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是不是自己和自己較勁?

時間 2021-05-12 07:40:48

1樓:

說是有方向性的較勁更合適些吧,畢竟,有緊也在較勁的範疇吧。

不較勁,確實達不到效果,任何牽扯到你現在做不到,需要努力才能做到的姿勢,多少都得較勁,一味的遷就自己,也確實沒效果,但這個較勁的前提是放鬆下的較勁,不能把憋的臉都紅了,身上一模硬邦邦,那你怎麼抱著樁架動起來?但是你一味的松,人家一碰軟趴趴的,再一上勁就倒了,這也不行,得是對方一碰,趕緊你身上有彈性才行,否則的話,你打個衝錘,碰上人對方還沒咋招,自己胳膊先軟了哪行。咋說呢,想象下伸懶腰的感覺,更貼近站樁時的較勁。

沒事多找小夥伴陪你動動,鬥鬥步子啦,打打手靶啦,別只站,光站很多地方會想不通,畢竟站是為了動,不動哪行。

2樓:木子

不是的。 站樁的時候,人是往上公升的,不是往下蹲,呼吸最好是用腹式呼吸(這個平時可以練)。

站樁最重要的是心要靜,因為心靜可使周身氣血暢達,進而可以調整脊柱,小關節,肩頸椎等關節錯位的地方。

但是初學站樁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靜不下來,喜歡用強力,追求形體上的標準。

因此,初學者萬萬不可急於出成效。建議你靜坐加站樁結合起來練,靜坐的時間最好是站樁的兩倍。比如靜坐十分鐘,可站樁5分鐘。

為什麼呢?因為靜坐相當於給自己的精神充電(吃飯睡覺是給身體充電)。站樁可以提公升身體的陽氣,但是自身陽氣不足的時候,不適合長時間站樁。

因此靜坐和站樁結合起來,更安全有效。

靜坐(建議用腹式呼吸)還有乙個好處就是,可以提高人的覺察力,也就是對自己身體以及情緒的鬆緊程度的觀察能力。這些都有助於站樁的時候放鬆身心,進而達到松而不懈。

最後,靜坐和站樁都是比較專業的,建議你真的想好好學習的話,找專業老師教。

3樓:不止流泉

要「較勁」,但要明白怎樣較勁,和較勁的目的是什麼,很多人上來就要求「松」,松是沒錯,但一上來怎麼可能就鬆得開,所謂「較勁」,從腳趾頭到手指頭都要較勁,這是乙個抻筋抜骨的過程,只有緊到極致,才能鬆到極致。

4樓:明明

你恰恰說反了,站樁的乙個作用是可以減少你和自己較勁。人用肌肉做乙個動作的同時,有一部分肌肉在做阻力,你自己是感覺不到的。站樁有乙個要求就是放鬆,能起到減少你肌肉產生這個阻力的作用。

長期堅持站樁後,你會覺得某些關節靈活多了,而且能感覺到一些小肌肉的動作。

站樁的時候注意力放在哪?覺察自己的呼吸丹田好還是完全順其自然?前者不夠放鬆,後者放鬆,但是會思緒萬千?

尋道 首先要時刻想著站樁的身法八要,虛靈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踏腰斂臀,裹襠坐胯,舌頂上顎,提肛。身形正確之後呼吸自然深長,感覺一口氣能吸到丹田就可以了。 原來題主的標題是 站樁的時候注意力放在哪?覺察自己的呼吸丹田好還是完全順其自然?前者不夠放鬆,後者放鬆,但是會思緒萬千?說說八卦掌的老樹盤根...

自己打自己是不是對自己施加了力?

小李 物理就應該多思考,我絕對贊成你提問題 不過憑藉你現在的知識可能不是很好理解 1 人不能提起自己與自己打自己 人不能提起自己 可以理解為牛頓第三定律即人本身既是施力物體又是受力物體,兩個力等大反向共線,所以不能提起 可以看做物體間的內力 同樣,自己打自己,手和被打的部位都能感覺到疼痛,是相互作用...

「我」和「自己」是不是兩個人?

學生時代等於零 弗洛伊德關於人格結構的理論或許能給你啟示。他將人格結構分為本我 超我 自我三個部分。本我 代表人性的自私部分,只與滿足個人慾望有關。它只關心如何立即滿足個人需要,而不受任何物質和社會的約束。本我的行動採取 快樂原則 超我 主要代表的是社會的價值觀或標準,對能做或不能做的事有許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