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最近迷上了國學班,想讓我剛上一年級的弟弟退學讀國學?

時間 2021-05-06 22:32:06

1樓:公尺洛

《孝經·諫諍章第十五》中有這樣一段孔子論述諍臣、諍友、諍子的話:

曾子曰:「敢問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

「是何言矣!是何言矣!昔者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諍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諍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諍子,則身不陷於不義。

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弗諍于父,臣不可以弗諍於君。故當不義則諍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從傳統文化來看,你媽媽要是犯了錯誤,你就該及時地指正,這才合乎孝經的要求,才能避免你媽媽避免陷於「不義」。

就你媽媽的情況來看,是太過於迷信傳統文化了。我讀過不少傳統經典典籍,就我的體會來說,確實可以作為愛好來自習閱讀,但若是要為此放棄學校教育,那就真是《呂氏春秋》中所描述的「捨本逐末」了;而若是想通過所謂的傳統文化來健全人格,那跟《孟子》所講的「緣木求魚」就沒什麼區別了。

我來說說「捨本逐末」和「緣木求魚」這兩個現在作為成語的故事吧:

一、捨本逐末:

《呂氏春秋·上農》: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

這段話跟白話文沒啥差別,我就不翻譯了,總之呂不韋的本意是鼓勵人們從事農產,而不要幹其他的。

呂不韋在這裡代表了國家意志,認為從事農產對國家有益,不種田會使國家有患。

回到題主的問題,我們不防想想,國家對放棄義務教育而去學習國學支援嗎?答案是這是非法的,跟捨本逐末的危害相似。

二、緣木求魚

《孟子見梁惠王》:「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健全的人格從來不是經典典籍所追求的東西,朱熹「改字解經」之後的典籍更是追求「存天理滅人欲」這樣滅人性的處世之道。你不妨買一本古版的《二十四孝》來看看,看看經典是怎樣泯滅人格的,反正我看這書奔著獵奇看的,跟看《滿清十大酷刑》差不多。

想讓人格健全我這裡推薦一本書,書名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封皮長這樣:以上

2樓:厲軍

暫且不談國學對令弟有無用處,先說應試教育的優劣。

既然君認為應試教育是好的,那麼令堂就是受過高等教育的。

君既然同樣受過高等教育,就該知曉令弟的合法監護人是令堂,她有權利和義務為令弟做選擇。

君既然談到人格,什麼樣的人格是健全的呢?德智體全面發展才是健全的,對嗎?

我們可以仔細想想看,應試教育佔哪樣?

應試教育一樣都不佔!

應試教育只是一種見識教育,直白說就是知識的累積。

信義為德,明理為智,強體為健。

就現實而言,今之學子以道義為先者多?還是利益為先者多?

明理者居多?還是耍聰明者為多?

身心健康者多?還是焦慮體弱者多?

應試教育是不是最好的教育,末學不知。但末學所知者,這種目前唯一的教育。不是人們都去選擇應試教育,而是人們無所選擇。

回到君的問題。國學本身並沒有問題,中華傳統文化是經過幾千年驗證的。

問題在於教的是不是國學,是不是適合兒童學習的國學。這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

如果君真對令弟擔憂,閒暇時不妨去了解一下那個所謂的國學班。教的內容是什麼,是不是適合令弟。這樣與令堂交流起碼言之有據,不至於無物空言。

言傳不如身教,對令弟最好的教育並不是外來的言教,而是家人以身作則,親身示範。

家庭教育的效果要遠遠大於吟唱子曰詩云,國學重點在『學』,踐行才會有真實的利益。否則縱使一肚子錦繡文章,也不過是一復讀機耳。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怎麼勸我媽媽讓我去職高?

rosebell wau 你這個呢,就是說你之前上初中的時候就是沒好好上沒有考上高中,然後你媽媽也不想讓你上職高了,直接讓你去出去打工這個時候了,你還想去讀職高,到時候你就也跟你媽媽講你改變了,你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了,就是和你媽媽說你這個上職高的重要性,對你以後人生道路發展了乙個重要性,慢慢的去適應和...

我初二,我媽媽想讓我留級,該怎麼辦?

毛毛老師 從學習成績出發,你媽媽的方向是對的。但是從情感出發,你媽媽忽略了你的感受。她的行為,大概率是會失敗。建議你媽媽看點引導孩子方面的書籍吧。 孤獨的小瓶子 雖然你也可以努力,但是多一年學習的時間肯定可以更好,聽你媽媽的沒錯。現在留級也不好辦,如果不留級,等你中考完成績不夠再想復讀可能還不行了。...

男友為了向我媽媽壓低彩禮,想讓我婚前懷孕,還嫁嗎?

哈哈哈哈 不嫁,為了彩禮傷害你。覺得你懷孕很輕易,他可不體諒你。他可不愛你。他不尊重你。人渣吧。毫不猶豫的傷害你,還要傷害你母親的心,只是自私了為了他自己。這樣的男人,你敢嫁嗎? 呵呵一堆高讚。一堆罵男的心術不正 你不喊價賣身30萬他能坐地還錢說10萬?這30萬彩禮,你男朋友沒說不給。人家沒有啊,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