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創業有哪些困難?

時間 2021-05-08 06:10:02

1樓:中華校草

房租3000-5000,廚師6000-8000,配菜2000-3000,算下來乙個月成本1萬1-1萬6,假設利潤33.33%,那乙個月至少需要做到3萬3-4萬8的銷售額以上才能掙錢,平攤到每天差不多一天1千1-1千6銷售額。假設乙個大包廂銷售額500,中包廂350,小包廂250,每天至少要坐滿三個包廂的客人才能開始賺錢。

另外有裝修的,預計100000-150000,一年365天,平攤每天裝修成本在274-411,如果租三年不換裝修每天的成本降到191-137。以當年老媽那個小鋪面來看,每天至少需要4個包廂的客人才能開始賺錢,以我對店裡的了解,前期多來一桌每個月利潤可能能達到1萬以上,但後期大家趕新鮮的勁頭過去,可能只能維持成本。難怪每次老媽都在為十幾二十塊的錢跟客人爭論不休,節儉省錢,真是不當家不知柴公尺油鹽的貴,少一分可能今天都虧本了,真的是太難了。

這麼多年大家都不理解,老媽也是辛苦了。

2樓:此使用者已離線

1.餐飲行業的人員流動性很嚴重,可能掌勺的廚師昨天還在今天就離職了。

2.產品不知道如何定價,貴的賣便宜了便宜的賣貴了。開不出選單,菜品分不出主次,沒有招牌菜。

3.盲目進場,對餐飲業唯一的了解就是下館子吃飯。

4.對店鋪的選擇沒有概念,不知道如何選擇,容易盲目選著熱門地帶然後被房租打趴下。

5.競爭壓力大,像火鍋,燒烤,茶飲等。大品牌的議價能力強,配套設施完備,小店無法與之競爭。

6.容易心比天高,天天幻想成為大品牌賺大錢,不夠腳踏實地著眼現在。不懂得節約成本,特別是年輕的創業者特別喜歡對標大品牌,在裝修,營銷,概念,服務等方面花費太多的財力精力。

7.容易被營銷內容迷惑,加盟一些餐飲品牌,然後被啃到血本無歸。

8.無法把控出品,產品質量不行,不好吃不好看不好聞。

3樓:自強不息

本人不才,正在經營一家披薩炸雞店,幾次創業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餐飲行業門檻較低,但是中間的經歷只有過來人才懂,開店之前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心態問題,

看到別人的餐飲轉得好,部分餐飲人的浮躁心態導致盲目投入,沒有做好市場調研和競爭研究分析,隨便找一家交了加盟費就以為萬事大吉,當甩手掌櫃。

成本問題,

餐飲一開就代表著每日資金流出這個閘關不上,開一天就需要支出一天的成本,這個成本隨著每天的積累,如果未能在一定的時間讓銷售收入流入,很容易就出現快速的嚴重虧空。

團隊問題,

餐飲專案除了有兩個關鍵運營點,乙個是後廚主導產品,乙個是前廳主導服務和營銷,這兩個崗位很關鍵,如果碰到哪乙個負責人或合夥人不靠譜就可能功虧一簣,難以維繫。

漏洞問題,

因為餐飲是屬於現金高流動的行業,在每乙個成本支出上都可能存在資訊不透明不對稱的情況,很容易被人找到漏洞,導致在成本上出現人為的嚴重虧空。

營銷問題,

營銷推廣沒有整體的規劃和比對分析,看到哪一種火就隨便使用,沒有合理配置活動內容和方式,導致高額的錢花了,客戶沒來也沒有任何的收益。

4樓:淺若夏沫a

餐飲行業之所以是完全競爭市場,乙個表面上的原因是進入門檻低,但不能簡單地將原因概括為進入門檻低這一點。舉個反例,早年的網際網路行業進入門檻也很低,但是網際網路卻是典型的不完全競爭市場。

