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己選擇未來的科研方向?

時間 2021-05-08 05:35:28

1樓:大明

不知你學什麼專業,只能泛泛而談。

亞里斯多德說,科學的三要素是自由、閒暇與好奇。在現代社會環境不容易滿足,但是可以盡量往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也是自己能力強的方向發展。也要看實際情況而定,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也。

2樓:李存at設計

座標荷蘭,我博士研究課題和老年人社交有關,主要是通過設計智慧型產品原型供老年人來使用,在發現和驗證一些研究假設的同時,也能提供乙個具體的設計方案。

我的研究方向實際是各個方面妥協和平衡的結果。我的體會,乙個方向自己感興趣,導師也同意,最後還要可行,實在是太難了,因此只要不討厭這個方向就可以做,最終方向理想狀態下應該是三者的交集:

網路上有一張經典的圖,你的野心隨著讀博時間的變化圖:

所以,沒有完美的方向和方法,只要是研究都會有漏洞,不要想太多,行動很重要。

3樓:白木

其實就兩個選擇。

乙個是自己興趣使然,至死方休。

另乙個是混碗科研的飯吃,選什麼方向都行。

如果說現在不知道對什麼感興趣或者說看不明白方向,那就是混飯吃了,選什麼都行了。

最重要的是自己靜心想想,自己有沒有科研能力。

4樓:

說實話,大家能往高學歷讀搞學術都沒問題。

那麼這個檢測標準是什麼呢?就是你看知網,隨便給你乙個方向,你通過遍歷幾百篇相關文獻,能不能寫出一篇合格的文獻綜述,把這個論題的前因後果說清楚。還能指出已有國內外研究的不足,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如果具備這種能力,科研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這也是本科畢設的基本要求。高考的作用就是篩選出有科研的能力的人。

至於選具體什麼方向。這和你自己具體情況有關,家庭財力,你的興趣,你的職業規劃等等。你家裡窮,學個計算機出國讀個研究生矽谷工作就很好。

你家裡有錢,讀商科,金融,文化藝術等有一定門檻的也很好。

當然最好還是根據你的興趣,要不然堅持不下去,工作了也沒啥激情。

其實教育和工作也沒那麼大關係。學歷只是敲門磚,決定你的職場起點罷了。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還是盡量加油吧。

5樓:

學生幾乎無法控制選方向的結果。

在對研究方向沒有了解的情況下,根本無法選擇哪個研究方向更好。

即使對研究方向很了解,選到了好方向,也無法避免後期被導師、組內變動等等各種外界因素影響。

所以比較保險的辦法還是選個人品好的老師,這樣至少保證了最次還有導師幫忙托底。

聽過無數牛人學生因為導師奇葩耽誤學業的事。

科研界的師生權力關係十分畸形,導師確實掌握了學生的生殺大權,所以選個人好的導師,才是順利畢業的第一保障。

在導師人好的前提下,多了解研究方向,選乙個有前景的,再加上導師的支援,就能作出好東西來。

6樓:

先把領悟內的經典文章通讀一遍,再讀前沿的文章,這些讀完之後,思路大概有了。再根據大概的思路來細讀文獻,再次讀完思路就清晰了。

7樓:冰笛

個人感覺,95%的人都是屬於學習型的,只有不到5%是屬於研究型的。研究型的人不存在方向問題,該走那條路心裡非常清楚,這得益於研究需要擴充套件思路,各個方向都會有所涉獵。而學習型的則不同,教什麼學什麼,學什麼會什麼,一旦沒人帶了就會很迷茫,這其中選個好老師很重要。

要想自己找方向就往研究上靠,站的高才能看的遠,要想站的高,要麼自身硬要麼攤子大。

8樓:「已登出」

這個問題過於籠統。科研分為很多種。基本上分為前沿的理論探索、接地氣的應用科學、實際產品開發量產商品化。換句話說,乙個普通人人只是構成科研摩天大樓的一顆沙子而已。

一般而言,中國現在比較緊缺的是材料學,精密機械,人工智慧,能源利用,發動機製造,生物工程等等相關的人才。

確實際遇這事看起來很不理想,然而大多數人並沒有很多的選擇。換而言之,你不是皇帝,並不能選擇一切的資源。

人能否成功,首先應該考慮歷史的程序,其次是發展的地方,最後才是個人奮鬥。

先對你的可選範圍進行介紹,再問問大家的意見。答案應該更加具備可操作性,你覺得呢?

