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巴巴羅薩計畫

時間 2021-05-11 22:53:13

1樓:遙遙-無歸期

以後世眼光看,巴巴羅薩計畫都是乙個相當成功的戰略計畫。在進行巴巴羅薩計畫之前,德三已經解決西線戰場,而德三的海軍實在是無力戰勝大嚶帝國的皇家海軍,空軍也受限於航程無法迫使英國投降。

這時候只能進攻蘇聯,畢竟蘇聯也沒啥好心思,估計就等著德三和大嚶帝國死磕時給德三來個背刺。而希特拉應該也沒想直接滅掉整個蘇聯,他應該是想像一戰那樣,迫使蘇聯割地賠款,將之逼退到烏拉爾以東,擁有了蘇聯的東歐領土和資源就有了和擁有廣闊殖民地的大嚶帝國死磕到底的底氣,甚至可以和平進駐英倫三島。

並且蘇德戰爭爆發三個月,蘇軍不可恢復損失213萬人,其中170萬人被俘,60%的工業產能和過半的人口淪陷,而此時德國陣亡18萬5千人,仗打到這份上,怎麼看蘇聯也該崩潰然後割地賠款了吧?可希特拉真的沒想到社會主義下的蘇聯居然這麼的抗揍!

2樓:「已登出」

巴巴羅薩計畫初期是非常成功的,成功避免了兩線作戰的窘境,德軍指揮幾乎沒有犯錯,利用鉗形戰術將自己軍隊的機動性發揮到了極致,巴巴羅薩計畫進行三個月,蘇軍不可恢復損失213萬人,其中170萬人被俘,60%的工業產能和過半的人口淪陷,而此時德軍僅陣亡18萬5千人。

這怎麼看蘇聯也應該徹底沒戲了吧?可是如果此時德軍就知道,直到戰爭結束,他們還要消滅1000多萬蘇聯軍隊會作何感想。

自豪?怕是絕望吧…

3樓:bkb

完美的計畫會完美的失敗,,,戰略預備隊呢?戰場救火隊呢? 你把每乙個師的戰鬥路線都規劃好,萬一哪個師乙個失誤導致沒完成任務,會導致整個計畫的崩盤的,什麼叫系統性風險,這就是系統性風險,除非你能保證所有的師都能完美的完成任務,不然不設定預備隊和救火隊完全就是作死

4樓:郎中令

其實我查詢了好久,從未找到過「巴巴羅薩」的原文版,或者完整版。所有介紹該計畫內容的無不一筆帶過。

在此,懇請哪位大神能曬一下「巴巴羅薩」計畫的全部內容,感激不盡!

另外,恕我直言,如果諸位誰都沒看過這份計畫就在此侃侃而談,是不是太……那個了?

5樓:赤羽白鴉

認為納粹思想為本的「老大哥」可以在2023年總動員,以及對占領區斯拉夫民族實施分化策略的,以及認為(後悔)日本人「可以(沒有)在淪陷區搞土改」的,可統稱為「恨爹主義」及「社嬰症候群」……

6樓:到岸讀行者

巴巴羅薩計畫是軍事上很好的計畫,但是這個名字本身就不吉利,預示了失敗的結果。巴巴羅薩國王本人就是帶領德意志十字軍進攻聖地時在河裡淹死的,豈不是預示著希特拉也會最終淹死在擴張迷夢中嗎?不知道希特拉咋琢磨的,為啥不叫個吉利點的名字,比如腓特烈計畫什麼的。

7樓:老皓823

這是個好計畫,如果成功,就沒有蘇聯了

但是!德軍敗在了天氣(莫斯科戰役,九月下雨十月下雪)

還有豬隊友(由於中國的抗日戰爭,迫使日本放棄了北進蘇聯的計畫,轉而南下攻打美國,慈父就把西伯利亞方面軍調來了)

8樓:Knight

精彩的戰術不能彌補戰略上的失誤。最優解應是39年訓練10個傘兵師傘降法蘭西,傀儡維希法國。用維西海軍拿制海權,澡盆偷渡英倫三島。

宣土耳其伊朗波蘭,100個騎兵架子師北美飆車。10個師通過波羅的海登陸列寧格勒,150個師布置正面戰場直至莫斯科,48個師布置在中東劃線巴庫,史達林格勒。24個師從菲律賓登陸海參崴平推西伯利亞。

43年解決戰鬥,45年球長

9樓:瞌睡蟲

玩過即時戰略遊戲的人估計都清楚!打仗就是打資源!德國在國家戰略上,天生戰爭資源戰略縱深戰略態勢均不足,戰略物質儲備量不夠!

巴巴羅薩計畫給人的感覺就是,本來準備兩波rush過去,乾死對方,逼他投降!結果對方礦多資源多又有奶媽奶!硬是對耗扛了下來!反而越打越多,自己資源越來越少,最後生生被耗死了!

只能說作為計畫,打小國可以!打有廣袤縱深的大國,指望以戰養戰?還是差點意思!還沒有吞下完全消化掉,就又全部吐出來了!

最好的辦法是,先不打蘇聯!拿到羅馬尼亞後先慢慢消化吸收!待稀有金屬、石油儲備、橡膠等完全足夠打垮英國,先控地中海,拿下英國在中東的殖民地,控制油田!

