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中文科生備受 歧視 ?

時間 2021-05-06 02:44:41

1樓:

我是省重點高中的理科班畢業的。我們這屆有4個理科實驗班,1個文科實驗班,剩下的都是普通班。

我們文科實驗班的語數英老師都是年級最強的老師。這三科的老師都兼教理科實驗班。作為乙個理科實驗班學生,我很羨慕文科實驗班的英語老師,因為比我們班英語老師強太多。

奈何我們理科實驗班都有師資短板,也就是說有個別科目的老師一般或者比較差,但是文科實驗班完全沒有。再說政史地他們也是全校最好的有多年經驗的教政史地的老師在教,甚至有省裡最優秀的老師(地理學科)。

但是這個文科實驗班的成績怎樣呢?可以說,比起理科實驗班差很多。我多年以來都想不通這是為什麼。現在簡單分析一下原因吧。

第一,文科考高分難但是一本二本分數線比較高。相比於理科,文科實驗班學生的分數都比較集中在乙個分數段,不像理科更兩極分化。所以他們班很多人都復讀了,

第二,很多人學文科不是因為自己文科方面非常優秀,而僅僅是為了逃避理科學習。我們文科實驗班文科非常優秀的同學也有,我認識乙個考上人大的,她就是真的非常喜歡文科,而且文科非常優秀。但是他們班大多數同學並不是這樣。

很多文理科都很普通,只是理科太差了才學的文科。講個真事,我們全省的高中會考政治科目,我們班只有2個B,其餘全是A。但是文科實驗班有十幾個B, 還有C,這差距非常明顯了吧。

我們是理科班,會考的政治文理題目都是一樣的,但是理科班成績更好。

第三,我們讀書的時候高中理科的知識體系龐大,知識點繁雜,題目也很複雜,需要大量訓練。但是文科學習的內容相對來說就比較少。比如政治,高考的政治課內容其實理科生也全部都學過,政治沒有選考題,所以文科班不用再學新的內容。

但是理科班的物理、化學,高二還要學習大量必考內容。相比於歷史,地理,高二文科班學習的基本都是選考內容了。我們隔壁理科班有乙個高二下學期快結束的時候去了文科班,當時很多人都反對。

她就用了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就把政治歷史地理的內容全都撿起來了,最後還考了乙個985。

後來上了本科我是學金融的,我們專業文理兼收。我們專業課有數學,統計,概率論之類的,但是我發現文科生這類課比較差,而且連排列組合都沒學過。老師一開始跳過了排列組合的內容,講的比較略,班上就有文科生要求老師講細一點。

當時我有一種,他們高中在學什麼的感覺。

現在高考終於改革了。很多省份已經開始了不分文理的方向。首先是數學統一了。

還有就是選擇科目的組合更多了。而且新的體制下每門課的學習內容都差不多。不會出現像以前政治沒有選考,物理,化學高二還要學習大量必考內容的現象。

2樓:花京典明院

首先,問主的問題很離譜,為什麼文科生會收到歧視,我認為(純粹個人認為)文科和理科是不存在歧視問題的,高中階段作為人生的轉折階段文理的分科雖然會影響你大學的選擇,但是文理本質上是一家的,魯迅、錢鍾書這些歷史上的他們都是文理的高材生,只不過是他的一點要比他的另一點強而已,文理同源,都是要同樣參加高考的所以文科生是不存在受歧視的

當然了,我相信總有人用學好數理化這句話來反駁我的觀點,但是一句話的傳達與當時的大環境來的,當時同文科相比理科確實要更吃香,但是當時在國家政策和雙百方針下文科其實並不比理科差多少所以綜上所述

高中文科生並沒有收到歧視

3樓:有料

文科倒還挺好的,關鍵是學文科的群體,整體表現不行。理由一:高中的時候,好多人都是因為理科學不好,所以學文科。

理由二:學文科的女生更多,工作後發現,女生通常對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等文科相關學科常識,幾乎沒有,比理科生還差的那種。 理由三:

理科生工作後,通常都能夠輔導自己孩子到高中,沒太大壓力,文科生初中就要掉隊了。理由四:文科對水平高低的確認,文科生內部分歧也是巨大,同樣的一篇文章,評價千萬種。

理由四:文藝應該是不分家的,古代文學家幾乎都是藝術家,現在的文科生對藝術美的創造和鑑賞能力,很少人具有,生生把藝術從文科裡面剝離。理由五:

