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光環淡化,你為何還要去留學?

時間 2021-05-05 14:43:57

1樓:周甜甜

國外本科碩士的光環淡化了,洋博士的光環還在,哪個科研單位招人不是海外經歷優先?有些甚至是必須要海外經歷,國內清北博士都不要

2樓:

純粹從roi角度去衡量留學的,說明家庭資產無法輕鬆支撐200-300w,所以在價效比下降的情況下,就不應該本科留學了

其他家庭條件好的,出國留學還是比在國內接受教育要好很多,競爭壓力相對小,這份經歷是值得期待的,未來繼續深造的申請難度也小很多

3樓:大馬留學申請服務

18年我直接放棄高考去了馬來西亞留學,已經快4年了,今年7月就要畢業了。

18年3月我拋下國內的一切毅然出國,那時候沒有人能理解我,都覺得我可能覺得家裡錢太多,沒地方花了,同學都不理解為什麼我要放棄高考,花那麼多錢出去讀書,在背後指指點點,說什麼的都有,其實出來讀書經濟上也沒有那些同學說的那麼誇張,這裡公立大學學費不高,生活費也和國內差不多,我家庭也不是特別好,只是一般工薪家庭罷了,我爸媽之所以也能過同意我出國,也是因為我在這裡讀書他們能夠負擔得起。

雖然老師經常說,高考可能是你這一輩子最後乙個公平競爭的賽場。但是我還是出去了,我沒有參加高考,我知道我想要什麼。雖然出國是我一種逃避現實的方式,但是這也給了我不一樣的勇氣,好好的戰鬥下去,當時我確實是懦弱的,我沒有勇氣去面對高考的壓力,每天強烈的複習給我帶來的痛苦父母根本不理解,總是說只要你好好學習,一定可以考上好大學!

「一定」成為了我生命裡,痛苦的標誌,在我父母眼裡,讀書是我唯一的出路,這也導致我高三之後非常抑鬱,我不是乙個不懂事的孩子,所以我每天隱忍著,在學校在家裡把自己偽裝得很開心,像什麼煩心事都沒有,有說有笑,好好讀書。我也知道要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對自己未來是重要的一步。大家都說壓力即是動力,但對於我,壓力就是負擔,責任,痛苦,我真的特別不喜歡在有高壓的地方學習,這真的不適合我,每天耳邊響起好好學習,你要考個好大學,你怎麼還不學習,你努力一定會成功的......

這些種種讓我有過ZX的想法,但我是我還是怕死的,所以這個念頭總是轉瞬即逝,但只有自己知道那這個想法總是給我一絲輕鬆!每天晚上關燈之後眼淚總是不自覺的流下,那段日子的灰暗只有自己明白!

留學機緣巧合之下有了這個機會,那時我覺得這是上天派來拯救我的,我用了兩天就確定我要出國留學,暗自下了決定,我直接跟我父母商量,一開始他們的確不同意,覺得我考得上大學,還出去幹嘛,出去之後又擔心我的安全,也擔心我離開管制就開始放縱自己不好好學習,他們的擔心我理解,但是出國的決心,誰也擋不住,我給他們做了好久的思想準備,他們才同意。

留學給我帶來的是更好的體驗,我的學習,我的壓力,我的大學,我的朋友,我的機會,我的社交平台,這裡的機遇可能遠比我在國內乙個二三本要好得多。

4樓:Jessiebehappy

不是所有人都衝著什麼海歸光環去留學的好嗎???

我乙個普通雙非,成績不好還掛過科,我想大四之後繼續讀研接受教育,放在國內有學校給我選嗎?我考又考不過卷王,初始不過直接涼涼。但是我可以出國留學啊,不管我之後回不回國就業,至少我說確實申請上研究生了!

國外的申請又不像國內,就算我成績差一點,申請個保錄取,還是可以有書讀!

5樓:朵拉拉

想寫一下我的情況~

其實也輕鬆不到哪去。有些時候我甚至覺得會比國內的同學更累(前提自己真的要學,當然混水摸魚的確輕鬆)我們每一天的日常都會記錄在成績裡包括課堂參與度(對,不回答或者幹別的就會fail)考試不算校內的考試我們的「高考」要跑到國外考。對了,還有活動要搞再加上社群服務什麼的

我知道國內的學生科目挺多的。因為我妹她是國內路線的。

雖然現在光環淡化,我的原因很簡單,我只是適合國外的教育方式而已還有拾起曾經因為要中考而丟下的才藝

6樓:蜜糖0.0

只想去看看世界,只想去親眼見見小時候看的畫報上那些美麗的景色,想去體驗一下不一樣的生活,留學既能體驗生活又能拿到文憑,區別於旅遊。而且想著…畢竟工作了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7樓:英國林肯大學

就像有些網友既沒有孩子也沒有結婚,甚至連戀愛都沒談過,卻能在網路社群上大肆宣揚「恐婚恐育」的行為類似。但凡是留過學的人,也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不揣度提問人的動機,但問題確實是個好問題,這反映了社會上一部分人對留學這件事情的誤解和偏見。

