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有怎樣的生死教育?

時間 2021-05-08 02:43:56

1樓:墨含

小時候,對於生死的概念全來自於影像文字,對於外界的觀感直接明了。可能一點小小的刺激,比如沒有感受到外界對自己的關愛,不平等、不公平等等,就能產生不管不顧,以死威脅的想法,奢求親人、朋友乃至於這個社會對我們的寬容和理解。這個時候,我們對生死的真正意義一無所知,甚至看著被抬走火化的人,心裡也沒有太大波瀾。

長大後,經歷越來越多無能為力之後,眼光也越來越寬闊,即使受到再多不公、委屈、捶打,我們也不會甚至不敢輕言生死。

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生死教育?其實什麼時候都不應該是「應該有」。我們對於生死的領悟都是隨著時間、事件慢慢推走後,自己逐漸成長和反思的結果,最多該有的也只是那幾道不該觸碰的紅線。

生命都有生命本體把控的尺度和節奏,在無意外和不可控條件下,我們能做的就是跟隨內心可把持的尺度選擇防護或解脫。對於他人,保持崇高還是惋惜、遺憾,也只是一場後來的情感衝動,而我們本質上,沒有任何立場去施加外來因素。

2樓:王煒

生死教育應該貫穿整個人生,不用逃避或者恐懼,因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但生死相同沒人能逃脫生死的命運。我覺得生死教育可以和因果教育結合起來讓人們擺脫死亡的恐懼為自己的行為付責任。

3樓:捲簾人

普通人絕大多數或多或少接受過教育,只有宗教才會講生老病死的問題,貌似尷尬或不願意提及的死亡人人必須,卻鮮有教育。

有生必有死,有因必有果。阿彌陀佛。

那麼怎麼樣子才能解決這個生老病死的問題,就要深入佛家了,必須徹底做乙個了解。阿彌陀佛

4樓:崇心

孩子在六歲前對於生命的認識是泛靈化的,她們的認識中對於生死的理解還很難。隨著大腦的發育,生活的經歷開始對生死有了理解死了就是死了,沒有了,不存在了。所以對於小的孩子要遵從生理心理發展規律來給予生死教育。

另外同時給予孩子正確的生死觀,生和死是正常的現象,生有意義,死也不可怕人都有一死,生命的過程才是我們全部的人生,讓孩子懂得珍惜生命,珍惜這難得為人的機會。

5樓:楊若泠

這是個好問題,我想起了一位老太太和她的公選課告別2018 | 陸曉婭:寫遺囑是一種人生規劃_時候記得課上看了一部《時間規劃局》,前半段神作,後半段爛片在未來某天,生命時間可以交易,有的窮人時間餘額不足,有的富人時間多到無聊……

還要黑澤明的《生之慾》

6樓:袁立巖

教育一定要去價值化,尤其生死觀之類的更不要說什麼原罪,性本惡。

天下萬物,不能以價值定地位,因為價值會變。就像早期的貨幣是由貝殼到金屬,再到紙幣,以至於現在的電子貨幣。現在回頭看看貝殼還值錢麼?

當它們不在人為地附加價值的時候,貝殼就是貝殼。就像現在的孩子們,很多人的目標是掙錢,是取悅家長或者別人。殊不知這十年可能是這個行業掙錢,下個十年可能是另乙個行業掙錢。

而家長與別人的觀點往往也是變數,他們不會記得4年前他們給孩子提供了什麼建議,但4年後他們依然可以說一些風涼話。而年輕一代的人往往看不透這點,導致現在學生們的焦慮症、抑鬱症越來越多。也出現了父輩們難以理解的90後,00後的自我價值觀。

不要用價值來衡量別人,更不要用價值衡量自己。不要給自己任何的定位,任何的目標。因為定位是變數,目標也是變數。

20歲所定下目標,到了30歲時就不一定是目標了。定位也是如此,這個公司的定位到下乙個公司就不一樣了。

價值,是人定的,有需求就有價值,沒需求就沒有價值。如果為這些虛無縹緲的價值活著,一輩子都會很累。

現在人沒有經歷過老一輩的抗戰時期,眾志成城的保衛國家、保衛人民,但當別人面臨困境的時候,我們一樣會伸手幫忙,這就是正能量。這不僅僅是教育的結果,而是中中國人特有的將心比心,感同身受,這是我們民族與生俱來的品質。這麼好的品質不能被所謂的價值來衡量。

曾經有一段時間,一些公知說幫助別人就要收去報酬,否則以後誰還幫助別人?事實上,他們就處在乙個無情無義的生活環境中。

至於生死觀,先說說什麼是人:

我們衣食住行就是為身體服務的。那麼身體究竟是怎麼回事?

