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大學生比老一輩讀書多但是沒有老一輩大學生看起來有文化?

時間 2021-05-06 09:07:28

1樓:吶喊彷徨沒有新編

「再忍忍,等你們上了大學就好了」

「你們就苦這三年,大學裡玩到不想玩」

「我在大學裡玩手機到不想玩」

「現在搞什麼物件,大學了好看的男生女生多了去了,天南海北都有」

「大學好著呢,想聽課就聽,不想聽就找個人幫你簽到,一天才4節課,有時候週六日還沒課」

「大學食堂啥小吃都有,便宜還好吃」

「大學還有游泳課/排球課/足球課/籃球課/鋼琴課/*課/*課,想學啥選啥」

「大學都不用寫什麼作業,哪和你們一樣天天寫到十點半」

2樓:亡語者

我覺得因為老一輩的大學錄取率低,所以整體素質感覺要更高;

如果特指老三屆,那麼更是精英群體,老三屆特指因為上山下鄉,文革而積壓的三屆學生,他們比我們多了幾年社會上的閱歷,和人生的洗禮,這是象牙塔比不了的。

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不必羞愧。

我們從小接觸的網路知識環境,

我們的民族自信。

我不是說b站上的《後浪》,我們仍然看到了所謂「蜜罐裡的80後」「垮掉的90後」,還有我們不被看好的00後,在疫情中做出的榜樣,他們都是,或者曾經是大學生,真的比老一輩差嗎?或者說兩者有可比性嗎?

3樓:深水雜蛋

從數量和質量總體來衡量的話,現在大學生看的書還真不一定比得上老一輩哦。

而且,老一輩畢竟是老一輩,特殊的時代背景,加上多出的幾十年人生閱歷,人家肯定比你懂得多啊,人家裝也比你會裝吧

(●°u°●) 」

4樓:bf23

電視裡的老一輩大學生知識豐富,脫口經典,電視裡的大學生還不是平常只顧著談戀愛期末拿第一,女孩子畢業嫁Quattroporte男孩子繼承百萬家產,不然就是高薪高位分分鐘幾百萬上下,或者窮的叮噹響遇到伯樂馬上飛天。

以前物質、文化都匱乏,書也少,能得到一本都是反覆翻閱,字字求知,我們現在呢?能背的出霸道Quattroporte愛上我經典片段的倒是不少。跟同齡人比我,我算喜歡看書的。

但我我真沒看過哲學書。專業要求看的幾本女性學、社會學相關書籍都草草了事。很多名句感嘆過,只是眼熟。

很多道理心領了,說不出。

我們這輩大部分沒「文化」是真的。看看文科在高考什麼地位。再看看大學的專業偏向設定、細化到什麼程度。

5樓:一無所有的阿松

老一輩大學生很稀少,個個都是人尖尖。不像現在,遍地都是大學生。過幾年,可能遍地都是研究生。

以前沒有手機電腦,獲取知識的途徑有限,所以人們格外珍惜,現在反之。

6樓:「已登出」

我看了你的描述,只有乙個感受:

你要麼沒問對人(拿哲學問題問理工科),要麼是差距太大懶得理你

就像我親戚問我專業學的什麼,我根本沒必要去跟他們講傅利葉變換,調製解調,軟體模擬之類的,講了他們也不懂,我除了嘻嘻哈哈轉移話題還能怎麼辦

7樓:六說新語

老一代的大學生也沒有很強,而且他們也確實沒有現在的大學生強。老一代大學生,包分配,不愁工作,可以做到在自己領域非常精通,他們可以去懂得弗洛伊德之類的。你再看現在的大學生呢,他們不僅要在自己的領域精通,還要做到精通其他領域的東西。

而且你說到詩歌,現在高考語文作文怎麼要求的:文體不限,詩歌除外。那麼還去了解是個幹什麼呢?

你說我知道弗洛伊德,那弗洛伊德可以給你乙個工作嗎?不能吧,現在的大學生要面對很多現實的問題,這是以前的大學生不需要去面對的。

另外,現在的大學生,甚至是高中生確實非常厲害,像什麼詩詞大會,飛花令,他們真的很強。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談古論今,他們真的可以做到。

最後我想說,乙個時代有乙個時代獨特的東西或者說精神,不太好將兩個時代的東西去比較,各有千秋,都是很強的存在。

8樓:小潘達

大環境不一樣以前環境閉塞,10個裡面八個文盲。別說大學生,高中生都是高階知識分子。現在不一樣,從任何渠道中獲得知識,甚至抖音。

你懂他也懂,你學的他也見過,所以只要不深究,看起來人和人就是一樣的。

9樓:瞎子

現在的大學生是不是讀書更多呢?其實不是的。現在的年輕人,不過是「受教育」罷了,受過了學校的教育,拿到了學歷,但讀的書,還真的沒有老一輩多。

10樓:Mira Ryuu

除了前面說的正面意義的「分專業」,還有環境問題。

老一輩知識分子家庭和現在一輩讀書的人不能劃等號。這麼說吧,非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不論是七零後還是九零後,想腹有詩書氣自華只能靠自己多讀書;知識分子家庭,回家也不會只跟你柴公尺油鹽,你回家也多的是有人跟你說,她買了一本xx翻譯的書翻的不好,他去找了去年xx學會發表的新著作讀起來有趣云云。

我們家屬於野路子,沒什麼書香門第祖上保佑,就大部分家庭成員愛讀書導致我們家搬家,書能比家電難搬。我普通出國留個學,也不小心買了三五書架的書【作孽啊】。

但是我是不是能詩詞歌賦樣樣都會?也不盡然。書太多,以己之長丈彼之短,怎麼看對方怎麼不順眼——這是沒好好讀書也沒想好好讀書人的表現。

真正的讀書人是和對方聊共通的話題,不然怎麼漲見識?人的經驗=知識積累就是在交流和使用中變成自己的。沒有一幫人願意跟你扯符號學心理分析夢的解析blablabla你以為光靠讀書又就可以了嗎?

