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麼說中醫的內臟是抽象的,和西醫的內臟不同

時間 2021-05-06 16:53:54

1樓:nmnn

中醫學生學藝不精,貿然回答一下,之前一直認為黃帝內經中寫的,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之為使,是錯誤的,之所以要死不認賬是源於中醫的虛榮心,其實後來看來,這句話是中國遠古時期醫者對世界的看法。

和西方現代醫學不同,現代醫學是微觀科學,建立在物理學,化學,數學這些基礎學科的基礎上而成立的。跟我們現在九年義務教育所學的東西相同,所以現代中中國人很多人更加相信西醫,因為西醫的原因,西醫的原理就是建立在基礎學科上的。

而中醫不同,中國的傳統思想更加接近道德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醫的思想也是以自然萬物,宇宙變化來對應人體。五行,陰陽學說莫過於此,如果說西方的醫學建立在基礎學科的基礎上而出現和發展,那麼中醫中醫的理論基礎便是中國的傳統哲學,來自古代先人們對於自然的理解,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腎,春夏長夏秋冬,都是這樣的。

這句話現在解釋為肝氣,肺氣,對中醫一知半解的人,沒有接受過系統學習的人很多都會以為中醫這個是強行辯解,但是在我學習得來,這樣的理解並不是空穴來風,太陽東昇西降,古人認為人體的氣機迴圈規則也是這樣的,肝屬木,性主公升發、喜條達,位居東方,而古代地理上常以東為左,如《柳毅傳》「疾逸道左」;《揚州慢》「淮左名都」;《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左天都」等,故肝居「左」;肺屬金,具有肅殺、收斂之性,位居西方,故肺居「右」。故王冰《黃帝內經素問》說:「肝象木,主於春,春陽發生,故生於左也;肺象金,主於秋,秋陰收殺,故藏於右也。」

2樓:Lewis

其實哇,我也不懂,但我覺得中醫說的內臟不是抽象的,就是那個時候解剖學不太發達,沒辦法分的那麼細緻,畢竟那個年代哪能把腎上腺和腎分開,都需要發展

3樓:

中國古代有解剖學嗎? - 洗兵大秦海上波的回答 - 知乎中國古代有解剖學嗎?

目前明確的一點是,至少在宋崇寧年(宋徽宗老兒)之前,中中國人的五臟還是現代解剖學意義上面的五臟。

至於後面為什麼虛了,一定是因為西方的鐵路毀了我朝龍脈,把人變得不行了。

4樓:

所謂中醫內臟抽象是的愚昧崇祖者為了掩蓋中國古人的錯誤而強行編造的謊言。

同樣的還有經絡氣血。

因為古人對器官認識有錯誤,不完全正確了。崇祖分子不敢面對古人的錯誤修改認識,只好說不是實體了。

要真是不同的東西,中醫早就發明新詞了,根本不會和實體器官用相同的詞。

5樓:嗚莎花園

《黃帝內經》中說,「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藏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其皆多血氣,與其皆少血氣,有大數。」

這段話什麼意思呢?大概說的就是古中醫通過解剖來研究人體構造的。這裡面的十二經就是血管,裡面流動著血液。雖然古人並不清楚血液的用途,但是還是通過解剖搞清楚了基本的構造的。

後來的幾千年,古中醫也一直都是在努力弄清人體真實的構造,研究方法基本上也是解剖學。但是,可怕的是,我們越來越發現,老祖宗的研究實際上是有問題的。我們對於人體構造的理解不完全正確。

但是我們已經搞出來一整套解釋和推廣的理論來了,總不能否定老祖宗吧。

咋辦?正在糾結的時候,一位名叫惲鐵樵(1878-1935)的偉大醫生出現了,他發明了一種理論,叫做內臟虛化。他提出,老祖宗所說的內臟,並不是實體的內臟。

這就很好的規避了古代中醫對人體結構了解的不清楚所造成的問題。這個解釋讓後來的中醫非常興奮,終於可以不用承認錯誤還能繼續行醫啦。後來,這位惲鐵樵還著書立說,寫了一本《群經見智錄》流傳後世。

我們現在所說的中醫理論,基本上就是從這裡開始的。中醫也從此走上了詭辯論的不歸路。

到底是什麼催生了中醫的抽象內臟呢?沒錯,就是死不認錯的虛榮心。

6樓:清風

現代醫學了解清楚也沒多久,兩千年前的中醫又能如何?

