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詳細解釋一下大學投檔線 專業錄取線及兩者關聯?

時間 2021-05-31 04:57:52

1樓:如你所願的徐老師

凡控制線上填報某校志願的考生人數多於招生計畫數,按招生計畫的一定比例(最多不得超過招生計畫的120%),對第一志願考生投檔,排序在最後一位的考生成績即為該校投檔線。

S大學文科是一本A類,計畫招10人,有50個人報了該學校的文科,而且成績都在第一批本科錄取分數線之上。

這個時候,招生辦就會按照招生計畫數的1.2倍(10*1.2),將50人的成績從高到低排序,前12名考生的檔案會被傳送到S大,然後再由S大從12人中挑選10人錄取,沒被錄取的2人檔案將會退回招生辦。

投檔到S校的12個成績裡,排名第12的那個成績就是投檔線。被錄取的10個成績中,排名第10的那個成績是該校文科的錄取分數線。

其實從這個案例中,你可以發現,忽視這個1.2倍的投檔比例,比填錯了志願的後果更糟糕。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因為投檔比例而被退檔,錯失機會。

是各校實際錄取考生的最低分數。對於生源比較好的學校來說,錄取線高於投檔線;對於生源不好的學校來說,錄取線可能等於投檔線。

但是!!!按照解釋,專業錄取線應該要高於投檔線,然而在往年的很多例項中,某些專業的的分數線要低於投檔線,這是為啥?

因為在前面S高校的例子中,我們理想化的設定所有考生都服從專業調劑。然而在現實中,有些人的分數雖然高,可是他報的專業錄不了,他又不服從調劑,就會被退檔,這時候再錄入的考生的分數,必然低於投檔線。

總結:投檔線,是按照招生比例進檔的最後乙個學生的分數

錄取分數線,是該學校該專業錄取後的最低分數

還有什麼不懂的都可以私聊我

2樓:雲翳

提檔線和錄取線是不同的兩個概念,你報完志願之後,省考試院會統一進行整合和分類,把報每個學校的學生按分數從高到低進行排序,然後按學校招生計畫的數量,投檔給學校,一般來說,投檔都是按1比1.2的比例進行的,學校招10個人,就要投過去12個人,這12個人當中的最低分,便是投檔線。

投檔到學校後,學校招生辦會進行篩選,比如有些人雖然分數較高,但是不服從志願調配,他報的專業又錄不了,這種人就會被退檔,最後進行選擇之後,就要退掉兩個人,錄取其他10個人,這10人當中的最低分,就是大學的錄取分數。一般報志願還是參考該學校幾年來的最低錄取分數線。

一般來說,如果你發現你的分數高於該大學錄取分數而沒被錄取,就可能是兩種情況,1、你報志願時不服從專業調劑。2、你有加分,但是學校不認可這個加分

什麼是科學記數法,請詳細的解釋一下?

木小 科學計數法是為了方便比大小的方法。它的優點是很直觀。比較大小,先看長短。不同位數的數字,位數多的大。比如,1234和12,四位數比兩位數大,一眼就看出來了。長短一樣,就從左往右,挨個比。也不算麻煩。比如,123和223,先一看,長短一樣,然後就挨個比,最左邊的2比1大,所以223比123大。但...

交通事故請專業人幫我解釋一下

王若楓 對方主責你次責,責任在10 30 之間。其實你沒有什麼錯誤操作,唯一能勉強算錯誤的是 你只是採取了避讓措施,沒有減速 從路旁參照物看,你在避讓時只是鬆開了油門預備踩剎車,並未踩下去提早減速。當然也可能你在擔心後面那輛卡車會在你減速時追尾上來不敢太減速。然而法律不講理 我始終認為交通法是一部蠻...

有沒有專業人士給我詳細解釋一下中斷的思想。

嚴小日 舉乙個例子 如果多道程式同時執行的話,每個程式占用cpu的時間都要控制,實現的過程就是A的時間片用完了之後,cpu計時器傳送中斷訊號給CPU,cpu這時停止執行A程式,由使用者態切成核心態,然後讓作業系統介入,由作業系統告訴cpu剩下該怎麼做。類似的,系統呼叫操作過程,外部裝置相關的操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