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沒有溫度計和計重器如何得到合適做手衝咖啡的水溫和重量?

時間 2021-05-07 12:36:01

1樓:連長

其實,手沖吧,不要在意那些細節!

普普通通的一款豆子,你就簡單的衝煮,喝著開心不香嗎?

你確定乙隻上限極低的咖啡豆,通過細節能衝的好喝?

你確定不是一只好豆子,XJBC都好喝?

所以啊,年輕人,別太拘泥了,你喝的是咖啡,追求細節,永無止境,那是職業人做的事兒,我們喝著乙個開心就好!

所以買好豆子,然後傳統的XJBC技巧衝煮,挺好!

2樓:不辣的皮皮

那就去買吧(捂臉)

其實磨和手沖壺是最貴的,溫度計和計時秤都比較便宜; 但定時定溫,都對手衝咖啡的出品影響很大,所以沒必要省這個錢。

3樓:曼老江咖啡

衝一杯好喝的手沖咖啡很容易,但是衝兩杯一樣好喝的手沖咖啡很難。『明明都是一樣的引數一樣的注水』,為什麼衝兩杯同樣而且好喝的咖啡很難呢?

平時做咖啡總是強調研磨度、粉水比、水溫、粉量、濾杯等引數的重要性。的確沒錯,這些引數選擇合適了會使一杯咖啡穩定好喝,可衝煮畢竟還是乙個實踐過程,從中會有一些影響風味卻令人忽視的細節。所以我們就來盤點下衝煮過程中要注意的細節。

1、準備工作最後一步才研磨咖啡粉

在衝煮咖啡前需要準備一系列準備工作,例如稱豆、預熱濾杯和分享壺、等待熱水到達合適的水溫、研磨咖啡等等。建議把前面一系列的準備功夫都做好才進行研磨咖啡,因為剛研磨的咖啡揮發物質非常容易散發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剛剛研磨出來的咖啡如此之香。而如果過早的研磨咖啡,咖啡的揮發性物質流速得越多,那麼到達杯子裡的香氣物質就會相對少了。

2、不要過度追求粉層平整

在把咖啡粉倒入濾杯中時,發現表面不平整時會搖晃濾杯使表面趨於平整。可你細心點就會發現,剛剛倒入濾杯中的咖啡粉整體體積會比搖晃(拍平)後要大,而且咖啡顆粒之間的間隔也會較大。

因此投粉是有技巧的,建議投粉時要果斷點,一氣呵成,只要粉層不是極端不平整(粉層傾斜在一邊),都不需要把它搖(拍)平,稍微不平整並不會影響悶蒸效果。如果出現了粉層極度不平整,這時我們只需拿起濾杯,往粉層低的一端輕輕一拍,這時粉層就會奇蹟般地平整了。並不建議用搖晃和多次拍打的方式使粉層平整。

3、注水時水位不要超過粉層高度

像使用V60等結構的錐形濾杯,其濾杯上的導流肋骨能把水從肋骨上導流下去,而不是經過咖啡粉層,以達到粉層不積水造成堵塞的效果。其本意設計是防止咖啡粉層堵塞下水孔而造成的過度萃取。

然而如果在注水的過程中水位高度高於粉層,那麼水會直接接觸導流肋骨,順應而下從邊邊溜走。從而這部分的水沒有參與到咖啡的萃取,造成萃取不足。

4、衝煮完成後,要搖晃咖啡液

有心急的小夥伴在衝煮完成後就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口,然後發現偏淡,然後漸喝漸濃。其實細心的你在觀察下壺會發現在前段衝煮會的咖啡液會偏濃,後段的咖啡液會偏淡。所以剛剛衝煮完成後的咖啡濃度是不均勻的。

需要外力的幫助(搖晃,工具攪拌)使咖啡濃度均勻。在慢慢品嚐

咖啡豆有30%的物質是可溶的,但不是將這30%的可溶物全都萃取出來就是最好,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所定義的金盃萃取率是在18-22%,即10g咖啡粉萃取1.8-2.2g出來,而滴濾咖啡的TDS濃度大約在1.

