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圍棋水平到底是下降還是停滯不前?

時間 2021-06-02 10:21:33

1樓:Robert Zhou

幾條分析。

1.曹薰鉉和趙治勳。曹薰鉉是日本培養的,和趙治勳總體上還是乙個檔次(雖然趙的相對戰績比較慘)。

他倆03年還能拿世界冠軍。03年的曹薰鉉和93年的曹薰鉉相比應該差不多,03年的趙治勳應該不會強於93年和83的趙治勳。這說明鼎盛時期的日本圍棋本身還是不差的。

2.依田和張栩。05年之前依田還沒老去的時候,對李昌鎬互有進退,對曹劉還略占上風。05年張栩還拿了世界冠軍。他們當時大概只比二李差一些,也算基本保持了日本鼎盛時期的水平。

3.但05-06年大概就是個轉折點。之後中國古力孔傑一代,南韓李世石崔哲瀚朴永訓一代全面崛起,日本的平成四天王則明顯差很多了(其中張栩明顯退步了)。

平成四天王雖然把持了日本棋界,但他們只是戰勝了五十歲的小林光一,四十五歲的王立誠和四十歲的依田,很快又被二十歲的井山橫掃。而到現在,能和井山爭勝的主要還是山下、高尾。

因此,整體上明顯是下降了,目前這代是比較弱的一代,只有井山乙個特例,但錘煉井山的主要也是這幫人,這只能阻礙井山的提高。

客觀依據之一是,各種資料都說明日本圍棋人口明顯少於幾十年前。

2樓:徐義堯

規則變了,好多方面沒法比。你讓當今棋手去下吳清原時代那種時限好幾天的無貼目棋賽,真得不好說是什麼情況。

如果不考慮規則,大體來講,大家水平確實都在進步。隨著新研究結果的出現,圍棋的下法是不斷變化的,新的走法比過去的要更合理。比如一些過去覺得兩分的變化現在可能就沒人下了,典型如小雪崩之類的。

後一輩棋手了解的知識一定多於前一輩。這點來說可以說圍棋的研究和科學的研究性質是一樣的,知識都在不斷積累的。你說現在的物理學家比愛因斯坦如何?

這就沒法比,愛因斯坦懂量子場論麼?

所以說日本棋手水平是不是下降了?只能說相對來說,確實是這樣。

3樓:黃林茂

16強的話,中國佔8.5人,棒子佔5.5人,日本1.

5人,台灣0.5人,大體這個實力分配。別覺得這個排名太紅褲衩,按剛結束的三星車險杯預出線名額設定是,中國11南韓5日本1台灣1國際1。

反對日本是小步前進,明明就是大踏步倒退,居然有六七十的人能拿冠軍這種奇聞

用棒子的話說,日本就是業五水平

正好看別處答案,引用乙個人,杉內雅男九段,2023年生人,當年水平平平,從吳清源時代走來。這個95歲的老頭在上半年的比賽中還在贏棋你敢信。

聶衛平小他32歲,每次參賽只能憑外卡參賽然後一輪遊出局,沒有外卡根本無法出線。精力衰退只能下半小時好棋,國內圍棋界大齡的典範是76年生人的常昊,常堅持鍛鍊保持狀態也就撐到35歲,83年的古力如今也疲態盡顯,二梯隊都站不穩腳。

題主問比起當年秀哉吳清源,衫內老爺子就是個活化石,當打之年不過碌碌之輩,95歲時卻還在比賽還能贏棋~~

琴棋書畫中棋到底是指圍棋還是象棋?

旅行者 肯定是圍棋啊,知道象棋裡的楚河漢界不?楚河漢界明顯是後來因為歷史的發展才出現的。所以琴棋書畫裡的琪指的肯定是圍棋,而不可能是象琪 封刀掛帥退隱江湖 首先我要說的是琴棋書畫裡面的棋既指的是圍棋也指的是象棋!圍棋與其它三大藝術並存的例子有很多,這裡主要是要說說象棋,在出土文物北宋初的古錦上有四大...

樂天到底是南韓企業還是日本企業?

ZWang LOTTE其實一直想擺他是 日本企業 的歷史包袱,創始人辛格浩是日據日期移居日本的日籍北韓人,1942年來的日本,1948在日本創立了日本製果公司生產口香糖,為了擺脫北韓人的包袱,甩了自己的糟糠之妻入贅娶了甲級戰犯重光葵的外甥女,改名重光武雄 回南韓後又叫回辛格浩 65年日韓關係正常化後...

現代日本家庭到底是合餐還是分餐?

不恤人言 當然是合餐 共餐 啦。日宣告訴你日本分餐是為了方便為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洗地。不然如何繼續喊著 日本食品安全世界第一 的口號呢?步入5g時代了,訊息也靈通了,世界十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有5件發生在日本。但凡出了小規模食物中毒事件,日宣傳回中國國內說的是他們進行了合餐,而日本當地新聞說的是食物不潔...