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從文家書》張兆和稱自己開始不理解沈從文,後來又理解了?

時間 2021-05-06 23:23:21

1樓:

總有人以為道德制高點對於嘴碎下大師們的緋聞情事,再扣兩個帽子。

對於這些留名的大師,不去了解思想,文章,就跟個蒼蠅一樣聞著臭上下起舞,尋思著你能從貶低作古的名人那得來多大優越感嗎?

然而,百年之後,人依然躺在歷史記載中,有著無數的研究者追尋他們的作品,至於那些自我感覺良好蒼蠅,誰知道去哪了呢?

2樓:雲深yunshen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乙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這是沈從文對張兆和的表白。張兆和以為得到了最誠摯的愛,彼時卻沒有注意到,沈從文愛的,是「正當最好年齡」的她。

瞬息,她就不是他眼裡「正當最好年齡的人」。這個歷經千難萬難將女神追到手的才子,便把自己的千種文采萬種才情,投向了文藝女青年高青子。

我不知道,人們在追捧沈從文的這句話時,是否注意到了他所用的定語。也許,我是例外。

如果愛的賓語裡有定語,那一定要留意。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愛爾蘭詩人葉芝對愛的表達。他在給自己的女神的情詩中寫道,當她老了,頭髮花白,睡意昏沉,他會依然愛她。甚至一針見血地指出,「多少人愛過你曇花一現的身影,愛過你的美貌,以虛偽或真情。

」然而,這樣的表白,並不能打動女神茅德岡(Maud Gonne)。反倒是沈從文似的死纏爛打,幾百封情書密集轟炸,讓他最終在張兆和的「青蛙」列表中從13號,變成了「青蛙王子」。

只是,王子和公子的愛情童話,從來都是以一句「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戛然而止。

張兆和的心軟和善良,釀成了她的不幸。晚年,她在《從文家書——從文兆和書信選》後記裡寫下一段話:「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

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文稿的現在。

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

有人據此判斷,她已經原諒,對此,我實在不肯同意。她最多,只是以一顆滄桑之心,釋然了,放下了。如果說第一次,沈在林微因的勸解下向她「坦白從寬」,張兆和在心痛過後也許會最終原諒,那麼,在西南聯大中他和高青子舊情復燃,滿城風雨,又是怎樣如匕首如利劍扎向張的心?

一顆傷痕累累的心,又怎麼有力氣原諒?

茅德岡一次次地拒絕了葉芝,雖然婚姻也是諸多不順,但她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人生,好歹活出了自我。

葉芝的這首詩,就是莫文蔚演唱的那首《當你老了》,想必大家都聽過,畢竟上過春晚的。

When you are old 當你老了

--- William Butler Yeats ——威廉·巴特勒·葉芝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當你老了,頭髮花白,睡意沉沉,

And nodding by the fire,take down this book, 倦坐在爐邊,取下這本書來,

And slowly read,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慢慢讀著,追夢當年的眼神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你那柔美的神采與深幽的暈影。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多少人愛過你曇花一現的身影,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愛過你的美貌,以虛偽或真情,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惟獨一人曾愛你那朝聖者的心,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愛你哀戚的臉上歲月的留痕。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在爐罩邊低眉彎腰,

Murmur,a little sadly,how Love fled 憂戚沉思,喃喃而語,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愛情是怎樣逝去,又怎樣步上群山,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怎樣在繁星之間藏住了臉。

3樓:顧深野

不理解是因為當時戰爭爆發,年輕的張兆和帶著兩個孩子留在北京,而沈從文則在西南。各自生活都十分艱難。張兆和就認為沈從文以前的生活太奢侈,才弄得今日如此拮据。

張兆和對沈從文是有怨言的。

4樓:樂樂媽媽19

其實我是不太理解張兆和為什麼會嫁給他呢!