2-1.45%之間,即萃取的18-22%咖啡物質佔整杯咖啡的比例是1.2-1.

45%,所以我們喝的手沖咖啡大部分都是水。建議大家可以用計算器算一下,為了達到1.2-1.

45%這個濃度範圍,咖啡粉與注水量的比例就在1:12-1:15之間。

根據這個範圍,來規範我們的衝煮引數,每次有新的豆子上架前,都會經歷烘焙、杯測、手沖等環節的調整,其中手沖的調整方向就是看TDS濃度,當然平常在家就喝喝咖啡的,倒也不用買專用儀器,根據口感去判斷濃淡即可,通常建議粉水比控制在1:15之間。

4樓:左手咖啡

衝一杯好喝的手沖咖啡很容易,但是衝兩杯一樣好喝的手沖咖啡很難。『明明都是一樣的引數一樣的注水』,為什麼衝兩杯同樣而且好喝的咖啡很難呢?

平時做咖啡總是強調研磨度、粉水比、水溫、粉量、濾杯等引數的重要性。的確沒錯,這些引數選擇合適了會使一杯咖啡穩定好喝,可衝煮畢竟還是乙個實踐過程,從中會有一些影響風味卻令人忽視的細節。所以我們就來盤點下衝煮過程中要注意的細節。

1、準備工作最後一步才研磨咖啡粉

在衝煮咖啡前需要準備一系列準備工作,例如稱豆、預熱濾杯和分享壺、等待熱水到達合適的水溫、研磨咖啡等等。建議把前面一系列的準備功夫都做好才進行研磨咖啡,因為剛研磨的咖啡揮發物質非常容易散發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剛剛研磨出來的咖啡如此之香。而如果過早的研磨咖啡,咖啡的揮發性物質流速得越多,那麼到達杯子裡的香氣物質就會相對少了。

2、不要過度追求粉層平整

在把咖啡粉倒入濾杯中時,發現表面不平整時會搖晃濾杯使表面趨於平整。可你細心點就會發現,剛剛倒入濾杯中的咖啡粉整體體積會比搖晃(拍平)後要大,而且咖啡顆粒之間的間隔也會較大。

因此投粉是有技巧的,建議投粉時要果斷點,一氣呵成,只要粉層不是極端不平整(粉層傾斜在一邊),都不需要把它搖(拍)平,稍微不平整並不會影響悶蒸效果。如果出現了粉層極度不平整,這時我們只需拿起濾杯,往粉層低的一端輕輕一拍,這時粉層就會奇蹟般地平整了。並不建議用搖晃和多次拍打的方式使粉層平整。

3、注水時水位不要超過粉層高度

像使用V60等結構的錐形濾杯,其濾杯上的導流肋骨能把水從肋骨上導流下去,而不是經過咖啡粉層,以達到粉層不積水造成堵塞的效果。其本意設計是防止咖啡粉層堵塞下水孔而造成的過度萃取。

然而如果在注水的過程中水位高度高於粉層,那麼水會直接接觸導流肋骨,順應而下從邊邊溜走。從而這部分的水沒有參與到咖啡的萃取,造成萃取不足。

4、衝煮完成後,要搖晃咖啡液

有心急的小夥伴在衝煮完成後就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口,然後發現偏淡,然後漸喝漸濃。其實細心的你在觀察下壺會發現在前段衝煮會的咖啡液會偏濃,後段的咖啡液會偏淡。所以剛剛衝煮完成後的咖啡濃度是不均勻的。

需要外力的幫助(搖晃,工具攪拌)使咖啡濃度均勻。在慢慢品嚐

咖啡豆有30%的物質是可溶的,但不是將這30%的可溶物全都萃取出來就是最好,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所定義的金盃萃取率是在18-22%,即10g咖啡粉萃取1.8-2.2g出來,而滴濾咖啡的TDS濃度大約在1.

2-1.45%之間,即萃取的18-22%咖啡物質佔整杯咖啡的比例是1.2-1.