5樓:懶懶額額

為什麼說餐飲不好做,因為吃飯誰都需要,所以競爭力大,這時候需要你能發現好的專案了。

其實很多大學生會去開奶茶店、輕食店,這類休閒又年輕的場所是我們最喜歡的店鋪。近年的奶茶店競爭力也越來越大了。

如果早些年我會建議你去開COCO、一點點,但是現在一點點已經火爆了一大片南方市場,市場飽和度越來越高、空白點越來越小,競爭力卻越來越大。按照市場劃分,他是屬於台式奶茶型別的,台式在很久以前就有COCO、大卡司和58度C的出現。可是現在市場想要真正出頭,是要做健康飲品這一塊了。

健康飲品這塊很多人都知道趨勢,但是很少人去執行,市場目前做的有點名氣的叫e-co奶茶,你可以先去了解,我這裡不做解釋。

6樓:水手

餐飲行業利潤低。。。。。那是扯淡,就是為了逃稅才做得這麼低!!!!!!!都是現金收入為主,說有多少收入就有多少收入,鬼才會說真實的收入,各種逃稅,各種兩本賬。

7樓:餐飲狂人

但凡是創業就面臨2個難題:資金和人才。你是否有足夠的資本去創業,你又是否有人才來和你一起創業或者是經營。

至於餐飲行業的創業則還有其他的困難:

1.選擇種類。你想選擇什麼餐飲型別?小吃、正餐、甜品還是其他。不一樣的型別有不一樣的經營方法。

2.選擇消費群體,你開的店面向什麼人群?青年人?中年人還是學生?不同的人群選址要求不一樣。

3.選址。這是乙個難題,因為面向的消費群體不同,選址有不一樣的要求,並且由於地段的不同,不同的位址租金不一樣。

4.經營問題。餐飲店開了幾個月就倒閉的店不在少數,主要是老闆的經營能力。

怎麼吸引新客,怎麼留住老顧客,怎麼搞活動,提高店鋪的人氣。很多老闆利用美團、大眾點評吸引新客,卻無法留住他們。可以去行業交流會學習經驗,可以利用餐飲管理軟體幫助自己改善經營管理,降低成本。

8樓:bchen

1 標準化選單

2 清潔衛生消防等等衍生問題

3 直營分店和連鎖的擴大化

舉個新思路,沙縣小吃的連鎖,所謂開新店弄得像樣子了就賣店,盈利靠接盤。

9樓:Angela

個人覺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困難點。

1、先了解餐飲組合的幾個模組,比如:市場定位、選址、菜品研發、運營管理、營銷策劃、資金。。。。。等等等等

2、然後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是開間有情懷的咖啡廳;還是做乙個屬於自己的連鎖餐飲品牌?還是加盟一家店?。。。

3、在此基礎上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麼?

4、再整合梳理下自己身邊的有的和缺少的資源是什麼?優勢如何發揮?問題如何解決?

其實,說到底,最難的就是認清自己,認清自己的能力和定位,並在風雲變幻的餐飲行業中堅持初心和不斷創新的激情。

10樓:餐飲界老二

目前來看是餐飲020大平台的補貼時代,但是相關的創業者只看重短期利益,不思考後果,都走進了誤區。只有做自己的渠道,才能一步一步的發展,踏踏實實的壯大!

11樓:

困難就在於大家都做一樣的餐飲行業卻不知道該如何創新有空可以看一下這個http://

12樓:胡胖子

來一段日常對話:

A:兄弟,最近咋樣?

B:不好搞呀,準備自己創業。

A:創業好呀,準備搞啥,我和你一起。

B:搞餐飲。

A:啥餐飲呀。

B:額...加盟吧...

再來一段

A:老公,上班好累呀。

B:不上班沒收入呀。

A:老公,咱們自己做生意吧。

B:做啥?

A:餐飲呀。

B:額...

