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的陰陽是什麼?

時間 2021-05-05 20:27:37

1樓:幸福

陰陽未判,一氣混茫。氣含陰陽,則有清濁,清則浮公升,濁則沉降,自然之性也。昇則為陽,降則為陰,陰陽異位,兩儀分焉。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陰陽之公升降,陰陽即中氣之浮沉。分而名之,則曰四象,合而言之,不過陰陽。分而言之,則曰陰陽,合而言之,不過中氣所變化耳。——《四聖心源》

2樓:陽雨

白天夜晚能了解嗎?

陰陽指一種思想

即 有男有女

有上有下

有好就有壞

有前就有後

如有亡之相生也,

難易之相成也,

長短之相形也,

高下之相盈也,

音聲之相和也,

先後之相隨也。

講的是一種辯證的

相生相對相成相會的關係

造字來看

阝指山陽指山的南面向陽的一面

陰指山的北面背陰的一面

3樓:

陰陽不僅僅是對立的兩種事物,還是一種劃分萬物的方法,就中醫而言,最大的陰陽就是人和環境,或者說「我」和外界,乙個人生病,因為自身原因是陽虛,因為外界原因的是陰虛,這就是起初的陰陽兩儀,再細分一下,就是主從,五臟六腑為主,周身經絡為從,外界影響到了經絡而沒影響到臟腑的為少陰,影響到臟腑的為太陰,經絡有問題為少陽,臟腑有問題為太陽,這是四象,再往下推,臟腑有問題,這個問題是在變嚴重還是在變好,這樣再分八卦,再細分,臟腑有問題,情況是在變好,那麼是在外界的影響下變好的,還是它自身在慢慢恢復的,再加描述這個的,即是六十四卦~

4樓:龍江

簡單說「陰」是指物質,「陽」是指能量。「陰」指精血,津液。「陽」則是指身體機能

陰陽互相制約,此消彼長。

陰虛不能制陽,則身體會出現機能亢奮,五心煩熱等。比如民間稱的「上火」…;

陽虛則全身無力、體倦嗜臥、畏寒怕冷。

5樓:大龍與大臉

個人自學易經兩年,中醫一年,自認為是有些心得體會的,大概看了一下其他答案,無論是中醫角度還是單純陰陽概念都太片面。我簡單說下我的想法。陰陽、五行是密不可分的,中醫上陰陽五行根源於易經,並從中根據大氣氣象環境和人體特點發展演化出六氣。

單純講陰陽五行,各種抽象的概念、定義我就不多說了,這些解釋起來就太多了,我就簡單來通俗的說下陰陽。首先,我認為陰、陽雖為對立的兩種性質狀態,但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基本上都是陰陽相融合而形成的,若陰、陽相背相離則必紊亂,即易經中的水火既濟卦(水在上火在下)和地天泰卦(地在上天在下)均為吉卦,以既濟為例,水勢向下為陰,火勢向上為陽,二者相融相交則吉,同理則變化出了火水未濟卦和天地否卦。正如人體榮衛系統,榮主疏洩為陽,衛主收斂為陰,兩者本為對立,而常人榮衛相融相交平衡則不病,若因外感使二者分離失去制約則病起,榮勝則發熱汗出,衛勝則惡寒無汗,若用藥正確使二者相合,則汗出熱退病癒。

又如近現代科學中發現的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所構成,即陰陽同時存在。其實仔細觀察太極圖也能發現陰陽相融相合的道理。接下來,對於提問中如何分辨陰陽的問題,我認為陰陽的性質和狀態有相對性和絕對性之分。

所謂絕對性,天為陽,地為陰;火為陽,水為陰;向陽為陽,背陽為陰;堅硬為陽,柔軟為陰;公升發運動為陽,收斂靜止為陰等等。也就是說,在絕對理想情況下(因為前面提到過現實中基本沒有完全為單一陰或陽性質、狀態的物質),陰、陽有著明顯的界限,即各種定義和概念所提到的陽公升陰降、陽動陰靜、陽化氣陰成形等等。而所謂相對性,我用五行和天干地支來舉個例子,我們知道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是有其對應的陰陽五行屬性的,除地支中醜、辰、未、戌(與幹、濕土有所對應)外,其他各唯一對應一種陰或陽的行,如丙、巳對陽火,丁、午對陰火;壬、亥對陽水,葵、子對陰水。

(子、午之陰陽屬性涉及到支中藏幹,易搞混淆)那麼問題就來了,水屬陰火屬陽能理解,而在水火自身之中怎麼還存在陰陽屬性呢?所以這裡就存在乙個相對性的思想,同樣是水,有大江大河與水滴露珠甚至水蒸氣之分,其作用效能和形式都有所不同,相比之下總有陰柔弱小一方和陽剛強大一方,此即陰陽的相對性。最後感慨一句,我們老祖宗所留下的八卦、河圖洛書和易經等等這些確實是窮天人之智的瑰寶!

單單是其中蘊含的思想哲理就要比西方早很長時間且更全面,而其在數術、算術方面以及中醫等其他學術方面的應用和成就就更加深遠了!只不過它是以抽象晦澀的方式呈現給後人的,以至於在現代科學快速發展的今天,它更不容易被世人所接受!