理科出身的人,去做文科方面的工作,通常很快就能上手,而且最後能成名成家的很多。比如物理學家陳平,現在就是有名的經濟政治學家。魯迅,林徽因,高曉松都是理科出身。

而文科出身的科學家,幾乎不存在。綜上所述,我覺得文科生確實不如理科生來得強大。

4樓:張尉遲

首先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都很重要

我認為歧視的現象絕不是因為學科的優劣

僅跟據我們學校的情況(不能得出一般結論):

大部分優秀且不偏科的人選擇理科

大部分很差且完全沒有邏輯思維能力的選擇了文科因此在我們學校,文科生本身普遍不如理科生,可能會有部分人歧視當然這只是我們學校的例子,而且我認為即使現實如此,也不應該有歧視,管好自己,人家和你有什麼關係

5樓:為則忍之

好在,國家和社會在進步,以後不會了。

6樓:sixone

1.高考招收比例較低【大概1:7】

2.文科人數較少【我市重點高中大概1:6】3.一小部分文科生學風一般

4.文科比理科容易上手【但考高分並不容易】5.背誦的多,造成只背誦假象【不理解背了也沒用】6.文科數學內容比理科數學少

7.社會重視理科的氛圍

深層原因:緊跟時代步伐。兩百年前的人料不到今日文科日漸不受重視,當下的人也不清楚二十年後隨著時代的發展是否會再度呼喚社會人文。【really need】

7樓:楓橋邊上小熊熊

害,還不是整個社會對於學「理科」好找工作的觀念鬧的。我雖然是學天藥的,是理科生,但是我對於學了理科很後悔,非常後悔。

理科並沒有中國人之前吹的那麼高的工資,那麼多的工作崗位,只是理科涵蓋的廣,精英看起來比文科的多,僅此而已。

我是在畢業多年後發現自己更適合學習法律,也對那些東西更感興趣。興趣是乙個人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能走多遠的重要因素。我為了學天藥自己硬生生逼著自己喜歡化學,但是這是一種假象,到了一種程度(年齡)的時候就不攻自破,我也就在這條路上走到頭了。

青春只有一次,高考不能決定乙個人的一生,但是足以決定你未來的大體方向。

認為學文就沒有發展的,都是被蒙蔽雙眼的人。堅持選擇你喜歡的,才是對的,有時候別人的看法只會害了你。

8樓:

因為按照目前的高中文理科劃分和大學招生,文科的專業理科都可以報,理工科很多專業,文科不能報。

除開個人興趣,或者說讀文科優勢極大,真的是只有理科讀不下去的才會去報文科。。。

我們高中當初文理成績都好的人,大部分都選理科了。

你用理科上xx政法去學法學還比文科容易。

9樓:

因為中國目前對於理工類的需求遠大於人文社科類,從業人員理工科數量較多,「過來人」比重也較多,由就業歧視反向倒逼高中的學科歧視。

高考對於理科的招生比例大於文科,也就是說基本上理科比較好考。

對於填報專業上,基本上是理科可以填報所有的文科專業,文科不能填報理工類專業。

存在一定數量的學生,而且還不少,是因為學習不好才選的文科,而非真心熱愛。當然,由於上述觀念,學習不好的理科生就很少被批評。

存在一定數量的文科生或是取得了好的成績或者進入了好的院校或是好的工作,「影響」到了部分理科生的「利益」,所以結合以上特點心生怨念。

10樓:他塔喇安巴

表面現象是

①理科生覺得學文的都是學不明白理科的。

②文科生也這麼認為。

實際上是

只要有群體就會有歧視。

每乙個人都有很多不同的身份疊加在你身上。每乙個身份之所以為乙個身份就是在和具備同型別不同身份的人之間相互比較之後建構起來的對自己的認識。具備同樣身份的人就構成了群體。