問題是就算了解清楚也不知道咋治,不了解也不影響瞎治,於是沒有動力去了解唄。

現代科學是一整套體系,現代醫學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可想當然。

7樓:吾超

不請自來。

各位似乎忘了一件事,西醫所謂的肝心脾肺腎等器官,借用的是中醫的名字!

舉個例子:中醫裡的「心」具有主血、主神明的生理功能,而西醫裡的「heart」是乙個血液迴圈的動力幫浦。或許是因為「心」和「heart」有共同的地方,比如形狀相似,所以當初翻譯時,就借用中醫的「心」來代指西醫的「heart」,這個翻譯合不合理、對不對本身就有待商榷,如今卻拿西醫的「心(heart)」來評判中醫的「心」,這真的合理嗎?

就比如乙個同學借用另乙個同學的作業抄一抄,卻反過來抱怨另乙個同學的作業寫的太深奧,以至於他看不懂,甚至說它是錯的……

最後,我想說科學是讓我們更好地看待事物,執著科學,便會迷信科學,而這恰恰和科學的本意相違。

以上僅僅個人觀點,是非對錯請自行判斷!

8樓:方瞳

不抽象,其實就是經絡。

比如一味藥歸腎,其實是走腎經,是這藥的「氣」進入身體後會好像熟門熟路的一樣,走入腎經。

中醫所說的臟器,比如腎,就是解剖學那個腎,加上腎經。

聽著好像不靠譜,但是你體驗過經絡之後就會覺得這樣才靠譜。

舉個例子,解剖學的腎臟沒有受寒,但是腎經受寒了,結果是腎經會把寒氣傳導到腎臟,於是腎臟也受寒;

當寒氣進入經絡層面的腎經,然後傳導到腎臟時,我們在解剖學的腎臟上未必能觀察出異樣。

這個時候,西醫會說:你的腎臟功能很正常。

而中醫會說:你的腎受寒了。

比如中醫說乙個人「肝逆」,就是肝經的氣執行不正常,走到它不應該去的地方了,這個時候如果你要用解剖學的肝來解釋「肝逆」,這就完全無法解釋,因為肝臟還在本來的位置,它這個「逆」在解剖學上根本沒有任何症狀。

人類不能直接觀察到地球的磁場,而某些動物能感知到磁場的存在和變化,如果乙個人因為感知不到磁場就說磁場不存在,這就叫「所知障」,被自己有限的知識體系束縛了;

同樣的,很多人不能感覺到經絡,但是經絡也存在,而且每時每刻都在發揮作用。

有些人能感覺到經絡,但是這個需要特定的方法,乙個沒看過經絡圖的人會在自己身上發現經絡的走向,這是可以驗證的。

中醫的發明者是一些「把握陰陽、溝通天地」的巫師,你用巫師的思維來看中醫,用巫師的修煉體系來解析中醫,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要當乙個好中醫,必須是乙個好巫師。

巫醫不分家,這在任何古代文化之下都成立,藏醫、蒙醫,甚至美洲、歐洲古代的古代醫學都是這樣,你可以拋開巫術來談醫學,但是學習中醫的時候不行,脫離了巫術的能量體系,中醫就會成為玄學,任憑你怎麼博聞強識,最終也是小打小鬧,無法登堂入室。

古代的大醫,往往也是大巫,只是隱藏深。

比如孫思邈。

當然,也有是名醫,但是沒學過巫的,比如李時珍。

9樓:FishHBD

不就是瞎猜麼...後來也有人解剖了,發現不對,咋辦?老祖宗不會錯的啊,就強行解釋吧!

不研究歷史也能看到一些清宮劇啥的,動不動祖宗成法啊,祖宗怎麼會錯!一定是咱們沒領會啊!都2023年了...

還有人信這些五行陰陽也是夠了,中醫是不是唯一乙個拿著千年前的書當教材的「科學」學科?

