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物隨心轉,境由心造」這兩句話?

時間 2021-05-06 12:59:37

1樓:於飛

我們都在用過去的知識和經驗看待自己、他人和事情,相同的事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即解釋、歸因、評價、推理和設想,不同的看法會引發不同的情緒、身體、態度和行為反應,影響關係和事情的後續發展,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樣,每個人的「命運」也就不一樣。人和人的不同正在於此,所謂的的成功與失敗、得到與失去、幸福與痛苦大都是「自編自導自演」的,只是很多人看不清楚自己,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完了一生。

比如有一位朋友,有社交恐懼、焦慮、疑病和強迫的身心症狀,他的反應模式是:在與人交往的時候,經驗性的感覺別人在挑剔和指責自己,感到緊張和不自然,從而掩飾、偽裝自己,迎合、討好或迴避他人;在學習和工作中,經驗性的迴避犯錯和失敗的可能性,追求完美,期待過高卻又無法實現,從而感到自卑、焦慮、抑鬱和恐懼,並且出現了相應的身心症狀。他解釋和歸因為自己得了身體或心理疾病,尋求醫生和藥物的調節無果後,又開始擔心自己變得更加嚴重和好不起來,並把自己的失敗和痛苦都解釋和歸因為心理疾病造成的,從而焦慮著自己的焦慮、恐懼著自己的恐懼、強迫著自己的強迫,陷入了迴避、控制和對抗的惡性迴圈,越來越嚴重,演繹出悲慘人生。

如果他的知識和經驗是這樣的:大部分人都是友善的,懂得尊重、理解和接納他人,少部分挑剔和苛刻的人自己不必在意,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那些善意和懂得回報的人身上,就能夠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人只要做事情就有可能犯錯和失敗,敢於犯錯和失敗才能越來越成功;自己的負面情緒和身心症狀是消極想法和行為造成的,覺察和轉變自己的反應模式,身心症狀就會自行減退。那麼他的未來也就會截然不同,演繹的就是幸福人生。

歸納起來就是:我們不需要改變他人和社會,只需要改變自己,心變了,這個世界也就不同。

心隨境轉是事實,境隨心轉是妄想?

看怎麼理解這句話。心隨境轉不是事實,而是普通人和眾生的正常反應,是一種常見的現象。而境隨心轉是人的非正常反應,分成兩種情況 第一,精神病患者,產生幻覺,或妄想。這種情況,人物主體是被動的,是不能自主控制的。這種情況,可以稱之為妄想。第二,修行戒定慧有成,可以主動以心轉境。處煉獄如坐通衢,處樂境心不隨...

境由心生,物隨心轉,心之所向,境之所在。怎麼接?

六項精進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精益求精,從中獲得樂趣,就能抑制怠惰之心。同時,聚精會神,專注於工作,私心雜念自然就會消退。這是最有效的修行。要謙虛,不要驕傲。努力工作獲得了成就,特別是掌握權力以後,人就會傲慢起來,這簡直是歷史規律,連偉人也很難免俗。因此,抑制傲慢心 保持謙虛就是...

如何理解佛所說的「心能轉物」?

塵沙剎 腳踏實地 何為 心 何為 物 何為 能轉 心 從何來?物 從何來?為何而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何為 生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隨緣恆順,無可知乎。人與蛻變,必先自覺。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