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為何不自建一門「普通話」加以推廣以解決民族和語言問題?

時間 2021-05-11 22:48:02

1樓:一枚明粉

帝國一度以自己的多元屬性為榮,在多元基礎上的帝國體制也是一種時代的優越性。

只是在進入民族認同的時代,帝國開始發現自己積重難返。

更多是天命吧。

2樓:Pteraoron

因為不可能,奧匈境內沒有「多數民族」,自然不可能有「普通話」。「普通話」得是在多數民族(的精英階層)內部享有普遍訒同的一種語言變體,沒有多數民族就自然沒有普通話啦(攤手)。

3樓:出門見歷史老師

「優待」

匈牙利人是國內最大的民族(地理上居住在一起、用共同的語言、有共同的生活習慣)

誰優待誰啊?我優待我自己?

思考一下:是內來塔尼亞更像漢地十八省,還是外萊塔尼亞更像?

至於有的回答說匈牙利掣肘的也是搞笑;原本叫奧地利帝國的時候哈堡就是靠匈牙利人打仗,靠奧地利人打仗那早就爬了

4樓:

中國能推行普通話,靠的是:

1.語言基礎:兩千年前嬴政推行的書同文,漢語人口的絕對優勢,以及官話方言在漢語中較大優勢。

2.技術上,擁有電氣時代的報紙、廣播等傳媒手段,以及基礎教育體系的建立。

3.制度上,權力較為集中。

類似的,法國能把巴黎話推行到全國,英國能讓凱爾特地區改說英語,靠的也是:

1.語言基礎:英語、巴黎話在經濟上的優勢

2.近代的傳媒手段和基礎教育體系

3.較為集中的權力

而奧匈帝國的情況則是:

1.德語人口並不占多數,語言成分複雜

2.雖然有近代的報紙等傳媒和基礎教育體系,但普及程度不如同時代的英法3.權力分散,匈牙利王國長期掣肘

5樓:

奧匈帝國推行普通話是不可能的,只有和匈牙利蠻子湊合才能勉強生活這樣子。

帝國本身就是妥協的產物。如果以奧地利為核心,那其實對波西公尺亞的同化(德意志化)已經進行了很多了。參照拿掉蘇台德地區的捷克。

最主要就是,德意志人太少了。而地方分離勢力很強。雖說義大利統一的時候語言也不同,但是義大利有乙個基本的文化認同(刨除那不勒斯)。

如果當年能談攏,普奧戰爭改成普奧合併,比如哈布斯堡與霍亨索倫聯姻什麼的,那也許奧地利帝國的其他地區會被德意志化,畢竟普魯士軍隊夠強。

6樓:沈嗟默

眾所周知,奧匈帝國只有乙個主體民族,那是馬扎爾人。

組成帝國的兩個主體各自擁有50%的表決權,乙個主體被馬扎爾人把持,另外乙個主體中日耳曼人需要和波西公尺亞、波蘭等少數民族分享權力。因此,對帝國決策擁有第一主導權(50%)的,是馬扎爾人。

馬扎爾人為什麼不搞乙個普通話?

事實上他們一直在使用暴力和非暴力的手段推動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同化,不過效果比較一般。

嗯,一定是因為匈牙利語太難學了的原因。

7樓:匈奴民族的漢皇帝劉淵

奧地利一直在搞德意志化

曾經甚至取消對猶太人的部分壓迫來促使奧地利猶太人「歸化」然而呢?為了你奧地利的德意志化偉大理想犧牲窩們匈牙利人克羅埃西亞人捷克人的權益

可能嗎?

如何評價奧匈帝國這個國家?

藍色多瑙綠色萊茵 中歐各民族的希望,當帝國解體後中東歐所發生的一系列悲劇,更是證明了帝國的價值。一旦我們失去皇帝,我們便會變為無數碎片,民族主義成為了各個骯髒小國新的宗教 哪些說奧匈是各民族的監獄的人,那麼帝國瓦解後哪些新興的小國恐怕算是民族地獄了吧。這些小國在帝國崩潰時,像裴多菲那樣說 我們宣誓!...

如何看待和評價奧匈帝國的沒落?

寶寶王 不知生,焉知死 奧匈帝國為什麼沒落?要問奧匈帝國為什麼成為乙個大帝國?歷史上無數的大帝國,幾乎都是靠武力實現的,即使衰退,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是奧匈帝國擴充版圖靠的是聯姻,一切順風順水還好說,一旦遇到真正的挑戰,紙老虎的本質立即暴露無遺,衰退是遲早的事。 冒險雷探長 曾經的八國聯軍奧匈帝國如...

2023年的奧地利帝國 20世紀的奧匈帝國能否變成三元帝國或大奧地利合眾國(多民族聯邦)?

多民族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 當年懟奧斯曼異教徒的時候還能一起過日子,後來就主要看利益了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的時候大家可以一起過,經濟不行了蘇格蘭過了這幾百年都想離婚自己過 就算是現在的歐盟也是法德佔便宜,因為正常來講乙個國家的競爭力增強就會帶來匯率的走高,而歐元有一票窮發達國家拖後腿影響匯率,法德開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