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英語母語者不按照音標發音,使音標更像是一種參考?

時間 2021-05-30 11:28:48

1樓:

對於某一種字母文字的使用者來說,創造並使用音標只是因為原有的字母文字已經漸漸偏離語音,偏得很嚴重了,那麼發明一套相對該語言或方言的現有文字不那麼偏離實際語音的記錄工具,就足夠實惠了。只要音標比字母更能算作從實際出發,其改善程度值得單獨學習掌握,就是可取的。

對於某幾種語言或方言的共同使用者或潛在的共同使用者來說,音標能有效地幫助他們達成非母語口頭交際這個學習目標,就是可取的。而所謂有效,有兩個要求,一是精確性,二是流暢性。任何音標在外語語音教學上能夠實現的精確性都是很有限度的,追求極致是非常不現實的,必須考慮到如何與流暢性指標權衡。

太精確就很難理解掌握,然則別指望誰能流暢使用。

精確的音標規則當然也有價值,就是文獻價值:精確記錄處在一定的日期時刻、一定的地域範圍、一定的發音人這個相對嚴苛的條件範圍內的語音例項。這與日常生活中的流暢使用顯然不一樣。

舉個更極端但道理是一回事的例子:為什麼漢語拼音這種寬泛之極的音標還能比國際音標更有效地幫助到學漢語的人?因為充分簡單,又足夠分別開普通話當中絕大多數能區分語義的語音單位。

拿國際音標教老外說中國話,這事也有人嘗試過,尤其是個別學院派的自學者,但無法改良和推廣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標準教學手段。漢語拼音並不偉大,但其價值也恰如其分。

對於正在做復健的傷患來說,臨時借用的拐棍再怎麼高科技,終究比不上自己恢復得越來越結實和靈活的一雙腿腳,以及平衡覺趨於正常的內耳裝置。乙個自然人,試圖依賴極度精確、毫無差錯的音標來發聲說話,這種想法其實是對人腦的感知覺能力和人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嚴重低估。

2樓:金偉榕

1. 題主說的情況,在中文裡其實也很多,只是我們習以為常了。比如「你」字明明是第三聲,可你說一聲「你好」看看,仔細琢磨一下你是不是發了第二聲?

2個發第三聲的漢字排到一起,憑什麼第乙個字就改發第二聲了?可你從漢語拼音上又看不出來的。習慣用法而已,沒什麼道理可講的。

2. 音標本來是在沒有網際網路、沒有電視、沒有廣播、沒有。。。的時代為了盡可能統一各個地方的發音,而不得不發明的東西。

到了今天早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中國學校裡還在教這玩意兒,可美國學生沒幾個真的認識這玩意兒的。網上幾乎所有的網路詞典都帶真人發音,所以除了大概知道 umbrella 前面需要加 an 而不是 a 這類特例之外,根本沒必要學音標了。

3樓:

首先,我沒見過哪個詞的發音和音標差距很大,species的發音沒有問題啊。有什麼好一點的例子?否則不能理解你說的不同究竟是什麼。

如果你覺得差距很大,多半可能是對音標的讀音掌握不好。

然後,再具體發音的時候,同乙個音位會有不同的唸法,比如little中的t發的是閃音,stop中的t發的是不送氣[t],top中的t發的是送氣的[t],但是這些在外中國人聽起來都是/t/。還有就是注意寬式音標/../和嚴式音標[...

]的區別,字典一般是寬式的,具體的實際讀音可能略有不同。

4樓:Ethan Yin

國際音標的目的是標註世界上任意語言,有一套固定讀法。

具體到特定語言的時候,比如英文,音標肯定無法精確描述native speaker的發音,只能做到近似。

漢語拼音就不同了,那是專為漢語而設計的,可以精確描述漢字發音。

5樓:綺安

音標就跟中文的拼音一樣,是給英語非母語的學習者設定的學習標準,是一套描述所謂的標準英語的符號。中國小朋友從來不學拼音也可以中文說得很好。同理對英語母語者來說,音標也只是一種描述他們發音的符號而已,對他們當然沒用。

p.s. 就我見過的英美中國人,很少有懂音標的。

6樓:伊默默咩咩

音標只是為了方便英語非母語的孩子學英文、以及英語母語的孩子啟蒙(真的是啟蒙,非常小的年紀)用的,作為英語非母語學者,學好音標對於日後,尤其是英語口語的標準度有非常大的影響,可以說你的口語標不標準全看音標學得好不好(我的意思是小的時候)

對於很多已經可以用英文進行交流對話的人來說,音標就是一種參考,因為英語是真正的world language,根本沒有標準的發音(印度人還說自己的英文最標準呢),只要使用英文達到了你的與人交流,教學相長的目的,英文作為全球性語言就已經達到了它的使命。

一般中國教育都是美語為主,好讀好念,日後如果熟練了,可以選擇轉為「迷人的」倫敦音「,但那是非常需要下功夫的。

7樓:

音標不是像,它就是一種參考。

對於語音來說,什麼是標準?不好說。

但是定個標準好辦事啊,一般都以影響力最大的語音為「標準」。

漢語用官話-北京話,全國官僚系統(自古就有省官互遷的模式)的通用語,然後也成了全國通用語。

所謂「漢語」拼音,其實就是普通話/北京官話的拼音。

同理,英語用倫敦音,法語用巴黎音,一般都是京畿地區的語音,經濟政治決定。

著名例外有義大利語,翡冷翠音,文藝復興發祥地,文化決定。

一般人學英語也是以倫敦音自豪,沒特別需要,誰去學蘇格蘭發音呢。

另外,大多數詞典中標註的都是寬式音標,抑或是音位(方括號裡的是音標,雙斜線裡的是音位),就是留有了一定的語音變化的餘地。

8樓:

音標只是在音素/音位(phoneme)上粗略描述,而實際上還有很多音位變體(allophone),這點無法體現在字典上常用的音標上,但是如果用國際音標(IPA)的話,可以準確描述出來。這點是最重要的。

另外還有方言的關係,不僅僅是英音美音這種國籍上的差別,還有地域差別,比如說美中國人說話聽起來差不多,但實際上每個地方和每個地方也有很多不同之處。

再有個人習慣或生理結構不同,發音位置和方式也會不同。

為何很多英語母語人士把belong b l 讀成 b l ?

鄭雅詩 最近有在學賴世雄學音標其中有一點他說到美中國人說before 其中的be是發成 b 他的解釋是 bi fr 這個音比較難發美中國人想偷懶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 中母音應該是正解,其實不只是belong,在讀句子很多單詞母音會弱處理為中母音 混音 最常見的是can 在American Accen...

英語音標都才48個,自然拼讀對非母語者真的有意義嗎?

摩西 英語從449年到現在經歷了古英語 中古英語和現代英語三個階段。第一到第二個階段的區別主要是語法和詞彙量,因為受到了法語的深刻影響,所以吸收了法語大量單詞,語法也受到了影響。第二到第三個階段的區別就是單詞拼寫和讀音的脫節,原因主要是倆個 母音大推移和印刷技術。但凡了解過這兩個事情的人都會知道英語...

英語母語者說話一定是按照意群斷句停頓的嗎?

jacky 也不一定啊,有的會加很多的口頭語或插入語,讓你聽短句時要反應下。雖然我不是母語者,但聽美劇和經驗也能得出這點。我建議不要刻意去看或聽這一點,只要你能按意群去理解 聽辨就好。就像我們中中國人說話,你是不是也覺得好多人中間會加一些無意義的解釋啊,口頭語啊,重複啊,但你不會去看他怎麼斷句,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