9樓:四爺

勞駕把問題描述裡的英文都改成中文,要麼你索性寫一段全英文的,這種夾中夾英的寫法賊low!

我記得對高等教育有這麼乙個比喻:本科教育讓你認識了一輛車子,研究生階段你開始研究這輛車的乙個輪子,而博士則著眼在這個輪子上的一顆釘子。

從我乙個理科生的角度琢磨這個說法,覺得真是非常恰當了!

這話反過來也可以,這個博士為什麼要研究這顆釘子呢?因為他此前研究的是這個輪子並且在這顆釘子上發現了新的問題。那他當初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輪子呢?

因為他在本科專業中學了這輛車子,而他覺得這個輪子尚不完美。

這個過程具體來說大概是:他學完了一輛車,發現和別的車相比這個車輪子不行,於是研究輪子(碩士)。後來發現跟其他用到釘子的器械相比,這個輪子上的這顆釘子不行,逐漸開始研究釘子。

所以科研是乙個視野逐漸變寬而著眼點卻越來越小的過程。

那麼科研方向到底怎麼選呢?人的思維模式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他所受的教育,所以考慮研究方向的時候肯定也基本限定在自己所知的範圍內,比如我乙個學化學的(沒學過藝術的)不會想著去研究藝術史的問題。化學又是個很大的範疇,從拉瓦錫的時代以來也發展了近300年,現代化學無論是理論還是實驗水平都已經達到了乙個相當驚人的高度,所以我也不會考慮去研究怎樣把金剛石燒成二氧化碳。

另一方面,化學這個學科很大很寬,300年的研究遠遠不足以解釋清楚所有問題,並且還有很多很多待發現的問題。科研的本質不就是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嘛。

那麼如何發現問題呢?首先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技能,其次要多關注學科前沿。簡單說就是:多讀書(專業基礎知識),多看報(期刊文獻),少說廢話多睡覺!

至於興趣,算個屁!本科剛畢業的時候,你對學科前沿屁了解都沒有,興趣有毛用,靠興趣就能想出個課題來?「擅長」才是王道!

比如本科有機化學時常掛科的人又對有機充滿興趣?扯淡!做有機的導師也不願意要啊!

全能的學霸才有依興趣去選擇的權利!

大多數研究生的第乙個課題都是由導師決定大方向的,而如今學科之間的交叉非常普遍,在嘗試完成第乙個課題的過程中,學生慢慢會對相關領域產生了解,視野逐漸拓寬,然後才能從拓寬後的視野中找到自己真正的科研興趣的所在。

10樓:東大日本秋武老師

記得第一次被教獸訓斥:君はScientistだ!,當時的心情不知該如何用描述-只記得一種心靈的顫動!…一種遙而又似曾熟悉的感悟…只是被「淫威」嚇屁而已?哈哈哈

我認為,若想劍指科研方向,首先要了解自己,定位自己。

這也是最難的課題,也是最基本的基礎條件,然後才是專業知識和未來目標,三點一線,若似黎明破曉時分,剩下的就是時間積累,重複調整和完善階段。

日本-東大秋書堂: 日本考研,「研究計畫書」的研究方向·課題如何選定

11樓:

一般就幾種型別,

導師直接給方向

導師的課題為嚮導

自己感興趣的方向

當然了,能把導師意志和興趣結合起來最好,此外最後考慮到方向的前景和趨勢,和可持續的能力

12樓:

留學生要麼不關心,要麼可以自己搞定,炮製推薦信的時候即心裡有數。反正出去以後只要不是自甘墮落,基本無生存憂慮,其他比科研方向重要的東西多著呢。

碩士期間決定繼續深造,並打算另起爐灶(換導師/換單位),必須關心這個問題。

博士期間再琢磨有些晚了,但導師開明或者無奈之下也可能給你選擇機會。

正式入職以後,大概率會考慮這個問題,並且有較長的迷茫或糾結期。

做了老闆以後,則必須考慮這個問題,但一般自己解決。

理論上講,沒有人可以給出百分百滿意解,因為換個領域換個學科牛人也是白丁。同領域不同方向的牛人,通常不會強調自己方向更有價值或者他人方向無關緊要。越牛的人越謹言慎行,否則只能叫狂人。

