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沒有取得教職有著什麼樣的遺憾?

時間 2021-05-05 23:57:10

1樓:I robot

為了生活

教職也不是終身目標呀當然特指國內的教職

你有時間,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國內教職有點像草原上的狗子,自己尋食公司裡忙成的你像一頭拉磨的毛驢

2樓:Badboyshi

沒有任何遺憾。

我喜歡數學、計算機這種比拼硬實力的地方。(定理證明了就是證明了/演算法優化就是優化了)

材料這種玄學,還是留給有科研抱負的人吧!

唯一的遺憾就是自己跑得太晚了,研二進入課題組就發現材料研究完全是在無腦搬磚、十字調參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完全無關。只恨當初自己沒魄力退學重新考研!

3樓:Nathanwhat

我喜歡看書不喜歡寫。

參加很多研討會同樣的話很累。

辯了幾千年的學科一下子也不期待有什麼進展。

教本科的課程不如殺了我算了。

對於一門學科的專精滿足不了我。

我會繼續用學術的批判性引導我的思維,但是這不是我思維的全部。

大部分會招我的大學估計我不會想去教...

4樓:

絕大多數博士都沒有這麼高的目標。

絕大多數的博士希望將來能夠去企業或者研究所,能夠有比較好的收入和福利就可以了。擔任教職那是優秀博士思考的問題。

5樓:

985某師範大學,語文學科教學論方向博士……(其實也是勸退專業了)沒教職並不遺憾,畢業後去了某高中,一年總收入(課內課外吧)三十萬,評職稱有點優勢,已經很滿足了。

6樓:老黃愛科研

如果這段經歷讓你時刻想起都是痛苦,那還有什麼遺憾呢。

當然了,我的博士生涯還是很順遂的,很開心,能取得自己認可的成績。但是就是出國後的第一段博后生涯讓我徹底放棄了做教職的想法。不說別的,單看那個狗逼老闆混了10年才拿上ap,最後還得每天像條狗一樣活著,關鍵還讓老子也像狗逼一樣活著,完全沒有出路。

果斷不能忍,4個月就跳了,果斷轉行。最後也沒有要他的推薦信直接走了。

要說遺憾,就是辜負了自己導師和小老闆了。

但是,我還是更喜歡活少,錢多,有尊嚴的生活。

7樓:Yuting Chen

我反而羨慕那些去業界的。不用teaching,科研壓力幾乎為零。也不少賺。我們系的新加坡人(包括PR)phd畢業後基本上都留在新加坡業界的(包括gov部門)。

8樓:eeyylx

兄弟我問你乙個問題。 為什麼老外很少讀博士? 因為不賺錢啊。

哪個外國同學不是本科畢業就去工作了. 也就中中國人拿不到簽證和工作機會,才去讀博士。 與其說為了學術不如說是拒絕勞動。

勸你一句社會才是真正的大學享受社會吧。

9樓:

看個人選擇吧,但是高校確實是為數不多體面、自由度高、上公升空間大、保障絕對給力的職業。工資當然比業界低,但是對於我這種一周一節課的人,真的已經非常可觀了。高校壓力比較大,在北京這種地方你沒點本事怎麼在高校混。

高校更多的是心累,愁文章愁課題,但是去了業界我覺得是身心都累。

我經管領域的,同事好多有的是從證監會、銀行總部出來的,工資絕對比當小講師高很多,但是都義無反顧辭職了。無非是沒這麼累,而且高校人際關係沒那麼複雜,每天教工食堂吃飯,體育館有專門的教工時段,協和北醫三院是定點醫院,從幼兒園到中學都有對口,這些福利我覺得是很難用金錢量化的吧。我博士學校2023年在三環內剛給老師分完一批房,現在的單位也在2023年左右分過房,難道你真準備花自己的血汗錢在北京買房?

