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坦克設計為何普遍超重?

時間 2021-05-06 03:41:38

1樓:qoop

其實前期敢這麼說德中國人得也只有蘇聯人。

英中國人得邱吉爾坦克更加費拉不堪。

美軍得m26都是大後期了。

至於德三後期。

那都是癌症晚期無可救藥了。

2樓:灰衣大法師

二戰德國坦克有個很明顯的特點:超強實用性,比如德國二號坦克,具有30mm的中型裝甲,在戰場上具有極強的機動性以及反步兵突擊能力,是德國在進攻波蘭中的絕對主力,其搭載的20mmKwk機炮具有穿甲能力,反坦克能力,反步兵突擊能力,以及高仰角對空突擊能力,但其弱點也暴露了出來,裝甲薄弱處容易被同時代的蘇聯T20及T3260mm口徑主炮一擊必殺,這也導致了2023年6月22日德國攻蘇之後二號的淘汰,而神奇的是2023年因為東線戰場局勢迅速惡化,國防軍司令部決定以二號坦克為基礎加裝重裝甲,提高主炮口徑來應付蘇聯T34越來越強大的進攻能力,也從側面表現出二號坦克的機動性強大及時代實用性

三號坦克同樣為輕型坦克,重量僅有15噸,而裝載了L60Kwk60mm火炮,具有極強的正面打擊能力,可以擊穿同時代蘇聯T20,T32,A20等輕型坦克的前裝甲,而4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及165公里的作戰半徑限制了其只能進行本土防衛作戰及攻城作戰,無法進行遠距離長距移動作戰以及奔襲作戰,三號坦克在攻蘇戰役初期表現出了出色攻城實力以及火力支援能力,在配合步兵衝擊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且三號坦克與德國陸軍大將古德里安步坦協同作戰的思想不謀而合,古德里安的目的即是以一種中型坦克的協助推進,來保護步兵在到達對方陣地之前就能受到相應的火力支援,來幫助步兵獲得戰爭的初期優勢,三號坦克出色的保護能力在爭奪戰爭主動權方面得到了極大的發揮,該坦克於2023年德國戰敗投降後正式退役,轉而被更加先進的坦克所替代

四號坦克與五號坦克在德國戰爭後期並列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同為中型坦克,四號與五號裝甲厚度都達到了乙個巔峰水準,炮塔前裝甲均達到了30mm,可以抵抗同時代蘇聯及美國謝爾曼M1中型坦克的火炮攻擊,而重量則相比之前的二號,三號重了許多,均達到了20噸以上,由於戰爭後期蘇聯T34-85坦克越來越大的優勢,國防軍司令部為了使大多數坦克無法擊穿四號及五號的前裝甲,將五號的前裝甲加到了恐怖的70mm,而四號因為衍生的型號過多(A B C D E F1 F2 F G H J KW1 KW2 KW3)所以將加裝的前裝甲放在了F G H J四個型號的重型改裝版之上,使得四號及五號的作戰能力有了乙個比較大的提公升,但加裝前裝甲雖然可以使四號五號的作戰實力有了乙個飛躍,但是犧牲機動性與實用性的方法是最大的敗筆,適應當時的作戰需求是燃眉之急,自然也可以理解德國裝甲部隊的戰術劣勢,由於戰爭後期德國顯出越來越疲於應付的局勢,由攻勢轉為守勢的需要,機動作戰改為本土防衛作戰,也就不需要更多的機動輕中型坦克的出現了

而虎式與「小老鼠」鼠式坦克則是二戰德國重型坦克的代表,與當時黑豹坦克不同,這兩種坦克一種是徹底放棄機動能力轉而變為對火力的追求而生,另外一種是火力與機動能力兼備,同時可以從坦克的研製方面體現出德國在戰爭中的變化以及越來越疲於應付的戰爭走向,最後難逃失敗命運的結局

二戰德國坦克設計其實有時代的需求以及對戰爭局勢走向的考慮,但總體來說德國坦克講求細緻,精密,這也直接導致了德國坦克少有超重型號的出現

3樓:李明達

不是超重,而是缺乏30噸級中型坦克。

三號、四號並不超重,問題出在五號、六號。但其實五號、六號一開始就是奔著碾壓T34的效能指標去的,要求炮比T34明顯強、防護比T34明顯後,結果就是肯定比T34明顯重。

為什麼?

