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最不靠譜的養娃育兒經驗是什麼

時間 2021-05-06 04:05:27

1樓:Bing

不請自來,太多了…

1,孩子三個月的時候發燒,嘔吐,公婆說小孩發燒正常,多觀察(公婆都是醫學出身,公公還是醫學某領域博士),我看孩子難受的不行,但每次問就讓觀察,後來我擔心的要命,強行要求去醫院,還好不晚,孩子腎感染,當天立即住院輸液…再去晚點就危險了,在醫院住了一星期

2,孩子要綁腿才長的直…你能相信這是醫學出身的人說的話嗎…我親身經歷,我媽沒給我綁過腿,我腿又長又直

3,哎呀我孫子瘦了,你奶沒有營養啊,怎麼還不添奶粉啊blablabla…

4,孩子的衣服一定要手洗…嗯,等孩子見到他奶奶了,讓他奶奶給手洗(洗衣機烘乾機弄完的衣服又乾淨又蓬鬆柔軟,還沒有毛毛,省事,不香嗎?!)

5,孩子要穿舊衣服,對孩子好,還好我們離得遠,我就當一陣風吹過

當然,公婆也給過很多有用的建議…總之就是自己一定要多學育兒知識,多思考其合理性,科學性,以及適不適合自己家的情況,不要任人擺布。

還聽過保姆說什麼小孩不能照鏡子,會沒魂…孩子哭了晃晃就好了…總之保姆的愚昧讓我震驚,我都沒讓她碰孩子一下

2樓:林小沐

△「你將這碗飯吃了,奶奶等下帶你去買糖」,「你去睡覺,爺爺明天帶你去公園」……結果,孩子歡天喜地吃完了、去睡覺了,但是爺爺奶奶故意將承諾忘記了,或者乾脆說「下次再給你買」,「下次再帶你去玩」,孩子也是有自尊的,被騙多了,會養成懷疑的習慣,逐漸地,也學會去騙別人。

△在這樣的問題上,媽媽們更注重問題本身,運用循循善誘地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暫時解決眼下的問題而忽視孩子性格的養成。

△孩子撞在桌子摔倒了,老人趕緊將哇哇大哭的孩子抱起來,「打它,桌子不乖,撞到寶寶,打它……」這樣的教導,讓孩子是非不分,長大後,往往將自己的失誤和過錯推到客觀環境或者別人身上,不善於自我總結和糾正,長大後也容易推卸責任。

△相反,媽媽們會告訴孩子做錯事的原因,以後怎樣避免錯誤的發生,教給孩子正確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學會承擔責任。

3樓:

我媽覺得用尿不濕孩子才會紅屁股。我姐在外地生孩子,她5月份生的孩子,我是7月中旬生的。我媽去看孩子時孩子屁股特別紅,她就說不能戴尿不濕,就是因為戴尿不濕才紅屁股的。

我和我媽爭執,為啥別人的孩子戴尿不濕就不紅屁股,就她的孩子總是會紅屁股,還是孩子屁股太容易過敏了,明顯是孩子的問題,我媽非說是尿不濕的問題。我家寶寶出生一兩周是尿布,其實我也覺得尿布也挺好的,不到乙個小時換一次,換得特別勤快,其實我覺得無所謂啊,反正尿布又不用我洗,我坐月子特別輕鬆,孩子都是爸爸和姑姑照顧。生了半個月用尿不濕,很少紅屁股,我都沒用過護臀膏屁屁樂之類的,買的露安適的護臀膏也沒拆封。

我用的是大王天使和光羽還有露安適的尿不濕,親測大王天使好用又便宜,沒有啥母嬰群不推銷,都是我自己看到活動買的。

帶孩子我婆婆倒沒說什麼不靠譜的育兒經驗,都是聽我和婆姐的。我是隨心帶,不看育兒書籍,因為我覺得每個孩子不一樣,沒什麼參考性,懶得看。覺得有問題就問群裡生孩子那家醫院兒科的醫生,醫生回覆很及時,比看書快速又高效。

