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胃菜起的是生物化學作用還是心理作用?

時間 2021-05-31 18:24:15

1樓:虎與蓮

想起生理學中,胃的容受性舒張。當咀嚼吞嚥時,食物對口、食管等外感受器的刺激,可通過迷走神經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體平滑肌的緊張性降低和舒張。胃壁肌肉的這種活動,被稱為胃的容受性舒張。

容受性舒張使胃腔容量由空腹時的50ml,增加到進食後的1.5L,它適應於大量食物的湧入,而胃內壓力變化並不大,從而使胃更好地完成容受和貯存食物的功能,其生理意義是顯然的。題主,這是乙個醫學生的角度,僅以生理學來回答,請結合其他回答完善。

2樓:安然

個人感覺是生物化學作用,開胃菜其實往往看起來並沒有那麼精緻和讓人食慾大增,但往往是偏酸偏鹹偏辣的小份食物,尤其很多都偏鹹,口味比一般的菜要重很多,吃了之後會比較急切的希望有口味相反或清淡的食物來綜合味覺感受。比如非常經典的鹹菜和稀飯!

自己經常一邊吃蛋糕一邊吃鴨脖或鳳爪,單一樣都會太膩或太鹹吃不了多少,可是兩樣搭著吃我能幹完半個生日蛋糕+一塑膠袋的鴨脖滷味…… (3`)

3樓:畫船聽雨眠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按照我們的日常經驗,沒有胃口的時候可以通過一些比較開胃的食物(或者藥物)來提高食慾。那麼開胃菜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其中的生物學機制是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清楚我們為什麼會攝食以及什麼是食慾。

飢餓感是提醒我們攝食的基礎,然而我們在飢餓的條件下並不一定就會攝食,我們的攝食行為也並不一定發生在飢餓條件下。因為調控我們攝食的另乙個重要因素是食慾。

乙個人的食慾既受生理因素調控,也受到心理因素的調控。比如在乙個人能量缺乏的條件下,飢餓感會告訴你對食物的生理需求,這時候他的胃口往往會更好,也就是更有食慾。相反具有飽足感的時候往往會缺乏對事物的興趣。

另外當乙個人心情愉悅的條件下,看到或聞到美食的條件下也會有更好的食慾。

食慾從定義上來看是對食物的慾望,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從沒胃口變得有胃口是心理活動的變化。但是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是有生理活動變化的基礎的。

因為食慾受到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雙重影響,目前對食物和食慾之間關係的研究還處在嬰兒期。食慾在生理因素方面和飢餓感類似,而在心理因素方面主要受到三種神經遞質的影響,5-羥色胺、內啡肽和多巴胺。5-羥色胺的釋放給我們帶來安定平和的感覺。

而足夠量的迴圈5-羥色胺是飽足感的訊號,這時候食慾會較低。色氨酸是合成5-羥色胺的最重要的一種氨基酸,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會增加大腦中色氨酸的濃度,一般來說會降低食慾。內啡肽類似大腦的鴉片,會帶來強烈的愉悅感。

糖和脂肪的組合往往會促進內啡肽的合成。多巴胺的分泌影響乙個人的情緒,傳遞興奮。一些研究表明高蛋白飲食可以加強多巴胺的合成。

開胃菜往往是酸辣的小菜和我們喜歡的菜。很難說開胃菜立即就刺激了某些神經遞質的釋放,提高食慾,但至少開胃菜不能讓你產生反感。開胃菜主要作用是刺激味蕾,增加唾液的分泌,還會引起胃的收縮蠕動,而這些生理反應類似飢餓感,從而會促進我們進食。

原本沒胃口可能是並沒有飢餓感(飢餓並不一定就會帶來飢餓感)或者心情壓抑等,而開胃菜刺激的生理反應傳遞了一種類似飢餓感的訊號,引起你對事物的慾望。另外一方面食物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心情,但還是有限。所以在某些心情特別壓抑的情況下,開胃菜也並不能帶來食慾。

總體說來,開胃菜主要通過刺激味蕾引起類似飢餓感生理反應,這種飢餓感促進我們的攝食行為,影響我們對食物的慾望。食物和我們的心情聯絡密切,但由於研究資料有限,難以判斷開胃菜對心理活動的影響。

如何學好生物化學的精髓 尤其是生物。?

半世流離 建立學科框架,再慢慢往裡面填充知識點。生物知識比較零散。多看幾遍勤能補拙。還有就是試著從裡面發現自己的興趣點。這樣學起來不會太枯燥。 韋俊巨集 生物和理化不同,核心是各種知識點的記憶,沒有任何辦法偷懶。而且高中生物特別麻煩,從分子層面的核苷酸開始,一直延伸到非常巨集觀的群落個生態系統,規律...

怎麼系統的學習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SwanGlide 明白各種參與生物代謝反應的物質結構,如 蛋白質 核酸 醣類 脂質等 明白反應過程,可以用畫圖的方式記憶各種反應,如三羧酸迴圈,脂質的合成,光合反應等 要學會這些還得多翻書,上課認真聽講,課下自己梳理一下,結合老師的PPT,應付期末考試應該是足夠了。如果是要考研的話,那就不一樣了,...

既然生物化學在大學是天坑專業,高中為什麼要學?

以夢為馬 不能說天坑專業,因為這兩門都是基礎學科,很重要,往大了說對你認識世界很重要,大學學習那就是真正的學習了,高中真的很簡單,只能說是了解,有些人真的很熱愛這兩個專業,並為此奮鬥終生,為此做出了很多貢獻,他們都明白自己要什麼,所以不能說是天坑 首先這個天坑說法就存在問題,當然與某些大家都喜歡的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