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語法和語感哪個更重要

時間 2021-05-12 12:02:51

1樓:愛上層樓

語法和語感誰重要的問題本質上是理論和經驗哪個重要。

語法是人類從自己的語言中總結出的規律。而語感是人類的一種表達經驗,用什麼樣的方式可以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明白。

在學生階段學英語時,有些學生由於讀的比較多,即使對語法知識了解不多仍能在考試拿到高分,尤其是在現在各種考試淡化語法的情況下。但是,要清楚,語感算不算是真正的知識,因為你知道這個地方用什麼時態,但不知道為什麼用這個時態。當同學向你請教的時候,你驕傲的說:

「這是語感!」其實你是在糊弄過去。甚至大多數情況下,你對自己的答案都沒有信心。

為什麼這樣表達是可以用語法說明的,英語語法學發展較早,比較系統完備。基本上對每一種英文表達都有清晰的解釋。當然,對於非英文母語的學生只學習語法而不讀英文聽英文以培養自己的語感也是不行的。

但是,懂語法的人培養語感更容易。不懂語法的人也許要讀幾十次某種表達才能得到的經驗,懂語法的人也許一次就夠了。

當你把語法學好了,你喜歡的他/她來向你問英語題目的時候,你不僅能炫耀自己的語感,還能用語法將題目將明白。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型。

2樓:

無語法不英語,一定要摒棄僅靠語感不用語法就能學好英語的錯誤思想,把語法放在極端重要的位置上來,語法甚至比詞彙還要重要,因為和需要漫長積累的詞彙不同,語法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就給了學習者短期內突破的可能性,總之一句話,早學語法早超生

3樓:Frederic Pan

語法是一套語言規則,是從英語中提煉出來的。

老外表達我正在工作,會說:I am working.

語法就是提煉出這套規則:be+doing,表達正在進行。

作為中中國人,我就要學這套規則,於是老師通常會告訴你,背下來。

那麼你在使用的使用,就一定會在大腦裡有乙個翻找動作。

但有人經常看英語文章,聽英語對話,潛移默化間,學會了be+doing的使用,會用了。

對於老師讓背下來的人,他也不知道be+doing什麼意思。

這個潛移默化的「語感」者和老外,也不知道be+doing什麼意思。

只是習慣性的,或者翻找性的,在表達進行的動作時用be+doing。

那麼由此可見,語感和語法其實是一回事。至於爭論,其實是老師沒教好。

有人舉老外的例子,或者中中國人的例子,其實你上過小學,或者老外受過教育,一定要學「語文」「英語語文」,裡面的語法。

所以例子很不成立。

「語感」者可以追求,「不求甚解」。

背「語法」者也可以追求「不求甚解」。

但是教育,一定是要求我們得深刻了解世間萬物。

語言作為萬物中一種,難道不應該了解嗎。

語法的提煉不也是一種知識的注釋嗎?

所以,缺的只是乙個好老師。

那麼be,其實是個無意義的動詞,用來表示時間,現在。V+ing表示一種持續的動作狀態。

組合起來就可以了。

4樓:Kevin

對語言的看法和對語言學習的看法有很多種,因此每個人對語言學習的觀點有自己理解的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每個人的背景是不一樣的,這更加劇了個人對語言學習的分歧。

我並不同意最上面那一位朋友的觀點,我認為語感是靠不住的

首先我看到了這位朋友提到了Krashen的觀點,這個觀點確實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這個觀點中除了comprehensible input被普遍接受,這個觀點整體是被否定的。因此,後來Long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語言習得觀點Interactional theory(revised edition),語言習得要包含一下方面:1) comprehensible input; 2) low level of effective filter; 3) comprehensible output; 4) effective feedback。

這個一套觀點或者說是理論是被廣泛接受的。我們可以看到最後一步,這一點強調的就是語言學習(SLA)是有意識而非潛意識的。有乙個比較好的例子,母語是法語的英語學習者在接受無反饋的學習時(這種情況下我認為他的語言習得就是依靠他自己通過接觸目標語言環境內化的語感),他們在輸入語言知識的時候會內化一些錯誤的語言知識,例如,在法語中,副詞是可以放在謂語和直接賓語中間的,而在英語中這是語法錯誤。

因此如果他們在輸入語言時遇到了類似的問題,那麼他們內化的語感就是錯誤,因此語言習得也是錯誤。為什麼要強調有意識關注語言知識呢,因為輸出技能之一口語包括兩個評判使用者是否具有高水平語言的依據fluency and accuracy,缺乏有意識的學習語言知識,會導致語言發展缺乏accuracy,而這兩者作為乙個高水平的語言學習者是應該同時具備,而且這也是我們在學習語言時應該達到的目標。有非常多相關實驗也證明了沒有有意識的強調語言知識的學習,在accuracy這一項的發展中是有缺陷的。

因此僅僅靠語感這種比較虛幻的概念來作為語言學習的焦點,我認為是不可取的。

我有乙個疑問,語感從何而來?言語學習中有乙個觀點就是語言習得觀點,這也是比較流行的觀點之一。語言學習(SLA)和學習一項樂器或者學習一項體育運動經歷的是一樣的過程。

From controlling processing to automatic processing,習得的知識是from declerative knowledge to procedural knowledge。因此我認為在前期沒有有意識的關注語言知識學習時(declarative knowledge and controlling processing),語言的內化(也就是我所認為的語感)時從何而來的。我認為,何為語感?

