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做事情的本能是什麼?

時間 2021-07-08 00:25:26

1樓:會山友

記得讀過一篇關於人類情感的抒發是基於感性還是理性的文章,其中談到人類抒發自己的情感實際上是通過一種成本效益的計算。簡單來說,當乙個人痛苦會通過流淚來發洩,流淚就是一種成本,發洩後的情緒緩解是一種效益。

我認為可以將其代入到人們做事當中,我們做事的本能是基於成本效益的理性分析。但是效益的偏差又基於個人對於效益的理解。簡單來說,小可愛喜歡上了時尚潮流花心男,她也知道花心男的花花心腸,卻義無反顧地願意被傷害。

在小可愛的觀念裡,或許一種眾人聚焦的、光鮮亮麗的出場方式就足夠令其自喜自滿,這種自喜自滿的感覺就是種效益,從而她不斷投入作為女友該盡義務的成本,去維持或收穫更多的愉悅情感。但是如果時尚潮流花心男的女友換成自我保護意識極強,我們姑且叫她小刺蝟,那可能他們的感情不到幾個星期就中道崩殂了,儘管小刺蝟也喜歡好看的皮囊,但是她的效益觀念裡更傾向於將自我利益放在首位,而非個人情感問題,故而拒絕。

或許有人會說,那對於我們潛意識裡根據第一直覺而迅速做出判斷的本能舉動看起來並非是一種理性的行為。

實際上,用成本效益來說,它的確是一種理性的分析,只不過隨著物種進化,融入到了一種看似感性的行為中。比方說你看到老虎第一反應是逃跑。因為人類的潛意識裡對於可畏的事物會產生顫慄抗拒。

實際上是我們的祖先以它們遇到諸如此類危險做出反應後的脫險程度的成本效益計算來決定逃跑,然後這種具有成本效益的決定逃跑的舉動流傳到我們潛意識中,變成了我們所認為的本該如此,不經過大腦,依賴於直覺的感性舉動。

2樓:緘默

人們做一件事情, 只有乙個理由,就是我們要去做且又應該去做, 不做事的理由可以有成千上萬個。但做事的根本原因,在於對這件事情是否想負責,責任心的大小,與做的強烈程度成正比,不做事的理由在於不負責,甚至玩世不恭。(當然有的事是不得已而為之,生活所迫可以理解,但有的只是為利益我們也無話可說畢竟「世人熙熙,皆為利來;世人攘攘,皆為利往」完全不為自己的人,不多)

為什麼老是在意別人的看法,做事情就怕別人說自己,然後就特別自卑?

西域男孩 這個不叫自卑,這叫做沒有自我,就如同我愛你這句話一樣,我的感受永遠都是第一位,要記得你自己的感受才是第一位,工作,感情,生活,你永遠是第一位,不要怕得罪人!加油皮卡丘!看好你哦! 已登出 現在的人自卑,不會去輕易滿足別人的內心所求,不懂尊重別人,熱愛佔便宜,毫無公德,無博愛之心,為何呢?因...

怎樣能讓做事情的熱度一直保持下去?

董懶懶懶懶 讓自己盡量看到事情的進度條,人做事情看不到進度條是容易焦慮。如果不知道距離目標具體還有多遠的話,可以記錄一下為了這個目標做過的事情,具體什麼時候,做了多長時間,結果如何。這種記錄可以讓自己看到自己做過的事情,讓自己有一種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進步的感覺 一般的事情,只要堅持,都會有進步的。另...

如何克服不敢在眾人目光下做事情的毛病?

鋼有空 想著自己必須去做這個事,如果自己不做就沒人做了。既然自己必須去做,那麼無論有沒有人看著我自己,自己都要去做。而且眾人的目光都給了自己,豈不是說明自己此刻很有吸引力嗎?這種情況體驗多了就會習慣了,所以多多體驗吧,這是我們需要的。 粉紅少女德綱 我覺得就是很簡單 首先自信源於實力,我大學參加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