明明是兩個世界的人,興趣、消費觀、性格都是南轅北轍。

為什麼張的姐妹會贊成呢?真是匪夷所思。

兆和美而堅韌,也是乙個頗有主見的女人,為什麼就半推半就嫁了呢?為什麼別的追求者不多努努力呢

才華和人品從來都是兩碼事,宋體字還是秦檜創的吶,朱彝尊的媳婦挺悲劇,嗯,近代還有堅貞不移的郭沫若同志,今天還有被親閨女告上法庭的風流男鐵林同志……

我想兆和都是知道的,可是我不明白

為什麼一定要嫁呢

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妹妹張充和會這麼讚美沈從文,即使她知道自己的姐姐有多難過。

為什麼呢?塑料姐妹嗎?

星星,赤子那樣的人會死纏爛打會孕期出軌嗎?

所以真的很想見見沈從文,他是多有魅力的人呢!

5樓:

我相親的第乙個人,就是個志趣相投,長的挺帥,門當戶對的文藝青年。興致盎然的觀察過三個月之後和平分手。

結論1.文藝青年都不是好東西;2.三觀不一致無法苟同;3.我不願為臉付費。

現已婚有娃,比較滿意。理工直男賽高!不過如果是汪曾祺那樣的,文科生也很好啦嘿嘿。

6樓:九億少男的夢

張兆和下嫁沈從文的事情,生動地演繹了什麼叫好女怕纏郎。沈從文的心猿意馬和迷惘糾葛,則生動地說明了婚姻為什麼要門當戶對三觀一致。

7樓:Okato

還能是啥,無非是自己老了對方死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臨了說一句你也不容易意思意思,希望別人別再苛責沈了,人家張就是這麼善良乙個人。我懂你的苦和我必須原諒你之間沒有任何必然聯絡,能懂你的難處是我的體貼,被你禍害了一輩子還要我大度原諒你,想桃子吃吧。

8樓:

風流韻事,始終是這麼淺顯易懂而引人注目。

他們自以為談論名人們的一地雞毛,始終比坐在村頭談張三媳婦和李四搞破鞋的事高雅些。

9樓:浩淼

因為少女時代的她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富養長大的女孩,知道什麼是愛重。只是沈大忽悠太能忽悠,她被迷暈了頭。

張兆和她出身好、才華好、樣貌好,樣樣都好,就是憨了些,不曉得人心險惡、世事無常。

被瘋狂追求的時候,我猜她應該心裡也懷疑過,但還是小看了迎娶才華橫溢的白富美、擠入文學的上流圈子、從此吃穿不愁、走上人生巔峰對於乙個農村出身的文藝大齡男青年的吸引力。

等她終於從雲端跌落,開始為菜公尺油鹽醬醋茶煩心,遭遇了劈腿,理解了當初沈從文為什麼要不擇手段地追求她的時候,她才算真正地長大了。

可惜,太晚了,彼時她早已不是當初驕傲且光芒四射的張家小姐了。縱使心碎滿地,無人問,況且人死如燈滅,再氣也不能和死人吵架,還不如給自己留個體面,再不濟還得靠渣男手稿賣錢呢!物盡其用!

這就是你問的"理解"。

其實這種渣男pua白富美的故事還真不少,"發財公升官死老婆"是所有鳳凰男的終極心願。你看看那乙個個靠老丈人飛黃騰達,然後踹掉原配的,知名點的比如東哥!

害!咱真別埋汰人!吃軟飯也是本事!吃出花來的更是要大力支援!

有本事你長得醜、嘴笨的吃的看看!牛郎也是要講業績的好不啦!

男女平等嘛!我不女權的。

說到底人家沈從文也沒強迫你嘛!願者上鉤!他渣歸他渣,你傻歸你傻。

歷史書卷翻過一頁,哪來的什麼對錯,於當事人就是一生。

10樓:從前有座山

我只吐槽。

有才華的人應該互相理解?

不知道寫這句話的人是妹子還是漢子,但是真心說一句,您這樣人生肯定要悲劇的。

才華,品德,趣味,是高高掛起幾乎不相關的三件事。

11樓:Sunnia

如果我老公是沈從文那樣的,我也會不理解的。 我甚至都不會理解我爸為什麼同意把我嫁給他。

關於才華,才華只是人的乙個特質,而乙個人是由許許多多不同方面的特徵組成,這才構成乙個完整的個體。而張兆和和沈從文除才華外的交集是不是也太少了?

