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學漢語會有哪些語言要素方面的困難?

時間 2021-05-12 01:41:50

1樓:耳邊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得難點很多,可以從語音詞彙語法漢字等多方面去理解,其中漢字是最大的困難所在,漢字是表音文字,每個方塊字基本都記錄乙個單音節語素,完全陌生的符號系統,難認、記、寫。

2樓:陳吳名

跑個題,分享個故事,韓語課上的中文用詞之爭。

韓語課,老師是乙個南韓人,普通話說的很費力的那種,不仔細聽仔細聯想聽不出他說的什麼,經常老師學生大眼瞪小眼。

有次上課,中途課間,老師問了句,「外面天氣怎麼樣?」(可能不是這麼問的,大概這個意思…),我們就有人回答他,「下雨了。」,老師不相信,說「明明還在下雨。

」,我們稍微有點懵,對啊,就是還在下雨啊,有人又補充說,下了好一會兒雨了。下面重點來了,老師義正言辭的糾正我們的語法錯誤!說「了」是完成時,下雨了,表示雨已經下完了,還給我們舉例,比如吃飯了嗎,吃了…你去上課了嗎,去了…現在外面是正在下雨,而不是「下雨了」

輪到我們在下面目瞪口呆了,說的好有道理竟然不知道如何反駁 ,但是還是有人提出「了」不一定有實際意義之類,大部分人在下面笑而不語。這問題還沒爭論出結果(韓語老師中文不行,一方面說快了說複雜了他聽不懂,另一方面我們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接著就打上課鈴了,老師大手一揮,上課

3樓:[已重置]

最大難點,漢字的讀寫,在漢語中字和讀是分離的,所以非常難以掌握漢字讀寫,即便對中中國人也是這樣,這大概是古代文盲比較多的原因,漢字太難了,不經過系統教育很難學會讀寫。不信去測試下那些漢語說得比較好的外中國人,讓他寫幾個字,牛的估計也就會寫個中國名字。

還有就是聲調,不同聲調在漢語裡是完全不同意思,在外語比如英語聲調代表了強調。

我認為漢語更多的是習慣性的,而不是邏輯性的,所以語法非常簡單靈活甚至混亂,詞彙也很繁雜,是乙個比較原始的語言吧。

4樓:荼蕪

從語音到語法每個階段都有難點

如果乙個漢教用習慣用法這四個字糊弄學生的話那這一定不是個專業的漢教。

漢語雖然博大精深但依然有章可循。

5樓:森 賤太郎

聲調是最難的,為什麼呢?因為很多方言的聲調從小只接觸普通話的人就學不上來。

比如閩南話

閩南語的上聲反而是個降調,不是拐調;去聲有兩種,有一種是低低的平調……,北方人要是按官話的聲調調值念,人家根本聽不懂得你講的什麼,必須按人家的調值念,小姐不是siǒziǎ,而類似於siōziā(念到後面稍低,還得注意不能和普通話的去聲調值讀混了)你敢相信這是上聲?(儘管這個調類確實是上聲)

假如有普通話人群說自己沒經過聲學訓練就能模擬出這個調值,我是不信的,或者,去搞一搞越南語的六個聲調?

所以,推己及人,不要以為媽麻馬罵對老外是很簡單的東西。

外中國人學我們的漢語和我們學自己部分方言或者越南語的聲調一樣,難以捉摸

6樓:世界和平多好啊

剛剛開始,發音是最難的。然後達到了一定的水平,詞語用法會難。比如近義詞的用法區別。語法的話,跟其他語言比起來蠻簡單的。但主要是詞彙太多了,所以不太能掌握詞語用法吧。

7樓:

寫字另外我覺得很多老外讀也挺難的尤其是男的

女性反倒意外地讀得更好卻不是按照他們能觸及到的材料上的注音估計是和華裔學的

8樓:D Flip Flop

聲調。世界上使用人口較多的語言幾乎都不是tonal language,只有中美、非洲、東南亞一些語言是tonal的。而且即使同樣是tonal language,有些語言的聲調是絕對音高表示的,同乙個音內部還是平的;而漢語的聲調是單個音節內部的相對音高表示的,也就是同乙個音內部有起伏。這就相當於開車從公路突然跑到坑坑窪窪的小路上,很多人都暈車了。

所以很多歪果仁說七花來乖乖的。

9樓:

在另乙個問答下有乙個類似的回答。

我與乙個學習漢語的德語母語者聊天的時候,我發現的一些對於他們而言算是難點的漢語語法點。

由於我沒有系統學過漢語句法學,所以下述不一定準確。

1. 語序:

傳統上大家認為漢語是SVO語言,靠語序決定句法功能。不過漢語中除了要求修飾語置於中心語之前之外,語序還是比較隨意的。句法學認為漢語和日韓語等語言都是「話題優先語言」,語序的構成是「話題-說明」。

當然,SVO的特徵還是有的,和日韓語的SOV的特徵完全不一樣。

比如口語中通常省略人稱,於是經常出現的「飯吃了麼?」「作業做了麼?」……這些句子的賓語都在謂語之前。

但也可以說成「你吃飯了麼?」「你飯吃了麼?」「你做作業了麼?

