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層級化 設立KPI,小公尺扁平化管理時代結束意味著什麼?小公尺面臨著哪些自身和大環境的變化?

時間 2021-06-02 12:20:06

1樓:大禹

個人曾經經歷過真正小公尺扁平化,經歷了快速發展、團隊擴張,也經歷了小公尺幾次內部定級實驗。

個人感覺小公尺早就應該這麼做。

外人一直覺得小公尺扁平化、沒有KPIbalabala的,其實不然。

公司早期是這樣的,但是發展越來越大,實質上內部早已層級化,KPI化。

只是強撐著不說而已,另外也正是強撐著不說也導致了很多內部矛盾問題。

很多人總覺得,層級化代表著開始官僚、老舊。KPI代表著急功近利等等。

但其實不然。

首先,不同的公司階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

不是扁平化就是好的,也不是層級化就是壞的。

不是KPI就是錯的,OKR就是對的。

公司必須要根據自身情況,隨時優化管理。

先說扁平化

大家聽過了很多扁平化好的方面,我給大家介紹幾個扁平化壞的方面。

1 扁平化會阻礙專案精細化。

專案中有兩個事情很重要:乙個是專案判斷,包括專案方向、思路、驗證策略等。另乙個是專案執行,包括方案、設計、運營、研發等。

扁平化需要每個人都是多面手,即要幹總監的事又要幹實習生的事。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兩方面兼顧大概率會兩方面都不精細。

在快速發展階段,抓大放小,自然無所謂。但當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面面俱到時扁平化就成為了阻礙,層級化的優勢就顯現了,高階人才專心專案判斷,中間人負責拆解任務,初級人員負責落地執行。

2 扁平化會讓公司無法授權。

公司小的時候,扁平化的授權無所謂,就算有損失也不大。但當公司大了,隨便乙個人都能負責幾百萬幾千萬投入的事,還了得!

比如公司小的時候,做運營活動基本都是0成本,或則千八百的,實習生你都能同意隨便搞。公司大了,一次運營活動可能動輒幾百萬,涉及到幾個部門上百號人聯合行動。扁平化怎麼做?

怎麼授權。還得是層級化,授權給對應層級的人。

3 扁平化會給招聘帶來阻力。

高階人才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但高階人才是有很多非物質需求的,比如title、平台加成、授權範圍等等。扁平化會讓這種非物質需求滿足度極大的降低。從而導致高階人才流失。

除了這三個,扁平化隨著公司的發展,會造成越來越多的資源浪費。

再說KPI,

個人很反感那些天天認為OKR比KPI高階的人。

至今我除了能看到OKR和KPI在理論層面不同外,沒看到各個公司落地OKR和落地KPI之間有什麼不同。

OKR是英文Objectives & Key Results。

KPI的英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在我看來,凡是被量化執行的目標(Objectives )就是KPI,凡是不能被量化的目標最終都會被忽略。

叫什麼不重要,是什麼才是根本。

比如我們瀏覽器必須做到多少多少個億的營收,啟動速度需要提公升到多少毫秒以內。這是啥,就是KPI啊。雖然我們當時稱之為OKR。

還有寫到PPT裡的KR(關鍵路徑)真的就是KR麼?沒有寫明怎麼去實現KPI,就沒有關鍵事情了麼?

用屁股想也不可能啊。

所以層級化,KPI是公司發展的必然事物。

但不同公司,層級化的方式,KPI的制定方法是有不同的。這才是事情的根本。也是管理的藝術所在。也是最終企業文化的反應。

比如有的公司KPI是需要嚴格執行的,極致的末尾淘汰狼性競爭。有的公式KPI只是考核之一,更看重綜合貢獻。比如有的公司會採取,層級化與扁平化交替進行,比如攻堅階段扁平,固化期層級化。等等。

2樓:

說明小公尺的規模已經大到一定程度了。也說明其業務已經基本定型了。

在創業階段,講究的是好的想法(創意)和將想法落地成產品的能力(執行力)

當事業進入穩定期(有了自己的地盤)之後,則更注重穩定的輸出。將知識以流程的方式進行固定,將資源以組織的形式進行分散和協作,可以極大地減少個人因素對組織的影響,從而避免這方面風險。

總的來說,這標誌著小公尺的業務作為乙個整體,開始由攻轉守了。(當然在具體個別方向上,依然可以採用區域性臨時組織結構採取攻勢)

當然,隨之而來的各種效率內耗,決策變慢,KPI至上,官僚主義等,也是只可能晚到但絕不會缺席的。

什麼是扁平化,什麼是扁平化設計?

歐賽斯 扁平化背後根本的驅動力量在於資訊的透明化 資訊幾何倍數地增加及消費者注意力的高度渙散,在這樣的品牌傳播環境下,當下的平面設計需要不顧一切地撲向年輕消費者,全領域 全方位的年輕化,在新的審美趨勢及傳播環境中服務於傳播效率,如Intel 去圖形化 Burberry 去圖形化 湯臣倍健 簡化 顧家...

iOS 7 扁平化設計的初衷是什麼?扁平化設計的使用者體驗有何優勢?

搖滾死兔子 之前一直在黑我現在很自責 我決定為ios7的UI正名 我認為扁平化設計最大的優點就是從此一以後設計師出icon的時候只需要出一套了! 許瀚文 iOS 7新的使用者面設計,並非以 風格 去作出發點,反之是要將使用者帶進與硬體溝通的世界,這是Johnathan Ive統合硬體與軟體設計部門後...

為什麼要扁平化?

劉漁綠 我不質疑題主的審美,只想提醒題主注意藝術和設計的區別。哪怕是岩畫也可以被稱作藝術,它不要求明確的使用價值,它的產生源於審美的需求。而手機圖示 網頁 軟體互動介面都屬於設計範疇。設計的核心是平衡,在美觀性和易用性,創新性和可複製性,實現效果和成本,形式和功能之間走鋼絲。人的注意力有限,而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