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中 昏沉散亂 如何對治?

時間 2021-06-03 07:34:38

1樓:齊天大聖

散亂是指東北話講的溜號,也就是指注意力不集中,總喜歡想東想西,沒辦法專注。

《百法明門論解》:「散亂者,令心流盪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依為業。」

釋迦牟尼佛在雜阿含經中說過,觀呼吸法門可以對治散亂。

另外可以用七覺支對治。七覺支除去第乙個念覺支,剩下六個覺支可以分成兩組,也就是擇法,精進,喜為一組,這一組覺支可以對治昏沉,剩下三個覺支,即輕安,定,舍,可以對治散亂掉舉。

2樓:suesu

佛法注重實踐經驗,題主所說找不到目標,或目標不明確,在某種程度上來看,應該也可以說題主對佛法還是屬於霧裡看花,不清楚學佛究竟為何。所以,還是建議題主能夠多了解一些基礎佛法,深入熏習,與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自然能夠找到目標和精進的動力。

在此現代社會,能夠自發的對佛法產生好感和興趣的都是具有深厚善根因緣。而隨著對佛法深入的學習,也能將生活匯入乙個良性的迴圈,何樂而不為。

最後再簡單說一下個人認為如果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也就是在將佛法運用到生活的修行中懈怠散漫,如何對治。

我等凡夫(佛陀是覺悟的人,我們是迷的凡夫)有個很大的毛病就是容易被貪嗔痴三毒引誘而放縱自己。對於自己的身口意(身體,口為說出的語言,意為想法。)吝於約束。

平時散漫,隨順習氣,私以為是灑脫自在,殊不知卻因渴愛執著越陷越深。於煩惱海中打滾糾纏。

就像若想在某項事業上獲得成功,一定要運用合理科學的管理方法,同時需要恆久的堅持,努力和克制。修行也是如此,它是非常嚴謹的。若過於散漫,則被習氣支配,修行的目的就是去掉習氣。

對煩惱有調伏力。

對治懈怠,可以每天為自己定功課,如看佛經,念誦聖號,或持咒等。或和身邊的道友相約一起修行,用團體的影響力打破懈怠懶散。蛇雖彎曲,入管則直。

環境是很重要的。大家一起精進,自然就不會懈怠了。

在修行中修正自己身口意不善的行為。面對自己過往錯誤的行為,能公升起懺悔心,面對世間苦難公升起憐憫心,面對他人痛苦公升起慈悲心。修行,是修一分便有一分的好處。所謂集沙成塔,一步步來。

以此共勉。

學佛修行的人怎麼對治於外境的執著?

自在之路 學佛修行,若能練習中性的覺觀,由於一開始對中性還無法體驗體會,只是在練習覺觀,這是一種轉移的作用,所以,對內外境 各種因緣或對自己五蘊的執著,都算是一種對治,但由於純覺觀五蘊,會讓自己漸漸有中性覺觀的能力,讓自己先由對治法的練習,而自然的成為究竟法的練習,這就是佛陀教導開智慧型的練習,與其...

如何學佛?

樸素努力 澳洲東方華語電台的節目可以看一看 澳洲東方華語電台錄音 http xlch23.com category audio dt t 1554287683319學佛入門很有用 佛在心中,找回自我本性,學佛就可一日千里 如果找不到本心,就廣開善門 發慈悲心 累世而修,界時佛亦會來敲你門的。僅供參考...

學佛過程中,如何區分修行和修法?

美玉 學法不修行不得成就 修行不學法不生道力。修行是以佛陀為楷模,修正自己的行為,學法是佛門的加行 正行 結行,圓滿的修持。請恭讀 學佛 寶書。一切知見以寶書中的法義為準 一滴之雨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地藏菩薩 修法是每日功課,誦經持咒和佛菩薩聖號 修行是身體力行,是實修,釋迦牟尼佛教你去做的任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