」「你作業做了麼」。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句子,比如「他漢語說得很好。」「他工作完成得很好。

」這些也都是話題優先的例子。此外,話題優先的語言一大特徵就是省略已知成份。

看這些例子,你還會覺得漢語是SVO語言麼。

「話我撂這兒了。」 OSV

「我飯還沒吃呢。」 SOV,當然這裡我也可以認為是飯的定語,即「我的飯」還沒吃呢。但理解為「我還沒吃飯呢。」也很自然。

「作業寫不出來。」OV,主語可以根據語境推測。

又如,「把字句」的「把」本質上是乙個賓語提前的字首,「我把他打了一頓。」即「我打了他一頓」。

又如時間狀語的次序,也有一定隨意性,可以放置於主語前,也可以放在主語之後,但必須是在謂語之前。比如「星期天我們去郊遊。」「我們星期天去郊遊。

」但是不可以說成「我們去郊遊星期天。」

2. 離合詞——可分離的動賓(述賓)短語:

下雨」:可擴充套件為「下了一場雨」,「了一場大」….

結婚」:可擴充套件為「了一場」,「過兩次」…

這樣的例子很多,許多在別的語言對應的是乙個單詞的,在漢語中往往是乙個動賓(述賓)短語,自然就可以在賓語之前加上修飾語了。

但也有一些擴充套件能力特別有限的,比如:關心,除了「關什麼心」之外,就不太好擴充套件了。

還有些詞,在不同的義項裡擴充套件能力不一樣,比如「做事」,表示「工作」的時候,擴充套件能力就特別有限,比如「他在工廠裡做事。」;但表示「處理某事」的時候,就很容易擴充套件:「他了許多好

」「他了一件了不起的。」

3. 詞類活用

不過這一點,在英語中也很普遍了。比如:夢,dream,在漢語英語中都可以作為動詞和名詞使用。

I had a dream. 我做了個夢。 I dreamed him. 我夢到了他。

4. 非度量的量詞

很多人,包括我在內,認為印歐語很多語言的陰陽中性好複雜啊,詞性好難背啊。詞性本質上是一種分類方式,就好比漢語的量詞在不涉及度量單位(質量長度體積等度量)的時候也是名詞的一種分類方式,分類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門。不過現在漢語的量詞系統也在簡化中,有都簡化為「個」的趨勢:

都是布做的:一匹布(不涉及度量的時候,僅指未經裁剪的一整塊布),一塊手絹,一條毛巾,一件襯衫,一面旗幟....

都是電器:一台電視機,一盞電燈,一口電飯鍋...

都是動物:乙隻動物,一條魚,一頭牛,一匹馬,乙隻鳥…

都是樂器:一件樂器,一把小提琴,一架(臺)鋼琴,一座(臺)豎琴,一根雙簧管,一把小號...

5. 疊詞

疊詞絕對是漢語的一大難點,非母語使用者很難掌握,儘管有的書把疊詞認為是修辭格。

表眾數,如「一條河:一條條河」;表程度,如「十分:十分十分」;表柔和地祈使,「坐:

坐坐」;表嘗試,「做:做一做」;表柔和語氣,「甜的:甜甜的」;表列舉,「吃飯喝酒:

吃吃飯,喝喝酒」;詞義改變,「馬虎,馬馬虎虎」;還有很多我說不出來是怎麼著了,但是能體察到語言色彩的不一樣。

6. 四字格

這裡的四字格不僅僅指的是成語,還指的是漢語(以及其他許多漢藏語、侗台語)的審美習慣,就是片語有組成四個音節的短語的傾向。這一點,官話套話裡特別明顯,例子就不多舉了。

7. 虛詞

舉個例子你就知道虛詞有多複雜了:

「了」和「過」:

我吃過飯了。

我吃過飯。

我吃飯了。

我吃了飯了。

聽說對外漢語教學中把「了」分為「了1」和「了2」。

再來一組否定的虛詞:

我沒吃飯。

我沒吃過飯。

我不吃飯。

書面一點的:

我不曾吃飯。

我未曾吃飯。

我未曾吃過飯。

編輯於 2016-01-29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10樓:韶光瞳

歪果仁被搞死真的太正常。中中國人都不一定知道該怎麼解釋我們為啥會這樣說話。。

先說我們老師~

對我們的要求是堅決不許說固定用法這種東西!