乙個連方向都不清楚的人,最好離狂人遠一點。

所以正常結論只能是,你自己解決。

你不會以為什麼東西都可以分享吧?例如乙個人的見識或者格局就從來無法與他人分享,而張口見識閉口格局的人,一定不認識這倆人兒。

肯定有解,肯定有無數解,肯定有無數特別靠譜的解,自證他證都毫無破綻那種。但是同樣肯定的是,沒有統一解,也沒有區間解,甚至沒有離散解。

絕大多數科研其實不是科學路數(探索未知),而是工程路數(追求實用)。前者沒有方向,只有感覺;沒有路徑,只有幹勁。後者無需方向,站隊即可;不是選擇,而是判斷。

分別送給前面需要答案的四種人。

不要搞錯哦。

選自卜勞恩漫畫《父與子》

13樓:洪權

科研是一種枯燥的行業。但是,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樂趣。

如果是把科研當工作,那麼如何選擇都無所謂。畢竟只是混口飯吃。

如果要在科研上有所作為,那就是另乙個做法。

科研,首先是觀察現象。要觀察現象,就需要幾年,幾十年的沉下心來進行觀察。每乙個細節都需要反覆的檢測。

這個過程,沒有興趣,沒有對觀察的熱情是做不下來的。每乙個細節的發現,都會帶來成就感和激動。

而且,當你對乙個方向感興趣,開始投入,如同開啟乙個秘境。一系列的發現會讓這個方向形成一種知識網體系。一點點探索的過程,如同發現密藏的路徑。

而作為工作做的科研,是沒有這個探索的樂趣的。只是為了解決眼前的乙個問題而努力,結束以後,不會把這些內容變成知識網。因此,做的再多,也只是一堆點知識,形不成乙個體系。

所以,研究的方向,並不是老師是什麼方向就做哪個。也不是流行什麼就做什麼。

而是,你找到了哪個突破口,就專進去,一點點探索路徑。

而國內的研究幾乎都不去形成探索路徑。因此,知識再多,也無法形成鐵索連舟的效果。

所以,你掌握再多知識都是沒用的。因為,探索路徑是以現有知識作為參照,而不是把這些知識當聖經。現象第一。才是真理。理論永遠都是輔助。

開始可能因為愛好接觸某個方向,而找到突破點,才是確定方向的唯一入口。沿著這個入口,才可能發現研發的真實意義和探索的樂趣。

就讀北航看不清未來如何選擇方向?

北航其實轉專業還是很輕鬆的。我就是成功轉的專業。我高中時想去南大讀物理,但距離南大差了六分,陰差陽錯地進去了北航的的某航天類專業。說實話,我也在進入大學初期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當時進校之前本還有一點的情懷也被快速磨沒了。而且北航對本科生確實不厚道,甚至是有點可恥,老師來沙河上完課就有人,你問他題還得...

BIM的未來方向如何?

阿花花嬸醬 BIM無論說的多麼高大上,它其實也就是個工具,通過這個工具來實現一些視覺化的東西 一些大資料的融合。BIM的軟體現在最火的應該就是REVIT,Autodesk公司買過來的產品 以後也會和AutoCAD一樣,人人都會用。現在還有很多別的軟體,比如Bentley的產品,以後應該也會有更多軟體...

程式設計師過了35歲,該如何選擇未來的方向?

韓海峰 心好累,對於我們這些性格不適合當CEO CTO的人來說,想找個工作老老實實地乾一輩子咋這麼難哩?我還是轉行做了培訓,你自己看吧。 河南明亞張麗柯 我37歲,做了10多年的資料庫,今年考察了教育 文化 保險,目前從事保險經紀,感覺很適合我這個理性嚴謹的人。僅供參考。這是我轉行的心路歷程 張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