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兩個月內零基礎到600分可能嗎?四級550六級480

時間 2021-05-08 21:56:54

1樓:霞姐GMAT

600分是乙個略高於中國考生的平均分,也就是說這並不是乙個難度很高的分數。但這並不意味著胡亂複習兩個月就能輕易拿到。

而在正式開始準備GMAT考試之前,題主可以試試魔力學院的全真模考系統,感受一下這門考試的節奏和難度,再制定學習計畫。

魔力學院_霞姐GMAT_gmat培訓_gmat分數_gmat官網初次模考,不必太在意分數,比較建議仔細檢視模考資料報告,了解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哦~

2樓:我教雅思托福GRE

是有很大希望的。從你的四六級成績來看,基礎還不錯的,應該能看懂GMAT裡的長句子,看懂長難句之後才能做出合理準確的推理。

3樓:博智GMAT

乙個多月,從GMAT零基礎到700+,有些備考總結你必須看

結果果不其然,第一次只考了610,然後第二次就考了700分。今天我就主要是講一下我第一次跟第二次考試在準備上面的區別,還有就是我做了哪些總結,就是方法上的總結,包括對於考試策略上的一些總結

第一次考試之前就報了博智的課,但是因為當時時間比較緊,就只有乙個月的時間,我報了他的明星全科課、還有刷題班,還有什麼考前那個臨場專訓。然後因為時間比較緊,我當時算了一下,我身邊沒有時間把所有的課看完了,所以一開始我是沒有看明星單科裡面附贈的基礎課,而是直接看了明星全科課,然後刷題班和那個臨場專訓。

當時感覺明星全科比較注重的就是考試技巧,當時感覺好像還行,然後做了一下題,感覺也還行,然後就去考試了,結果考出來就很懵。

數學考完之後,我對自己進行了一下總結,就先從數學講起吧!因為我就是大學本科就是數學專業,從小數學也還行。所以我一直沒有把複習重點太放在數學上,因為之前做模考什麼的都還行,所以也就是看了一下明星全科的課,然後就是稍微刷了兩套題。

讓人意外的是兩次考試我數學都是50分,沒有一次是做完的,就很尷尬。

第一次考試的時候是語文做完覺得考的還行,然後做數學的時候就想著要把每一道題都做好,然後就不願意放棄任何一道題,結果有一道題,做了15分鐘,一道題做了10分鐘,然後當時做完7道題看,還是21分鐘,然後因為去之前那一次在庫中嘛,然後就看了雞精。所以後面的題就基本上憑感覺啊,然後憑雞精就刷過去。結果也考的還行。

第二次的時候就是前面的時間花的太多,導致後面也有兩三道沒做完。所以我覺得如果對於數學基礎比較強的同學的話,臨場考試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算好時間,你就該放棄的就放棄,因為它有些題的計算量還是很大的,就沒必要。比如對我來說,就如果放棄乙個可能反而庫不會公升上去,那後面的這些題也不會那麼難,不會那麼難以後慢慢地把它做好做對。

考試錯過一兩個還是51分的,所以就沒有必要太糾結於每一道題。

verbal

臨場考試的時候,博智這邊講了很多好的一些答題方法,特別是在明星全科課裡。像基礎課,他就講的更多的是一些就是像句子分析、文章分析這種基礎內容,但是到了明星課其實講了很多臨場的答題方法。然後像閱讀的話就唐瑭老師,然後邏輯當時我聽了是英吉老師的,他們這兩位老師我覺得都是方法是比較適合我的就是考試中方法比較和,然後對於時間的把控也比較好。