無論老少,說到做生意,首先想到的基本都是餐飲,餐飲,餐飲亂拳打死老師傅,能不難麼

13樓:坤先生

樓上那些長篇大論實在無法引起讀欲,

我見多太多僅僅因為興趣和聽朋友說來錢就開幹的,結果大多失敗,當然也有少數成功的,

想要在餐飲上成功,我認為只有兩條路:

1,服務員或廚師→中級管理→高階管理→單店一把手→能自己決斷的一把手→創業

2,投錢佔股份,找乙個有決斷力的一把手。

最後,沒從基層幹起來過,就不要去攬那個個瓷器活,餐飲看似簡單,實則細雜事項多如牛毛。隨便舉例:

端上來的是一盤菜,廚房裡卻是油鹽醬醋茶亂七八糟一大堆,有物料就要有物資管理,成本控制,進貨渠道,採購回扣等問題,

端菜的是乙個人,但有人就有情緒,這就涉及到人員管理,團隊建設,人才培養。

等你進去後,就發現自己已經陷入泥潭!,

而未來的餐飲業門檻將越來越高!

答了半天發現沒答到問點,一句話:細雜事項多如牛毛,但沒入過行的人一般都看不到。

14樓:樂爺

我們四年前在資金不足的情況和三個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做了簡餐配送(單送外賣,大型的招聘會,演唱會,商務會議做配餐)。我做餐飲12年了!不過沒有什麼經商頭腦,只有執行力和很好的待客之術。

所以我們是邊營業邊投入改善完整。一路上真的很多困難,但是還是因為熱愛這個行業,喜歡服務來消費的顧客,看到他們吃上可口飯菜的滿足的感覺。中間兩個合夥的人看到沒有實實在在的錢在手上,就退出來了!

去年,我們做了湖北武漢的油燜小龍蝦,一開始真的很不錯,一營業就保持這麼好的收入,覺得很開心!我們是開在戶外,那是一條戶外的美食街。環境沒有話說很清新愜意,綠色一年四季不變。

是做晚間的4:30至02:00的。

可是好景不長,或許是我們不思進取,請的廚房主管也好大喜功有些驕傲,覺得這是他的功勞。慢慢的對菜品監督失去了重視。加上秋季和冬季產品的對接沒有做好,原有的顧客會覺得這個地方是有一天吃小龍蝦的,冬季肯定沒有啥好吃的了!

就這樣慢慢的營業額一落千丈。

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現在維持下去很難,需要資金的重新注入

15樓:老菜鳥

困難無處不在,但所有回答都是術的層面,取道明勢優術,道和勢更重要,沒想明白,就不知道機會在哪,不知道機會在哪,就哪哪都是困難,解決乙個困難又會製造出更多新的困難。餐飲行業的機會在哪才是需要時刻思考的問題!

16樓:翁小小

80後餐飲一線從業員工:只希望領導能尊重我們

釋懷,拽著80後尾巴出生的姑娘,至今已在餐飲行業一線崗位工作近五年,做過收銀、服務員、迎賓。說起自己的餐飲從業感受,釋懷說:感覺很壓抑,沒有給我們起碼的尊重。

聯絡上釋懷時,她剛剛從工作了8天的一家火鍋店離職,還在為老闆會不會結算這8天的工資而犯愁。經過一晚的考慮,今天早上,釋懷還是打算去這家火鍋店找老闆要工錢,如果老闆不肯結算,就只有繼續在那邊做著,直到能拿到工資。還好老闆給結算了,可是當釋懷想繼續在這家店做下去時,老闆一句「你做的不夠好」讓她決定,重新找工作。

一周前,釋懷在乙個同學的介紹下加入這家火鍋店,面試時談定的崗位是迎賓。7天試用期結束以後,釋懷被通知,換崗到服務員。「當時進去的時候沒說過要換崗,我就是做迎賓。

他開會就直接下命令,某某,今天去當服務員。」因為與當初面試時候說的情況不一致,釋懷表示不同意,但更多的是不滿意。「我剛去七天他就讓我第乙個去做服務員,又沒有和我商量,我就很反感。

