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乙個錯誤命題可以推出一切命題?

時間 2021-05-11 19:11:28

1樓:比師少一橫

如果想證偽乙個命題,需要找出至少乙個反例。

如果1+1=3,那麼羅斯福是教皇。

現在我問你:這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

你沒有辦法說這是假命題,當然並不是因為反例不存在,而是你壓根兒就沒有找反例的資格。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主要源於假命題的定義。

對命題p:若A則B,存在

非p:若A則非B。

也就是說,如果你要認為p是假命題,你需要在A成立的前提下,推翻B。如果你不能確保A成立,是沒有權利推翻B的,你推翻不了B,也就沒有資格說p錯。

那麼:你能證明1+1=3嗎?不能!

所以你沒有資格反駁。

所以你無法證偽該命題。

所以該命題為真命題。

為什麼錯誤命題可以推出一切命題?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錯誤命題並不可以推出一切命題。準確說應該是:如果某個命題的題設本身是錯誤的,那麼該命題必為真命題。

因為你無法證實題設,所以你沒有資格反駁原命題,於是你只能認為它是真命題。但並不代表原命題結論是由原命題的錯誤題設推出來的。

因為你無法證明1+1=3,所以你無權反駁你那個命題,也就只好認為它是真命題。所以你就以為羅斯福是教皇這個結論是由1+1=3推出來的?!

2樓:勤懇的山地半獸人

就像講故事一樣。

比如這個故事我加乙個規定1:這個故事裡的所有規定不能互相矛盾,包括自相矛盾;

然後我再加乙個規定2:這個故事裡除了與規定1和2矛盾的以外,所有【若A是對的則B是對的】都是對的;

然後我再乙個規定3:這個故事裡除了與123矛盾的以外所有【若A是錯的則。。

這裡我規定3沒寫完,但是我可以肯定,後面無論寫什麼命題(除了與123矛盾以外),在這個故事裡,這三個規定都可以同時是對的。

這就是我的理解。

並不是說乙個假命題可以推出所有命題。

你可以再講另乙個故事,那個故事裡你就可以在有規定1的情況下,加規定2:若A是錯的則B是錯的(A,B你隨便填)。那麼在這個故事裡如果你加入規定3:

若A是錯的則所有的命題都是對的。那麼這3個規定就不能同時是對的了。

3樓:M Spectre

這麼說是對的,但也是種誤導性或者說討巧的說法。完整的說法應該是這樣的:

相互矛盾的前提可以推導出一切命題。它的邏輯證明其實很簡單:

p→p∨q

(p∨q)∧(p)→q

所以(p∧p)→q

這裡的p和q代表任意命題。

錯誤的命題可以推導出一切命題

我們說乙個命題是錯誤的,是因為我們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所以這句話其實包含了兩個前提:這個錯誤命題和它的正確版本。那麼如上所證明的,當然就可以推導出一切命題了●▽●

4樓:「已登出」

這個地方體現了自然語言的不嚴謹性。

數學地說:

1.首先定義「假命題":如果p是真命題,-p就是假命題,反之亦然。

2.再定義「推出」:(p -> q)表示p推出q,用與或非表示是,(-p 或 q)這個命題。

3.好,現在假設p是假命題,q是任意乙個命題,-p就是真命題,所以(-p或q)永遠是真的。

因為(p->q)和(-p或q)等價,(p->q)這個命題永遠是真的。

總結:我們在與或非加上定義1,2的邏輯系統中,"乙個假命題可以推出任意乙個命題"這個命題永遠是真的。這個邏輯系統看上去是很自然的,但是如果我們定義了其他的邏輯系統,或者我們將自然語言賦予了另一種解釋,這個命題就不一定對了。

有乙個問題在於,定義乙個邏輯系統本身,也需要乙個邏輯系統,這似乎是無解的。

5樓:

《符號邏輯講義》一書中提到了與此相關的乙個故事,可能是個笑話。書中大致是有人對羅素「假命題可以推出任一命題」的觀點表示質疑,質問羅素如何從「2+2=5」推出「羅素和教皇是同乙個人」。套用傳說中羅素的回應,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回答:

1+1=3

1=2 (兩邊同減去1)

羅斯福和教皇是兩個人。 (事實)

羅斯福和教皇是乙個人。 (等值替換)

6樓:

非要理解的話,可以這麼想,集組(也就是那個M)越大,限制條件越多,其交集越小,比如(中國且女生)的人數肯定比(中國)的人數少。

反之,如果M為空集,就是完全沒有限制條件,其交集自然是(萬有集)。

而眾所周知(萬有集)是不存在的。為什麼你那本書有。羅素悖論以及子集公理。

7樓:鋒利的吊絲

(p→q且p)→q是永真的 0→q也是永真的但是(p→q且非p)推不出任何東西所以1+1等於三→羅斯福是教皇這推理沒問題但是由於1+1=3是假的(是加了特技的),所以並不知道羅斯福是不是教皇

8樓:

這是對假言命題真值規律的錯誤解讀。

假命題並不能推出一切命題,事實上假命題什麼也推不出。形式邏輯研究的主要是必然性推理,而必然性推理的定義是「從真前提能夠必然地推出真結論的推理」。

所謂的以假命題進行的推理,實際上是指「否定前件式」推理,換言之,推理的前提並不是假命題,而是「A命題為假」這個真前提。

和聯言命題、選言命題不同,假言命題的有效形式是分情況的,其中充分條件假言命題的特點是「有之必然」,必要條件假言命題的特點是「無之必不然」。而對於充分條件時「無之」如何,必要條件假言命題時「有之」如何,其實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前件為假、必要條件假言命題前件為真的情況,在真值表裡只是湊位置的,它們的所謂「推理有效」,僅僅是沒有違反「有之必然」和「無之必不然」的推理要求

針對題主的追問進行一些補充

X屬於空集是乙個恆假式,對恆假式賦真值進行推理,其結果就是真值失效。因此,嚴格來說,並不是當X屬於空集時,對於一切x都成立,而是此時「成立」和「不成立」是混同的。

建立在集合論上的形式邏輯不允許自我指涉的否定(否則恆假),因此無論羅素悖論也好,此處X屬於空集也好(X屬於空集=X不屬於X),都因為恆假而失去被賦予真值的意義。這個類似於在代數運算中將0作為除數,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證明,對任意x,x=2x

x=xx^2=x^2

x^2-x^2=x^2-x^2

x(x-x)=(x+x)(x-x)

x=x+x

x=2x

有沒有乙個可以解構一切的理論?

豆豆家的水水 我提供乙個可以解釋很多事情的理論。趨利避害。對,就這四個字。人的一切行為與思想都會遵循趨利避害。注意,這裡的 利害 是同時包括物質與精神的。因此所謂 精神的昇華 也逃不開趨利避害。我試過,絕大多數行為都可以用它來解釋。比如知乎上很久遠的 轉基因 論戰,其核心就是,不同人對轉基因的利和轉...

一切的一切為什麼會存在?人為什麼會存在?宇宙為什麼會存在?

高從春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奇蹟,而最大的奇蹟莫過於這個世界本身。有很多人像題主一樣在思考這類問題,但相對於整個人類來說,這類人是極少的。 段東豐一刻 你都選擇唯心主義了,還質疑自身的存在。有和無之間看似差別巨大,實則為兩種選擇,宇宙世界不僅選擇了無,還選擇了有,無和有同出一源,又分出億萬兆種可能,是所...

愛乙個人是不是可以犧牲一切?

卡卡 不建議,等到過了頭腦發熱的年紀,回頭想想,其實沒什麼,愛情這盤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在情竇初開的時候,也曾這樣天真的認為,回頭想了又想,如果我死了,我的家人呢,他們會怎麼辦,他們會生不如死,所以應該,理智看待一些人,一些事。 zhihu.com question 61634668 ans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