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對我六歲的表妹說「你現在要多背古詩,這樣你入學上課的時候會有好多小朋友羨慕你的!」這個觀點正確嗎?

時間 2021-06-03 11:20:14

1樓:打眼的豆角

價值觀是不對的,但背古詩這件事是非常非常對的。因為你很多年,很多年以後你可能都背不全,初中或者高中背的大段的文言文了。然而問你什麼鵝鵝鵝,什麼離離原上草,舉頭望明月了。

你是不是還記得特別清晰?這個東西真是越早背越容易背。記憶到長時記憶裡,哪怕你老了,有一天輕度痴呆了,我相信我問你一句,舉頭望明月,你還能給我對上一句低頭思故鄉。

2樓:木有雲兮

社會結構,個人需求之間的矛盾。

從選擇的結果來說,都是希望往個人覺得好的方向前行,但是最後的結果卻往往是誰也無法說服誰。

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都可以一概而論,發生在個人身上卻不行。什麼原因,不必多說。

就社會結構上來說,學識廣博,不是壞事。如果不是太違逆本心,很多事都是相互遷就。

3樓:思沐

你爸給表妹豎立了個價值觀:被別人羨慕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這種不正常的價值觀直接扭曲兒童鮮嫩的認知,給了她乙個錯誤的導向,讓她去追求被人羨慕。

這種用糖來吸引小孩子前進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太正確的,最佳的教育方式是教育的人自己也喜歡然後營造乙個氛圍讓孩子自己喜歡上古詩,從而她自己就會主動學習的,而不是被動學習。被動學習在沒有棍棒的威逼和蜜糖的利誘時會停滯,主動學習由於她自己喜歡,所以她不用別人擔心。但是主動學習需要家長的努力,而被動學習,打或者給糖多簡單,所以大多數家長都會選擇後者。

4樓:lavender喵

小朋友可能不太會羨慕,因為小孩子太小了並不太能理解古詩的意義,也就不知道背古詩有什麼好處,但是。。「別人家」的父母會羨慕啊。

「你瞧,這孩子多厲害,這麼小就能背這麼多古詩」

「父母肯定教育的好啊」

所以,你爸爸的本質上是可能為了他自己被羨慕。

5樓:渡梨

作為乙個幼兒園差不多能背個一百快兩百首古詩的人。。。我表示。。。這話是假的。。

其他小朋友都不明白為什麼背這麼多故事,還有一些根本看不懂古詩覺得沒意思,怎麼會覺得你厲害... ...

事實上,,他們的家長倒覺得我挺厲害的。。『扶額』

也間接導致我跟小朋友融不進去,想的有點多,大部分小朋友也不理解我想的。ps: 我背古詩是讀著讀著挺喜歡就背了

所以這種該背的背,幼兒園雜誌教材畫報上的就可以背,想多加點也無所謂好壞,沒有理解的背詩沒啥意義。

因人而異,不建議背太多超前的,滿江紅這個理解水平就真的差不多了,別來太難的,看了也理解不了。

哪怕孩子理解能力超群(我是指非常超群)也不建議讓他接觸太深的詩,會和同齡人融不太切合的真的。

舉個例子,地球是圓的,倆人賽跑,一人跑太快多跑了一圈反而被說是落後了,所以何必過於超前呢

(偏題了別打我)

6樓:南湘七

呃…怎麼說呢,我覺得古詩是陶冶情操,是來充實自己的。這樣子說,容易扭曲了對學問的尊重。

我以前挺崇拜我們班乙個同學的。他學識淵博,直到我有一天問他:你怎麼看待國學?

他答:國學不就是用來裝逼的嗎。

瞬時生惡。

其實我覺得對文學詩詞應該有信仰般的虔誠與尊重。而不是為了博取別人的目光和讚美。

道德經裡面有這麼一句話。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既然寵和辱都會讓人驚恐,那不要管他人目光,才是最明智之舉。

7樓:

教育孩子請別脫離生活化。

什麼叫生活化,我覺得乙個是真實乙個是經驗。

我想說請放過自己放過家人(此處笑臉,玩笑別當懟人)。

何必這麼認真呢,書面化的東西總是和現實生活不同的,真實的生活裡哄孩子說這句話再正常不過,因為她不懂那麼多大道理啊,你硬是塞給她那麼多道理,會讓她無形中成為一種性格的人的,比如少年老成。有些孩子長大後會戲說當年家長為了哄自己讀書出盡各種么蛾子辦法,某種程度這也是一種童年樂趣,小時候就這麼正,得少多少樂趣?如果這個孩子因為這句話就變得虛榮,那我只能說這孩子底子沒打好,是朵溫室裡的花朵以及你們一整套教育系統都有問題。

家長的話影響多大,這就得看經驗了,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說三歲看老,孩子秉性怎樣還是能看得出來的,就看你用不用心,用心並不代表套公式。最關鍵是頭幾年言傳身教的家庭環境,這基本就奠定了這孩子底色。