如果你強烈認同自己的這個身份,那麼就會主動地非主動地做點什麼,在言語和行為上表達自己對群體的認同,冀以獲得群體對自己作為內部成員的合法性的認同。

這樣,群體和群體之間就建立起了區隔,反過來說,正是這種區隔劃分了乙個又乙個的群體。

而實際上只有那些具有強烈群體內屬意識的人才會考慮這個問題。其他人儘管屬於某個群體,只不過不太在意這個問題,也就不會發表看法,事實上他自己根本不會考慮這個問題。

所以:當你以自己是一名理科生為驕傲的時候,你自然會認為自己代表著人類科學與理性的光輝,沙雕文科生根本就是學不明白數學物理和化學才去學文科那種只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

當你以自己是一名文科生為驕傲的時候,你自然會認為人的價值在於思想,人類文明在於哲學、歷史和文學,沙雕理科生只會算算算,絲毫不能理解什麼才是柏拉圖,盧梭,孟德斯鳩。

而你聽到的普遍對文科生的歧視,只不過是因為理科生人數多,聲音自然大導致的。你去大學的文法哲院系聽到的絕對是不一樣的聲音。

只要你願意去看不同觀點,就一定會發現有歧視,就會有反歧視。大群體對小群體有歧視,小群體也一樣對大群體有歧視。

社會是人和人之間關係的總和。

從這個意義上說,兩個人就構成社會,三個人就可以構成三個群體。你可以以你自己的經歷為參照,你和AB二人互相是非常好的朋友,在你和A單獨相處時沒有批判點評過B嗎?在你和B單獨相處時沒有批判點評過A嗎?

只要有社會,就有群體,有群體,就必然有歧視。

11樓:白夜將至

作為乙個3+1+2新高考改革的人,比起文科生更討厭莫名其妙秀自己是理科生,口氣大到不行,我選的科目比較偏文科,她就一口乙個你個文科生你個文科生,又不想翻臉,就默默給個白眼

12樓:就算過了吧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高中文科生受歧視的原因在我看來是:我們現在的理科不行可能很多人都忘記了,文科是理科的母親。沒有人文關懷,就不會有實驗室和大學。

但是現在文科也有自己的弊病,那就是:這個社會不需要那麼多文科生,它需要的是那一群有思想、見地的人。對這些人的需求真的很緊迫很緊迫,當我看到滿大家「名族」,初中生連旖旎都不會寫,理科生滿篇病句錯字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對於我們文化的保護已經到了乙個很緊迫的時候

其次,中國對於自然科學的認識一直停留在技術上(直到今天),對於純科學(或者叫基礎科學)的研究仍然是短板。為什麼?就是因為人們不肯老老實實地回到科學的源頭上去,去看看科學誕生的時候柏拉圖的學園,看看亞里斯多德的實驗,看看沈括的筆記。

這些人,無一例外地都要研究很多種、接觸很多種科學,文理兼之。

13樓:

因為當局竄改了文科課本。

目的是讓文科生當死教條者,好以後國家任用一批沒用的但是有利於當權派統治的公務員官僚分子。

當權派鼓勵理科生歧視文科生母的就是為了用理科生造就更多生產力代替工人。

而文科生和工人走的最近。

為什麼要歧視文科生

範不語 啊,我承認文科有文科的侷限性但理科也有理科的侷限性。當然我相信真正的大神是文理雙全的 因為對於普通人來說,學文如果你學不到很精進的地步或是成為這個學科頂端的存在,那麼大部分人都是平平庸庸的,並且就業面也不寬。理科?因為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大量理科人才啊,專業多就業面廣。所以在大部分人眼裡,學理...

高中文科生畢業後有什麼出路?

冀墨小天才 首先,提問者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因為從高中就開始為自己謀出路,這是一種積極進取的表現。誠然,仰望星空沒有錯,然而,一定要在意自己是否仍然腳踏實地。若真想去探尋出路,你首先應該認清自己的興趣愛好,再依據此選擇你合適的專業,記住 一定要合適。這就是你的第一步路。至於以後的路,等你真正步入大學...

適合高中文科生的書籍?

Freya飛呀 人文社科哲學文學類 1.古文觀止 吳永剛 謝才智 2.人間詞話 王國維 3.沉默的大多數 王小波 4.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 5.文化紅寶書 第12籍 6.知識大遷移 威廉龐德斯通 7.簡單的邏輯學 DQ麥克倫尼 8.紅樓夢 曹雪芹 雜誌類 9.鳳凰開卷 10.Vista看天下 11.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