4樓:語冰

最不靠譜:寶寶拉臭臭不是一天一次嗎?我婆婆說的,因為早早就說過不用她伺候我月子,結果什麼都想當然……寶寶滿月了還是要她帶,真的完全不放心

5樓:爛人

就是這個-----他還是個孩子,總是不懂事,所以就要慣著長大了就懂事了。

還見過乙個媽媽帶著女兒竟然就是喝水,要喝純淨水。不能接觸到外面的環境,怕外面環境汙染到孩子的身體健康。

6樓:青磁色

不請自來,經驗來自寶寶奶奶。

小孩就要不停的吃,各種吃,隨時隨地的吃,什麼都吃,1歲以後就可以跟著大人吃飯,什麼是過敏,那都是迷信謠傳。

老太太的戰績如下:

給小姑子家的寶寶餵奶喂到奶順著嘴角流出來

趁我不在家,給我家寶寶4個月喂綠豆粥,5個月喂全蛋,1歲喂雞腿(我家寶1歲的時候只有6顆牙)

7樓:王川

最扯的養娃育兒經驗:新生兒要綁手綁腳。

這是我們那裡的風俗,孩子一出生,老人們說要把孩子像綁粽子一樣綁起來,就是把孩子的兩腿併攏,用「包被」綁得直直的,預防「羅圈腿(O型腿)」或「X型腿」現在好多了。

8樓:時雨 心理諮詢師

第乙個:把尿;

現象;在我們小時候,以及爺爺奶奶的那一輩子,把尿是很自然的事情,

因為:可以節省尿不濕。同時我們的從小到大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也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但是在歐美國家從來沒有把尿的說法。

可以看到不同的國家對於把尿這件事情上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那麼最關鍵的事,把尿是正確的做法嗎?

一方面,把尿是一種自然的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媽媽會發現,把尿方便、有效、環保,而且節約資源。而另一方面,嬰兒的生理和心理發育仍未足夠成熟,無法有意識地自控排便,把尿即相當於家長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寶寶身上。因此,作為父母,你有權力決定任何一條道路。

什麼時候給寶寶如廁訓練?

需要根據寶貝的生理以及生理的成熟程度來判斷。這個時間段一般在1.5歲到2歲之間。

如果過早,寶寶的大腦神經還不足以支配寶寶的排便行為。但是每個寶寶的情況都不一樣,要根據寶寶的這幾個新號來判斷:

1、寶寶大小便後,給寶寶穿上尿不濕的時候,他感覺到不舒服或是不想穿;

2、寶寶有自己的固定排便時間和習慣,每當想要排便的時候,都有固定的姿勢等;

3、看寶寶尿不濕的乾爽度,如果寶寶耳朵尿不濕在2小時還是乾爽狀態,那就說明孩子的膀胱效能以及身體控制力有提高,可以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

還有乙個最簡單的訊號,就是寶寶通過語言或是支腿動作明確的告訴你;

同時,我們需要關注:

1、孩子如果在沒有用尿片後,尿濕了床單,寶爸寶媽們不可以批評孩子。對於孩子在二歲前最大的安全感來自於父母的肯定,尿尿這一件事情不是一下子可以學會的。

2、尿尿的訓練有反覆,你會發現寶寶一會兒學會了,一會兒又不行了,這個過程需要半年左右的時候,這是乙個正常的學習的過程。寶寶也需要用心去體現括約肌的填充到脹滿的感覺。

當然:作為父母也可以完全不用訓練尿尿這個過程,你會發現孩子到了2歲左右,突然有一天就會自主學會了。

9樓:江海

不靠譜的育兒經驗通常來自不靠譜的親戚朋友,用他們想當然的看法和經驗來指導別人,更可怕的是有些人還比較強勢。

我遇到一些育兒觀點,比如從小就要帶孩子出去多見人;孩子不聽話時就關在屋裡讓它哭,等它哭完了也就聽話了,等等。

這些都是我去親戚家時得到的指點,這也是幾年前的事了。那時我女兒還小,一歲多兩歲不到。當時帶著小孩去串門,孩子有點排斥陌生人,當我們坐在客廳聊天時,小孩吵著要我帶它進房間。

於是我就帶它到單獨的房間呆著,時間一長親戚似乎看不下去了,建議我把孩子帶到客廳與大家待在一塊兒,否則小孩容易變得孤僻冷漠。

我也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說好歹說勸孩子到客廳。可是待了一會,又吵著要進房間。這時我就不同意了,小孩也開始哭鬧。

