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非英語母語人士在發 r 音的時候,會自然而然發成 l 的音?這裡面有什麼語言學規律嗎?

時間 2021-05-29 23:40:57

1樓:

很多回答都說明問題了,我從另乙個角度來解釋一下

乙個人對母語習慣會對所學習的外語產生影響,積極的影響的正遷移不用說,造成很大困擾的是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比如中國某些省份由於母語(方言)裡不區分r和l這兩個音,導致聽不出區別,更不會準確發出來,在成年後要想完全避免發錯是很不容易的,一次發對不代表以後都能發對,需要經過刻意的長期的訓練才能消除大部分負遷移造成的影響。

而歐洲人講英語則不是r和l的對立

由於歐洲語言基本都沒有齒齦近音(英語音標習慣性用[r]來代替) ,歐洲語言裡類似red、rap的子音r的發音都是顎齦顫音或者叫大舌音[r],如俄語、西班牙、義大利、瑞典、德語、挪威、冰島、芬蘭等語言,所以這些語言的母語者在學習英語時候就會習慣性用自己本族語中近似的[r]來代替,他們能自覺出自己發錯了音嗎?並不能。如果經過提醒認識到發音差異,能馬上改過來嗎?

也不能,除非經過刻意而長期的訓練和注意。

你的問題說他們為什麼把r發成l,這也是因為你受母語漢語影響,在聽辨自己不熟悉的歐洲口音時很自然得產生母語負遷移影響,漢語沒有大舌音[r],在語流中你也就聽不出它和漢語近似音[l]的差別,認為他們發的是l。

實際上由於歐洲語言基本都是印歐語系,源頭基本相同,而漢語屬於漢藏語系,屬於東方比較孤立的語言,所以中國人在學習英語時受到的母語負遷移影響遠遠比很多非英語母語人士要大,涉及到發音、詞彙、語法, 因此而發錯的音,我們照樣很難自覺,比如同樣是r的發音,漢語普通話發音和英語發音是不完全相同的;中文沒有子音相連,比如gr,所以會在green的g後邊加乙個母音變成[grin], train則相反,tr的發音接近漢語拼音ch或者英語[t],,所以很自然得簡化發成類似「春」,少了t向r滑動的過程,即使我們被糾正,也可能覺得沒太大差別,沒必要較真;即使自己刻意注意,也不一定能發準;即使發準了,也很難保證以後實際交流中發正確,於是英美人可能會問更多類似的問題,為什麼中國人把xx,xx,xx發成xx,xx,xx,有什麼語言學規律?

2樓:布萊爾梅森

你注意到了嗎?你都說是「自然「。你已經回答了你自己的問題。這就是因為這是那些人的面部肌肉還有說話方式已經固定了,他們在轉換語言的時候並沒有轉換他們的發音方式。

作為乙個在國內生活了19年才出國,而且出國前就說了一口流利標準的美語的我(自戀一下哈哈),這點是深有體會。

其實一般情況下你是可以聽乙個人說的英語判斷它是哪乙個國家來的人。因為他們都是自然而然的,用原有的思維還有發音方式,來說英語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world,很多中國人都發成word。

其實日本人是最多吧l發成r的。

3樓:

有「規律」!「規律」是:1.

日本人的嘴巴的習慣的樣子決定了會這樣(不僅日本人如此,一些南方人也如此);2.部分非洲國家:由於歷史原因導致這些國家以法荷西萄為主要語言,從而導致這些人發英語的時候會產生問題.

4樓:張奚若

基礎:先區分下中英日三種語言「r」的發音區別

1、漢語

發「r」音時,舌尖靠近前硬顎(這個地方在上齒齦的後面一點,上齒齦在門牙跟上顎接觸的地方,你發漢語「l」音的時候舌尖接觸的就是上齒齦),發音時氣流從舌尖跟前硬顎中間那個小縫隙裡出來,摩擦發音,聲帶是震動的

2、英語(美式)

英語裡的r音很少有人能發準,我也發錯了好多年。首先,基本過程跟漢語差不多,但是乙個重大的區別是,漢語的舌頭是「豎挺」著的,舌尖靠近上顎,而英語裡的r音是絕對不能觸碰到上顎,要把舌尖往喉嚨方向「」,所以呢r在英語裡也叫「捲舌音」,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區別根源也是來自漢語發音和英語發音的根本區別:漢語發音肌肉用力的部位都在口腔的前部分,而英語是後腔發音,主要用力部位都在靠近喉嚨的地方(有一種說法叫做:如果同時聽中中國人和美中國人說話,把聲音關掉,只看嘴型,你會發現美中國人說話時嘴唇基本不怎麼動,或者動作不多。

而中中國人就很明顯嘴唇部位動作很多)