最淺顯的解釋就是為什麼你在說英語的時候時脫口而出的,不考慮語言規則的,因為你經過之前無數次有意識的刻意練習,已經把這樣的知識刻在了腦子裡面,就好比費德勒最開始學打網球的時候,他要學習最基本的動作並加以重複練習,經過無數次的練習以後,他可以隨心所欲的做出各種標準的動作,語言學習也是如此。當這樣的procedural knowledge形成以後,你無需考慮到底該怎麼做的時候,而是考慮你要做什麼的時候,語言內化也就完成了,這個時候你可以說你時靠著語感來驅動你的表達了,而不是語言規則或者時lexical chuncks了。所以,這是我認為語感這個觀點的乙個致命的漏洞,你的語感的形成時建立在有意識的學習語言知識基礎之上的,當你跳過這個步驟,把焦點放在語感上的時候,這在邏輯上是行不通的,因為是先有有意識的語言知識學習,才有語言知識內化的完成形成所謂的語感

我還注意到有一些回答者說僅僅關注語法學習,語言考試拿到超高分數,但現實溝通和交流卻不行,因此可以學習語言知識這個做法不可取。我認為這個觀點有點混淆了刻意學習語言知識的重要性。刻意學習語言知識並不代表忽略語言輸出技能的習得,相反,為了掌握相當高水平的輸出技能,我們才可以學習語言知識。

為什麼我們我們可以在身邊碰到很多「高分低能」的學生,我認為這個是老師或者制度的問題。有一些老師完全是test-driven型,考試要考什麼,我就教什麼,因此將學生引導到了不恰當的學習當中。但是很少有人解讀為什麼考試中包含這麼多的語言知識考察,我認為恰恰是因為它重要,所以才有這麼大的比重,這樣的體現方式不合理。

學習語言知識不是目的,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最終掌握高水平的輸出技能,而高水平的輸出技能表示fluency and accuracy缺一不可。

5樓:Black Cat

初二的時候不小心獲得了Lv.1的語感技能,後來的一年半從來不刻意背單詞學語法在英語這個科目花的時間都是讓給數學後來是化學再後來是物理……

然後一群偽學霸學酥膜拜:「你英語是怎麼學的啊?」

然後我給他們介紹了新東方的某個口語課。

但是他們還是沒有獲得Lv.1的語感技能。

想來分人吧。

當時我是真的沒有把英語當做乙個科目來對待的,只感覺那是一種語言,是交流的工具。

但是長期以往,還是踏踏實實學吧,或者想辦法公升級的Lv.2也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我說的語感Lv.1也沒什麼玄乎的,無非也就是在不用背搭配和原理的情況下能「感覺」出來這個動詞後面是加「for」還是加「to」,選擇題基本能蒙對,做閱讀不用逐字翻譯(傳說中的英語思維?),寫作文也不用先想漢語罷了,說實話只不過是贏在時間上的應試技巧而已,跑到國外去一樣被人笑話。

比如說我現在。

6樓:

語感這東西是個玄學

高中一同學,英語不錯,做題全靠語感,問他這單詞什麼意思,他不知道,什麼句型,他不知道,什麼語法,他不知道

但是,單選,完型,人家就是能選對,你說神奇不神奇

7樓:

語法一竅不通,全憑語感。中考120考了114,高考150考了124。但是六級至今沒過。所以說,不會語法雖然能考分,但是英語終究還是差!

8樓:無垠

當然是語感,問題是語感一半是天生的。如果說人的語言能力是有差距的話,語感高低就是最大的差距。語感可以提公升,但是天生語感好的人和天生語感差的人可提公升的空間大不相同。

9樓:伍六六

10樓:

絕對語感

小學起英語還算不錯,中學英語成績基本都是140+

但是,我大學之前語法知識基本為零,賓語補語那些七七八八的術語全都不知道是什麼,從來都是靠語感做題。同學拿題過來問我為什麼那麼做,根本沒法從語法角度解釋,只能說讀起來感覺就是那樣。

要說提高語感的方法,我覺得最好的就是多閱讀。

小時候在國外呆過一段時間,老師要求每天至少半小時閱讀。我當時讀的是兒童故事書(沒有很多插圖的那種)。剛開始每天只能讀十幾頁,邊讀(有讀出聲)邊查電子詞典(不查的話我大概只能看懂20%…)乙個星期能讀完一本就算不錯了。