孩子是自家的,朝夕相處,沒有誰比你們更了解。放心大膽的養著吧,大人沒差,同時既不溺愛也不忽視孩子,然後在孩子重點轉折時,點撥看護,這孩子就差不了。就是千萬別大人琢磨一大堆,這天應該這樣明天應該那樣,然後這個不對那個又不對的,自己弄得糊塗了忐忑了,孩子就更不明白了,最重要的是逼得孩子喪失了他自己的感悟和判斷能力。

至於怎麼教育怎麼引導,我很認同因材施教。

8樓:臧木野

你要相信這是真好,我在上幼兒班之前背會了很多古詩,當然,我媽強迫的,但是在小學和初中或者高中的整個過程中,我都在受益,別人背的時候我在玩。

9樓:我想吐象牙

沒有對錯,但有高低。

題主的觀點在《莊子·逍遙遊》中符合宋榮子的做法。

題主的父親的觀點是宋榮子前面的四種人。

作為普通人或許都達不到「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

無論題主或題主父親以何種目的希望小表妹去學習,都是希望她學習成績好,也就符合了「為學日益」了。

至於題主迷惑的是到底是用哪一種說法去詮釋學習目的。。。對於你表妹來說,沒區別!

題主的迷惑在於「我執」,執著於有乙個合理的解釋,這是全人類(聖人,佛,神除外)的通病。感官使人迷惑於現象,理性使人執著於自我。

10樓:起風了

我也對妹妹說過同樣的話,大概是自己經歷過學生時代,明白了羨慕別人有時可能是一件很自卑的事情,被羨慕的人大多自信,所以希望妹妹能活在別人羨慕的目光中,自信勇敢,然而事實便不能如自己所願,在學校的妹妹成績不太好,平時都安靜,不太愛和別人說話,老師甚至有問過她是否有自閉症,可是她在家裡卻是小霸王的樣子,有時候我就在想學校的環境,老師同學的態度對學生時代的我們影響真的很大,經常會和妹妹講乙個人只要想有所改變,只要下定決定,付出實際行動,一切都會慢慢變好,你的心態,你的想法,包括同學老師對你的看法都會有很大的改變,不知道她是否能真正理解,只希望妹妹的學生時代能過的幸福開心,想過要給她換一所學校,不知道會不會有所改變,跟她提過她說不願意就作罷了,同時經歷過學生時代的默默無聞和眾人捧在手心的我,深刻體會過這兩種狀態的人的心情、性格的差別,所以不希望妹妹也經歷這樣的陰影,願所有孩子都有美好的學生時代……

11樓:李小萬

羨慕不羨慕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多掌握有益無害…

如果為了虛榮心,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去強迫小朋友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他們的壓力已經很大啦

12樓:沐兆

感覺他說的「會有還多小朋友羨慕你的」這種激勵方式有問題。背古詩沒有錯,但是如果要把成就感建立在與別人比較的基礎上,這就有點要讓小孩子成為別人家孩子的感覺,也算是給小孩子的一種軟性壓力吧,尤其六歲的話還處在塑造世界觀的時候,個人覺得這樣的說法對小孩子的成長不太好,最好是能讓她把成就感建立在自己的進步上面,從自己身上得到滿足。

以上都只是自己的看法,並沒有科學依據,僅供參考吧。

如何應對六歲小孩 我不想死 的問題?

破曉 我也有這樣的經歷,從小時候到現在,就在剛剛又發生了,所以才看到了這個回答。那種對未知的恐懼,就好像思想墜入了深淵,想到死後成為虛無,這個世界跟我再也沒有任何關係了,我不知道為什麼要讓我存在這一次,我真的接受不了。說著這些我又控制不住自己了。我們應該怎麼辦? 馬呆呆 六歲小女孩大家就不要那麼理性...

我姐比我大六歲,她總是說我幼稚,但我已經很努力地讓自己變得成熟一點了,我該怎麼辦

鐵匠 回顧下以前,有沒有覺得上幼兒園的時候覺得沒幼兒園的孩子幼稚,上小學又覺得幼兒園幼稚,上了初中又覺得小學幼稚。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認知發生了變化,接觸的世界發生了變化。僅此而已。想要不被鄙視幼稚,那只有從認知上進行超越。認知超越?這怎麼搞?一般而言在有通識的層次裡比如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專本...

當六歲的孩子說 媽媽,我在學校沒有朋友,同學們都不喜歡我 ,身為媽媽,要怎麼幫助孩子?

稚繪院 曾有這樣的乙個故事,在全球頂尖級公司面試的過程中,有兩位應聘者筆試成績不分伯仲 通過接觸,發現他們性格迥然不同,一位力爭做到十全十美,總是嘗試掩蓋自己的短處,另一位表現坦蕩大方,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最後,經過綜合考慮,他們錄用了那個看似 不完美 的人,因為在他身上看到了坦誠和潛力,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