就舉個例子來說,就像主旨題。你看一下答案,看看哪個包括的範圍最大。有的時候考試,它有跟文章的這個主脈絡符合的話,就可以直接選。

類似於這樣的一些小方法,我覺得其實在對於文章看不懂和時間比較緊的情況下,其實還是比較好用的,當然就是能看懂文章最好還是看文章,對吧。

review的方法

下面來講第三點就是我覺得這次對我提高分數幫助比較大的一點。就是如何改變自己的這個review的方法,因為其實我第一戰和二戰的時候的側重點還是挺不一樣的。

一戰之前我就是完全對GMAT不了解的,然後我就想著就是把每乙個部分了解一下,然後把基礎的知識學習一下,然後就去考試了。然後二戰的時候呢,其實我就是覺得主要是查缺補漏嗎?把自己不好的地方複習一下,因為對於考試已經有了解了,然後再去針對性的複習。

當時考完一戰的時候我是買了ESR,然後請了金栩竹老師幫我分析了一下,然後就是分析下來的結果就是說我的閱讀是最不好的。因為去考試之前我一直做所有的模考題,都是語法最不好,基本上每次錯的有一大半兒是語法題。然後,所以當時一戰前我是特地突擊了自己的語法的,但是結果考完第一次下來以後發現最不好的其實是閱讀。

然後因為我在考一戰之前把我手頭的題就是包括prep、gwd和og,基本上都做完了,就剩三四套新的題。然後我就考二戰之前我先把那三四套題就是放在那裡沒有做,因為我可能要留到後期去就是在自我檢測一下的時候做。然後我一開始做的其實全部都是我之前做過的。

雖然有一些題重做的時候,它的幫助不大,但是有一些題它重做的時候幫助很大,就比如說邏輯。你第一次做完,看完答案以後,你第二次在做,其實老腦子裡已經知道那個邏輯,就比較容易做出來。但是語法和閱讀就不一樣。

雖然閱讀你也大概知道了文章脈絡,但是我依然會再做,因為我的ESR顯示我是細節題最不好,所以我回去做我已經做過的閱讀題的時候,還是會說到文章中去找到具體的哪一句話寫的這道題,然後就是一定要找到證據以後才去選,而不是說是用技巧啊什麼的,去看一下這個題啊,可能是什麼然後就這樣蒙過去的。就是每一道題,我都會去文章中找證據

然後因為是第二次做嘛,每套題錯的肯定是也相對比較少的,然後你再去,就是我做完了,以後我再去review錯題的時候,效率也會比較高,然後我會把所有的錯題就是做完了,以後立馬再去重新看一遍,因為當時答案就已經顯示在下面了嗎?我就是看了答案以後,我再去看一遍這個題。就比如說語法題,我看一下這個語法那我是不是能明白它為什麼選這個,是我當時是粗心錯了,還是就是我不會。

然後邏輯的話就它就也是這樣的,然後閱讀也是,然後一般這樣的話呢。語法題有一半兒大概可能是粗心,然後另一半兒可能就是真的不會。那麼再去聽那個博智的出國考試答疑器上老師講的。

然後對於語法我的方法總結就是,我會把那個具體的語法考點寫下來,然後就是比如說我不會的題,對於這些我不會的體會總結下來。像to do 什麼什麼 is like to do什麼什麼,就這種就是固定語法呀,還有就是一些我平時不太常用的虛擬語氣呀什麼的,這種我都會總結下來。

然後閱讀的話呢,我針對的練習主要是我把OG所有的文章又回去看了一遍,就是把所有有主旨題的文章全部都看了一遍,然後就只做主旨題,就相當於看一篇文章,然後製作主旨題。先不去考慮細節,因為當時我第一次考試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有文章是看不懂的。看不懂以後就會導致說我的細節等回去文章找的時候就會亂找,就位置啊什麼的都不對。

所以我覺得閱讀對於我來說把握文章的脈絡是很重要的,然後博智當時的閱讀基礎課其實就是在講這個東西,然後我二戰之前看了一下,其實幫助還挺大的,看完以後我就去把所有文章看了一遍,然後去做了主旨題。然後就是主旨題,沒做對的我就會去博智出國考試答疑器搜這個題,因為一般老師在講主旨題的時候都會帶你過一遍文章,然後我再去看一下啊,老師是怎麼歸納這個文章脈絡的,然後我覺得這個對我幫助還是蠻大的。