因為三號、四號的下一代替代者研製啟動晚了、研製慢了。T34到蘇德開戰時都裝備部隊了,德國的新中坦還沒影子呢。這個時候拿出乙個跟T34相當實力的坦克一定不會「超重」,但對希特拉來說不可接受。

德國坦克研製水平和蘇聯只能說各有千秋,並不明顯佔優,這種情況下碾壓T34還要和T34乙個量級,不存在的。

4樓:

在英語作者圈裡,一般認為後期德國坦克設計的缺點主要在於過於重視火力和防護,以及過於注重質量,從而忽視了數量。 至於所謂德三裝甲車輛設計」水多加麵,面多加水「的傳聞(追獵者,三號突擊炮等裝甲車輛對此暫時蒙在鼓裡),基本上純粹是來自國內德黑發明的傳言(哪怕是國外德黑評價虎王,用的也是「overloaded」一詞)

大凡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說到德三的裝甲車輛設計怎麼怎麼「浪費噸位」的時候,我納悶咋沒有人提追獵者啊。

至於虎豹 40-50+噸級別的噸位,咋沒人同樣重量為 40-50+噸級的 KV-1,KV-2,KV-85浪費噸位了

KV 1

KV 2

KV 85

KV-1

KV-1s

KV-85

順便總能看到有某些人發明「虎式在2023年的坦克戰裡不堪一擊的」以及「虎式坦克浪費噸位,實戰打不過也擊毀不了KV-1「的神論

來看看KV-1的正面裝甲在面對88炮和85炮時的表現

還有德黑發明的謠言:」黑豹直到諾曼第戰役時一直數量稀少,黑豹坦克只配給重裝甲營「

瞬間打臉德黑

以及什麼「長75比短88昂貴,浪費資源」

-在,看看Production Costs ?

還有這種

來看看虎王計畫裝105的計畫

10.5cm L/68比88L/71重了840kg(2450kg對比1610kg)

整輛坦克長度會多出840mm。

計畫採用分裝藥。

彈藥基數會減少(在整個炮塔裡,105mm會比原先的88mm少2發)

有趣的是,加裝新的105不需要改變炮塔布局。(Interesting, the installation of a 105mm gun did not require changing the turret layout)

至於War pruf6 表現出的擔心

1.炮塔布局可能會需要改變

2.採取分裝藥導致主炮射速(相比之前)會減少(因此需要第二個裝填手)

5樓:勃希蒙德

偽命題。在老虎出生的42年,存在比老虎強又比老虎輕的車?請舉例說明

德國坦克的效能指標太高,在同一時間段,各國坦克技術沒有代差,且德國設計水平並不領先的情況下,造這個指標的車就得這麼重。

拿45年的車和42年的比,屬於典型欺負人。is1啥時候的車,43年,比老虎還晚一年。而is3呢? 你會拿is1和is3比嗎?火力防護差多少?

和老虎同時登場的蘇聯重坦是kv1s,雖然重量輕的多(約15噸),但是會給老虎錘爆。kv1s全距離全角度無法擊穿老虎,而kv1s會被老虎在2000公尺之外擊穿前裝甲。

這個時候美帝的重坦是m6,重量倒是和老虎差不多,戰鬥力嘛,也是被老虎吊錘的貨色。

老虎之所以被吹爆,是因為在屬於它的那個時代它是當之無愧的量產最強重坦,吊打一眾大小盆友,刷出了恐怖的戰損比。

但這不代表它能和n年後更先進的重坦抗衡。

畢竟拿is3和t72比,那更是妥妥的浪費噸位。

6樓:野狼獾

其實也沒有普遍超重,你可以認為是德國有意無意錯開了30噸級的量產型坦克,四號到五號之間,好像缺了乙個4.5。

V號最初可能是按著30噸級別去的,改著改著就超了。也許是因為戰局變化而導致的新的資源配置思路,未必是設計師豁邊那麼多,有點兒田忌賽馬的意思。當然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意為之。

7樓:阿進

另乙個角度說一下,特34非正常啟動是拆履帶主動輪纏繩子拉,虎式有個大飛輪慢慢搖起來帶動發動機,這個大飛輪200公斤不過分吧。有乙個贊我就知足了

8樓:天燕九零

德國坦克超重,主要還是德國設計師缺乏創新能力乙個動力布局從三號四號用到虎式虎王黑豹,我是不清楚德中國人為什麼那麼喜歡發動機後置傳動系統前置中間由一根貫穿車體的傳動軸相連