3、日語

至於日語,這就是我的專業了。日語的「r」音基本跟漢語的「l」音發音類似,舌尖要抵住上齒齦,然後在發音的過程中有個明顯的「」開動作。嚴格來說日語其實是沒有r音的,叫「l」音還差不多。

這三門語言裡,發音最簡單的就是日語,很多子音都沒有,五十音圖也不難發音。學漢語的人好歹母語裡還有個差不多相似的音可以模仿,日語完全就沒有這個音,所以日語外來語只要碰到r音,都差不多發「l」,但是記得稍稍「」一下

以上,區別1:舌尖位置。日語最靠前,在上齒齦部位,漢語在中間,英語最靠後

區別2:舌尖觸碰。日語要抵住上齒齦。漢語要接近前硬顎,留個小縫兒。英語完全不接觸

最後,貌似這個「r」音在西班牙語義大利語還有泰語中是發「顫音」,就是很酷炫的那種,我學了好長時間也學不來。

5樓:

終於有人發現這種現象不止日本乙個了。不過日語沒有邊音l,所以日語的r行把邊音l也囊括進去了,所以日本人發r行有時有閃音有時沒有。很多語言的字母發音(不是說同一字母的不同發音法則)對應國際音標來說是個範圍,不是乙個蘿蔔乙個坑的。

就算是國際音標本身也是乙個範圍,只是比任何語言的音域都窄而已。德語的小舌顫音r被承認的就對應七八個國際音標,更別說其他亂七八糟的發法。。。

我就是覺得,顫音就是邊音l加上發聲器官顫動,沒有顫動的就是邊音。

我覺得絕大多數英語為母語的人(除了英國部分方言)跟中國一樣都不能感知閃音顫動的存在。

所以誕生了英語的齒齦近音和中文的捲舌近音,來模仿顫音,或者就只是為了讓r跟l發生區別。。。

6樓:「已登出」

發展心理學認為,嬰兒時期的人類是有能力分辨各種不一樣的發音的,也就是說各中國人都有能力完全掌握不同的發音。但是隨著不斷的接觸母語,嬰兒會把各種發音劃入phonemes和allophones。這樣能夠顯著減輕學習語言的壓力因為只有phoneme會改變意思。

而在部分語言裡"r"音和"l"其實是allophones所以不必加以區別。這就導致了後來在language production階段只需要發出乙個在l和r之間的音就能表示出想要表達的意思。最後的結果就是在發音上也不再對[l]和[r]進行區分。

所以對於他們來說rice 和 lice,聽起來和說起來,都差不多。而/l/發音比/r/發音會相對簡單(不用卷舌頭呀)所以就更多發出/l/而不是/r/。於是就有了他們不會發/r/的錯覺。

7樓:la Karpo

那倒不是l,

是齒齦閃音,可以理解為比較短的齒齦顫音/r/(當然這不準確)日文羅馬字中r對應的也即是//,非洲一些(較多)語言中也存在//或/r/,在稍微早一些的(近代?我不是專業的,不很清楚)英語中r就是讀這個音,這種讀法甚至可以在現在英國的一些播音員口中聽到,可以理解為「顫音的殘留」

順便一提,現在英式英語中r讀作//,即是現在英語教材配套的那些材料裡的讀音(沒考慮美式的,部分地區母音後(在英式中成長母音的母音字母加r)的r可能更捲一些,接近//,不過這不重要)

英語在發r這個音時不知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來念,總是念不對,這麼小的孩子,發音需要糾正到標準嗎?

Stacy r音不是簡單的捲舌,題主不確定r發音,就讓小朋友多聽,小孩子的聽力與模仿能力很好的,聽得時候提醒他注意那個音,再沒有糾正過來可以跟學校老師溝通。 kukubingxuexin 個人覺得不需要故意糾正,平時聽繪本 看動畫片的時候看純正的就OK了!孩子本身已經非常努力的在改正了,家長再給孩子...

為什麼日本人發r的音為l,v的音為b?

因為日語裡沒有捲舌音,假名的讀音都是平舌。沒有從小學過外語的日本人習慣了日語的發音,就很難發出捲舌音了,比如 日本 這個詞,只能讀成 立本 tree 只能讀成 特立 world 只能讀成 哇擼搭 外中國人聽了都表示聽不懂,日本人也只能攤手無奈,你聽不懂沒關係,我們自己懂就行了。另外,日語裡有前鼻音,...

為什麼英語中有些單詞的 t 發 d 的音?

傳遞教育 你所說t發d音的情況應該指的是在字母s後面清子音濁化問題,也就是清子音t發濁子音d。一般當s後面的子音字母與s同屬於乙個音節的時候,這個字母發濁子音。這個情況不僅僅侷限於t d,還包括p b,k g,tr dr等等。這確實算是一種規律,但無須死記硬背,接觸單詞多了,自然就有感覺了。 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