嗯,邏輯方面。因為我兩次考試都沒有錯太多,所以我也不太有什麼經驗,方法就是隨緣吧。

PACE

我覺得考試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PACE。就PACE真的太重要了,因為我考前主要練的是語文,所以我的時間就把控的比較好。然後語文,我主要把控時間的方法就是我覺得對於我來說,最花時間的題是邏輯,因為等於說你看的內容比較多嘛,然後還要去想有的題。

所以我給我自己設的時間是兩分半,雖然這個時間看起來有點長,其實,具體在做的時候兩分半是OK的。我覺得因為閱讀和語法的時間其實相對都是對於我來說是比較短的。然後我每道邏輯,其實我會真的是去一道一道的做。

就是兩分半做不出來,我就會大概看一下,然後選乙個。因為兩分半如果還做不出來,就可能就是,要麼是沒看懂,要麼就是邏輯轉不過來,就沒有必要浪費太多時間。

然後語法題我給自己沒有設定死的時間,就是也是不能超過兩分半吧,但是一般不會超過兩分半。然後就是主要因為拉時間往回拉,是靠這個語法嘛,基本上平均時間在一分到一分半就能做完。主要我覺得還是細心,還有就是一些做語法的技巧還有就是自己做的一些總結的方法,有些東西你看過去就能直接選二三十秒就選出來的那種。

閱讀的時間呢,我是每一篇文章,我事先會給自己一分半到兩分鐘的時間。去把文章掃一遍,就是段落大意。然後我覺得這個還蠻重要的,然後具體的方法可以參考博智的那個基礎課就是老師會教你怎麼樣掃段落大意

然後掃完了以後我再去看題,基本上就一道題,不會再超過一分鐘了。然後如果,如果實在太長一分半,我就會就是大概選乙個,因為如果在超過一分半,那你總的時間就來不及啦。

然後大框架下面的時間PACE呢,就是我雖然說邏輯題我會卡兩分半的時間,但是閱讀和語法題其實沒有太每道題都卡時間,我會大概算一下就是36個題做65分鐘。那你十個題做過去其實心裡知道,大概應該就過個20來分鐘,對吧?然後那你18個題做過去的時候。

其實就是過來32分鐘,就是這樣,大概算一下,然後你在做到18題的時候,你看一下自己的時間,如果是還剩35分鐘,那你就知道OK,那你後面有些題可因為你餘出來了三分鐘吧,你可以稍微多放一點時間,這樣子就是不要太糾結於每一道題,每一道題還剩多長時間,因為這樣看的話也浪費時間嗎?

你考試的時候還得算,哎呀,這個題我做了多少秒多少秒,從多少秒到多少秒,我用了幾分鐘就很麻煩,所以就是算乙個大致的時間,其實我覺得這樣大塊兒的區分。然後如果說,比如說你是10題做完以後,你覺得你落後了,那你後面稍微加快一點兒就是這樣子。

數學方面就真的不能太隨緣,我考試的時候我就是覺得就是那種有點恃寵而驕的感覺就是覺得哎呀自己數學好,然後一道題,兩道題,多花點時間無所謂,但是真的不是這樣的。你如果乙個題,比如說你自己考,你自己做的時候大概算一下時間,像我模考基本上就30分鐘到35分鐘,肯定能做完了。但是考試過程中,它其實比模考的數學題要難很多,我覺得。

然後你就自己模考,你大概大概算一下,你可能一分鐘一分半能做乙個題。那麼你就剩下個20多分鐘你就留給自己時間你就想啊,我難題最多能花多長?這種應該是自己情況而定。

老師老師方面的話,這裡就是要點名表揚一下金栩竹老師。首先就是我的ESR分析是她幫我做的。然後當時因為那個report拿到手,其實真的看不太懂。

然後她就乙個乙個跟我講是什麼意思,這個資料條說明了啥,說明了你降庫還是公升庫之類的。然後你閱讀是細節題做的不好,還是主旨題做的不好?就是這樣的一些具體的內容其實ESR顯示的還是挺清楚的,就是要用好這個,然後就是金老師當時幫我做個分析。