首先,曾經看起來高階的東西,漸漸地從小部分人的獨享變為大多數人的福祉,這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表現。比如曾經的汽車是富人的專屬,BBA放30年前就是非富即貴的標配,可如今普通人也能通過努力獲得,社會上就出現「BBA不再是曾經的BBA」言論。

其次,在消費BBA的同時能為自己貼上「非富即貴」的標籤一樣,曾經的「留學生」三個字可謂是光芒萬丈,國之棟樑。很多人也為了這個「洋氣」的標籤遠赴重洋學成歸來,卻發現就業市場也不是曾經那個市場。自身的期望和市場的需求並沒有形成默契,雙方都很失望,兩方都表示「海歸光環淡化」。

作為大學的官方機構號,我們從不宣揚國內和國外讀書孰優孰劣,也不爭論到底誰更具優越感。每個人都生活在以自身為中心不同半徑的圈子裡,一旦把個體的人當做典型的事例放在網上,」破圈「就不可避免,會有人用不同標準、不用角度和邏輯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再一次分出個孰優孰劣並順便表達下優越感。

留學的意義下面很多答案已經分析得很完善,有用資料說話的,也有分享親身經歷的。對於英國大學的一員,我更傾向把「留學」稱為提供知識和體驗的機會。在國內有限的教育資源背景下,不管是高考還是考研都更傾向於「人才選拔」,挑選出更優秀的一戳人,使其獲得更優良的教育。

但那些因為種種原因(家庭、身體、社會環境等等)而沒有機會獲得優良教育的人,他們就不優秀了麼?如果不給他們另闢蹊徑的機會進行學習和提供,提公升個人資本。對這些沒上車和上岸的學子就公平麼?

所以,留學既是乙個功利的行為,因為它需要花錢,花不少的錢。但同時它也是乙個很美好的事情,因為你不知道你是否會在乙個陌生的地方成為乙個更好的自己。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大寫的人,舒展的人,使人的生命情韻悠長,光明磊落。

8樓:安琪好餓

因為語言,眼界,思維,處理事情的反應能力,快速適應能力,以及未來在餐桌上的談資才是留學最大的收穫。不管國內國外高校、高素質、高知識的人並不會淡去,所謂留學光環淡化只不過是因為野雞學校的畢業生不再被稱為海歸罷了。

9樓:留學學姐-金小易

不太清楚題主指的海歸光環是什麼。

在這網紅氾濫的年代,直播吃點公尺田宮,也能馬上讓你光環加身。

10塊錢盒飯自然能吃飽,那為還有那麼多人均過百的餐館,門口排起長龍?

因為不同事物、不同經歷、在不同人那裡的價值是不同的。

貼張調研圖吧~

可惜調研裡,沒有光環這個選項。

建議題主,有時間可以多與比你見識多、讀書多的人聊聊天,說不定你可以學會什麼叫「世面」。

10樓:南星留學

因為留學不在於海歸光環,而在於遠方之光;

隨著逐年攀公升的考研人數,留學也成了本科畢業後深造的退路。

歷經40年,留學早已不是鄧爺爺那時的國家指定,也不是一定需要公派出國,不是一定要有海外關係,而是可以自費自由出國,所去國家也遠不只有美國,而是輻射到世界各處擁有高質量的教育地:英國、瑞典、荷蘭、澳洲、日本、新加坡……

為什麼要去留學?

近則為了乙個和國內碩士相當的學位;

遠則為了體驗那充滿未知的異國人和事;

還有那相傳和應試教育不一樣的素質教育;

雖說活到老學到老,

但人生20歲以前,被考試裹挾

30歲之後,被家庭裹挾

挑戰、嘗試成本最低的年齡,似乎就是20-30了,去適應乙個語言不同、思維不同、飲食不同、圈子不同、氣候不同的地方,去生活學習,

以後,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怕的是你還是以國內學習的方式,不與教授、老師交流,學業成績及格就行,能宅就宅

11樓:helenl

……因為我的目的是移民。我不想我的小孩以後生活在做了20多年題放棄個人愛好去大廠996存錢買老破小的地方,也想要乙個男女權益更加平等的地方,自由和尊嚴對我來說確實非常重要。

12樓:陸加甲

做一些給自己更多可能性和後路的選擇,總要比一頭扎進去非卷出個所以然來的強吧?