以巨集觀的視角來看待生命,我們會發現:看、聽、摸、嘗、聞等各種感覺都是源於身體,那麼是不是說明身體造就了周圍世界?換句話說,我們所知道的一切都是身體造的。

人也如此,動物也如此,只是有些動物或強化某一感官,或退化感官。

那麼身體如何影響我們思考?

身體是乙個很有意思的東西,眼球捕獲光訊號,耳朵捕獲音訊號,鼻子捕獲分子訊號等等。。。這些訊號在身體裡遊走,使我們明白了世界。

在中醫裡,眼睛通肝,心通舌,口通脾,鼻通肺,耳通腎。人的感官與內臟有直接的對應關係。

原來在五官的背後,有五臟作為支撐。需要注意的是,聲音、顏色、溫度、味覺都與五臟相關,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一切,是五藏整體運轉的產物,而非是單一某個臟器負責。大多數人理解這些的時候,往往想的是這個臟器的作用和那個臟器的作用。

但五行運轉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論範疇,不能以西方的化約論的方式來研究。五行的運轉,一存皆存,一無皆無。

而五臟的運轉過程中又產生乙個新的事物叫情。

當我們聽相聲時,會不加思考直接笑出來。看電影時,我們會隨著劇情的發展,體會主人公的喜怒哀樂,這些都是因為情。因為我們的身體把外界感受到的訊號在身體裡演繹了一遍,導致我們產生情緒。

可以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為什麼會因為一句話就生氣?

身體就像編解碼器一樣。一方面進行編碼,另一方面又在進行解碼。而人一直在圍繞編碼與解碼。

當心情遇到不快時,腦海裡會產生乙個期望的場景,於是人就朝著這個場景去努力。心情越是不快,那個場景越是強烈。這就是目標,也是自我糾結的過程,也是痛苦的過程,就是欲。

而推動這個過程的就是情,包括各種不滿,各種怨恨,也包括各種正能量,各種溫暖。當你牽掛某些事物的時候,也就是處於這種情況中。所以「事」後面有個「情」字,叫做「事情」。

網路暴力的新聞一直反覆出現,壓垮這些受害者的究竟是什麼?一句話暖人,是五臟六腑的暖。一句話傷人,是五臟六腑的寒。

當寒之極時,受害者就處在冬天,冬天是沒有生氣的。。。但當你對別人說溫暖的話時,是你自己先造出了溫暖,然後傳遞給對方。常使用冷言冷語的人,往往也是尖酸刻薄,此類人先傷自己的肝。

優劣可辨。

那什麼是價值?

身體,對於自己與別人同樣重要。當你理解了身體的作用,還會給身體定位麼?還會給身體增加各種負擔麼?

別為了身外的事情影響自己。這就是莊子說的「名乃實之虛」。因為人用五臟六腑想出的事物,不如五臟六腑重要。

順應本情,而不是順應事物。事物一直都會變,但本情始終陪著自己,沒必要為了變來變去的東西,折騰自己的身體。

對於宗教所說的原罪之類的,是因為身體塑造了乙個人的認知,所以不能知道自己本來。這些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強求,沒必要所有人都認同原罪的理論。因為有了罪就有了解脫,於是人就拼命求解脫。

殊不知誰看透了這個造罪過程,誰就能解脫,而不是求上帝,求佛祖之類的。

所以,人活著很簡單,想幹嘛就幹嘛。逢人送暖,自己就是高溫。千事萬物,過眼之煙。不問貧富貴賤,只問心安理得。

人知生死皆說身,我之無死亦無生,區區五行奈我何。

7樓:

我們的教育裡面對生死問題的教育已經不少了。比如說蘇軾的《赤壁賦》「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給出的答案是「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強調要活在當下,擁有過就好。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這些都是前人對於死生的思考。再有莊子對於死生的態度: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

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人的生死只不過是自然規律而已,就好比春夏秋冬的交替,樹葉到秋天發黃落下,並沒有什麼好悲傷的。

令人恐懼的是無非是怎麼面對死亡,更準確的是恐懼的是未知。還記得《哈利波特》裡面的死亡聖器三兄弟的故事嗎?故事裡老三最後是像對待老朋友一樣。

要活在當下,不留遺憾,也許生命的最後死亡就像乙個禮物一樣。未知生,焉知死,把握當下最為重要。

PS:最後說點題外話。據說愛因斯坦得知貝索的死訊,寫信給他的親屬:對於我們篤信物理學的人來說,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的區別只不過是一種幻覺而已,儘管這種幻覺有時還很頑固。

也許世界並無過去未來的區分,當然目前還沒有理論作為基礎。

8樓:白寶蓮童子

生死教育就是在活的時候,把這顆心搞明白,這顆心本來沒有生死,繫縛的心就是生死,回歸本然是最好的教育。

不妄想執著,佛講的最直接!

9樓:感覺

一樣的,就像從a房間走入b房間 ,

生你「」死「」不了,死你也「」死「」不了,

輪迴未斷就是換個身體,載具繼續輪迴二元世界,繼續修,直到解脫

10樓:你以為的

其實這是乙個無解的答案,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去分析生與死意義價值傳承。都是站在活人的角度和立場去思考問題,即使生前謀身後事的那些人,也是活著的時候做出的決定,那麼死人究竟想要得到乙個怎樣的開始呢? 死亡給人的感受究竟是怎樣的?

死後究竟還有沒有世界?是不是像一些人所說的,人死如燈滅,人死如夢一場?我們從來沒有見過一位可以講話的死人,所以這個問題不要再去深究了。

11樓:雲水禪心

生死教育的問題是人生的重大問題,這個問題應該從胎教就開始了。

從源頭開始,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在人生的每乙個關口都順利通過,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只有三觀正確才能走上人間正道,生命才會活得舒展。

最好的生死觀莫過於佛教,佛家講,生是隨業流轉,死是一期生命的結束。這一期生命結束就是下一期生命的開始,生生死死無休無止,這叫做輪迴。

是什麼在輪迴呢?當然不是肉體,肉體就像一件衣服,死就像脫掉一件舊衣服(壞掉的身體),生就像穿上一件新衣服(新的身體)。而這個新的身體不一定是人,它可能是各種動物,也可能是看不見的靈體。

當了解了生死的真相,就破除了對死的恐懼,進一步了解,就會越來越明了,人生就會活得幸福自在。

教育應該有門檻麼?

雪阿璃 這個問題其實我深有感觸。我本人在美國留學已經第七年了。高中的時候因為沒有時間準備考試,大學的時候進入了乙個沒有什麼門檻的學校。說實話,因為這個,我自己感覺悶悶不樂了兩年。但在這個學校裡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只是來這個學校鍍鍍金,或者體驗一下生活,而有的人是真正來這邊學習的。但即使在這樣...

2023年,我們應該有哪些夢想?

百無一用的的書生 新年十願 國泰民安,天下共享太平。闔家幸福,妻兒老幼安寧。凝心聚力,開拓發展格局。事業騰飛,共享成果創新。大海星空,止定靜安慮得。詩意遠方,學思悟知行通。惟信惟誠,交友拜師問道。求實求穩,居危保穩求進。讀書考證,立功踏石有痕。勤奮創富,立業攜手有情。 蒲公萬念鷹 每一年,每一分鐘,...

30歲,應該有怎樣的生活?

沒有30,但是如果到了30我還是像現在這樣。過著簡單的生活,熱愛生活,積極向上。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糊糊塗塗過完這一生。生活是自己選擇的,無論是奮鬥還是安逸,保持好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沙子 如果你不排斥婚姻生活,及早開始準備,抓緊時間相親或者交友。如果不願意結婚就努力工作。無論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