6樓:陸一九

現在的中醫教材裡頭,對陰陽的解釋幾乎都是從哲學的角度來解釋的,他沒有從生理的角度來解釋陰陽

而我相信,陰陽在最早的時候,肯定是有乙個確切的含義,否則的話,中醫是無法建立起來的,只是後來的陰陽被逐漸逐漸的哲學化,走到了今天就變成了醫哲不分

7樓:闕糖

廣義的講,陽代表一切上公升的,發散的,熱的,快的,動的事物;陰代表一切下降的,收斂的,冷的,慢的,靜的事物。

下面說說我理解的最簡單的層面,中醫專業的請輕pia。前面也人說的類似的觀點。

陰是物質,陽是能量。

對應到生物中,陰是蛋白質脂肪糖等物質,陽是ATP等能量。

人體中,陰是你身體的組成部分,陽是各項生命活動(新陳代謝)。

所以,我們所說的陽虛的人,大部分生命活動不旺盛。即使身體有蛋白質,脂肪等物質,也沒辦法燃燒產生能量(ATP),典型的是,胖人多陽虛,消化功能不好(生命活動不旺盛),怕冷等。

陰虛的人,身體物質不足,消耗的精力太多,身體就比較消瘦。容易出虛汗,煩躁,口舌生瘡,失眠多夢等。

當然,還有其他情形。比如陰陽都虛。

至於題主說的如何準確區分陰虛陽虛。

首先是陽虛。陽虛有不同的層次(我了解的不準確啊,還是輕拍。。。)

先看你的消化能力,各種消化不良,腹瀉的症狀都是脾陽虛。舌苔厚,白,怕冷。

再嚴重一點就是腎陽虛。嚴重消化不良,嚴重腹瀉,沒食慾。嚴重怕冷。腰痠背痛腿抽筋,骨質疏鬆。牙疼。下肢水腫,口腔潰瘍等。

注意上面最後兩條,下肢水腫是寒(陰),口腔潰瘍是「上火」,即熱(陽)。我們稱這種現象為「上火下寒」。給出的解釋是:

自然界中就有冷空氣密度大,下沉;熱空氣密度小,上浮的現象。也有水往下流,火向上炎的現象。所以人身體中,水(陰)自然往下,火(陽氣)自然往上。

但是人是恆溫動物,不能下半身30度,上半身40度。所以需要違背自然規律,把水往上運,熱氣往下引。這是腎的功能,如果腎陽虛。

這種功能沒法完成。就會造成這種」上火下寒「的症狀。這種症狀其實還挺常見的。

比如有些女生手腳冰涼,極度怕冷,卻煩躁,口腔潰瘍,失眠多夢。比如老年人,腿腳已經不利索了(老寒腿),卻睡眠不好,失眠多夢容易醒。有些還伴隨牙疼(牙「上火」)。

然後是陰虛,症狀有手心腳心發熱,容易低燒,口渴,咽乾,失眠多夢,神經衰弱等。

我的理解是,在現在這個我們周圍的人大多數都能吃飽飯的時代(節食的不算),陰虛是久病不癒或長期飲食生活不規律,或者過勞導致的。陰虛一定陽虛,因為如果你消化能力很好,多吃點飯,就能補回來了。(所以這是陰陽都虛)

我的理解是從曲黎敏的書中得到的,所以可能偏向」火神派「,不足請指正。我不是專業的,也不要聽信我判斷。事實上,好像陰虛陽虛的判斷醫生也有些爭議或者判斷不准的時候。

大家根據自己的感覺只能粗略的判斷。

另外,如果光是聽我描述這些症狀,題主可能不會對陰虛陽虛有直觀的認識。

但是如果有親身體驗,相信不會覺得這些東西」玄之又玄「,都說」久病成醫「嘛。當然,如果題主身體很好,那恭喜你。也希望你千萬別體驗這些症狀。

像我們這種「亞健康」症狀都是不良習慣造成的,雖然知道這些理論,但是調養起來也不容易,主要是戰勝不了惰性。

有這些問題的同學可以去醫院看看,輔以生活方式的改變。輕微的陽虛就多做有氧運動,注意保暖,吃飯細嚼慢嚥,不吃涼的。腎陽虛不要做太多運動,適量的柔緩運動即可。

泡腳,撞背,太極拳都可。認真吃飯,睡覺。減少壓力,不要做繁重勞動,心情平和。

陰虛也是先從消化能力開始調(不是你吃了多少都能消化的,要適當活動等,而且陰虛也不要吃涼的)。

陰陽是玄學中的內容還是什麼?

李冉 陰陽是這個世界的物質形態 但凡有形的能量都有它自己執行的規律規則 然而規律是無法改的只能順應規律 所以老子講 道法自然。這個自然就是順應規律。所以陰陽無處不在。 嵩山幹壹易師傅 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 日月 晝夜 寒暑 男女...

中醫陰陽五行等理論的現代解讀是什麼,西方的現代自然醫學是怎樣的?

本來面目 中醫的陰陽五行,就是我們現在的初中的物理化學,大部分都可以解釋的通的。沒有什麼高深的東西。主要是應用方面,還是要足夠經驗的積累才可以。世間的東西,很多人都掌握理論,可是能實踐出來的,才是鳳毛麟角。 已登出 你的 人體土質理論 在傳統文化中已經有體現了,不需要你自己發明了,好好學習先人的東西...

中醫黑們黑中醫的依據都是什麼?

野小斑 因為,想出名!很簡單的道理,他們基本都是高學歷的人,是權威,他們推翻了中醫就可以揚名,然後得到西方的認可以及優厚的待遇。至於理由,畢竟人家是權威,然後多數的老百姓聽風是雨的,專家說什麼就是什麼 這只能怪中醫太不爭氣,本身就是漏洞百出,而且根本就沒有正視和改正的勇氣。比如說 吹噓自己能夠把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