既然題主改了問題,我也改一下答案吧,以下是補充------

「為什麼後來又理解了?」

與其說是理解沈從文了,倒不如說是和自己和解了吧。

你有沒有想過,有時候你不理解乙個人,並不是你真的沒有能力去理解乙個人,而是你主觀情緒上不願意去理解對方?心裡可能倔強地覺得:我也有我的苦衷,為什麼要去遷就你?

私以為張兆和最後「理解」沈從文更多是一種無可奈何。人都去世了,你還跟誰較勁去?如果不選擇理解,怎麼能夠諒解?如果不諒解,怎麼讓自己心安?

12樓:立冬不吃韭菜餃子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兩個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都會把過高的預期打碎,成為生活裡的一地雞毛。

沒有在一起想象的是詩詞歌賦星星月亮,是兩人月下談古今在一起共同面對的是國破家亡城鄉差異,是貧賤夫妻百事哀理解二字真的難,理清他的事事的緣由,解開自己夜夜的心結。這比讀懂他的書難多了。

13樓:芳芳

張兆和和沈從文從來都沒有理解過對方,張兆和名門閨秀,沈從文以為她會像豪門名媛那樣優雅美麗帶出去有面子,沈從文鄉下小子,張兆和以為他會是淳樸一心想過日子的丈夫,可惜兩個人都不是對方以為的那樣,沈從文雖是鄉下小子但是花錢那是豪門公子的手筆,張兆和雖然是豪門小姐,但是她能過最苦的日子,不燙髮不買新衣,兩個人本來就把對方想錯了,最後沈從文出軌,張兆和卻像舊社會的婦女那樣不離婚還想盡妻子的責任,沈從文二次出軌,張兆和也是忍受下來盡妻子的責任,沈從文以為張兆和會像陸小曼那樣奢華死作,但是張兆和確像中國舊時女子那樣勤儉持家百般隱忍,我想張兆和最後也沒有理解沈從文,他們兩個一開始就是錯的。

14樓:堂堂無恥男二

張兆和讀書多,就必須包容這個渣男?

理解他婚內出軌和高青子膩膩歪歪?

顧城妻包容出軌在先並帶小三回家同居的顧城的下場就是被他砍死。

高青子在這裡必須有姓名,就算沒有高青子,沈從文身邊也會其他人。

張雲雷為什麼從大家口中消失了?

笙歌醉夢等逾期 默默的挺好的,別捎帶就夠了 張雲雷有他的ENN為他打天下 另外年頭的手術養了小半年,今年估計還有手術身體好點以後發展更長久 至於提不提他真的沒關係 提不提他,他還是張雲雷 秀幸 粉絲作沒了吧。喜歡張雲雷,但不是粉絲。他本人應該很喜歡師傅和社里吧,以前師傅師兄出來維護他調侃他,他自己也...

為什麼魯迅棄醫從文,寫的文章卻鞭辟入裡?

還是不要只用天賦之類的去衡量他吧。我想講回 藤野先生 開頭其實已經隱約透露了他為什麼去仙台學醫,本就是走異路,逃異地,在留學生聚集最多的東京竟無甚新意,失望至極去了更遠的地方。他並非專門為學醫而學醫,最後的目的是救人。 LuckyMan 首先,魯迅從小受到良好教育,有非常深厚的文字功底 其次,醫生這...

賈敏為什麼從文?三春不從玉,就連明朝皇室男女也是從不同字

袁月白 這一點在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有過說明。當時賈雨村以甄家為例,說甄家的女兒們取名字不俗,都從男子樣式選字,不像別家喜歡用 春 紅 香 玉 這些俗字,所以他還質疑賈家給閨女取名的品味。冷子興是這樣解釋的 不然。只因現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餘者方從了 春 字。上一輩的,卻也是從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