親戚們又開始建議,孩子不聽話就讓它哭去,哭完了也就老實聽話了,也能鍛鍊它的承受能力。

毫無帶娃經驗的我也覺得有理,也就狠狠心讓娃子一直撕心裂肺的哭著,記得那半天時間大部分是在哭聲中度過的。

現在回想起來,感覺很痛心也很後悔,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完全是一種想當然的認知。小孩在幼小的時期,更多是的需要呵護和建立安全感,讓它們的天性得到自然健康的發展。而不是把大人的意志和思想過早的強加在它們身上。

如果乙個孩子違背自已的天性和意願,只是遵從大人的意志而表現得乖巧聽話,那不是一件好事情,如果程度嚴重的話將來會非常危險,自殺、叛逆等極端行為都能從平時這些壓抑扭曲的內心找到源頭。

好在類似的事件只是偶然發生,平時生活中我一般不會對孩子有過多的要求,我更傾向於它自然順應天性的發展。

不可否認,我家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見到陌生的親戚和朋友確實表現得不大方,甚至感到恐懼,有時會嚎啕大哭。有時去參加親朋好友的飯局,也因為孩子鬧情緒而提前離開。但我們也沒有為此指責孩子,因為我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令人欣慰的是,我的觀念似乎是正確的,如今孩子六歲了,各方面的表現都非常好,非常活潑可愛。在前不久的幼兒園畢業典禮上被老師選為小主持人,在台上脫稿演講表現得還不錯。

我業餘有個愛好是投資理財,我也感受到理財與帶娃有不少共通之處,最主要的共同處在於,它們都需要淡泊名利,淡化功利心和急功近利的心態,不必糾結於某個區域性時點的得失,而應當放眼長遠,具備長線思維。

培養孩子要著眼於貫穿孩子一生的幸福為高度,來看待和處理問題。

10樓:澳優能立多

沒有最不靠譜的育兒經驗,只有不靠譜的父母,尊重孩子之間的差異性,沒有千篇一律的「金科玉律」,尊重孩子豐富的情感世界,溫馨、祥和的環境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喲~

11樓:chen

那必須是睡扁頭啊!!這件事不知道是怎麼做到全國統一的,呆過跨越上千里的兩個城市,被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怎麼不給你們家寶寶睡扁頭啊?以後扁頭綁頭髮才好看啊!

我:????

本人作為乙個深受其害30多年的扁頭星人,最自卑的就是這個了,從側面看腦袋永遠像被拍扁了一樣。

任別人怎麼說去,我自巍然不動。並且主動發動攻擊,給他們陳述扁頭的種種問題!

1. 毀顏值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的頭部像乙個雞蛋,中間寬,兩頭窄。睡「扁頭」的寶寶只用平躺的姿勢睡覺,這樣就會導致寶寶的顱骨因為受擠壓而變得凸出。長此以往,寶寶的額頭會變得越來越大,下顎會變得越來越寬,顏值自然也就慢慢開始掉隊。

2. 毀智力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科學表明,人為的干預寶寶自然生長,會造成腦部的畸形發育,也就是俗稱的「扁頭症候群」。而人的後腦勺是小腦的所在,長期壓迫,小腦會發育不良或變形,嚴重的話會影響到智力的發展。

然而那些老一輩聽我說就像看到外星人一樣的表情,哈哈。反正目前我寶寶的後腦勺非常飽滿圓潤。管你們開不開心,老娘的孩子老娘自己做主。

12樓:小惟媽

盡早給孩子報個早教班,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重視嬰幼兒時期孩子的教養、教育是很重要,但是早教不是上早教班。早教更不是隨便在網上找些遊戲玩,許多父母對早教重視不夠,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主要原因是父母覺得孩子還小,沒有必要進行教育,這些都是錯誤的觀點。

生活即早教,把生活資源變成孩子的玩具,才是早教的根本。

新生兒出生後具有反應能力和學習能力,可以開始早期教育。對孩子教育和開發得越早,越有利於潛在智慧型的發揮,而開發和教育得越晚,越不利於潛在智慧型的發揮,兒童生來具有的潛在能力越難以展現。

早教的意義,就是為孩子提供豐富良好的成長環境,促進孩子能力發展,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提高孩子自信心。真正的早教是在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後,做一些可以對孩子產生正面影響的行為。

孩子從出生開始,每乙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特點、相應的早教內容和方法,只有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把握不同時期的重點, 才能夠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促進孩子智力的開發。