反正我導師的意思是年資到了,以後都是會有的。原來我不懂導師千方百計讓我去拿教職,現在覺得真香。我是完全靠著自己的文章,乙個土博進的北京某靠前211,拿到帶編制的講師,以後帶編制的基本不可能了。

10樓:yuyu yu

不遺憾。讀博之前,被碩士老闆保護的比較好,對科研充滿愛意和敬意。讀博之後,發現科研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遇到問題多是靠自己解決,而且感覺太過於依賴老闆的聲望和能力。

曾經因為參考文獻少引用了乙個"關鍵"文章被拒稿,也因為老闆寧可給放假休息也不給改文章。所有自己看重的東西,都需要看老闆的打算和喜好。而且收入確實微薄。

直到對科研之前積累的愛意消失之後,真的覺得繼不繼續在這個圈子都無所謂了。這就是我當時放棄了在研究所教職職位時真實的想法。

11樓:諮詢師海燕

不太能夠完全理解題主的問題本意,猜測一下,是不是自己或周圍的人讀了博士但是沒有拿到高校教職,所以試探一下大家的遺憾,從而找到自己的平衡感,或者找到方向。

首先,現在的博士研究生教育目標不僅僅是完全為了培養科研人才的,或者這樣說,現在的博士畢業生不是只有科研、教職幾條路。很多行業現在都需要博士,比如早教行業,需要很多博士做理論和課程研發。再比如農業行業,需要新型技術的指導。

所以,從認知上,我們需要開放一些,博士也只是乙個文憑,代表了某個人在相應準也上有了一定的深度。

博士畢業後是否從事科研教職應該源自自己的規劃和需求、目標,而不是揹負博士的名聲,去走乙個世俗觀念中的路,或者去為了面子選擇乙個不屬於自己的路。所以是不是有遺憾,每個人應該感受不同,不一而論。如果乙個人的目標本就是科研或者教職,那必然會遺憾,如果乙個人本來不屬意於科研和教職,或者不適合教職,遺憾何來。

所以,找乙個適合自己的工作 ,是否教職,是否科研不是博士必須揹負的,博士是個頭銜,承載著一定的能量,和工人、航天員都一樣,不代表必須怎樣。所以調整對博士的認知,規劃自己的目標和未來,扎扎實實地了解自己 ,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

有更多關於規劃或者博士就業情況,請單獨諮詢我。

12樓:潘安

每年全球有大量的博士畢業,不是所有人都會取得教職,但也沒什麼遺憾,主要原因在於:

1、個人興趣。

博士念著念著就沒有當初入學時的豪情了,個人興趣發生改變,或者說找到了自己興趣所在,越來越了解自己。畢業後壓根沒考慮教職,而是乙份理想工作,這裡不乏發過若干頂刊的博士。

2、了解真相。

原先以為象牙塔裡多麼美好,了解之後發現其實也是乙個小社會。該有的爾虞我詐都會有。學術內容也沒有那麼有意義,追求的是fancy的實驗結果,俗稱炫技,而不是有用。

3、家庭因素。

普通教職工資非常低,本碩博通常要消耗約10年光陰左右,還是去業界賺大錢更香一點

4、殘酷競爭。

所學專業只能找教職,不願轉行且非常想找教職但是內捲太嚴重找不到。沒關係博後續一續,再戰。

綜述,無論何種原因,何種形式,都沒有遺憾而是按照自己設想的軌跡前行。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13樓:綠燈通過

是一種新的正常的學歷教育的發展趨勢而已,歐美博士能進入科研界的不到十分之一,美國甚至更低,意味著以後絕大部分博士都不需要也無法進入科研界工作,讀博士和當大學老師本來也沒有必然聯絡。2023年第一批博士擴招意味著2023年以後博士進入科研界的難度將創新高,建議各位國內在讀博士,如果自己本碩經歷不優秀,博導不是關係網過硬,正常情況下是不能擔任教職的,應該把重點放在業界,文科的話看看能不能蹭乙個選調生,是最好的出路了。

14樓:野生的王尼瑪

地球科學類。

我去年秋季找工作,給家鄉幾個很普通的高校投了簡歷,感覺自己基礎條件(一作文章質量和獲獎)還可以,但對方屁都沒給我回乙個,深刻感覺現在的各類高校比格都很高啊,時刻給人感覺就是老子這學校雖然level低,但我就是非高階人才不要。

最終留校做博后打工仔。本學院博后出站留校拿編制基本上是六選一。按照每年情況,基本上是在兩輪博后期間拿到優青才有留下的可能性。

壓力大了一批。

15樓:

ICT行業,放棄了幾個985/211的教職應聘,其中有我自己聯絡的,也有老闆幫忙推薦的。不是說一定能拿到,只是說自己主動放棄了大概率可以取得教職的道路。

目前來看,並不遺憾。找工作的時候,認真回想了一下,讀博的初衷和經濟利益哪個更重要。最後選擇了不忘初衷,然後追求經濟利益。

哈哈。我可以算是半個理想主義者,當初進入學術界就是想做一些腳踏實地的工作。跟著老闆混了幾年,也逐漸明白了,經濟利益和學術研究之間的關係太過複雜,很容易掌握不好平衡。

既然自己的水平沒有達到領域前列,而又不願意在各種專案裡吹水,那麼為了不讓自己太難受,只能選擇進入工業界了。在工業界主要目的是掙錢,其次是做一些喜歡的有意義的小研究。這樣比在留在學術界更讓我舒服,也讓我沒有浪費納稅人的錢的負罪感。

16樓:

讀博士是因為我想學習+研究某乙個領域

不都是為了找教職的

如果可以學習+研究我感興趣的領域

有沒有博士又何妨?