而且因為我語法問題比較大嘛,所以第一次第二次我都還蠻注重側重語法的複習的,然後我在答疑器裡提問題的時候經常會讓金老師來答,因為我覺得她講這個語法講的特別細就是比較學術類的那種講語法。因為我覺得語法是不能靠做題技巧的,就你實在沒有什麼技巧,就你會就是會,不會就是蒙。所以她講的比較學術,然後這樣的話也更方便於我總結語法點。

關於機經

然後最後一點講的就是機經。我覺得機經是很有必要看的,我第一次是個庫中,第二次是正好換庫那天。雖然是褲頭,但是因為國內有同學上午考完,說重庫了,所以我早上起來以後我去考試前乙個多小時,我就把那個閱讀庫又看了一遍。

然後雖然考試的時候沒有遇到重複的文章,雖然是重庫,基本上文章都有變化的。但是它的內容都是一樣的,就講的是乙個事兒,同乙個事兒它可能在學術文章裡,抽不同的段落出來給你考。

然後我就覺得考試的時候看到那個就自己看過的文章就很安心。就是心理上,我覺得是乙個很大的乙個幫助,然後就是我之前說的就是文章脈絡很重要,機經就會告訴你每一段是講啥,如果遇到了就會省去之前我說的那個一分半到兩分鐘看這個文章的這個時間。你只要確保它每一段跟機經上講的是一樣的,相當於直接節省了兩分鐘。

而且對於文章脈絡把控肯定是更準確的,因為你看機經看的是中文。

有些機經甚至,你可以看到一模一樣的,你看完就可以直接選那種。數學就更那個了對吧,你32個題,基本上能碰個十個題,十多個就一模一樣的,你看過去直接選我第一次要不是機經我是肯定做不完的,因為一分鐘做乙個題,其實考場上的題是不太現實的。

然後就是我當時考試前準備的材料就是GWD,OG/prep,50難題,還有就是GMAT官網上的兩套題,我就做了這些。然後其實這些我覺得就挺多的,就差不多夠了,你主要是要把自己的錯題就看會就行了。你要是這麼多題就每乙個題都會了,那我覺得700多分兒也不太有問題。

韓語零基礎,在兩個月內如何通過topik4級,應該怎樣學習?

是淮河呀 我自己剛開始學的時候是自學,然後發現學習效率實在太低了,就決定報名乙個系統班級。也是偶然聽了羊駝韓語家的試聽課,感覺還不錯,老師上課的方式很有趣,就決定報名了。最開始學發音的時候就感覺,果然還是跟著老師一起學比較好哈哈哈,自學之後發現有好幾個發音都曖昧不清,上發音課會有外教口型幫助學習,課...

怎樣從乙個英語零基礎在兩個月內過四級?

趙某人 首先要明確零基礎的概念,個人感覺大多數的零基礎學生都是100分可以考個40 50分左右,這些學生應該稱為基礎差而不是零基礎。以下是各分段個人建議 為了容易對比以100分制為例 30 40分以下,這些可以稱為零基礎,一般這類學生可以說高中連基本的跟著老師學都沒有,就是傳說中的上課不聽課,這類學...

兩個月時間,英語零基礎,托福能上80分嗎?

樸川英語 希望是有的,但是比較難,你需要學習方法到位,準備到位,堅持不懈。托福是對聽說讀寫能力的考查,詞彙量雖然很重要,但你只背單詞是遠遠不夠的,你還需要練習聽力 閱讀和口語,因為時間緊迫,你需要給自己制定乙個托福備考計畫,可以以週為單位,也可以以月為單位,規劃你每天的時間,大致的托福準備步驟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