就這樣讀了乙個多月之後,閱讀能力得到很大提公升。基本不用查詞典,也不讀出聲(我嫌朗讀速度太慢),每天乙個多小時就能看完一本故事書。

那段時間英語能力真的是突飛猛進,語感差不多就是那時候開始逐漸培養起來的。

11樓:zoe

個人覺得語感更重要。

(●—●)可直接跳到下拉分割線處開始看

說下我自己吧

小學四年級開始在課外跟老師學(之前根本沒認真學跟玩一樣的)從最基礎的開始書寫音標簡單的問候對話等等然後就是不斷的背單詞讀背課文背的單詞下節課會聽寫課文(後期課文長了就是期中重要的句子)要求默寫默寫課文時老師在黑板上寫些句子包含要求背的單詞讓我們翻譯然後批改講解訂正再講下一課一周裡週六週日上課

這樣學習兩年後,小學畢業時已有初二,初三的水平了,所以初中英語學的很輕鬆。中考英語接近滿分,然而被數學坑了,題外話,咳咳。

語感就是這樣一點點培養的,當然那時候我對語感還沒有很明確的概念,只是覺得學英語比很大一部分人輕鬆,並且奇怪為什麼這樣。

到了高中,語感的優勢就突顯了。得瑟臉,讓我秀一下,別打我,要打至少別打臉(˙ー˙) 高中三年英語成績基本班級前幾,甚至全市前幾,高考130+ 只要文章篇幅不是太長,內容不是超無聊,我都會從頭看到尾沒有任何牴觸情緒。看完後輕輕鬆鬆選答案。

每次有人問我這題為什麼選這個而不是那個,我都會愣一下後回答,等等我看一下啊待會告訴你。。。然後去文章裡找依據嘰裡呱啦地解釋一番,心裡還在嘀咕,艾瑪我自己做題時都沒考慮那麼仔細的。

然而有時候我也說不出到底為什麼選這個而不選那個。同學,不是我願意不告訴你,我是真的不知道啊π_π (內心戲,臥槽,煩不煩,哪來那麼多為什麼,就是選這個啊) 同學一臉懷疑的看著我,那你怎麼做出來的啊?! 無奈臉,答,語感!

就是這樣,語感,語感,語感。 雖然我語法學的不咋地,但憑著語感,考試時語法題基本不做錯。

最重要的是,語感帶來快樂與自信。

語感讓我記憶,接受新知識和反應的速度非常快,當然這是可以訓練出來的,我花比別人更少的時間達到更好的效果,常常令人羨慕不已。而且背誦期間我的情緒不是牴觸的,是相對平靜甚至興奮的,因為內心知道背誦不會持續太長時間。那誰背了好久我只要二十分鐘吶,今天默寫很不錯哦,這篇閱讀別人錯好多但我只錯了乙個哎等等。

這些小成功,小竊喜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久而久之,背誦(過程)和成績(結果)帶來的快樂會轉化為自信,自信反之會促進付諸努力於過程,形成良性迴圈。 高中時我的英語和數學是鮮明的對比:對英語,我是自信的,開心的,作業不出意外先做英語;對數學,我是自卑的,痛苦的,因為數學哭了多少次早就數不清了。

正是這樣,我開始不滿足於課堂,在朋友的影響下慢慢接觸原版書籍,雜誌,現在書架上已經有幾十本。是否完全看懂不重要,享受的是過程。比如哈利波特,看了很多遍,不懂的單詞依舊不懂,依舊猜(翻了幾章,以前不知道的單詞現在很多都知道了,開心ω),但還是看得很歡,讀不厭。

英語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為了應試,為了畢業,獎學金等等,我想我是真的喜歡英語,樂在其中。

差點忘了語法這傢伙,在寫作中,語法的優勢就來了。想組織好句子,想寫複雜句,全得依靠語法。這時候語感的作用就是在語法錯誤是讓我隱隱感覺,哎,這句子讀起來好像有點彆扭啊

我是真的希望大家都能開開心心的學英語,看著你們哀怨地背單詞,我的內心也煎熬啊!

綜上所述,語感比語法更重要。

學英語記單詞和記語法哪個更重要?

Filter 個人覺得缺一不可,沒有那個更重要,記單詞也不要一味的死記硬背,而應該理解性的記憶。就算你要記某個單詞,你一定要多找這個單詞使用的句子來加以理解。而且要多讀一些地道的英語文章,遇到不懂的單詞,查!遇到不懂的語法,查!並且要做好筆記,時常翻過來複習,當然,你也可以系統地去看一本語法好,邊看...

英語語法重要嗎?

花葉 讀國內學校的孩子都會遇到這個問題 語法。從小學高年級階段開始,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英語閱讀很不錯的孩子,考試考不過學語法的孩子。這個時候是很考驗父母和孩子,隨著年齡的增加,考試漸漸出現了大篇幅的閱讀,孩子的成績又會反超,考試越難,孩子成績越突出。 Susan愛英語 英語語法是一定要學習的,而且是...

學英語語法真的很重要嗎?

英語思維 高效學習英語的關鍵,就是學透語法,即掌握英語語言的規律,然後在這個規律保駕下,借助影視進行高效的英語學習。那你會問,為什麼學母語沒有學習語法?因為母語的語言規律是由父輩傳承給你的,通過口耳相傳,逐句逐字的教你,幫你糾正,從而把中文的語言規律內化到你的大腦裡。這個過程是漫長的。而英語沒有了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