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和科普活動是否能顯著提高民眾的基本常識和思維方式?

時間 2021-06-01 14:01:22

1樓:郭小閒

基礎教育能讓乙個人的基本常識和思維方式有多大的改變?

從我個人的經驗的經驗來說,很小。乙個人的基本常識和思維方式往往在上學之前就奠定了基礎,而上學之後的經歷很多時候只是乙個量變的過程。不過我不否認會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也就是說,乙個人基本常識和思維方式往往是很難改變的。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老話就是這個道理。早期家庭教育絕對是塑造乙個人最重要的階段。

不說思維方式,基本常識什麼的。乙個人的三觀往往也是這個時候漸漸成型的。此後的教育只會起到乙個促進的作用,當然方向就不好說了。

從現實來看,乙個人在學校中學習的知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乙個人從周圍的人,包括父母,親人,朋友等,身上的體驗。比如從父母身上學習到的生活習慣,灑掃應對,待人接物等。

從親人身上體會到的人情世故等,從朋友身上體會到的悲歡離合等。比如從乙個普通人的角度來說,從課堂上了解到了一種美德,這是一種非常模糊的東西;但如果從朋友身上發現了一種美德,往往會讓人產生及其深刻的印象。

所以,有些身為人父人母的人,自己的小孩放到學校之後出現種種問題,往往是將問題的源頭歸結到學校,難道他們沒有想過這可能是自己的問題麼?為什麼歷史會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呢?且不論這個故事的真假,這是因為有人意識到了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不能否認目前的學校教育沒有達到乙個理想的高度,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個人的感覺就是,民眾的基本常識和思維方式的提高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一代又一代的人從最基本的東西做起,教育好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後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給後代們乙個榜樣。而不是僅僅依賴學校教育。

高中物理基礎教育研究?

如是我聞 不邀自來。我一直以為,我們一直曲解了基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既不是為了應試,也不是單純為了學習知識,而是為了培養人的性格,無論是學習過程中養成的堅韌不拔的意志,還是相關學科養成的良好思維方式。正如前輩所說的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這才是教育的目的。具體到物理學,我以為應該達到以下目標。首...

你對我國的基礎教育怎麼看

聽白 很尷尬的階段,顯然還是處在摸索的階段。就拿小學來說,北京的各區之間都存在差異,我說的並不是也學校的好壞,我指的是方式,比如西城的孩子就有樂學?豐台目前寫不完的作業?當然我說的雖然片面,畢竟我不是專門研究這個的。只是身邊的孩子很多,只能根據周圍家長的訴說去總結。目前其實還是想普及推廣素質教育,但...

欠發達地區的基礎教育的出路何在?

水靜 這個既有個人問題也有教育的問題,甚至國家的政策也有問題。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造成了全國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存在明顯的差距,這個差距是全方位的,這對內陸地區是不公平的。對於欠發達的地區,普通的老百姓關心的首要的問題是生存,對於教育的需求不是那麼大,能認識幾個字就好了!教育也是乙個銷金大戶 最後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