10樓:

泣涕者,腦也《黃帝內經·素問·解精微論》

hhhhh 黃帝內經裡大腦可是用來裝鼻涕的中西方曾經都認為地球是平的, 他們犯過很多相似的錯誤. (古人認知有限,這很正常,沒有人是神仙)

西醫曾經也錯過, 但是人家知錯就改,更深入的探索,不停留在嘴皮子,講究證據. 人家發展出了現代醫學,廢除了西醫傳統醫學.

但是中醫沒有,他們不敢承認錯誤,他只是遮掩錯誤. 他們講究古代著作的權威, 認為古人就是神仙, 到現代全智商退化了.

11樓:鬼月

說得好聽,抽象是對概念,關係,體系不具體的總結,是高屋建瓴。

在藝術文化哲學領域都有相當的價值。

說得難聽,就是不具體,籠統,無法說明細節。

放到醫學上,抽象也就意味著,不清不白,搞不清這是什麼,但大致能推測功能,原始醫療功能的程度。

綜上,中醫說內臟抽象,沒毛病,因為在中醫的條件下,認知就是抽象的,他們想具體還苦於倫理道德技術,當然我說的是古代中醫。

放到現代,這種抽象可能在創作領域有價值,比如金庸喜歡寫氣脈丹田,夠抽象了吧,反正解剖你是解不出來的。

但是要把這種抽象放到臨床上,那就是壞蠢,加上對人類文明,生命的莫大不尊重。

12樓:ABC

今天看來哥白尼,伽利略,布魯諾,等等先賢都有很多謬誤。但不影響他們的科學地位。黃帝內經本也可以成為中國古代醫學探索的先賢受人尊敬,問題是偏要說他是「正確的」,那反而變成笑話。

13樓:coffin2

請好好體會「抽象」這兩個字的含義。

象本身就是具體實在的意思抽則是提煉加工。

中醫書上的內臟就是基於事實的提煉加工明白了吧?

令:「抽象」還有乙個對應的概念叫「玄義」

這些東西其實原本是中國哲學最最基本的概念 。

14樓:者也

反中醫的認識誤區之三:中醫臟腑不符合西醫器官

剛學完人體解剖學和經典物理學的比較多。比如中醫臟腑中的肺不符合西醫器官的肺......這個是從解剖看器官,西醫的各個器官都符合解剖,而中醫不符合。

比如西醫的「肺」、「腎」符合解剖,中醫的「肺」、「腎」不符合解剖。

西醫和中醫是醫學科學中並存的兩套的理論體系。西醫立足點於區域性和解剖,中醫基於整體和綜合。以西醫的理論體系來評判中醫是不科學的,反之亦然。

說到中醫與西醫的器官名詞之辯,表面上似乎西醫佔了理,其實這是不懂歷史。

殷墟出土的甲骨共約16萬餘片,其中記載疾病的有323片、 415辭。隨著甲骨文研究的深入,人們陸續發現上面記載有不少與醫學相關的知識。心字是甲骨文中出現的中醫臟器名稱,以後逐漸發展完善為中醫的臟腑理論。

《呂氏春秋·達鬱》:「凡人三百六十節、九竅、五臟六腑。」中醫臟腑學說源於《黃帝內經》,以後代有發展,中醫臟腑學說不斷豐富與提高,而宋代是中醫臟腑理論發展史上的乙個重要歷史時期。

中中國人所說的「西醫」,通常是指近代的「現代西方國家的醫學體系」,起源於2023年,維薩里發表《人體構造論》,建立了人體解剖學,並否定和摒棄了古西方醫學和哲學,以解剖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一門全新的醫學體系。

在西醫的英文器官名如「Lung」、「kidney」翻譯成中文之前,中文中已經有了「肺」、「腎」等中文名了,代表的是中醫概念的「肺」、「腎」等。百年前西醫進入中國,西醫名詞大多數是從英文翻譯成中文的,英文器官的譯名被翻譯採用了其自認為相似的中醫臟腑名詞,拿來主義使用,比如:Lung(肺),按照世界通用的譯名規範音譯或義譯,則Lung的音譯應為「爛」、「任」、「令」或者「隆格」、「林格」.....

