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教育中,理想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6-02 12:40:54

1樓:

不請自來

不知道各位是否同意,我認為師生關係非常顯著的乙個特點就是不對等。乙個學生在學校生涯中遇到的老師一般在兩位數吧,但是我想真正記住的可能也沒有幾個,更不必說印象深刻的,可老師呢不一樣,雖然也會忘記誰是誰,但是畢竟基數龐大,記得的學生還是很多。儘管你可能很欣賞、喜歡這個老師,但是要清楚他對學生的感情分成了很多份,而你也許給他的是完整的乙份。

我的初中社會老師,我很欣賞他還有他的課,不過我並不積極發言以求留給他好的印象,一年後,初中畢業,目前高二,至今已經回母校3、4次了,每次都會去看他,第一次回去的時候他已是勉強記起我的名字,之後幾次便只是記得我的臉了。一開始很傷心,各種感嘆,之後有一天突然意識到,我只需要記住他,而他要記住千千萬萬個"我"。我只知道我會記得有這麼個好老師,我不會學了知識就拍屁股走人,忘了老師們。

這便是所謂的不對等。以上

2樓:葛通

坐而論道,在家,在校,在咖啡館。

想念三個導師帶乙個碩士,乙個系乙個年級一群老師帶七個學生的澳門大學,想念孫廣振老師,每次聊天都有有意思的問題。

沒錯,軟文,實名。

3樓:東方曰

這個問題現在來談,太奢侈了,學生習慣被灌輸,老師習慣了灌輸,對與不對都在灌輸與被灌輸,

最近接觸過乙個廈大的教授,擺出一副知天知地的架勢,真讓人難堪,思維慣性太重了,

4樓:

年輕老師,大抵是從念教材過來的。

就像我們大多數人從事第乙份工作,會有很多的生疏。

問題比較大的時,目前在中國高校,教師的發展,其實並不取決於他的上課水平。

5樓:李智慧型

能在老師身上,看到自己的未來。

曾經因為公司有個高校合作專案,給碩士研究生代過乙個學期的課,後來這些學生畢業實習的時候很多選擇到我們公司,面試官問他們為什麼想來,很多人都說是因為受了我的影響。

6樓:葉子雲

一位老師,把他幾十年摸爬滾打明白的道理在幾小時裡讓你明白,這就是老師。

扶你站上他老邁的肩膀眺望遠方的人,這就是老師。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7樓:

最近在做助教,感觸很深刻。覺得很多老師都對學生太馬虎了。學生寫的內容是關於幻想如果只剩下幾天的生命。

兩個班有一百多個人,但是我每個都很認真得看過去,然後點評。很多老師都說自己很忙,顧不上上課,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行業,也許就該有這樣的師德。其實老師這個職業真心挺幸福的,可以永遠感受到的是年輕和活力。

8樓:

想起了乙個場景。

大二,政治課,大教室,盛夏傍晚。老師是位4,5十歲的中年婦女。

突然教室一半的燈停電了,只有另一半的少數。

然後,就在幾盞燈下,老師靠在桌子邊,我們圍在周圍,起初很亂因為停電,後來就只有老師乙個人的聲音了。

那時會想,老師讀書的年代大學會是什麼樣子,她經歷上山下鄉,文革,改革開放,90-1,等等,歷史感很讓我著迷。

大學教育應該是理想國還是模擬社會?

世界的微塵裡 在應該與還是之前,先搞清楚大學是什麼。身處大學之中改造之,還是身處時代社會之中對大學盼望之。就是說,所謂大學,是整個時代的一部分,它在這個時代應該扮演和實際扮演的角色。所以先了解社會和時代,再來談所謂的大學。固然,大學是歷史傳承下來的文化研究教育模式,其對歷史程序的發現起到了巨大的推動...

你認為理想的夫妻關係應該是怎樣的?

吃葡萄不吐西瓜皮 首先是玩伴,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看待事物品味相近。其次是飯友,一日三餐,或鹹或淡,口味相近。再次是靈魂伴侶,無論何時,都有聊不完的話題。好比兩個人打桌球,一方總能完美接住對方拋過來的梗。還要是戰友,生活中的風風雨雨都可以一起承擔。夫妻是沒有血緣的親人,也是可以產生血緣的朋友。很久以前...

你理想中的學生會應該是怎樣的?

李華 理想中的學生會是乙個可以結交朋友鍛鍊自理能力,很朝氣蓬勃,一群有理想有想法的青年聚集在一起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的學生組織,可是在學生會呆了三年,從普通幹事到主席團,慢慢的發現真正的學生會並沒有當初自己想象的那麼單純美好,也有很多陰暗面,都說大學是乙個小社會,我覺得就是在學生會,在學生會鍛鍊過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