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字變成姓氏之後發音就變了?

時間 2021-05-30 18:30:22

1樓:野鶴居士

有的本身就是多音字,其中又有一部分字的乙個讀音在日常用語中消失,而作為姓氏時讀音相對穩定,保留了原來的發音,導致某個讀音只用於姓氏。比如「任」古代有平聲去聲兩讀,讀去聲(rèn)時表示「任務」;讀平聲(rén)時表示「擔任」,作為姓氏時為這一讀音。後來兩音都讀去聲,不再區別,但作為姓氏時仍讀平聲。

還有「過」字,古代表示「超過」或「過錯」時讀去聲(guò),表示「經過」時讀平聲(guō),後來只有姓氏保留平聲讀音。

2樓:DONGNANXIBEI

姓氏倒是保留了較古的層次的發音,而取名則是依據雅好來進行,這樣同時也能解釋吳語區、閩南語區通常是「姓氏白讀,名字文讀」的原因了(比如「江」在上海話白讀為k,文讀為ti)。

3樓:鮦陽路人

一些字在作專有名詞(如姓氏、地名)時,會有異讀,原因很多。

1.有的可能反映了上古語音的差異,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其讀音就有不同。如單dān,shàn,賈gǔ,jiǎ。至於這種形態變化的規律與意義尚不明確。

2.有的則原本讀音相同,只是在專有名詞的讀音相對滯後,就變成多音字了。查古字典的話,「仇」作仇人和作姓氏的讀音相同。

但普通話裡分作chóu和qiú兩音。在姓氏中的讀音qiú更接近古音。「秘」作秘密和作姓氏的讀音相同,在普通話裡分別讀作mì和bì。

在姓氏和地名中的讀音bì更接近古音。

4樓:馮慶

漢字中的多音字本來是常見現象,但作為姓的字擁有特有讀音而不具備其他含義,因為用途的單一性,使用範圍不那麼普遍,而顯得比較各色。

比如「曾」字,「曾經」這個詞常用,只有作為姓才讀如「增」。也正因此人們往往有個誤區,認為「ceng」是本來讀音,而「zeng」的讀音是後期的變音。

其實,恰恰相反。姓氏的讀音,由於代代相傳很難「出錯」,比如你姓「zeng」,絕不會告訴兒子你們家姓「ceng」。

與姓氏的異讀字同理,這種現象也常見於地名。比如「湧」字,在做地名的時候不讀如「勇」,而讀如「衝」。

異讀字的出現,主要原因是借字造成的。就是說,古人就某具體事物發明了字,出現新事物懶得再發明新字,就借用現有的字形來用了。

但用於姓氏、地名的異讀字並非這種情況,而是很可能最初讀音是相同的,而作為作為其他含義的地在時光流轉、方言交流、人口遷徙等過程中逐漸讀變了音,而姓氏、地名用字則因為家族、當地人的穩定性而保留了下來。

所以,作為姓氏、地名的讀音,應該是古音,其他讀音屬於後起讀音的可能性最大。

以姓氏用字為標引的組字部件的新字,以姓氏讀音的字的數量要多一些。

比如「贈、增、憎、甑、繒、罾」等,均讀「zeng」,而讀「ceng」的「蹭、噌、層」等則要少一些。

再如「歐、毆、嘔、鷗、謳、甌、漚、慪」等,均讀「ou」,而讀「qu」的「驅、軀」的要少一些。

這個現象也說明另乙個問題,就是這些字出現變音現象,在大批量造字的早期就已經發生了。似乎也可以證明讀姓氏古音的那些字,造字時間要早。

那麼,能不能隨波逐流、方便大家起見而廢除姓氏、地名用字的專屬讀音而改為「通俗讀音」呢?傳統觀念來看,這簡直與改姓無疑,簡直是大逆不道。

但是,大家怎麼讀「那英」?「那」作為姓應該讀如陰平一聲,但讀「那英」的時候都讀成去聲四聲了吧?