學語言需要死記硬背的部分最快的方法就是,教別人。英語我也初期教過,日語我也初期教過,就教家人就行。為了講明白你什麼都能學會。

所以回歸中心,不是這一代不行,而是這一代不能,因為造就文化人需要的是環境——一家人下午午睡後讀書看報喝茶談心理學,你會真的長成抱著手機不放的人嗎?

11樓:快樂是我

這句話一定程度不成立,

現在大學生讀的書如果就總數而言,當然比以前人多,畢竟網路媒介遠快於紙質媒介;

但如果就深度而言,大多數都不如以往,畢竟碎片化閱讀等淺閱讀盛行,淺嘗輒止,但根本算不上肚裡面有貨,頂多算吹吹牛皮可以,真幹事大眼瞪小眼;

現在大學生一定意義上不如20年前的大學生,千禧年前是精英教育,招生規模少,考上大學還包分配,比例差不多等於現在現在考上985和211的比例;

現在是大學錄取率多高,追求的大多數是識文斷字的大眾教育,培育出來比以往要求低的多,再加上大多數學校資源有限,不能提供所謂大學的那種學習氛圍和環境,所以你會覺得大學沒有書中(20年前)好,再加上娛樂門檻低拍出來的電視劇集和電影過於沒有什麼真實性,所以會更加家中你的懷疑。

總之,有懷疑是好的,大學本來就不僅僅是學一項技能(目前這其實也降低難度,把更多放在碩士而非本科),更要培養你思辨能力,為了更好的社會和人生而奮鬥。

12樓:加州刺史

現在的學生專業性更強,需要投入的精力自然蠻多的。還有,比如題主說的什麼詩歌文學這些東西,如果不是天才,是需要時間來積累磨鍊的。至於什麼什麼主義,階級矛盾這些東西,大家都知道「莫談國是」。

13樓:最孝孝子阿爾薩斯

答案很簡單,你自己也說了,你對上一輩老大學生的印象來自電視劇集,自己沒接觸過。當時創造的「大學生」形象,就是「聰明智慧型」「高人一等」。因為那時候大學生不多,人們不了解,所以普遍在心理上進行了美化。

現在街上一磚下去砸死一片大學生,你當然心理上不會美化了你。

大學生也都是人,也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為啥沒事幹碰著個人就要介紹自己學的東西,關鍵是介紹了你們也不一定有興趣,為啥自己給自己找尷尬?

另外,你問理工科弗洛伊德???你就是跑去問中國工程院院士,人家估計也只能說不太了解吧。你要問,應該去問學心理學的。

想和人聊文學聊社會就去找學相關專業的。你這樣,就彷彿像問文科生什麼是傅利葉函式;文科生當然只能說:聽說過,是個函式,嗯,打遊戲嗎?

而且,「有文化」?非要不說人話,不幹人事。非要說些「高深」的詞彙來展現自己的「高貴」?非要言必孔孟堯舜拿破崙,坐則子曰、聖人言,立則《聖經》《古蘭經》,逢事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

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一員,沒啥「文化」的我,對這樣的人,我只能說:

已閱,狗屁不通!

為什麼老一輩的明星跟風粉這麼多?

賊拉可愛 對對對,我一直在想這個事兒,就像張國榮,多少人聽過一次這個名字就在那兒說 我要愛死哥哥了 去他媽的,神他媽煩 下次在碰見那種人,就問問張國榮的電影他看了多少,張國榮的歌他會不會唱,張國榮的獎項得了多少 那才是正經追星吧 希望跟風的sb早日死去 阿彌陀佛 青岡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華。經歷了...

為什麼現在的演員演技都不如老一輩演員,現在的歌手唱功都超越了老一輩歌手,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小仲陵 怎麼知道現在的演員演技不如老一輩演員?世代不同了,評價的標準也不一樣了。至於歌手這塊應該歸功於我們現在的生活好了,教育水平上公升了。 桑柔 知乎越來越沒有門檻了。什麼問題都能發嗎?有審核嗎?拉著一堆人打掩護,實際上暗戳戳地不知道想要釣什麼魚,這是想幹什麼呢?微博在清朗,希望知乎也跟緊點。 邊...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看書沒老一輩多,卻普遍看起來更加有知識有文化?

王天元 現在世界上的出版物數量 僅紙質 超過30年前的1000倍,所以我很好奇題主所說的 老一輩 是怎麼做到所謂 比當代年輕人看書多的 黃聞錦 你這個前提假設就錯了 你估計是天天混在一群老教授的圈子裡才會說這種話吧。你是不知道老一輩人裡,目不識丁的文盲佔絕大多數嗎?只是極少數人受到良好的教育。你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