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會將事物理想化?

時間 2021-05-31 08:41:10

1樓:譚清蓉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的自我力量相對是弱小的,但我們可以依靠外界達成自己的願望。例如爸爸可以輕易地舉起孩子,克服重力飛起來的感覺太爽啦!例如媽媽會不厭其煩地解答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在我們眼裡,她是無所不知的百科全書般的人物。

當然也有另外的情形,例如爸媽責罵孩子的時候,TA也許會想,假如我像鄰居家哥哥一樣強壯/聰明/成績好就好了,那就沒有煩惱了。又或者「假如我的家鄉在一線城市就好了,我就不用承擔這麼大的購房壓力/我從小就能得到特別好的資源,不會經歷那麼多的煩惱」……

所以,理想化是在感知(不一定是現實的事實)到自己缺乏面對/改變現實痛苦的力量時,幻想自己或外界比現實狀況更好,有乙個遠期可解方案時,當下的痛苦就沒那麼難以承受了。

過度理想化可能讓人和現實離得太遠。過於關注理想化的事物,可能讓人忽視了身邊觸手可及的資源和自己本來有的力量——雖然沒那麼強大,但是可以利用的。而其實,當走近曾經理想化的事物時,人們也往往發現,TA們沒那麼好。

父母有他們的侷限,鄰家哥哥有他自己的煩惱,生長在一線城市的確會有更多資源卻也面臨其他的失落。

2樓:七連陽

從哲學上講,人類的行為是從實踐轉化為理論,再通過理論引導實踐。前者是乙個摸索階段,摸著石頭過河,相對不易,後者是乙個理論輸出階段,拄著拐杖前行,相對容易。所以好多人喜歡尋找這把拐杖,也就是喜歡把事情上公升為理論,那麼是否上公升為理論就真的能把事情做對做好呢?

不一定。理論的準確性有待考證,事物在變化中,理論的適宜性也有待商榷。只是從人的心裡角度上來說,在蒙著眼睛走路的時候,如果有把拐杖,那會給心裡無比大的安慰!

為什麼有些人對待愛情過於理想化?

主要是心態幼稚,感情經歷少,被理想化的愛情的影視作品荼毒,自以為是,太過重視愛情,內心敏感脆弱,不能客觀整體地看待愛情的本質。 楊寶 看到已經有人在問,什麼是過於理想化?怎麼定義理想化了。我也想要同問。維護自己的愛情是理所當然的,呵護自己的愛情給它希冀乙個完美的結局也是理所當然的。不知道題主是不是這...

為什麼有的人樂觀 有的人悲觀?

碎冰 個人觀點。這和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有關。並且樂觀和悲觀是會上癮的,特別是悲觀。悲觀的本質其實就是自卑,乙個人如果自卑,辣麼必定悲觀。 享動365 決定人樂觀和悲觀在很大程度受解釋風格影響。樂觀型的解釋風格對好事和壞事的看法正好相反。樂觀的人認為好事會惠澤到他所做的每一件事 具有永久性 普遍性 而...

為什麼有的人富有,有的人貧窮?

打飛機的奔er妹 作為乙個常年負債,而且一直很窮的人可以很清楚的告訴你都是作的!貧窮的人越作越貧窮,短淺的見識和沒有強大的自制力使得整體素質的落後。至少現在的我就存在這些問題,而身邊的同志們都是相當的努力和勤奮以至於一對比我就能看到我的問題所在。別人我不知道,我知道我的貧窮是現在的懶惰和為所欲為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