1~3個月: 這一時期的寶寶大部分時間都躺在床上,接受能力不是很明顯,訓練的重點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先天反射,另一方面還要盡早建立後天條件反射,如定時餵奶、定時解尿、定時入睡等,越多越好。之前講過的育兒Easy模式在這個時候就可以訓練起來了。

EASY是寶寶規律作息的一套程式,它每個字母代表乙個意思:寶寶吃(Eat),玩一會(Activity),去睡覺(Sleep),然後媽媽就有一些自己的時間(You)。這樣白天會有重複的好幾輪EASY,直到晚上睡覺。

這個時間段,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式幫助發展寶寶的觸覺、視覺、嗅覺和聽覺。對於小寶Bora說,他們需要一點時間才會對這些刺激做出反應,因此請一定多些耐心。

①微笑餵奶。新生寶寶的視力範圍不是很大,但是剛好能讓他在吃奶時看清媽媽的臉~因此媽媽在餵奶的時候,可以微笑著和寶寶四目相對,讓寶寶感受到你在注視ta,這能培養起你們最初的親密關係。

②模仿和及時回應。不論他發出什麼聲音,都模仿他發出的聲音及時回應他,這能鼓勵寶寶發出更多的聲音,鍛鍊寶寶的聽覺和發音功能。

③說說正在做什麼。只要在和寶寶互動,例如洗澡、換尿布、臍帶護理等等,都向寶寶描述自己在做什麼,以及此刻的想法。不要認為寶寶聽不懂所以就沉默,從出生開始,寶寶所聽到的聲音都會成為他將來說話時的素材。

④練習趴著抬頭。這個月要讓寶寶多趴著(大概3-5分鐘),從一分鐘逐漸增長到十分鐘左右,鍛鍊後頸的力量。小惟經過小惟爸的特訓,在月子裡就能從仰臥翻成側臥了。

⑤衣櫃漫遊奇境記。是時候把衣櫃裡各種顏色的羊毛衫、牛仔褲、棉質襯衣、絲巾、針織衫、格仔裙、等等材質的衣服拿出來給寶寶感受感受了。

4~6個月:這個時期寶寶比較好動,訓練重點是手的抓握能力和全身運動的功能。如讓孩子伸手抓取玩具。

也可以進行撕紙訓練,紙張要用比較脆一些的紙,那樣的紙更容易發出聲響,媽媽先進行演示,讓孩子進行撕紙。

身為父母,必須了解孩子在不同階段生長發育的特點,日常與寶寶進行的交流接觸、遊戲以及訓練,必須符合他們的生長發育特點,拔苗助長的做法將徒勞無功,事與願違。

生活即早教,把生活資源變成孩子的玩具,才是早教的根本。家長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細心觀察和引導孩子,把對孩子的教育滲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大小事中,讓孩子在家庭這個「教室」裡更加快樂健康的學習和發展。

其實不論什麼樣的洗護用品,歸根到底都是初為人母的我們,對寶寶的一種呵護。

找對了方法、方向,貴在堅持,堅持下去,自然就能看到寶寶們茁壯成長!

你所經歷的最不靠譜的工作?

玖橙 領導一直給你灌輸你每天的努力工作都是為了積累經驗,積累閱歷,提公升能力,你能得到更多。而實際上是我寶貴時間的流逝與被溫水煎煮的催眠,在控制中逐步失去自我 做過一家企業。各種亂。會計身兼出納。銀行賬戶單筆轉賬額度設定了最高限額4萬。不知道提高,所以100萬分25次轉。常年如此。每天的工作就是對著...

你做過的最不靠譜的事情是什麼?

阿崢 不靠譜,我一直覺得我就是個不靠譜的人,也不要我覺得,就是。就在今天!我那個教師資格證認定那個承諾書打反了,我根本就沒在意,心想沒啥大不了的,就交上了,可是審核沒通過,我哭,不就反了嗎?又不缺字,哼。而且,他讓我上午去改,我是打算去的,可是一覺睡到了九點半,還要匆匆忙忙去上課,下午再去的時候,人...

你見過的最不靠譜的投資人是怎樣的?為什麼?

秒見 觀察你的投資人是如何和你談估值的。越不成熟的投資人,越想多占有你的股權。最經典的例子是投資人期望獲得51 的股權,在絕大多數的融資輪次中,你只應該拿出10 25 的股份。以同樣的估值拿出較少的股份說明你幹得不錯,付出股份較多意味著你的創業專案可能風險較高。我個人經驗是在早期階段,創業公司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