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乙個人生長環境與地域對於這個人一生的影響?

時間 2021-05-31 00:52:28

1樓:縹緲淡如風

環境對成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具體影響有多大,需要根據乙個人的認知來決定。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有一定道理。

在回答問題之前,宣告一下都是基於基本的價值判斷和正確的「三觀」來談影響。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3點重大影響:

一是環境影響乙個人的精神情操。眾所周知,環境是外在的狀態,精神情操是內在的品質。周邊環境好了,人的精神情操自然壞不了,耳濡目染,自然就會有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周圍環境不好,到處車水馬龍,商業氣息重,自然也就帶有一絲的商業氣息。

所謂氣息相近,脾性相投。在乙個人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完全角成之前,這種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只不過有時被人們忽視和不被認知罷了。不然「孟母三遷擇鄰而居」不會傳為佳話。

有什麼樣的環境,雖然不一定成為什麼樣的人,但這種影響是潛在的,會伴隨自己走很遠的路。小到乙個家庭,大到乙個國家,如果家裡人小氣、自私,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想大氣、不自私還真是有點困難,或說教養更有意義。如果國家腐敗滋生,環境不好,身在其中的我們會是什麼樣子,確實很難說。

雖然與個人精神追求有關,但這種追求不恰恰是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嗎?

二是環境影響乙個人的思維方式。試想一下,人在乙個環境呆久了,會產生什麼樣的體驗和感受,就跟困在房子裡的動物沒有區別,思維的侷限性肯定會暴露無疑。固然通過交流、學習等方式可以彌補這種損失,但環境的作用卻深深地影響著我們,這種無形地東西始終緊緊地扼住了我們的想象,束縛了我們的思維拓展。

並非乙個長期致力於賭博、酗酒的家庭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但這種噩夢和陰影始終會伴隨我們,要麼反感和厭惡,要麼抵制和接受,也不知還有沒有其它的緩解和中間之道。

思維有定勢是有科學依據的。人類的思維不可能是超無限的。所以,周圍同學都是學霸的情況下,要麼就做成了學姐學妹,要麼就是另闢蹊徑,走向另乙個極端。

這種極化效果表現出的狀態,恰恰折射出環境影響個人思維方式,無非走了兩個極端而已。

三是環境影響乙個人的行為態度。個人的行為態度雖然取決於自己。但決定背後的思維、精神與成長環境密不可分。

乙個家庭關係融洽的家庭,教育出的子女自然差不到那裡,相對乙個家庭關係矛盾突出的家庭,子女多少都有這樣那樣地性格缺陷。所以說,環境影響乙個人的處事方式、性格特點、心態行為。就如跟乙個積極的人相處,你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都是積極地一面;跟乙個消極地人相處,看到什麼都是無精打采,悲觀的,渺茫的。

這種比較,就是環境所賦予的力量。

誠然,環境對成長的影響還有很多,表現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是客觀的影響。成長來自於客觀環境,更多取決於主觀認知。認知越早失誤越少,認知清了自然就明了,認知程度早,克服這種影響所帶來的傷害就少,這也是起碼的認識和判斷。

2樓:接納自己

家庭成長環境算嗎?我爸在很多年裡是個賭徒(脾氣也不好),我媽是個長舌婦,所以年少的回憶裡總是那個一輸錢就眼紅到處借錢翻本,到家就給我臉色的父親,以及經常挨打或受氣後就搬娘家住或呆被子裡哭的母親,我害怕他們離婚,同時也有種說不出的恐懼,因為他們會時不時的毫無理由的衝我發脾氣,指責我,比如吵架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要不是你我早就跟他離婚......有時又很正常,對我很好很和善......

他們經常性的把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強加在我頭上,不聽從或反對就指責我沒良心不懂事,辛辛苦苦養你你卻......一直發展到現在,從小自卑到現在的抑鬱症,我想跟我的家庭教育和環境脫不掉關係吧?還有好多不知道咋寫.....