原因是,所有的固定用法都有起源,不能因為你不知道,就不給學生乙個解釋,這是不專業更是不負責的行為。

我們專業,隨便哪個老師拎出來去,都是可移動的人形自走漢語字典+詞典+古文文庫,有人充當大神來我們學校演講,我們專業老師覺得對方辣雞,就問了人家曾經上課時候問我們的問題,對方乙個都沒答上,老師們嘻嘻笑走了。。。。所以老師這個。。得看老師自己的造詣了。。

我們高中英語老師就天天說固定用法,在他眼裡英語沒有語法,都是固定用法。。反正也有人高考英語145分。。。。

在我眼裡我的老師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我不能,,學生要是問了我們不知道的,就坦誠說不知道,回去馬上查資料,問老師,翻字典,反正不能說固定用法就是了。。

說說教學吧~

首先學拼音,和英文本母一毛一樣,但是發音完全不同的拼音…

l和n r和l b和p 之類的畫舌位圖唇齒圖摸喉嚨感覺清濁音

還有小學的順口溜… jqx小淘氣見到ü眼就挖去… 現在想想似乎有點恐怖…

所有的詞,都有結構。比如偏正,動賓,補充,主謂,並列。。。還有比如離合詞單純詞。。

比如:聯合是偏正結構嗎?

老虎是單純詞嗎?

迅速是並列結構嗎?

洗臉盆呢?

誠信呢?

蝴蝶呢?

同樣適用於句子分析。別說歪果仁,有時候連自己都搞不清QAQ

學生:適合和合適什麼區別?

學生:乙個乙隻一條一塊一匹什麼區別再說一遍吧~!

學生:動靜這詞到底是動還是靜!

學生:我說我的中國朋友賊眉鼠眼她怎麼生氣了,什麼,貶義詞?我以為是褒義詞呢,老鼠的眼睛圓圓的多可愛,居然是貶義詞。。。。。。

學生:我上網看你們總說然並卵,這是什麼意思。還有城會玩,這都是什麼呀?

學生:為什麼一定要說把字句 ,我們母語裡沒有這樣講話的。

到了寫漢字的時候還要挨個看著寫字,因為他們很可能是畫的,不是寫的。

比如月字,少一橫。

比如放字,先寫右邊,再寫左邊

比如旦字,先寫下面的橫,再寫上面

比如口字,是一筆畫成方框下來的

到寫漢字的時候了,還要糾正音調…

處處都是坎兒啊!!

是不是趕腳自己會的是乙個很複雜的語言!!

最後,已經不從事這個專業辣,教學案例裡面好多的複雜情況我都沒遇見過~想到什麼就說了~ 有經驗的小夥伴表鄙視,就醬紫!

教外國人學漢語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Anna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驗。有很認真學習的,規規矩矩,你看得出他的努力。有渾渾噩噩的,各有各的原因。有把生活和學習攪和在一起的,非常自戀。也有很暖心的,毅力很強。總體來說我覺得應該是作為朋友教一教感興趣的人會很快樂,學起來慢但是都挺認真。但是作為老師去教真的不那麼快樂。意外的收穫大概是有的時候他...

外國人學習中文有多難?

奶茶半糖 還量詞,拼音都能給他們幹趴下,魚最難,其次平翹舌和r,教完就忘,累覺不愛。還有還有,別的語言是看到單詞就會讀,學中文試試,學完發音還要背一堆漢字,還要板筆畫順序。語法什麼的別強求,佛系主係表來,各種修飾詞的位置讓老外記到崩潰。真的,教完漢語真的感謝自己會投胎,做個中中國人,別說外語難,中文...

外國人聽漢語是什麼感覺?

鬍成華 有的時候耐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電視機裡的漢語聲音沒聽進心裡但聽進耳裡,就會產生很短的時間內不知道他們在說啥但是能聽到聲音的那種感覺,雖然時間很短,但每次聽到的漢語聽感上都接近泰語,屬於口腔張得比較大的單音節發音語言,難怪漢語和泰語都是漢藏語系的語言 kaidi Guo 啊哈,我覺得很奇怪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