再無限制潛艇戰耗幹英格蘭!然後在保證蘇德、德美和平的情況下,加快占領地的消化吸收!同時登科技樹整合軍備!

最後在未來的某一天再開啟巴巴羅薩!記住烏克蘭和巴庫是關鍵!善待之為己所用!

如此資源科技優勢最大化!估計想不贏都難!

感覺有點像高堡奇人!還好只是歪歪!否則對我們只會是無盡的苦難!呵呵!

10樓:不愛減肥愛吃糖

對蘇軍戰鬥力估計不足,導致南線德軍兵力過少,結果在計畫第一階段就掉了鍊子,未能殲滅西南集團軍主力,反而被阻於基輔築壘地域一帶。

兵力優勢最大的中線順利消滅西方面軍及其第二梯隊,但因為後勤跟不上無法快速擴大戰果,只得讓古德里安南下幫隊友擦屁股。

兩相一耽誤被蘇軍站穩腳跟。

即使如此,國土大面積淪陷也使得蘇聯戰爭能力大大縮水。

總體來說巴巴羅薩計畫雖然不完美,但取得了乙個次好的結果。

11樓:EA海尼森

是個奇蹟,法國戰役和還是計畫結束後,不到一年時間整備出300萬一線攻擊部隊的作戰基礎,包括作戰計畫、人員、補給及後勤方案,當然也是個災難,因為只用了三個月時間去整備。

12樓:憋小淨化

單從戰術上講當然是個很不錯的計畫。

然而納粹侵略者執行種族主義政策。蘇聯淪陷區的人民受到比大清洗更兇暴殘忍的對待。

自此蘇軍軍官上下一心,底層斯拉夫人踴躍參軍。納粹高層還一直搞不清楚對面的蘇軍哪冒出來的。

這樣巨大的戰略失敗是無法挽回的。

13樓:提斯雷爾

巴巴羅薩計畫是世界戰爭史上最嚴重的情報災難,該計畫設想蘇軍兵力為200個師約300萬兵力,蘇軍約有3000輛坦克和2000飛機,德軍投入了350萬作戰部隊和數量更多的技術兵器,以蘇德軍隊的質量差距,蘇聯將和法國一樣迅速落敗,這將是閃電戰的又一傑作。

但實際上蘇軍第一線兵力是350個師超過500萬,坦克和飛機都上萬,並且蘇軍有很多只有指揮班子的預備役架子師和1400萬受過半年以上軍事訓練的預備役軍人,蘇軍得以在2023年就動員了超過600萬士兵入伍,所以蘇德戰場出現了非常詭異的局面,損失超過500萬的蘇軍越打越多,德軍損失100萬都不到卻難以補足缺額。

小鬍子真應該讓自己情報部門的所有人好好去洗次澡,連TM蘇聯鐵軌的軌距和歐洲不一樣都不知道。

14樓:逗比南博王

希特拉最關緊的是他沒有乙個長期的目標。

比如說德二,他是有目標的,他的目標就是殖民地,打敗協約國獲取殖民地。

而德三呢?你能說德三發動世界大戰的目的是啥?殖民地麼?法國投降的時候殖民地的目標就已經實現了啊,統一歐洲麼?靠納粹的意識形態可能麼?

總不能真的是消滅劣等民族吧......

15樓:nap

蘇聯把這場戰爭當作民族存亡的戰爭來打,初期就全國總動員,德國卻幻想效仿羅馬帝國,由常備軍打,國內照常發展,等到常備軍消耗光了,再去動員後備力量,如果初期就動員幾百萬預備役,可能結果會不一樣

希特拉在巴巴羅薩計畫中犯了哪些致命錯誤?

廉威 希特拉在巴巴羅薩計畫中致命錯有有以下幾點。1,太過輕敵,沒有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後勤和物資還有俄羅斯的寒冬都是沒有考慮到的。2,面對城市攻防戰時消耗太多資源,比如史達林格勒列寧格勒等,對這些具有象徵意義的城市耗費太多資源。3,沒有避免兩線作戰,不列顛空戰沒有完全拿下英國,後期諾曼第登陸讓德軍陷入...

巴巴羅薩行動為什麼在初始時期那麼順利?

姜啟予 史達林太菜,蘇德邊境蘇軍一點兒也不比德軍少,但是部署的太靠前,史達林也知道德軍會發動進攻,只是不知道在哪天,最重要的是史達林非要親自微操,最後導致基輔會戰失敗,基輔會戰之後史達林的微操就少多了,最多就是把朱可夫調來調去。巴巴羅薩行動根本無法執行,乙個必死的計畫,550萬人能支撐多大縱深,史達...

巴巴羅薩時蘇德實力對比如何?(算上僕從國)我記得在軍隊人數上是德軍多,難道我記錯了?

41年6月22日當天,蘇聯西部各軍區計268萬人,德軍東線305萬人,德軍挪威北部67000人,芬蘭500000人,羅馬尼亞150000人,合計3767000人,比例1 1.4 41年9月11日,蘇聯西部力量3463000人,德國東線3315000人,德國挪威北部67000人,芬蘭500000人,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