同樣的還有「蒙」,連老蒙家也讀為二聲,而不是姓氏專屬讀音的三聲。

實際上,廢棄姓氏、地名專屬讀音可能是趨勢。老實說,所謂多音字,其實就是不同的字,乙個讀音加乙個字形就是乙個字,即便字形一樣。這給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帶來了彆扭。

比如「確鑿」已經改為「quezao」,不讀為「quezuo」了。

比如「呆板」已經改為「daiban」,不讀為「aiban」了。

5樓:

有個老師姓怯(做姓應讀kai第三聲),但是不認識他的都以為讀qie…所以他每次自我介紹時候都要鄭重其事地預警:我姓kai,不姓qie

6樓:知性的小澤瑪利亞

姓氏在固定的語言使用中很難發生讀音的改變,畢竟你喊錯別人的名字是很嚴重的事情,但是日常使用的語言卻會在歷史的長河中發生改變所以反而是姓氏保留了古音,證明了這些字讀音的改變

7樓:流光了

題主你說反了

基本上,這些字並不是「變成姓氏之後發音就變了」,恰恰相反,一般而言是:某個字剛剛成為姓氏用字的時候,發音和日常語言發音是一致的,而隨著語言的演變,這個字本身在日常應用中的發音發生了變化,而姓氏裡這個字的發音卻沒有跟著變化,這才造成了發音的不一致。

這個現象被稱為專有名詞音變上的滯後性,除了姓氏用字,也經常出現地名等等讀音上,比如武漢的「街道口」,街讀作gāi,北京的十里堡,堡讀成pù,等等……

8樓:朱翊鈄

有不少漢字,在作為姓氏時有它特殊的讀音,這在姓氏學上被稱為「異讀」.出現異讀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姓氏中保留了古音,以及受地方方言影響所致.

還有一些姓氏用字,一字兩音,同乙個作為姓氏的漢字,由於有兩個讀音,就代表了兩個不同的姓,而且不一源流.如:「樂」姓,北方讀音與「月」字同,而南方讀音則與「勒」字同音;「召」姓,漢族人讀者作「少」,而傣族人則讀作「趙」;原籍在中原一帶的「覃」姓,讀音作「談」,而注籍兩廣或壯族的則讀音與「秦」字同.

這些同字不同音者,分別表示不同的姓,不能認為是同一姓氏在不同地區、不同族屬的不同讀法.

為什麼戲曲裡有的字發音不標準?

鳳點頭MENG 以京劇為例,它以湖廣音,中州韻為基調,音調就是中州韻,是京劇,以及部分地方戲的基礎腔調,崑曲也是這樣,但它的字音是以蘇韻為主,因此與崑曲不同。京劇中也有很多借鑑崑曲的字音部分,程派就是其中代表之一。湖廣音是武漢地區的方言,結合京音及其他劇種方言而成,有尖團 上口字的區分。 SYCY ...

為什麼漢族姓氏喜歡用 來 母字?

高昂 直接上圖 ps1張 這是我qq的分組,為方便,按姓氏首字母排的經長年累積統計,L組完勝。近期準備重開個 李 專組。 黃亮anthony 查查漢語拼音音節表,就會發現 l 是音節最多的聲母之一,只有五個韻母不能與聲母 l 構成。但沒有z多,見下。w x y z中,z 代表 z 和 zh,所有它們...

為什麼漢語中 日 字如此常用,而發音 ri 的字這麼少?

仇子康 由於止攝空韻化,並且日母止攝為了增加辨識度 但我個人認為是為了避諱所有的 ri 音 所以除了入聲,統統變了er,即使是入聲,也仍然沒法倖免於難,因為 ri 的音被作為髒話。所以,全部被避諱或者空韻化乾掉了。 祥興三年 強答一波 本來想好好寫一篇的,想想還是抖個機靈吧 由於漢字的存在,上古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