國內趨同的「成功」有時候真的壓的人喘不過氣你還沒法說他不對

13樓:哈佛小仙女Abby

我知道有一部分想研究生去海外鍍金的人,會考慮到海歸光環淡化這個問題。但是我敢說絕大部分的低齡留學生,都考慮的不是這個問題。我們是一群不被應試教育接受並培養的人,我們是「問題孩子」。

要是問我們為何去留學,那就是因為想給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去發掘潛在的能力。如果一輩子都呆在國內,可能我現在連大學都沒得讀,因為我根本學不進去。

高中開始留美,這個問題我非常想要回答。這是乙個超級好的問題,我想說說我的想法。

其實剛開始出國的時候,沒有想過海歸光環這個問題。很單純的就是因為,我不適合應試教育,我是問題學生,老師建議我爸爸送我出國,因為老師們不想管我了。

一開始的時候我也很牴觸,小小的年紀拖著大大的行李箱,因為無法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生存,要遠渡重洋去別的國家接受適合我的教育。

這就是我為什麼去留學。

慢慢的,我在美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生活方式。我開始漸漸地從問題學生,變成了如今4.0GPA畢業的榮譽學生。

你要是問我海歸光環和這些年出國留學帶給我的改變哪個更重要,那我覺得答案不言而喻。

回答的開頭,我提到了一部分想要研究生出國鍍金回來好找工作的人,會去考慮海歸光環淡化這件事情。這個事情確實不用爭辯,我覺得大家也都認可。他們會權衡利弊,看在哪個國家可以最快畢業,哪個國家的留學生回國能收到更好的政策優待。

甚至還有中介推出了大齡留學鍍金團。讀個碩士回來落戶北京上海等等。這種不單純的目的,才會讓人權衡利弊。

就好像談戀愛,我喜歡你是有目的的,我才會去權衡利弊。如果我就是單純的,我想出國,我想談戀愛。那我不會去在意做這件事情的產出結果。

我不撞南牆不回頭。

本科出國的學生,基本上可以分為。特別優秀的(家境好,學習好),特別差的(成績差,中考落榜,家庭條件還不錯的)。其實處在中游水平的人很少,因為他們沒有動力和必要去換個國家讀書。

在國內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幹嘛要折騰。我不相信乙個十幾歲的小孩,會對國外有那麼大的憧憬。講道理我出國以前我對美國一點概念都沒有,我連關於美國的新聞都不會去了解的,何談因為喜愛這個國家而出國。

所以本科出國的學生,基本上不會考慮海歸光環。特別優秀的這部分人,根本不會在乎他們讀完書回國需不需要和國內的同齡人競爭。因為他們早就贏在起跑線上了,他們周圍的人都和他們一樣,當每個人都帶著光環的時候,這個光環就會被淡化

那麼特別差的這部分學生呢,我也可以說他們是沒有選擇。不出國,就沒書讀,也或者是讀個二本三本,沒有任何意義。出國肯定不是考慮到光環問題,而是退路問題。

再說到這個提問最後面的部分。和本土學生的競爭力問題。作為剛經歷過秋招的應屆留學生,我可以這麼說。

在四大,投行等頭部產業,留學生是有絕對優勢的。在這些頭部行業,沒有留學背景的人在可能初篩不會被篩掉,但是走到三面有很大機率就會被篩掉,除非是一些非常非常優秀的國內學生,英語也很好,接收到的教育也很先進,屬於專業型人才,但是這樣的人真的少之又少。也不會想要去這種留學背景鄙視較為嚴重的頭部產業裡面去擠。

在一些普通中部行業,招聘留學生是大家比較需要考慮的問題。這些行業更希望招收工資便宜,聽從管理的普通本科生。那麼這邊留學生確實沒有競爭力。

包括現在我自己創業,我也會發現留學生不服管,想法太多,對金錢沒有渴望導致可以隨便離職。我也會偏向於去選擇國內的應屆畢業生。

為何寧願南水北調,卻不用海水淡化呢?

南水北調應該是幾十年前的方針。那個時候海水淡化還是很貴。現在海水淡化成本和南水北調成本差別不大了。很多海島上就是幾塊錢一噸。海水淡化的水可以接近純水。可以直接引用。至於海水淡化排汙。其實現在技術可以做到影響很小了。但是南水北調能帶來全流域的獲益。比如河南河北地下水以及濕地得到恢復。這些地方如果不是南...

除去光環你還剩些什麼?

吳輝 法拉利教授稱此類人員 逃脫 拖延患者。這些人對自己缺乏信心,不確定,害怕做得好,而且做得慢。如果個人能力受到質疑,那麼這種逃避的心態就更有可能占上風。然而,短暫的逃避傾向於使等待中的恐懼突然增加,並且事件的結果將不太理想。 任曉樂 安排一天中的時間非常重要。這使您可以專注於每時每刻都需要做的事...

海歸的你 擇偶標準是怎樣的?

說句老實話,不是西洋人我還真不考慮。適齡歐美異性太少,什麼社會階層,家庭背景我都可以丟在一邊。現在從英語國家外教,現在到北非人都可以接受了。沒什麼,就是孤獨。當我要吃牛排的時候她要吃麻辣小龍蝦,當我在聽Danny Byrd的時候她要推薦我聽吳亦凡。這已經是不可調和的矛盾了。在英國生活的時候,實話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