Lung的義譯應為「呼吸囊」、「氧氣交換器」......

lung譯成與中醫臟腑名詞的「肺」根本就是一多義詞:同音多義。「肺」這一名詞,在中醫理論中是一臟腑名稱,是指肺的功能系統,是一種不可見但是可以推演和證實的功能系統;而在西醫體系中是一器官名稱,指的是肺這一器官,是一種可見的客觀物質。

中醫的「肺」、「腎」等名詞原本就是西醫解剖學上的某個器官,當然不符合西醫的解剖。正是西醫名詞坑爹的翻譯,造成今天中醫、西醫名詞混亂。試想,如果當初不拿中醫名詞作模板,比較準確地單獨翻譯西醫名詞,比如把西醫的「Lung」譯作「呼吸囊」,就不會與中醫的「肺」 重名;西醫的「kidney」譯成「濾尿器」,不僅形像、易學易懂易記,也不會與中醫的「腎」搞混淆。

如果中醫霸道一點,在有話語權的當初,完全有理由要求將「譯成與中醫同名,實際是不同的兩種物件」的西醫名詞全部改名。

「心」、「肝」、「腎」、「肺」等名詞為多義詞,可以指系統化、功能性的臟腑,也可以指客觀可見的解剖學器官。中醫的臟腑系統理論,既包括了尚不可見但可推演的功能系統,也包括了客觀可見的解剖器官。在世界上還沒有西醫時,中醫已經有了人體解剖的實踐和記錄,中醫在幾千年裡都是中國的主流醫學並領先世界醫學,日本、南韓、越南等鄰國爭相學習搶奪,成為其國家的主流醫學。

所以中醫有許多臟腑與西醫的器官名稱相同,但由於理論體系不同,兩者的概念及其各自所包含的內容及生理特點也有很大的差別,二者不可混用。

所以中醫有許多臟腑與西醫的臟器名稱相同,但由於理論體系不同,兩者的概念及其各自所包含的內容及生理特點也有很大的差別,二者不可混用。

但做人總得講先後,中醫有了「肺」、「腎」等臟腑名詞幾千年裡,世界上還沒有西醫也沒有「lung"、「kidney等英文本,更沒有西醫的「肺」、「腎」等中文器官名詞。你叫幾千年的中醫臟腑名詞如何能夠符合僅僅用了百年而且是「盜用」中醫臟腑名詞的西醫器官名詞?孫子不像爺爺也就罷了,你叫爺爺如何能夠像孫子?!

為什麼說中醫和西醫之爭是乙個偽命題?

中醫,西醫爭的是個人認知。醫學本身根本就不存在爭。因為都是以救人為目的的,管他什麼中 西醫?現在的定義,命名都不足為據。即使中醫定義五花八門,中醫還是那些傳統手段。即使西醫定義無數個病名,病人出的症狀還是那樣。民聊科普 中醫 和 西醫 之爭是乙個偽命題!什麼 中醫 搞醫學史的人都明白,中醫說白了就是...

中醫是如何治病的,中醫是科學的嗎?

市場那些中成藥是假的嗎?全國各地的拔罐艾灸針灸推拿都是假的嗎?給體育運動隊員,一些軍隊療養院的中醫是假的嗎?科學這個詞出現不到1千年,中醫存在幾千年了 世界最後那個靚仔 何為陰陽,陰陽是一種關係學說,中醫自古以來也是研究關係,五臟六腑的關係,氣與血的關係內與表的關係 陰陽只是一種抽象的概念,世界上無...

中醫吹和中醫黑誰的問題更嚴重?

第四次註冊 以前還講廢醫驗藥,現在也是百萬漕工衣食所繫,不用驗就直接上市。更妙的有些講道理的給你混點中藥忽悠你中西結合,有些不講道理的混西藥給你治病 但宣傳是只有中藥治病 難得糊塗 用汽車比喻,古代馬車確實是老祖宗的智慧型。但是現在還在高速上趕馬車是不是很傻?很危險?要出人命?但是中醫粉非要說開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