45%,所以我們喝的手沖咖啡大部分都是水。建議大家可以用計算器算一下,為了達到1.2-1.

45%這個濃度範圍,咖啡粉與注水量的比例就在1:12-1:15之間。

根據這個範圍,來規範我們的衝煮引數,每次有新的豆子上架前,都會經歷烘焙、杯測、手沖等環節的調整,其中手沖的調整方向就是看TDS濃度,當然平常在家就喝喝咖啡的,倒也不用買專用儀器,根據口感去判斷濃淡即可,通常建議粉水比控制在1:15之間。

5樓:

日常來說,手沖咖啡對於溫度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90度左右的水都可以,燒開了稍微晾一晾,或者加一點點常溫的水就ok了,並不需要常備乙個溫度計。

但是重量是非常重要的,十分不建議在沒有秤的情況下做手沖。粉水比差一點點的話,口味都會差很多。如果真心愛好手沖,一定要買乙個電子秤。

6樓:蔣小明

多試啊,剛燒開的開水在同樣的容器裡放置3分鐘、5分鐘、6分鐘等等,然後每樣都拿去泡。

重量的話,加多加少慢慢記住。

多試幾次,就能找到最好喝的大致溫度和量了

7樓:林享

1、沒有辦法

2、我早上的早餐咖啡全是精品豆,但我不稱豆重也不稱水量當然也不看溫度一切就是為了喝。

3、如果你真的關心這些你就會去買它

8樓:Benjamin

全靠經驗。

開水出來大概過多久到多少度。

悶蒸時粉的狀態看時間,衝的量也能看或者估計出來。

曾經有朋友讓我不用溫度計和計時器,我衝出來的時間和口味誤差不大。

9樓:李哲一

如果對咖啡品質要求不精準的話

多嘗試就好了。。。把水燒開,晾三分鐘,基本就在90左右,當然這個資料是我手沖壺的資料,不同手沖壺容量,保溫效果不一樣,降溫速度也不一樣。。。既然不用溫度計,玩個大概就好。

粉量的話用乙個小點的容器,每次都倒差不多的量,只能看大概體積。。然後衝出來慢慢感受,味道薄了就調整。

想好好做咖啡還是建議買溫度計和精準的電子秤。

10樓:孫泊川

斜腰。手沖確實對重量比例水溫要求很高。但是如果真的沒有能力去實現這些隨便衝一下也是ok的。掛耳包就是這樣麼不是。

可能不能完全展現豆子的味道。但是能喝。

哪種室內溫度計最準確?

程式設計師職場大萌哥 這款溫度計就很實用,顯示一目了然,誤差範圍2度,在教室,大場合中,家裡,都是非常實用的。價效比超高的一款溫度濕度檢測器。這類裝置都是靠著感測器感應,所以掛的時候不要直接貼住牆,而應該有些距離,靠著也可以,這樣子能測量準確空氣中的溫度,濕度。收納能力 體積小,收納非常方便 有無異...

有什麼推薦的烤箱溫度計?

萌萌小仙女 廚房神器 OVEN烤箱專用溫度計 每次照著配方做烘焙,總是差點火候?那是你沒摸清自家烤箱的脾氣!烤箱專用溫度計,讓自家烤箱0溫差 OVEN烤箱溫度計某寶15,安利個購買烤箱溫度計能省錢的辦法,可以領7元的券通過這個省錢小攻略,剁手黨可以幫你省下許多錢 OVEN烤箱專用溫度計 使用步驟 清...

請問怎樣用烤箱溫度計測量自家烤箱的溫度啊

陳大仙兒 測溫通常需要用到兩個烤箱溫度計。具體方法 1 把兩個溫度計分別放在烤箱上層與下層,同時測量烤箱上火與下火的真實溫度。3 當烤箱外部面板溫度達到200度後,觀察溫度計的數值。以上火為例,如果上火溫度計顯示180度,就意味著烤箱上火溫度偏低,在以後使用中,根據配方的溫度,要記得多加20度。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