3樓:帶魚子

有影響的,舉個比較大的例子,為什麼我們地球上大部分高等動物都長得差不多,有五官,四肢,內臟,有個籠統的原因,因為大家都在同乙個地球上,相似的環境。當然這是一般的大概,不是絕對。

相似的環境,接收到差不多的外景刺激,也做出差不多的反應。所以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道理也大體不錯的。你看看你周圍的人,你的成就也就差不多和他們類似。

4樓:kibin yin

如果滿意身邊的環境會順勢發展,不滿意身邊的環境會想辦法改變環境,或者改變自己。無論怎麼怎麼選擇改變與否,遇到事情都不能逃避,因為沒有後悔藥吃。

5樓:雲長

我只是記住了山脊的每乙個起伏,如果讓我閉上眼睛隨意畫一條曲線,畫出的很可能是這條山脊起伏線。這對我,是生命的第一曲線。 ——餘大師的《老屋視窗》

6樓:大條姐

十歲回湖南呆了九年【小學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初高中寄宿

大學去了廣西【大學裡逃課去了北京河南河北廣東上海】沒畢業就去了雲南麗江一待兩三年

如今結婚生子又在東北

其實最喜歡的還是麗江

我只想回麗江

簡單充實的生活又是豐盈濃烈的

有烈酒有香菸

有好友亦有陪伴

人大了翅膀硬了開始有選擇的權利

出生只是乙個點你慢慢會走過許多個點最終會找到乙個剛好適合你你呆在那開始享受生活好好活著快樂著

7樓:

走出去多看看不同人的生長環境。

最怕的是居於一處狹隘、無知地媚外或臆想中傷。

去過一些與生長環境大為不同之地,就越能包容也越知道珍惜。你便知道眼界的牢籠越來越寬,你越來越自由。也知道什麼是根基什麼叫懷念。

而後你或許更愛自己的家鄉,或許找到了新的歸屬。

變心還是守候就在一念之間。但生長環境在你身上留下的標籤會越來越淡,對人生的影響也不那麼令人在意了。

8樓:

我只能說個人見解不能代表廣大。不合適敬請摺疊

我是二代深圳人,來到廣州讀大學後,最深的體驗是感覺這個地方不是自己的地盤,聽到最多來自心態不好的湛江潮州省外的同學說深圳好啊,家境好啊。大城市啊,太不公平了。和你聊的最多就是這些。

在深圳習以為常的打扮,他們就會認為你就秀優越,秀自信。玩出眾。以前覺得不同地方的人可以相處的來,後來才深深發現。

這些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我身邊來自其他地方的同學每天爭取背黨章進社團活動,為的是進他們家鄉的國企,或者是功利的排除像我等悠閒人士的存在。

他們最鮮明的特色宅,要不就做團日活動。因為生活的環境比較差,所以導致他們無論怎麼樣都不自信。貫穿一生視野不開闊,人際關係到一半就於瓶頸了。

生存環境會對乙個人影響很大,看過最好的,自然只能越來越好了。所以我對自己的要求只能不斷往上,不能掉下來。家裡人對自己放羊式的管理所以去到廣州也就自然沒辦法和不同區域的人玩的非常好。

只有見過一些雖然是從不好的環境出來的人但後來自己有變化的。(通常收到良好的教育)

他人的不幸才有你的幸運。————(智慧型書)作為其中的受益者,我認為改變別人長久的生存環境是不現實的,只能做的就是學會換位思考吧。

9樓:Anschindy

地域和生長環境對乙個人的影響是必然的。有好有壞,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壞習慣等等都歸因於自己的生長環境和地域。這很不負責任。

首先說生長環境(想問問生長環境和地域有多嚴格的差別怕寫不嚴格被罵)我自己理解就是家庭環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是一定的,他們對孩子的影響往往會伴隨孩子一生,程度大多比較深。家裡經商或是書香門第又或者一窮二白造就的孩子短期來看是有很大差異的。

比如,經商的孩子普遍靈活,書香門第的很多都有點清高,一窮二白的孩子在年輕時候普遍自卑。這些可能隨著接觸社會增多,年齡的增大差別會減弱。如果沒有意識到生長環境給自己性格造就的缺陷,可能一輩子都會打上很深的烙印吧。

再說地域,不得不說上大學後,發現地域對乙個人還是有點影響的。但是我沒覺得它的影響超過生長環境(前面說了也就是家庭環境)沒覺得江南的同學就小氣什麼的,精明是精明了點。但我大北方的同學精明的也不在少數,不過我同學說過這麼一句話:

咱們那裡畢竟地廣人稀,地方大,心自然也開闊。容易造就寬廣的胸懷,相反一直在大城市見慣了人之間的算計,相應地更容易斤斤計較。聽了之後覺得有點對但又覺得不太合適。

有發現的人請指正。

如何看待這些問題,最討厭的一種看待方法就是,乙個人說,她好討厭啊。另乙個人說,沒辦法,誰讓她是XX人。我覺得怎麼看待。

就正常看待吧,把它當作乙個小因素,不要讓它影響了你對乙個人初次判斷就好。了解了別人的性格和品行可能是生長環境或者地域造成的之後。理解別人,但不要隨處說。

畢竟那樣真的很八卦。

手機寫的,沒怎麼答過題,請輕噴。

10樓:海上精靈

生長環境大概包括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地域應包括在自然環境中吧)

先說自然環境,除了在飲食起居上的影響外,在身心養成方面我認為它只能對一些熱衷於自然並且善於從自然中感悟生活的人有較大影響。例如生於江南水鄉,就容易養成細膩的性情溫婉的性格。生於西北戈壁,就容易養成粗獷豪放的性格。

再來說社會環境,大概就是人際環境中人們的處事方式、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對人有較大影響。當周圍人都擁有比較悠閒懶散的生活方式,你也很難獨自像打雞血一樣地生活。當周圍人都普遍有經商頭腦時,你也會潛移默化地受這種思維模式的影響。

比如把中國當成乙個大的社會環境,中中國人的很多觀念和想法在外國就是行不通的。

最後說家庭環境,我覺得這是對乙個人性格養成、品格塑造、興趣培養有最大影響的因素。父母的職業、性格、行為、思想都會對兒女產生或深或淺的影響,家庭和諧程度和富裕程度與兒女性格塑造和價值觀塑造有很大關係。看過「寒門再難出貴子」一文後更加明白了家庭背景對乙個人前半生各方面的塑造的巨大影響。

比如一對勤儉節約對小錢斤斤計較的父母幾乎不會培養出出手闊氣的兒女。乙個在充斥矛盾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很難形成開朗樂觀的性格。

在我們成年之前,因身心的不成熟和閱歷過少,這些影響幾乎是不能被自我所控制的。但在成年之後,我們完全有能力判斷與他人的某些區別(包括優勢與差距)。這時候所發現的差距是有辦法彌補和改正的。

你想去培養善於社交善於溝通的性格,那就去多參加社交活動,多發言。你想去改變你的生活方式、言行習慣,就給自己尋找改變的出路和方法。你發現自己沒有某一群體的某種智慧型或閱歷,那就通過閱讀、聽講、行走、交流等諸多方式去豐富自己想要豐富的方面。

總之想要彌補生長環境帶給自己的某些不利影響,首先應該讓自己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去發現去感悟其他世界裡的其他人,通過對比再來思考自身的不足,改正和彌補的辦法總是有的。最主要還是靠自己去尋找,去行動。

最後想說,當乙個人內心足夠強大自制力足夠強大並且懂得如何自我成長時,環境對他的影響遠比不上他自己對自己的影響。

地域環境對乙個人有多深刻的影響?

來接我們來了 對不同的人來說不同,有的人習慣甚至喜歡四海為家,但有的人心中最深處刻著四個字 葉落歸根但這是兩個極端,大多數人都處於中間就是如大劉的星際爭霸裡面說的,人,是戀家的動物,雖然到了乙個地方久了會適應,但是心中還是牽掛著遠方那個家,所以大多數人還是會懷戀原來那個地域環境給他帶來的那種被人類稱...

如何看待大學生乙個人生活?

藍色 因人而異吧,有的人是社交能力的問題,但有些人只是覺得乙個人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大學應該挺多想自己乙個人好好學習的,這也是提高個人能力的時間,大學不再是小孩子聚一堆一起說說笑笑,打打鬧鬧。更多的是心靈學習上的夥伴志同道合,但是還是要注重自己和室友同學們的相處,過分的排斥他人對自己也是不好的 竄...

乙個人乙個人上班乙個人下班乙個人生活乙個人旅遊乙個人吃飯你們都是這樣嘛?

我從大學就開始這種生活了 乙個人去食堂吃飯 乙個人逛街 乙個人遊遊蕩蕩,除了沒有乙個人旅遊,其他基本都做到了。是沒有男朋友嗎?有的。在部隊,差不多一年休假才能見一周。沒朋友嗎?是的,最起碼大學裡確實沒有,從中部城市到南方城市,加上根本聽不懂的粵語,各種性格差異 生活習慣,實在是懶得糾纏,就乙個人獨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