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兩歲多了,還不會說話,見人就下手捏,應該怎麼教育呢?

時間 2021-07-13 06:42:18

1樓:解憂草

可以帶孩子去醫院看看,可能屬於說話型別晚的,看看大夫有什麼好的建議嗎。一般來說是沒啥事,他下手捏,可能是想表達一些意思,又不會說,所以想用這種方式交流吧。也沒什麼的,你可以在這個時候引導他學說話。

2樓:ada

多和孩子講話,孩子的語言環境不夠。捏人的事情耐心教育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不會講話,著急表達。等講話流利就好了。家長只要注意不要讓小朋友養成捏人的習慣就好啦。

3樓:育兒蝴蝶

為什麼要教育,因為孩子下手捏已經成為孩子開啟社交的一種方式。我們要做的不是想怎麼教育孩子,而是反思一下,孩子為什麼2歲了還不會說話,什麼原因造成的,怎麼讓孩子盡快說話。如果孩子可以用語言交流,就不會下手捏了。

4樓:虹哥

這個月齡的孩子確實會有攻擊性行為發生,他們可能會用這種方式去表達情緒,需求和嘗試交流。

爸爸媽媽需要去思考,孩子會在什麼情境下會有捏人的動作,例如是不是想要什麼東西?或者在情緒激烈的時候?又或者想要逃避某些事物,例如父母責罵。

攻擊性行為一般目的分為三種

獲得- 想要獲得玩具,獲得關注等

逃離- 在有情緒的時候表達出來並且逃離,別人搶我玩具,生氣憤怒時等

刺激- 無聊時不知道如何吸引他人眼光,例如走過來捏一下,希望得到反饋。

這樣的分析會讓我們了解孩子的需求,可以及時預防,並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例如告訴自己的需求。「我想要那個玩具」「我很生氣你搶了我的玩具」「我不想媽媽說我」或者就是簡簡單單的「不要」

同時,父母要去反思這件事情發生時,你們給出的反饋。因為很顯然這已經成為了習慣,孩子已經把捏人變成社交的一種方式,肯定是在有意思無意識間得到了某種正面的反饋,從而激勵他繼續用捏人的方式。是不是在初期孩子捏的不疼時,你們並沒有過多在意?

知道他的目的,所以在他捏人時直接滿足了他的需求?又或者當這種行為出現時,產生很大的反應,如果孩子是尋求關注,那不管是開心的反饋還是生氣的反饋,其實都已經達到目的了。

所以,在了解孩子的需求後,引導他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才是讓孩子慢慢改掉習慣的方式。如果他捏人,不要生氣不要給反饋,不滿足他的需求就好。告訴他,你捏我會疼,如果是想媽媽陪你玩,你需要告訴我,「媽媽,陪我玩」

最後,希望不要太著急,要求孩子一瞬間改變,所有的習慣都是慢慢形成也會慢慢改變。給他和自己一點時間吧。加油

為什麼近年來有這麼多孩子兩歲多了還不會說話?

我小時候五歲才會說話 五歲之前,乙個字都說不出來 這不是我父母的疏忽,因為他們也為此做了很多努力,還去各大醫院帶我看病,懷疑我是孤獨症,做了一年的右腦開發訓練。但我其實很健康 我真的只是說話特別晚。真的只是晚熟,特別晚熟。也許是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題主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吧 閒散人 可能是遺傳吧,看你...

兒子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只會喊媽媽,怎麼辦?

阿鎧老師 張旭鎧 孩子不會說話的問題,要先看兩分面,第一,孩子是否理解你的指令?當你呼喚孩子時,孩子會走向你,這表示孩子的理解能力沒問題,第二,孩子是否能發出聲音,即使只發出 阿 的聲音,這代表發聲構造沒有問題。這兩者都沒有問題,表示孩子會說話,只是還沒發展出來!對於您的孩子只會喊媽媽,我相信基本生...

四歲的孩子還不會說話是什麼原因?

東區兒童中心劉老師 先看下孩子有沒有以下情況,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型別主要有 1 語言發展的起步年齡較晚。一般正常兒童1歲左右開始說話,喊 爸爸 媽媽 但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可能要到二三歲才開始開口說話,有的甚至到了四五歲還一句話都不會說。有些父母可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開口晚是正常現象。但如果孩子到了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