難道非要進入野雞985被壓榨才算沒有遺憾……

17樓:

好的,小夥伴們,我來填坑了,我還是從企業辭職了,去高校了。。。

因為在企業:錢難賺,屎難吃

———————分割線———————

占個坑,晚上加完班好好來回答。。。

18樓:十三號天使

讀博士之前有著乙個當教授的夢,剛讀博士的時候激情滿滿,每天工作特解努力。漸漸的,我發現科研跟我想象的不一樣,我發現學術界裡面有用的科研並不多,我發現學術界裡不是多勞多得,我發現我的領域去工業界收入特別低,我發現社會尊重的不是知識而是錢,我發現我的老闆不給我學術自由,總讓我把大把的時間花在沒用的事情上,還讓我連著當了八個學期TA。

這也就算了,跟著他,我五年一篇文章都沒發。還好,我學校牌子響。還好,我有改變命運的勇氣和努力。

最後,我找了個大銀行當了quant,待遇真心不錯。我拿著工作offer去找老闆,想要答辯,老闆冷著臉告訴我,我這幾年做的東西不夠,答辯會被掛掉。

這是我想要的生活麼,我本來不是想給人類做貢獻麼?我五年的努力就是為了畢業的時候戰戰兢兢,畢業以後做乙個在銀行裡吸食勞動人民血液的蛀蟲麼?

估計我這輩子也就當個蛀蟲了,博士五年沒文章,任憑我博後再怎麼拼命,也是攆不上的。

所以,去他媽的科研夢。

19樓:Michael Wang

沒啥好遺憾的。

自己感覺進學術圈的一部分是找不到工作的千老,一部分是熱愛學術,前者居多。

三年前,我去某高校面試 (江蘇一本),雖然最終給了副教授,但是我還是拒絕了。

當時的場景,我進院長辦公室,他的研究生給我倒茶,很像僕人。院長一邊用蹩腳普通話,一邊吞雲吐霧,桌上放了兩包中華菸。(我當時心裡想,是不是以後得帶中華孝敬)他的神態不像學者,更像官僚。

而我進外企面試,也跟大老闆當面聊了許多。被大老闆的幹練,以及氣質折服。

院長和大老闆年歲相仿,但是精氣神完全不一樣,回去後,我就清楚我要做什麼樣的人。

作為乙個找不到教職的博士 博士後是什麼樣的體驗?

我的求職經歷是 畢業前就開始著急找工作,不在意啥教職不教職,小破私企也投,嗯好像對我不是很感興趣,去面的公司燈都不開,椅子都是歪的,被老媽教育了一番後消停了 大導師說希望我們穩定,給介紹了乙個事業單位科研管理崗,收入較低 11萬 年 且小導師不希望我沾上大導師的光,要求延畢,我拒絕並且順利畢業了,但...

讀博士沒有女朋友會有什麼樣的體驗?

那個少年 乙個人很痛苦的,之前和女朋友關係挺好的,自從讀了博就和我分手了。組裡氛圍也不好,離家很遠的乙個學校,身邊的朋友也基本沒有,簡直煎熬。真心想說為的是什麼,好好活著不好嗎,非要來折磨自己。有些人適合讀,有些人壓根就不適合讀博的。 球球老師 國內讀博的話,條件好一點的會乙個人,條件一般的宿舍就2...

2023年,你有著什麼樣的買房故事?

這年頭講故事還是挺難的,說啃老買房的,投胎技術學不來,不用看了 說高槓桿買房的,誤人子弟高風險大,不用看了,萬一崩了呢 說買得早的,命好運氣好,學不來,不用看了 說買得巧,命好運氣好,不用看了 說年輕有為靠自己買房的,這種人太少了,沒代表性,不適合大部分人,沒幾個人做得到,不用看了 說年齡大的終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