二戰前到二戰初期,這種動力布置沒有問題,美國的謝饅頭,斯圖亞特也是這種布局方式,這種布局最大的缺點就是由於傳動軸貫穿車體,導致車體高度必須增加,而增加的車高又帶來了裝甲防護的增加,這一來一回體重就上去了

而英國和蘇聯很早就把傳動和發動機統一後置(瓦倫丁、BT-7),美國也在潘興上將傳動和發動機統一後置,可惜德國直到死,也要把這倆分開(鼠式)

9樓:七海性百萬甜麵包

垂直裝甲什麼的都不能算是主要原因,傳動布局才是主要原因,甚至於因為垂直裝甲最能有效配合這種傳動布局,才造成德國坦克一直到虎式都是四四方方的。從虎式來說,這輛車54/57噸,而蘇聯和它戰鬥力相近的KV-85以及IS-1也有46/49噸,差值是8-10噸;相對於後來虎王和IS-2/3之間20多噸的噸位差距和T-44和黑豹之間13噸多的差距虎式反倒是「超重」最不嚴重的乙個。而老虎也確實到了四方形坦克的防禦力的極限,到下面引入傾斜裝甲之後,傳動布局和裝甲構造之間的矛盾變得突出起來,使得德國坦克的三維大大超出類似戰鬥力的後置傳動車輛,「超重」也就愈演愈烈。

二戰的德國坦克採用得都是主動輪前置而動力艙後置的結構,這就意味著德國的坦克都有一根從後部一直通到前部的傳動軸。以下是虎式的內部剖面。

而蘇聯坦克一直都是動力-傳動後置的結構,所以它沒有這跟軸和與它相關的構造,以下是KV-1的剖面

據一些分析,如果取消掉這根傳動軸,德國坦克的車高將可以降低250-300公釐。作為對比,T-34車高2.45公尺,KV-1車高2.

71公尺,IS-2車高2.73公尺;而黑豹車高2.99公尺,虎式車高3公尺,虎王車高3.

09公尺。可見如果德國坦克採取和蘇聯相似的傳動布局,德國坦克和蘇聯坦克的高度差將從目前的350-500公釐降低到100-250公釐,這將帶來可觀的重量節省。

題主提到的潘興就是就是動力-傳動後置的坦克,其車高為2.78公尺,和IS系列的差距只在50公釐的樣子。而美國的謝爾曼就是傳動前置-動力後置的布局,車高就達到了2.

74-2.97公尺,一種中型坦克跟當時作為重型坦克研製的潘興差不多高了。

另外傳動前置對於傾斜裝甲的坦克來說車首空間存在著較大程度的浪費現象,從一定程度上增長了車長,進一步惡化了「超重」現象。

最後附上幾張側剖面圖。

虎王:(7.38/3.755/3.09/69.8——長/寬/高/噸位,下同)

黑豹:(6.87/3.27/2.99/44.8)

謝爾曼:(5.84/2.67/2.74/30.3)

潘興:(6.45/3.51/2.78/41.7)

IS-2:(6.63/3.44/2.63/46)

T-34/76:(5.92/3/2.405/26.5)

T-34/85:(6.1/3/2.7/32)

二戰坦克與現代坦克對戰?

切克別鬧 完.虐都不用說坦克,弄一輛步戰就行,像中國的步兵戰車,是100 30,也就是100公釐線膛炮 30公釐機炮。就是30公釐機炮裝在100公釐線膛炮旁邊,這種力量,這個上去復合裝甲,任何一門炮都打不穿,就不用說到穿甲彈,一發高爆彈就把你坦克頂蓋掀開,30公釐機炮能K O乙個坦克集群。 穿越牛熊...

為何二戰中德軍不裝備半自動步槍?

貝克曼德施坦 有兩款列裝的半自動步槍,分別為G41和G43 不過前者產量十幾萬,後者我忘了,不過也沒全軍裝備 如果算上繳獲的,那二戰的半自動步槍德中國人基本都用過了 Frost 有裝備啊,Gew 43就是批量裝備的半自動步槍,但是產能跟不上啊,沒能全部更換裝備的Kar 98K步槍,但是這槍維護和可靠...

二戰中後期德軍為何逐漸喪失了制空權?

pappageno 網路不發達時代的那些駭人聽聞的地攤文和報紙發明的歷史太多了,諸如希特拉是中國華僑養大的 德軍是因為天氣太冷而失敗的 美國拯救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為何現在都步入21世紀30年代了還有一廂情願的德棍?東普魯士都給你揚了 HalfmanG2 西線主要是是燃油問題,東線主要是消耗太厲害,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