我就感覺這就是強制性的。」因為無法服從這樣強制性的「命令」,釋懷選擇了離職。

聊起自己將近五年的餐飲一線從業經歷,釋懷說她一共供職過三家餐廳,最久的待過兩年多,那會兒是做收銀員。但是,在釋懷看來,收銀員在餐廳是沒有上公升空間,除非自己有相應的學歷。後來,釋懷嘗試做服務員,可是因為接受不了餐館對「服從」的高度要求,在同學的介紹下又來到了之前提到的已經離職的餐館。

回憶起這五年,釋懷認為勞累之餘,這行給她留下的最深的感受就是「服從」,這也是讓她覺得壓抑的源頭。

「壓抑就是感覺領導給你什麼工作你就必須要去執行,一點談判的機會也沒有,如果多說一句他就會說你不服從上級安排。」釋懷說,領導會把「我們是一家人」掛在嘴邊,但是我們卻感覺不到一家人的氛圍,凡事喜歡命令和強制安排,一點兒也不人性化。「我覺得這是不尊重我們。

我喜歡主動去做,不喜歡被指揮,尤其不喜歡被別人強制性地安排。」釋懷把對服從的反感歸納為是對管理制度的不滿。「我現在(離職的)這家店,不說100%也有80%的人不喜歡這裡的管理制度。

」「我上班從不遲到,從不曠工,反正很少觸犯紀律的。但是我不會拍馬屁,領導都喜歡這個(拍馬屁),我說話不怎麼好聽,比較直,有什麼說什麼,還有點一根筋。」釋懷認為自己的性格缺陷是造成自己一直還在一線徘徊的原因之一。

同時,她也意識到自己「不喜歡被管」的心態有問題。

現在,釋懷還在找工作,想跳出餐飲行業,但是又會忍不住還是繼續關注餐飲行業的招聘資訊。她說,或許最終我還是會繼續選擇做餐飲。

【編後記】這個時代,「個性」已經成為每個人都有的標籤,或顯性,或隱性。釋懷或許可算作個性的捍衛者,對於「一家人」的期待以及對「尊重」的呼喚也無可厚非。每個人都希望被尊重,給每一位員工相應地知情權和商量權,或許對勸慰員工心理、營造和諧工作氛圍更有幫助。

餐飲行業比較成功的績效方式有哪些?

張鴻遠 傳統管理必須死。王品台塑牛排 每天分店面百分之三的營業額。我有肉吃你有湯喝。績效,研究的是把一百營業額變成一千?還是研究,三塊怎麼分?餐飲行業,沒有完美的績效。最完美的,還是這種,我吃肉,你就有湯。是一起思考一百怎麼變一千?還是各自思考三塊我能多分多少?如何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嚴格按照紅線制度...

餐飲行業如何迅速做大?

愛吃酸梅的獅子 餐飲行業如何迅速做大?我們可以用乙個傳統說法的三個層面來說明 天時 地利 人和。第一 天時 對於我們餐飲經營者來說,天時就是要了解當前的創業環境和時代趨勢,也就是俗話所說的 順勢而動 餐飲的消費來自於百姓的日常需求,因此餐飲的趨勢和經濟環境,就業環境,生活消費的趨勢等都息息相關,正確...

餐飲行業現在好做嗎?

愛吃酸梅的獅子 其實吧,現在各行各業都不好做,餐飲業入行門檻比較低,如果只是想養家餬口,沒有太大的要求的話,還是可以做的,但是比較辛苦而已,如果資金雄厚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那就可以做個甩手掌櫃的,花錢僱人為你賺錢嘍 現如今的餐飲業,已經今非昔比了,不是那個隨便弄幾張桌子,幾個鍋碗瓢盆就可以賺錢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