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

取代是暫時不會的,但會大幅減少醫生的工作量,比如大資料提供了各種針對該病症的最優解,讓醫生減少了糾錯的時間。又或者是手術中,不會手抖的精密機器可以完全自動化的根據醫生的要求做出心中要做的動作。這也大幅減少醫生的疲勞感,讓外科醫生的壓力無限減少。當然這些事最後也可能會被完全的人工智慧代替,但應該不會在...

會計將要被人工智慧取代了嗎?

看屋雲 不會。相反的,你的工作會更簡單,發揮更大的作用,相應的,賺到更多的錢。工具從來不會消滅勞動者,工具會讓勞動者的勞動價值更強。如果你感到被工具取代,那你應該試著去使用那種工具,成為更有價值的勞動者。 江蕭憶 當然不能。在香港上市的錦州銀行,本應在2019年4月1號發布2018年年度財報,但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